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三九六:「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以其人外氣怫郁,發其汗,復極汗出者,復與之水,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付費限定

三九六:「傷寒」,大吐大下之,極虛,以其人外氣怫郁,發其汗,復極汗出者,復與之水,因得「噦」;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非常的寒冷,「復與之水,因得噦」,然後給病人喝水,一喝下去就打嗝不停,這是因為胃已經寒到不行,水也是寒的,胃熱被水劫走,胃就冷冰冰的不蠕動了,橫膈膜一下降會被胃給頂到,就會不停的打嗝,中醫叫做「噦ㄏㄨㄟˋ」證,這是胃氣將絕,人之將死的現象,「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這時候用「茯苓四逆湯」來救逆,利用茯苓利水除煩,把水排掉。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1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張仲景的中醫經方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鮪魚肚的中醫經方世界
57會員
518內容數
經方,中醫行醫濟世的寶典,被歷代名醫尊為救世經典之方,傷寒與金匱是漢朝張仲景集大成之作。但由於時空背景的不同,導致這千年偉大的醫學知識,被世人所淡忘。倪海夏先生,本世紀最偉大的經方家,窮盡畢生精力,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將古代的智慧解密。而今師已仙逝,雖無法再見其風華典範,但傳承中醫的精神,卻永遠深留筆者內心,不斷前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嘔而發熱者」,嘔是少陽的主證,發熱代表病邪退到表,所以處在半表半裡的地方,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曹穎府曰:肝臟陰虛,則膽胃上逆,因有嘔而發熱之證。這是因為太陽水氣不能作汗,因成濕痰留積上膈,致少陽膽火鬱而不達,則上泛為嘔,寒濕在皮毛之裡,正氣與之相抗,是生表熱,此證必先形寒或兼頭痛,若發有定侯
「乾嘔」,就是有噁心感,但是吐不出東西,胃裡面沒有東西,厥陰證患者肝寒,肝臟的功能差,肝臟是腫大起來的,腫起來會頂到胃,就會有噁心感,「吐涎沬、頭痛者」,脾胃虛寒則易生濕,胃寒則濕易泛出而口吐涎沫。口水有兩種,一種可以消化食物的涎液,黏黏的,從肝臟來;另一種是唾液,可以生津解渴,從肺臟來,而肝經會經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裡寒很盛,「噦而腹滿」,不停的在打嗝,體內寒濕很盛而腹滿,「視其前後,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前指的是小便,後指的是大便,厥陰證患者最怕大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會造成腹水,大便不通肝臟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前者可以用五苓散利尿,後者可以在處方中加入大黃幫助排便,基本上這種狀況都是能治
「嘔而發熱者」,嘔是少陽的主證,發熱代表病邪退到表,所以處在半表半裡的地方,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曹穎府曰:肝臟陰虛,則膽胃上逆,因有嘔而發熱之證。這是因為太陽水氣不能作汗,因成濕痰留積上膈,致少陽膽火鬱而不達,則上泛為嘔,寒濕在皮毛之裡,正氣與之相抗,是生表熱,此證必先形寒或兼頭痛,若發有定侯
「乾嘔」,就是有噁心感,但是吐不出東西,胃裡面沒有東西,厥陰證患者肝寒,肝臟的功能差,肝臟是腫大起來的,腫起來會頂到胃,就會有噁心感,「吐涎沬、頭痛者」,脾胃虛寒則易生濕,胃寒則濕易泛出而口吐涎沫。口水有兩種,一種可以消化食物的涎液,黏黏的,從肝臟來;另一種是唾液,可以生津解渴,從肺臟來,而肝經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