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4)-農舞台:大地藝術祭中最具代表性的原點

2022/08/06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這次開始,我們就會開始進入比較看得見、也相對容易理解的部分,陸續介紹包括有形的建築物、具體的藝術創作、實際可以使用的餐飲、住宿與各種體驗設施等(終於啊XD)。當然,下面提到的都是NANA濕婦自己的喜好名單;而且作品數量眾多,不可能全部都提到,所以建議大家可以依據每一篇的標題,斟酌選擇使用嘍~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大地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首先,這次被NANA濕婦選來當成先發選手的三個舞台,都是首次造訪大地藝術祭時,不會也不想錯過的重要據點,如果你來到大地藝術祭,卻沒造訪過其中任何一個舞台,或許你的朋友會問你:「你確定你去的是大地藝術祭嗎?」。我們之前在談大地藝術祭誕生的契機時曾提到,在藝術祭的前身計劃中,他們將越後妻有地區依照原本的行政單位劃分為六個區域(小隊員),並各自依照他們的區域特性,為他們量身打造一個專屬的「舞台」。隨著時空遷移,有些小隊員至今仍在努力中,有些小隊員則逐漸茁壯成為藝術祭的亮點,接下來我們會提到的這三個舞台,便是其中順利長大的三個小隊員,分別為松代區的「農舞台」、十日町的「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以及松之山地區的「森之學校」。

松代地區 松代雪國農耕文化村中心.農舞台/MVRDV/荷蘭

建築

農舞台的完整名稱為「松代雪國農耕文化村中心.農舞台」,就位於我們之前提到的作品「棚田」前面,是一棟由荷蘭的建築事務所MVRDV所設計興建,長得很像彩色大蜘蛛的建築物(也有人形容像太空船、飛碟?),我們台南的河樂廣場與之後的新化果菜市場也是這個建築團隊參與設計的作品。農舞台不光是建築本身很吸睛,裡頭聚集的藝廊、賣店、餐廳、展望台、活動場地,還有許多常設的藝術作品等,都非常的精彩。這裡會被命名為「農舞台」,除了緊扣雪國的農耕文化的主題之外,也取了能劇中「能舞台」的諧音。如今我們常聽到的歌舞伎、文樂、狂言等各種日本傳統表演藝術,都是由起源於千年之前的能劇逐漸衍伸而成的。因此,將這棟因作品「棚田」而選址於此的「農舞台」,除了以功能來定義的綜合文化設施之外;在精神層面上,我認為它也是大地藝術祭中最具代表性的原點,象徵著大地藝術祭從「農舞台」開始,之後衍伸出各種豐富多樣的藝術創作。
農舞台/照片來源:NANA濕婦
農舞台的對面,就是「北越急行ほくほく線」電車的車站「松代站(まつだい駅 matudaieki)」,這也是當初製作「棚田」的藝術家伊利亞.卡巴哥夫(Ilya & Emilia Kabakov)與北川先生因為等車而發現這片梯田的地方。現在,車站與農舞台之間有條聯絡通道可直通農舞台,在這一段前往農舞台的半室內半戶外通道上,就會開始遇到作品了。

NANA濕婦喜歡的作品:通道上與兩旁

首先在通道轉角處,就能看見一棟建於江戶時代的「まつだい郷土資料館」,裏頭有各種農具展示、當地的神社與祭典等當地的民俗資料,冬天時還可在裡面體驗古早時期的THE NORTH FACE雪衣(三角蓑衣)跟雪鞋。接著,轉彎後我們會經過一個戶外走廊,此時從天花板傳來人的聲音(第一次經過的時候很容易被嚇到),原來這是請當地的長輩們,錄下各種不同方言的「歡迎你來這裡」、「你好」...等話語。於此同時,走廊的兩旁陳列著一整排木板,仔細看你會發現每一片上頭都寫著像是地名一樣的字(屋號),這是因為以前的日本人沒有姓只有名,所以每次講到同名的人的時候,就會加上地名或是標的物來說明,例如在場有兩個NANA同時出現時,大家就會以「換衣服教學網紅」的NANA、「養貓」的NANA。
繼續往農舞台的方向走,通道的左手邊有個小土丘,上頭正是草間彌生的「花開妻有」,作品以車站與鐵道、還參雜著一些凌亂的電線桿為背景,而且一旁就是電塔。雖然一開始曾經猶豫過這個作品的選點是否恰當,但執行團隊認為這就是大地藝術祭的理念,藝術不是只有放在美術館裡的東西才叫藝術,藝術應該是融入一般人的生活之中,不應該刻意地將場地用的很唯美整齊,而是要讓藝術品有原本就應該放在那裡,並與環境融為一體的感覺才對。每年一到冬天,他們就會把「花開妻有」的花蕊收起來,以防被積雪壓壞;而花瓣雖然不收,但每年多少還是會因為冬雪而損傷,所以每年雪融之後都得幫她整容一番。

