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那些旅行社不愛排的地方系列||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5)-森之學校、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想用聽的之~podcast說書版
接續著上次的農舞台,這次要來跟大家介紹的另外兩個大地藝術祭中的重要舞台,分別是NANA濕婦覺得(1)建築比作品更有趣的森之學校,以及(2)作品比建築有趣的里山現代美術館。
(以下所分享的內容,多為NANA濕婦帶團時在巴士上,或是在行程中與旅伴們分享的內容筆記,多少會參雜許多NANA濕婦自己曾經在藝術祭活動中的體驗、感想與小故事。對於實際造訪過的朋友來說,以下的內容應該都是大家最難忘的回憶與體驗;而對於正在計畫想要前往的朋友來說,以下幾篇的內容則可能會有些暴雷處,請自行斟酌要了解到甚麼程度,希望對於你/妳在行程規劃時有所幫助;最後,如果你現在正在大地藝術祭的現場,則可以邀請你一邊聽一邊體驗喔~)

松之山地區 森之學校(越後松之山.森の学校.キョロロ)/手塚貴晴+手塚由比/日本

這是一棟長相跟他的名稱一樣長的科學博物館,叫做「十日町市立里山科学館 越後松之山.森の学校.キョロロ」(到底!)。這裡被設定為松之山地區的自然文化科學博物館,從名稱就知道,這裡有森林、也有「キョロロ(KYORORO)」。「キョロロ」是當地每到梅雨季節就會飛來的一種候鳥(赤翡翠)的叫聲。
裡頭展示著棲息在當地的爬蟲生物、昆蟲、魚類乃至於一堆的蝴蝶標本,展示的方式非常活潑有趣(例如用恐怖箱的方式讓你摸看看?),也非常的「藝術」(蝴蝶標本的空間超美)。同時,這裡不光作為展示空間,同時也是個研究空間,裏頭真的有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學者常駐於此進行研究。除此之外,科學館周遭還有被稱為「美人林」的山毛櫸森林可以散策,走累了可以回到館內的咖啡廳稍事休息。然而,除了以上的內容之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就是這棟建築本身,以及內部與建築空間融為一體的藝術作品。

建築介紹

第一次見到這個建築,相信很多人都會用「蛇」來形容它,當地人也以為這是因為當地流傳著與「蛇」有關傳說故事,所以才蓋成這樣的。但根據很不浪漫的建築師手塚貴晴+手塚由比(夫妻檔)表示,其實...建築物之所以會長成這麼長一條(160米),很單純地只是依照原本這裡的地勢(原為梯田與建材放置場所)與田間小路的形狀而設計的XD。蛇的身體形狀...我是說建築物的通道,建築師則依照他希望來訪者停留的時間長短來設計,希望大家多停留的地方就設計得寬敞一些;反之,就設計窄一點,加速大家通過的時間。面對建築物最左邊有一座高塔,很多人以為這是建築師刻意設計的眺望台。這一棟長得像立起來的蛇頭(?),或是像淺水艇伸出水面的潛望鏡,高達34米高(約10層樓)的高塔,原本只是建築師設計來打算拿來給研究學者觀察當地動植物、以及建築物維修時使用的空間。而且為了避免整個建築物在冬天的時候就「消失」了,所以才如此設計的。沒想到,北川先生看到這個空間時覺得非常有趣,於是興奮地跟建築師說:「讓大家上去嘛!上去啦!」,於是,最後就被北川先生搞成一個藝術作品的創作空間兼展望台了(雖然建築師還是覺得很危險XD)。
森之學校/照片來源:株式会社 手塚建築研究所
