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澈,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

2022/08/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五三: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澈,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鬰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澈,不足言陽氣怫鬰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煩躁,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澈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岀不澈,脈濇,故知也。
「二陽並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澈,因轉屬陽明」,就是剛得到太陽病時,要發汗解掉,但開處方的時候劑量太少,效力不夠,病邪沒有完全離開身體,一直反反覆覆的在消耗身體的津液,時間一久,腸胃的津液變少,熱邪就轉到陽明去了,「續自微汗出,不惡寒」,進入陽明證時,都是一派熱症,不會出現寒證,腸胃津液不斷流失,會一直流汗。「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要先確定病情到底在太陽或是陽明,病的進退都是一個過程,只要還有太陽證存在,就不可以攻下。「如此可小發汗」,因為前面已經發過汗了,怕發汗太多傷到津液,所以小發汗,這時用「桂枝湯加葛根」就可以了,桂枝湯裡面有生薑、大棗、炙甘草,比較不會傷到津液,用葛根把津液升提起來,這是有汗的情況。另外,小發汗的處方還有前面提到的「桂麻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桂枝二越婢一湯」,看症狀是什麼再來決定用藥。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31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