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無愛不偏執 Ch.4】「我不要!」不要甚麼?「我不知道!」:潛意識的偏執保護機制
付費限定

【無愛不偏執 Ch.4】「我不要!」不要甚麼?「我不知道!」:潛意識的偏執保護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果把「偏執」分為三個層次,它既是(1)一種發展上正確的情緒經驗與反應,也可以是(2)偏執人格,是發展早期因從未被修正而殘留的猜疑和戒備的混合物,以及是(3)偏執型精神病的過程。前面三篇我們討論的主要是來回於 1 和 2 層次之間。

「偏執性格」(paranoid character),幾乎人人皆有之,且往往被環境中公開或隱藏的敵意所推動、放大,也會因為環境的友善而緩解、收縮。

精神分析理論認為,第一個敵意就來自「出生」,因為小嬰兒被動的從原本保護他的子宮中被排擠出來,這是個身體與皮膚感受上從「不被慾望」的入侵。當這些身心的不適(如佛洛依德說的,出生作為第一個對現實的恨、Rank 提出的出生焦慮、Klein 所指的被害的潛意識幻想)未得到父母的照顧而真實地緩和,日後就會反映在對各種干擾的拒絕上,幾乎是一種潛意識強烈的蔑視態度、一種莫名的嫌惡之情:「我不要!不要!不要弄!不要碰我!」

我們很能夠在照顧小孩、乃至在情人(另一種意義上的「小孩」、baby、寶貝)的對話中看見這種模式。當我們問對方:「不要甚麼?」的時候,他(她)會說:「我不知道!」。

也許你只是想給對方吃他最愛的食物、問他要不要早點休息、想幫她穿個外套……他(她)意識上也知道你的行為是善意的,但內心就是有個頑固的東西在頑抗,莫名說出一句:「我就是不要!」

偏執情緒及機制,其實總是在自我保護。但這裡「保護」的意思是指,當個體原先處在一個已經穩定的狀態以後,不論好或壞的干擾,全都是對這個狀態(如躺在沙發上,完全不想動)的入侵,因此都要去抵抗!

我們今天要一路深入了解這些事情的心理現實是怎麼一回事,它與自我、現實、敵意的關係,以及偏執將怎樣發展到第 3 層去。

raw-image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0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躺椅上情感的潛意識法則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的沙龍
1.3K會員
179內容數
相對於大眾常吃的速食心理學或心靈雞湯,作為一位苦口良藥的諮商心理師,我希望以臨床經驗和精神分析的獨到見解,帶你們前往自身潛意識的幽微,看見感情世界的慾望、愛恨、孤獨與戰爭......一起看見情感的潛意識法則。彷彿用一束黑暗,讓過於明亮時無法現身的微光,化作夜空的星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今天是【無愛不偏執】系列的最後一篇,從偏執的情感(Ch.1 & Ch.2)、職場中的偏執(Ch.3 & Ch.4)、用兩個案例說明偏執的嫉妒(Ch.5),再到怯場與網紅心態(Ch.6)、炒熱氣氛的浮誇人際關係(Ch.7)和自戀者的偏執(Ch.8)……如果再寫下去,讀者大概也會開始對我偏執起來,或以為
對於一個人心智裡的偏執傾向或狀態,我們習慣它有一個「因為他被害了太多次,所以不得不偏執」的起源印象。 臨床工作中我們當然會有類似的發現,但也不全然;或是說,「被害」的定義其實要先被確立。小孩子的精神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這種「脆弱性」成為了被害的前提,而那個被害所指的,可能只是一件單一但重要的事:對理
焦慮爆發,是偏執人格者時不時突發的內在災難。 這種一時爆發的焦慮,是會隨時間而平復的,而這一股焦慮其實可以被稱做「嫉妒」(jealousy)。 ──也許我們可以說他們屬於那些很愛「炒熱氣氛」的人。 不可少的注意力:看我這裡! 誇張只因我很怕? 最後我們來看精彩的副歌歌詞所描述的:
今天是【無愛不偏執】系列的最後一篇,從偏執的情感(Ch.1 & Ch.2)、職場中的偏執(Ch.3 & Ch.4)、用兩個案例說明偏執的嫉妒(Ch.5),再到怯場與網紅心態(Ch.6)、炒熱氣氛的浮誇人際關係(Ch.7)和自戀者的偏執(Ch.8)……如果再寫下去,讀者大概也會開始對我偏執起來,或以為
對於一個人心智裡的偏執傾向或狀態,我們習慣它有一個「因為他被害了太多次,所以不得不偏執」的起源印象。 臨床工作中我們當然會有類似的發現,但也不全然;或是說,「被害」的定義其實要先被確立。小孩子的精神是很容易受到影響的,這種「脆弱性」成為了被害的前提,而那個被害所指的,可能只是一件單一但重要的事:對理
焦慮爆發,是偏執人格者時不時突發的內在災難。 這種一時爆發的焦慮,是會隨時間而平復的,而這一股焦慮其實可以被稱做「嫉妒」(jealousy)。 ──也許我們可以說他們屬於那些很愛「炒熱氣氛」的人。 不可少的注意力:看我這裡! 誇張只因我很怕? 最後我們來看精彩的副歌歌詞所描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