越後妻有地區原本就是個豪雪地帶,而這座建築的所在地「松之山地區」,更是這裡有名的積雪聖地,每年的積雪深度高達5~6米,所以每到冬天,這一棟建築就會像潛水艇一般被埋在雪中。當初要興建時,當地人不太看好地說:「哎呀~你們這些東京的天龍人設計的建築,到冬天就會被雪壓扁了啦!」。
森之學校的冬天/照片來源:株式会社 手塚建築研究所
不過,建築師也不是北七,他們選擇用重達兩千噸的耐候鋼來打造這棟建築,跟去過往的積雪數據,將屋頂的承重設定為每平方公尺1.5噸(也就是五米深的雪重,相當於一台小貨卡的重量),以確保建築足以承受積雪壓力。同時,也善用了耐候鋼會自己長出保護層的特性(這種鋼材外部的生鏽層,反而能保護內部構造,比其他鋼材更耐蝕耐候),以減緩建築物因環境氣候而產生的鏽蝕效果,降低後續的維護成本。據說建築物剛蓋好的時候,當地的阿北阿嬤到現場看到以後,直覺反應是:「哇~~好漂亮的木造建築啊~」,沒想到走進一看居然是生鏽!蝦密!這整棟建築都生鏽了!就在大家一陣緊張之際,建築師趕緊跟他們解釋原理,看著阿北跟阿嬤們似懂非懂的臉,他原本還擔心會不會不受當地人的歡迎。結果,一個阿北突然說了:「啊~哇災!就是跟我家那個生鏽的車庫一樣的顏色啦!哈哈哈~~」就這樣,這棟森之學校在開館之後的第一個夏天,在這個3000人的小村落,居然迎來了5萬人的造訪紀錄,算是大地藝術祭中非常成功的一個舞台。
森之學校的超大片透明壓克力窗景/照片來源:株式会社 手塚建築研究所
有趣的是,由於建築畢竟還是採用金屬材質,所以還是會因為溫度改變而造成熱漲冷縮的現象。而這裡夏天與冬天的建築物表面溫差,高達80度左右,所以整條建築物的長度也會隨之伸縮變化,變化幅度甚至有20公分這麼長,也因此,這棟建築物是沒有打地基的,以便它可以隨著氣溫伸縮,說不定哪天就會慢慢鑽進旁邊的森林裡也不一定(?)。當然,也因為這樣的氣候特性,建築物內部的開窗部分,如果採用透明玻璃的話,勢必得加厚玻璃的厚度與強度,但如此一來玻璃的顏色就會呈現淡綠色,而非完全透明。所以,建築師最後採用了透明度高、承重力高的巨型壓克力板(重達4000公斤,橫幅達14公尺)來作為落地窗戶,讓來訪者可以在夏天清楚看見戶外的大自然景色、冬天也能感受到比人還高的積雪震撼。但也因為透明度實在太高,據說有很多昆蟲跟鳥類以為這裡可以通過因而撞上窗戶死亡,對於這種事情還發生在自然科學館,建築師真的感到很內疚。但沒多久後,沒想到建築師卻收到館方傳來的道謝:「哎呀~我們要做自然保護區的研究,但苦無樣本實在是很困擾,後來發現我們只要來這裡,就可以剝下很多樣本帶回去,省力不少啊!真是謝謝你。」,聽到這的建築師,已經不知道開哭還是該笑了XD。

NANA濕婦喜歡的作品

雖然森之學校的主要定位為科學博物館類型,但這裡也還是有一些有趣的作品可以欣賞:
1.キョロロのTin-Kin-Pin—音の泉
這是一個設置在登上高塔的樓梯前的作品,當我們望著這相當於十層樓的高塔入口,正準備要開始痛苦掙扎時,就會被這個作品吸引住。在大自然中的水氣,凝結成雨水、雪,接著積雪又融雪,滲入山毛櫸林底下、再到從地底冒出變成湧水,最後成為灌溉梯田的重要水源之一。透過藝術家的設計,讓湧水滴落在裝置藝術的上而發出金屬聲響,企圖用聽覺讓來訪者實際感受到松之山地區的水的存在,而這些湧水流經作品之後,就會往附近的梯田流去。由於聲響的頻率會隨著湧水量而有所改變,並非人為可以控制,所以每個人聽到的聲音都不會重複,有時候澎湃熱鬧、有時候緩慢而靜謐。這聲音聽起來很像日本茶室或佛教寺院前的水琴窟(註1),所以聽著聽著,那個準備要爬十層樓的焦慮感,好像就被莫名地撫平了。
作品「キョロロのTin-Kin-Pin—音の泉」與「大地、水、宇宙」/照片來源:株式会社 手塚建築研究所
2.大地、水、宇宙