NANA濕婦喜歡的作品:內部

農舞台的主要活動空間都在2樓,而伸出來的每隻腳則是通往2樓的樓梯,一樓簍空的地方平常可以用來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冬天則可作為擺放農具與藝術作品的空間,甚至,他們還把農務用品做成了藝術品,例如一旁站著幾隻長得很幽默的大青蛙,就是在梯田除草之後,用來堆肥用的容器。有一次秋天帶團到農舞台時,NANA濕婦領著旅伴們前往農舞台內欣賞「棚田」的小陽台,由於陽台空間有限,我便在室內等候,把空間讓給大家好好欣賞。過沒多久,突然聽到旅伴大喊:「啊~~那個人形鋼板動起來了!!」。當時直覺心想:「怎麼可能啦!難不成是這個作品的新招?」,走出陽台一看,果不其然,原本站立著的人形鋼板,居然像在梯田上散步一般橫向移動著,這如果是鬼月看到,應該會嚇死吧!大家揉了揉眼仔細看之後,才知道下面有許多工作人員,正在進行鋼板的拆卸作業。原來,每年11月到5月中左右,他們就會把這些容易被雪壓壞的作品收起來 (包含鋼板、花開妻有的花蕊等等),擺在農舞台下面,然後夏天再拿出來裝上去。這才知道,在這種豪雪地區的藝術作品,也得像生活在這裡的人一樣,必須通過許多自然環境的考驗。
走上樓梯進到農舞台後,因為動線設計的關係,讓人會有種走進迷宮的感覺,每個展間、樓梯旁的小空間、甚至到樓頂,到處都是看不完的作品。最讓NANA濕婦難忘的,除了必看的「棚田」之外,就是黑板的教室與咖啡廳(兼餐廳),這也是農舞台經過多次整修與換展後,至今仍然存在的作品。
所謂的黑板教室,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充滿了黑板的教室空間,你可能會覺得我在說廢話,但...它真的就是這樣。整個空間裡,從地板到牆壁、椅子、書桌、地球儀、柱子、天花板、櫃子...全部都是黑板材質表面,來訪的人可以拿著粉筆隨處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塗鴉或寫字,這種再怎麼搞都不會被老師罵的感覺,真的很痛快!除了自己創作之外,也可以欣賞到別人的創作,我們就曾經抬頭看著天花板上的塗鴉,一起討論著那個人到底是怎麼畫上去的,因為那個高度實在是不可能啊...。不過為了維持這個作品,我覺得最辛苦的就是工作人員了,因為他們每天在閉館之後都得把當天大家的「創作」清理乾淨,應該會擦黑板擦到翻白眼吧。喔,忘了說,每張書桌的抽屜打開還能看到不同的「抽屜藝術品」喔。
黑板的教室/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趁機展示一下自己的簽名/照片來源:NANA濕婦
另一個想推薦給大家的是農舞台裡的咖啡廳(カフェ・ルフレ),這個空間本身就是個法國現代藝術家的作品,空間內有著一大片面對著「棚田」的落地窗,據說藝術家來到農舞台視察創作空間的那一天,剛好是前天下了一場大雪後放晴的日子(我猜他看到的棚田,應該是像一個階梯式奶油蛋糕的模樣),於是他便想設計出一個像當天的雪景一般,可以映照出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的作品。接著,他準備了一百多台即可拍給當地居民,並拜託他們拍下自己一年四季中,日常生活所看到的景象。一年過後,藝術家將照片依照四季分類,並將照片做成天花板上的四個圓形燈箱表面,同時,下面擺放鏡面圓桌。如此一來,當我們在桌上用餐或是喝飲料時,低頭便能看見自己的臉與越後妻有地區的四季日常,同時映射在鏡子上,因此,這間咖啡廳的名字「カフェ・ルフレ」便是「映照」的意思。這裡在大地藝術祭期間有時還會變身成松代食堂,提供越光米與各種當地山菜料理的自助餐饗宴,如果有時間的話,非常建議大家可以來這裡用餐或喝杯咖啡。當然,如果你想要看到藝術家當時所看到的景象,就建議你選冬天造訪嘍~(我自己最喜歡的也是冬天的奶油蛋糕版梯田XD)
カフェ・ルフレ/照片來源:NANA濕婦
最後最後,還有一個小彩蛋想告訴大家,就是建議無論你有沒有生理需求,一定要在農舞台施肥一下,因為他的廁所(當然,我只看過女廁)設計非常幽默,有種讓你進得去但出不來的無奈感XD。
從上面的「棚田」、「黑板教室」到最後的咖啡廳「映照」,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他們之間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藝術家們分別在作品創作的不同階段中,分別透過邀請當地居民與來訪者共同創作的方式,將他們捲入作品創作中;換句話說,你眼前的作品不單單只是藝術家的創作,而是由當地居民與觀者的一同參與才得以完成的。這樣的創作方式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讓參與的人有種「我也懂藝術喔~」的成就感,例如,當地居民可能會指著咖啡廳裡的某個燈箱上的照片,跟來訪者說:「你看你看~那一張是我拍的喔~」;又或是在黑板教室裡,我們可能會聽到某位旅伴對我說:「NANA,你可不可以幫我跟我的作品拍照?」。這樣因為作品創作而產生的各種互動,北川先生稱之為人與人之間的「協作機制」與「共犯性」,因為各種參與進而對作品產生情感的過程,在整個藝術祭中頻繁的發生,我想這也是大地藝術祭之所以可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172會員
168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