《薩提爾的親子對話》一個新手爸的使用心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指令多於傾聽、怒罵多於等待、不滿的情緒多於欣賞,那是傳統教養的高壓方式。
也許以前的社會,媽媽真的承擔了太多的壓力,小孩的教育和吃都是媽媽一手處理,爸爸通常就只負責賺錢。
所以以前的媽媽難免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選擇了高壓的教育方式。
那現代社會的父母,能夠有時間多傾聽、多等待、多欣賞嗎?
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因為我們比以前的人資訊更流通,更快的吸收他人的經驗反省自己, 爸爸和媽媽之間更可以分工,不會認為教養只是一方的事情,更可以溝通分享。
我們的忙碌不亞於以前農業社會的生活,甚至在不同角色中切換更容易讓人心力交瘁。
只是我們人的優點就是會看後照鏡學習,透過李儀婷老師的這本「薩提爾的親子溝通」的實際對話例子,我們可以藉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讓自己在親子溝通這條長達20年以上的未來道路,開得順暢一些。
#實踐心得
其實「薩提爾的親子對話」這本書,我自己是有點當成參考書在使用。
每每和孩子溝通卡關時,就會拿出來找類似的例子,想參透老師是怎麼化解當下的困境的。
一開始當然效果不太好。
想當然爾,老師實踐了薩提爾5年不只,而我身為一個只想套範本的,速成親子溝通專家的父親,怎麼有可能一下將話語傳達到孩子的內心呢?
不過幸好,老師的書裡有提到一件事,只要每天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就好了。
儀婷老師的先生上”How to人生學”的訪談裡的一句話也接住了我:
「孩子永遠都會原諒父母,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何不道歉呢?」
是阿,自己的孩子永遠都會給自己第二次機會,那我又何必多想,
今天溝通不順利,明天再嘗試就好啦。
我自己針對四歲的女兒連假後不想上學,進行了三個禮拜的叫起床記錄。
以下三個重點分享:
  1. 不要在自己情緒不好的時候進行溝通。
因為我自己是如果要出門的東西沒有準備好,會很煩躁的人。所以如果一邊要叫女兒起床,一邊還要自己換衣服收拾東西,心情會很阿雜,當天通常都是大人發火,小孩崩潰大哭收尾。
所以唯一解是自己早點起床,先把自己準備好,再去叫孩子。
又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早起血糖低,容易發脾氣。所以叫孩子前自己先吃點東西,都有助於接下來的溝通。
2. 孩子的不要有時後不是真的不要。
我自己本身的經驗是,小朋友的詞彙能表達的有限,他們的不要,背後有很多原因。
有時間、有心情的話,我們當然可以嘗試拆解不要的原因,並協助解決。
但沒時間,或當天大人自己的狀況就已經焦頭爛額的話,不危及生命的問題,我們都可以讓它跑一跑。
套句電影裡的話:「讓子彈飛一會兒。」
不要上學,這句話我女兒講過千百次,從一開始只會說「因為小朋友太多」,
到後來各種理由「因為在學校沒有朋友」(後來問老師說是她最好的朋友請假,而不是其他小朋友不跟她玩)、「中午午睡要跟自己班的女生睡,不要跟男生睡」、「中午只要吃炒飯、炒麵和咖哩飯」。
最近一次最離譜的是,出門前突然跟我說頭痛不舒服。
問她說是否感冒,她說對。
問說那去看醫生?她說不用。
問說那感冒要看醫生才會好啊,不然禮拜六不能出去玩。
她說禮拜六感冒就好了。
各種狀況真的是遇到才知道,平常多修養自己的內心,讓問題發生時能多一點餘裕可以平靜的處理。
3. 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儀式。
女兒除了愛找理由不去學校外,愛賴床也是讓我頭痛很久的一個問題。
我試以下叫起床方式:
(a).叫起床前10分鐘,先打開房間的燈,放輕柔的鋼琴音樂。  
結果: 有意賴床的孩子,燈再亮都沒有用。
(b).誘之以利。跟她說床可以吃好吃的糖果或喝牛奶。
結果: 第一天有用,當糖果沒了,或她睡意大於食慾時都還是以失敗告終。
(c).動之以情。拜託她起來,不然上班要遲到了。遲到就沒辦法好好賺錢給她們花,曉以大義。
結果:通常就是爸爸自己好話說盡,不耐煩到極點,就直接抱起床。
開啟崩潰⇒安撫⇒花時間冷靜⇒比原本預期花更多時間出門的模式。
最後的最後,我讀到了瓦基在「閱讀前哨站」分享的一句話:
「沒有人會為了KPI起床。」
這句話本來是要給大人,讓大人找到自己的夢想,每天被夢想叫醒。
可是孩子們的夢想呢?
如果他們的夢想就是每天跟你在家玩怎麼辦呢?
於是我做了一個簡單的嘗試,既然有睡前儀式,那我何不來個起床儀式呢?