說實在的,其實我不太懂這個藝術家對於作品的解釋,但我還是說來給大家聽看看,說不定你們的悟性比我高XD。藝術家認為「在我們的世界中存在著許多的宇宙射線,他們從宇宙大爆發至今都存在於任何的時空當中,雖然我們的科學仍無法全盤理解,但可以確定的是,平均每秒鐘就有超過200種以上的宇宙射線經過我們的身旁,而且我們也確實可以捕捉到它們的存在。在這個高塔當中,設置了宇宙射線感知器,只要一感應到有宇宙射線通過,就會啟動藍色線狀的LED燈,只要宇宙射線消失就會啟動水裡的紅色LED燈。我想要藉由可視化的LED光線,營造出一個能將松之山的大地、水與宇宙結合為一體的空間。」。恩,我的理解就是,如果現在有宇宙射線射進來,就會亮藍燈;射出去,就會亮紅燈,所以走在樓梯間時,就會有種自己被宇宙射線萬箭穿心的感覺XD。雖然我不是很懂藝術家的科學理論與哲學概念,但走在樓梯上看到燈亮時,還是會有莫名地興奮感,然後一瞬間就會忘記自己正在爬一個高達十層樓的高塔。
3.足下の水(200㎥)
這是一個與建築融為一體,看似不存在,卻真實存在的作品。靈感來自於藝術家某次看見他家附近正在進行道路施工,某天,道路上被挖了一個四方型的大洞,但過沒多久之後,這個大洞就馬上被蓋起來,然後他看見工人們正將大量的水注入這個大洞裡。原來,當時正在進行的是儲備消防用水的施工。這讓藝術家想到,其實我們眼見不一定為憑,我們一直以為不存在的,或許是真的存在的,只是我們看不見而已。於是,他便仿造當時所見到的,在森之學校靠近蛇尾巴的彎曲處,挖了一個儲水槽,但上頭卻故意用耐候鋼板蓋起來。因為使用了跟建築物一樣的材質,所以讓這個作品的存在又更加模糊了,NANA濕婦也是來了好幾次之後,才知道原來這裡有個作品的。據說一開始當地民眾非常不能理解,到底這作品是為什麼要搞一堆水,然後又不讓人看到,這不是很莫名其妙嗎?沒想到過了一年之後,這裡因為發生了一場大地震(2004年 新潟縣中越大地震),感覺就像是老天爺把這個作品拿起來晃了一晃,使得原本在地面底下的水,因為劇烈晃動而發出聲響。那次之後,大家都「感受」到這個作品的存在,也不再質疑眼前這看不見的作品了。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對這個作品就蠻有感覺的,如果哪天有機會到森之學校,別忘了也去看看這個看不見的作品吧。

十日町地區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原廣司/日本

最後一個要跟大家介紹的舞台,也是大地藝術祭早期興建的舞台之一,「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MonET」。這棟建築位於十日町市區,最早的名稱為「十日町舞台.越後妻有交流館.KINARE(十日町ステージ.越後妻有交流館.キナーレ)」,由於當時的定位為當地文化訊息中心與交流的場地,所以裏頭有歷史館、工藝館、體驗工房、還有明石之湯等泡湯設施。其中地「キナーレ(KINARE)」,就是當地方言裡「來喔~」的意思;同時,其日文諧音與「着なされ(穿)」相似,因此也呼應十日町作為和服產地(紡織業興盛)的歷史,所以就將此納入名稱之中。
後來在第五屆大地藝術祭(2012)時,進行內部整修,館內主題逐漸改以現代美術作品為主,因此改名為「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キナーレ」,當時還保留了「KINARE」這個名稱,依據當時的常設展作品來看,可以將這個館視為是整個越後妻有地區的縮影,所以當時會建議想要參訪大地藝術祭的朋友,把這裡當成第一個、或是壓軸造訪的點。
去年(2021/07),這棟建築再度整修與換展,並改成現在的名稱,改以「MonET/Museum on Echigo-Tsumari,意指越後妻有的美術館」取代原來的「KINARE」。從它不斷地改變名稱來看,這棟建築在過去這段期間內,仍不斷地尋找自己在大地藝術祭中的定位,翻過最新一期藝術祭(2022)的官方導覽手冊,以及看到整修後的常設展內容後,可以看到大地藝術祭將這裡作為一個「現代美術館」的定位越來越明確。

建築介紹

若撇除這個據點的名稱變遷不說,這棟建築本身的造型就與華麗奇特的農舞台大不相同,當時是北川先生邀請原廣司建築師團隊來設計的。原廣司建築師最有名的建築作品,大概就是位於大阪的梅田スカイビル(就是用一個空中庭園將兩棟大廈連結起來的那個建築物),以及在競圖中幹掉安藤忠雄與黑川紀章的京都火車站。而正所謂的「有關係就沒關係」這套理論,其實在日本也適用,好巧不巧,這位原廣司就是北川先生的姊夫啊~~所以你說說,不請他來設計是要請誰來(賺到XD)。
「入れ子」收納盒/照片來源:網頁資訊
原廣司參考了日本隨處可見的寺廟與神社建築,那種一圈一圈、彷彿俄羅斯娃娃一般的型態,用大正方形包著小正方形的概念(入れ子),設計出「建築物中的建築」。他以清水混凝土與玻璃營造出一個雙層正方形的空間,一走進美術館內就能看見內層的方形露天淺水池,這裡可以是藝術家的創作空間、也是夏天孩子們玩水、冬天玩雪的場地(還有,也是拍照拍到忘我的旅伴踩進池裡濕身的場所XD);環繞著水池的方形迴廊旁,則是兩層樓的室內空間,除了可以欣賞藝術作品之外,還有藝術祭周邊商品的賣店、餐廳,更酷的是還可以泡湯(如果你是冬天來訪,強烈建議可以來泡一下,超爽的)。

NANA濕婦喜歡的作品

由於里山現代美術館中大部分的作品都隨著整修而更新,所以裡頭有許多新作是NANA濕婦也還沒看過與體驗的,像是名和晃平跟攝影師森山大道的作品,以及追悼過去曾參與大地藝術祭的已逝藝術家特展...,我都好想看(拜託快讓我們去)。還好的是,有些我喜歡的作品如「TWO RIVER」、「浮遊」、「天空之池」都保留在常設展中。
1.「TWO RIVER」:位於美術館2F的用餐空間內,每張圓形的桌上畫著黑色且粗細不規則的線條,看似沒有任何意義。但如果把每張圓桌拼接起來的話,黑色線條就會連成一條長河,代表著全日本最長的、也是被越後妻有地區視為母親河的「信濃川」。同時,抬頭看看天花板上的白色圓板與圓形吊燈,則是象徵著河川流過時所激起的浪花,以前還會在餐桌旁擺放當地的農特產品,除了象徵信濃川流域上肥沃土壤的恩賜之外,也同時有宣傳的效果。在這個空間裡吃著當地食材製作成的料理,會更有感覺喔。
越後妻有里山現代美術館 MonET的餐廳/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2.「浮遊」:這個作品位於美術館的2F,藝術家在透明的箱子裡放進很多銀色的小紙片,每個一段時間送風裝置就會啟動,將小紙片吹起,然後慢慢飄落下來。我記得第一次看到這個作品時,遠遠地走近透明箱子,看見紙片左右飄移落下,直覺式地反映作者想要表達的是這裡的「雪花」吧?沒想到,靠近箱子仔細看看這些雪花後才發現,這一片片的雪花,都是在越後妻有地區隨處可見的民房、鳥居等建築。關於這個作品的說明,有許多不同的版本,首先是官方網站上所提到的,這或許是藝術家在看到當地於2011年夏天暴雨成災後的景象後,因有感世事無常而完成的創作(作品完成於2012年);有人說這是他對311東北大地震的詮釋;也有人認為這是他想用飄落的房屋,表示越後妻有當地人口外移、老屋逐漸凋零的現況...。以上無論是哪種解釋,我覺得都可以,只要能讓你有感覺、有想法的,就是個好作品(我是這麼覺得啦,管他是甚麼現代藝術、當代藝術...,這些留給藝術評論家去吵就好XD)。而這個作品就是讓我很有感覺的作品,看著一張張房屋紙片飄下來,有些東倒西歪地卡在邊邊上怎樣都吹不動、有些則反覆上上下下飄了好幾回,看久了會讓人有種進入冥想的感覺。