因為女兒睡前都會要我讀三本故事書,於是我便嘗試早上在她耳邊念故事書。
第一次念的是納尼亞傳奇的「奇幻馬和傳說」。
講到會說話的馬的時後,她原本緊閉的小眼睛慢慢的睜開,靜靜的聽書中的描述。
講到一個段落時,我便把書本闔上:
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邊,明天再繼續。
再摸摸她的背,讓她慢慢的坐起來。就完成了我們的起床儀式。
不敢說找到了萬靈丹,至少是一個我們雙方都能接受的和諧的模式。
avatar-img
6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樂樂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延續禮拜一不想上課的戲碼。 今天樂樂的老師聯絡簿寫著「早上美語廣播唱跳很開心喔~」 回到家一切也都蠻正常,吃完飯和喬治玩了一會兒積木。 洗好澡準,還在床上唱唱跳跳。 到8點半準時進房間說睡前故事。 睡前儀式包含刷牙都完成後, 關燈前,又出現了那句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我每天都不要上學。」 「有。」
通常身為老師或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在內心火山快要噴發時,試著深呼吸、從1數到10、想像世界多麼美好又和平!我絕對不失控,但是,這真的一點也不實際,也不可能作到。 但經驗告訴我,打完屁股,只是發洩我個人的情緒而已,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今天早上,我嘗試用另一種方式。
這本小說是Andy Weir(安迪.威爾)在2014年出版的科幻小說。 後來2015年被拍成電影<絕地救援>,由麥特戴蒙主演。 其中我最喜歡在火星上種馬鈴薯的橋段。 也因為這樣,讓我欲罷不能想拜讀他的其他作品,也就是<火星任務>這本書。
大女兒剛過4歲生日,最近進入「10萬個為什麼」模式,我不知道這樣形容正不正確,總之就是好奇心很旺盛。 最近開始問的問題是: 肥皂如果用完要怎麼辦? 媽媽的回答是: 再買就好啦! 我是先說: 你這個問題很好,我要想一下。肥皂...是用來洗手油油的對嗎? 女兒:對。 女兒:可是這樣會洗不乾淨。
<The Personal MBA>關於現金流量表的看法,記錄在p.204, 其認為是四大表中,新手投資人需要先認識的,以下摘錄: 現金流量表顧名思義: 就是對公司銀行帳戶在特定時段內的檢視。 你可以將之想成是支票存款帳戶的帳簿—存錢就是流入,提款就是流出。 嗯,有錢人的世界就是這麼樸實無華呢。
周末連假,隨手翻閱了書架上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看到了令我有感的一頁,便把他摘錄下來: 當時最喜歡去逛的的就是三井,每次都可以買一片遊戲回家,我們姊弟三人組都會挑好久好久。 台灣以前的完全競爭市場還有蘭花,我爸有一陣子超愛種蘭花,但養活的不知道有沒有比養死的多。
延續禮拜一不想上課的戲碼。 今天樂樂的老師聯絡簿寫著「早上美語廣播唱跳很開心喔~」 回到家一切也都蠻正常,吃完飯和喬治玩了一會兒積木。 洗好澡準,還在床上唱唱跳跳。 到8點半準時進房間說睡前故事。 睡前儀式包含刷牙都完成後, 關燈前,又出現了那句內心最深層的恐懼。 「我每天都不要上學。」 「有。」
通常身為老師或家長,總覺得自己應該要對孩子有無比的耐心,在內心火山快要噴發時,試著深呼吸、從1數到10、想像世界多麼美好又和平!我絕對不失控,但是,這真的一點也不實際,也不可能作到。 但經驗告訴我,打完屁股,只是發洩我個人的情緒而已,對事情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今天早上,我嘗試用另一種方式。
這本小說是Andy Weir(安迪.威爾)在2014年出版的科幻小說。 後來2015年被拍成電影<絕地救援>,由麥特戴蒙主演。 其中我最喜歡在火星上種馬鈴薯的橋段。 也因為這樣,讓我欲罷不能想拜讀他的其他作品,也就是<火星任務>這本書。
大女兒剛過4歲生日,最近進入「10萬個為什麼」模式,我不知道這樣形容正不正確,總之就是好奇心很旺盛。 最近開始問的問題是: 肥皂如果用完要怎麼辦? 媽媽的回答是: 再買就好啦! 我是先說: 你這個問題很好,我要想一下。肥皂...是用來洗手油油的對嗎? 女兒:對。 女兒:可是這樣會洗不乾淨。
<The Personal MBA>關於現金流量表的看法,記錄在p.204, 其認為是四大表中,新手投資人需要先認識的,以下摘錄: 現金流量表顧名思義: 就是對公司銀行帳戶在特定時段內的檢視。 你可以將之想成是支票存款帳戶的帳簿—存錢就是流入,提款就是流出。 嗯,有錢人的世界就是這麼樸實無華呢。
周末連假,隨手翻閱了書架上的「彼得林區選股戰略」。 看到了令我有感的一頁,便把他摘錄下來: 當時最喜歡去逛的的就是三井,每次都可以買一片遊戲回家,我們姊弟三人組都會挑好久好久。 台灣以前的完全競爭市場還有蘭花,我爸有一陣子超愛種蘭花,但養活的不知道有沒有比養死的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為什麼你的孩子不聽你的話 現代人教育孩子時,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對話。通過對話,家長可以有效地影響孩子的一生。
Thumbnail
身為一個有認真帶小孩的2寶爸,對於家裡兩個小孩總是什麼都能吵這件事覺「超級無敵困擾」,每次帶小孩覺得困擾的時候就翻開相關的親子書籍看看會恢復一點正能量 本書作者除了分享他的心法以外,也帶進很多實際操作的對話讓讀者參考,對比很多親子教育的書只講概念沒講實戰做法,本書算是很貼近實戰的書籍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溝通方式往往成為了家庭關係和諧與否的關鍵。過去許多父母習慣以命令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卻不知這正逐漸拉遠了彼此的距離。 現在是時候從根本上轉變我們的溝通策略了!一起來探討如何透過改變語言的選擇和溝通的方式,從「命令式教育」轉向「共情溝通」,不僅能夠增加孩子的參與感,更能加強親子間的情
Thumbnail
重新對人、事、物的好奇心,除了時時提醒自己,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我給刻意練習的功課是:不給答案、不說道理、不解決問題、不問(為什麼?)、第一句不說(你覺得呢?)、不輕易以(嗯嗯)回應對方。 假設一個孩子遭遇困難,大人沒有任何好奇,只想給予解決方法,就沒有機會傾聽,孩子卡在哪裡?孩子未被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