「浮遊」/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3.「天空之池」:這是上一屆(2018年)藝術祭所創作的作品,藝術家很幽默地把倒映在中央方形水池裡的天空,「畫」在水池底,讓來訪者無論甚麼時候造訪,都能看到藍天白雲的天空...的假倒影XD。當然,站在1樓看的時候,總會覺得哪裡怪怪的,但只要去到2樓,從「某個」角度看出去,真實的天空倒影就會跟藝術家畫的假倒影重疊在一起喔,大家可以去找找看這「某個」角度究竟在哪裡呢。
「天空之池」/照片來源:大地藝術祭官網
註1:水琴窟:通常被設置於日本茶室的水手鉢旁,或佛教寺院的入口處,通常都是設置在碎石地面下,透過水滴落敲擊陶壺或金屬容器而發出的聲響。由於聲音非常微弱,必須要仔細聽才聽得清楚,而為了仔細聽,所以大家自然會安靜下來。生理影響心理,在大家都安靜不交談的情況之下,心自然也會跟著靜下來。
感謝您的閱讀, 如果想聽NANA用白話文,說說與濃縮日本的小故事,非常歡迎您投零錢到我的小貓撲滿裡,給予NANA更多的鼓勵喔。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8會員
190內容數
我是NANA濕婦 熱愛日本、建築、偏鄉、心理學與貓的日本線導遊、通譯案內士 擅長在巴士上分享一堆有的沒的催眠大家 喜歡在正經的場合不正經 常常看似瘋癲卻很感性、也很哲學 在這裡 我希望能以自己的步調 從領路人的角度出發 用說故事的方式 帶著每一個對日本有興趣的你/妳 瞭解藏在景點與現象背後的趣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ANA濕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農舞台的完整名稱為「松代雪國農耕文化村中心.農舞台」,就位於我們之前提到的作品「棚田」前面,是一棟由荷蘭的建築事務所MVRDV所設計興建,長得很像彩色大蜘蛛的建築物。除了以功能來定義的綜合文化設施之外;在精神層面上,我認為它也是大地藝術祭中最具代表性的原點,象徵著大地藝術祭從「農舞台」開始。
透過前兩篇內容,我們大致上瞭解了大地藝術祭誕生的契機、從無到有的脈絡,以及北川先生對於「重拾長輩的笑容」的期盼等等。這一次想跟大家聊,就是經過這一番的努力之後,最終呈現於大地藝術祭中的作品,具有哪些共通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作品的呈現方式又有甚麼樣的轉變。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北川富朗先生,在推動大地藝術祭的過程中,如何逐漸釋懷當地居民們的疑慮,甚至最後還反過來主動願意參與其中,成為大地藝術祭中最佳的推廣大使。同時,也將透過兩個小故事,來看看到底他們是怎麼重拾長輩們的笑容的。
日本各地有這麼多面臨相同問題的偏鄉(地利?),中央政府也慷慨地大撒幣(天時),但為什麼最後北海道的夕張會破產,而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卻會被看見?究竟當年的新潟,出現了甚麼樣的關鍵人物(人和),促成藝術祭誕生的契機又是甚麼呢?
關於日本的兩大藝術祭: 1.了解在兩大藝術祭舉辦前的日本社會經濟背景,與其面臨的問題;同時,大致介紹兩個藝術祭究竟是在甚麼樣的地方舉辦。 2.將兩個藝術祭分開,分別聊聊他們誕生的契機、重要的關鍵人物,以及他們的做法。 3.分別針對兩個藝術祭中,大家比較常提到,也比較感興趣的藝術家與作品們。
MIHO美術館藏品多為小山美秀子女士40多年來的收藏,主要以茶道用具、宗教美術品、書畫、陶瓷器與漆藝品等東洋文物為主。當年她跟貝聿銘先生提到想要興建MIHO美術館時,貝聿銘便建議她可以多多蒐集其他文化圈的收藏品,如古埃及、羅馬、波斯文化等,如此才能將MIHO美術館提升為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美術館。
農舞台的完整名稱為「松代雪國農耕文化村中心.農舞台」,就位於我們之前提到的作品「棚田」前面,是一棟由荷蘭的建築事務所MVRDV所設計興建,長得很像彩色大蜘蛛的建築物。除了以功能來定義的綜合文化設施之外;在精神層面上,我認為它也是大地藝術祭中最具代表性的原點,象徵著大地藝術祭從「農舞台」開始。
透過前兩篇內容,我們大致上瞭解了大地藝術祭誕生的契機、從無到有的脈絡,以及北川先生對於「重拾長輩的笑容」的期盼等等。這一次想跟大家聊,就是經過這一番的努力之後,最終呈現於大地藝術祭中的作品,具有哪些共通的特性;以及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作品的呈現方式又有甚麼樣的轉變。
這次我們要來聊聊北川富朗先生,在推動大地藝術祭的過程中,如何逐漸釋懷當地居民們的疑慮,甚至最後還反過來主動願意參與其中,成為大地藝術祭中最佳的推廣大使。同時,也將透過兩個小故事,來看看到底他們是怎麼重拾長輩們的笑容的。
日本各地有這麼多面臨相同問題的偏鄉(地利?),中央政府也慷慨地大撒幣(天時),但為什麼最後北海道的夕張會破產,而越後妻有的大地藝術祭卻會被看見?究竟當年的新潟,出現了甚麼樣的關鍵人物(人和),促成藝術祭誕生的契機又是甚麼呢?
關於日本的兩大藝術祭: 1.了解在兩大藝術祭舉辦前的日本社會經濟背景,與其面臨的問題;同時,大致介紹兩個藝術祭究竟是在甚麼樣的地方舉辦。 2.將兩個藝術祭分開,分別聊聊他們誕生的契機、重要的關鍵人物,以及他們的做法。 3.分別針對兩個藝術祭中,大家比較常提到,也比較感興趣的藝術家與作品們。
MIHO美術館藏品多為小山美秀子女士40多年來的收藏,主要以茶道用具、宗教美術品、書畫、陶瓷器與漆藝品等東洋文物為主。當年她跟貝聿銘先生提到想要興建MIHO美術館時,貝聿銘便建議她可以多多蒐集其他文化圈的收藏品,如古埃及、羅馬、波斯文化等,如此才能將MIHO美術館提升為一個具有國際性的美術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田上森✨關於KOBE2019記事📝 走吧!在神戶那裡, 有著最撫慰人心的古老及信仰, 歷經阪神大地震後的堅毅不屈, 仍持續著宏偉真紅的鳥居⛩️ 生田神社🏯 代表著生之森,生生不息之意的生田神社,那悄然的肅穆,那百年老樹隨風而生的婆娑搖曳的輕柔沙響,很是美好。 補充: 感謝生田
起初,沈庭增以探訪的心情前往這個位在桃園龍潭山區的公共工程。沒想到初抵達便被其獨特的狀態吸引。四周被茂密的綠樹和綿延山巒環繞,呈一片與世隔絕的寧靜美景。一旁鳳凰木底下的鞦韆和遊戲區,成為同學們下課十分鐘熱鬧湧入的聚集園地,然而,正是因為見到孩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女兒去淡水上課,我和老公就在附近走走我們去到一處叫"一滴水紀念館"的地方,聽見了很溫馨的故事。 一滴水紀念館是一棟百年的木造民房,這座房屋原本是坐落在日本福井縣,這房屋是在1915年建造,到 2004年夏天因御藏社區附近土地要開發利用,要拆解這棟民房,但房屋年代久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海外的一個山上,叫做松果山。這座山長得挺有意思的,到處都是奇特的山峰和怪石,還有古老的柏樹和松樹。一年四季這裡都有不凋謝的花,每個季節都有新鮮的果子。山上除了些鹿之外,就只有曲曲折折的煙雲和竹樹,真是個遠離世俗喧囂、自在悠閒的好地方。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田上森✨關於KOBE2019記事📝 走吧!在神戶那裡, 有著最撫慰人心的古老及信仰, 歷經阪神大地震後的堅毅不屈, 仍持續著宏偉真紅的鳥居⛩️ 生田神社🏯 代表著生之森,生生不息之意的生田神社,那悄然的肅穆,那百年老樹隨風而生的婆娑搖曳的輕柔沙響,很是美好。 補充: 感謝生田
起初,沈庭增以探訪的心情前往這個位在桃園龍潭山區的公共工程。沒想到初抵達便被其獨特的狀態吸引。四周被茂密的綠樹和綿延山巒環繞,呈一片與世隔絕的寧靜美景。一旁鳳凰木底下的鞦韆和遊戲區,成為同學們下課十分鐘熱鬧湧入的聚集園地,然而,正是因為見到孩
Thumbnail
今年7月我參加了我們系上的田野技術調查課,這門課會到南投縣蓮華池研究中心進行野外的調查,利用我們所學的研究方法來對台灣這塊有趣的土地有更深入的了解。在這課程中我看到了前所未見的穿山甲,半夜聽著豎琴蛙的鳴叫聲,還有最後一天大家半夜一起趕出ppt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有好多好多讓我用文字呈現給大家吧。
Thumbnail
隸屬於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的百年日式町屋宿舍群「0km山物所」,跟知名的勤美集團的合作,鄰近古亭捷運站且佔地寬廣的園區,真是近期最具美感設計的老屋整修! 除了將三棟百年木造建築整頓成為選物餐飲空間,也很講究於戶外綠地的規劃,分別以四個不同主題:複森林、裏花園、次森林與蒔光巷,做出別致的庭園景觀。
Thumbnail
座落於愛媛県今治市大三島的伊東豊雄博物館,基地位於「Tokoro Museum 大三島」的西南邊300公尺左右,因面向瀨戶內海,更能一覽無遺波光粼粼的海面。該博物館為日本第一座建築師博物館,博物館內園區是由名為「鋼鐵小屋(Steel Hut)」及「銀色小屋(Silver Hut)」這兩棟建物所構成。
女兒去淡水上課,我和老公就在附近走走我們去到一處叫"一滴水紀念館"的地方,聽見了很溫馨的故事。 一滴水紀念館是一棟百年的木造民房,這座房屋原本是坐落在日本福井縣,這房屋是在1915年建造,到 2004年夏天因御藏社區附近土地要開發利用,要拆解這棟民房,但房屋年代久
Thumbnail
這是最近和山有關的好消息,一個屬於台北這座城市的山之基地,低調而盛大的開幕了。歡迎每一位喜歡山與自然的朋友們,到師大旁的百坪日式老屋走走逛逛,享受舒心而寧靜的山之情。 在台灣原生植物的美麗造景與老屋中,探索自然、看見山林,找到自己和山的連結。
Thumbnail
人間有情却無情,野草無情似有情。許仙背負的情債,青蛇就由她和好友龜殼花聯手索還。有人慘死的房子沒人敢住,這是常識。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這間房子閒置著。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海外的一個山上,叫做松果山。這座山長得挺有意思的,到處都是奇特的山峰和怪石,還有古老的柏樹和松樹。一年四季這裡都有不凋謝的花,每個季節都有新鮮的果子。山上除了些鹿之外,就只有曲曲折折的煙雲和竹樹,真是個遠離世俗喧囂、自在悠閒的好地方。
幽夢老頭的這片迷陣竹林,除了竹樓後面的被竹海圍着的山,根本沒有其它的地方可以去。 雲風看見竹樓左邊有一條小徑,這條小徑和其它的不同,它沒有岔口,應該是通向山上的道路,雲風沿着一路走了進去,走到盡頭時,雲風看見了一個很大的湖泊在山崖下,山崖上有一個巨型瀑布,水流從山崖流下,下面的巨石也被這強烈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