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生命電視台中看到,已故的淨良長老十年前策劃的《臺灣佛教通史》終於完成了,看到這則訊息,真的令人感到興奮,但也感到遺憾,遺憾的是耗費近十年,於2021年八大冊即將付梓前,長老竟驟爾西去,成為通史編纂委員會最大憾事。
但是,淨良長老的精神與對弟子們的種種教示,彷彿就在昨日,記得淨良長老堆動兩岸佛教交流,真的是不遺餘力,甚至表示說:「自是之後,不論是兩岸四地,或是其他國家,只要時間允許,凡辦活動,我一定共襄盛舉」,可見為了利益眾生的慈悲心,真的是無與倫比。
看到《臺灣佛教通史》的新書發表會,長老囑咐總編及其他學者重要的責任,並且表示所有事情都要真實發生,不可杜撰,「一字一因果」這就是長老對此事的看重與用心,敝人立即二話不說,馬上訂購一套到現場索取,回家立即點香拜佛,打開這重要的《臺灣佛教通史》。
觀看了內容之後,老實說,有一點點小小失望,敝人對書中有一些內容產生很大質疑,自己也是在學術界教學二十幾年的時間,深知要寫這樣書籍,應該要避開讓人口舌的因素,應該真實客觀寫出歷史軌跡,才能有參考價值,《說文》中講到:歷者,過也,傳也;史者,記事者也。歷史是客觀環境下的事件,離開客觀環境,很多人和事我們可能無法理解,或者會發生嚴重偏移。
寫史記一定要把自己當第三者,冷眼旁觀,該喝彩喝彩,該扇嘴巴扇嘴巴,客觀地寫出事實,在是大家所需要的。
敝人在藏傳佛教修學也將近二十年,不敢說自己多懂,但是,也了解四大教派的動脈,跟一些歷史的軌跡,對於過去許多法王、仁波切來台弘法的過程,我也都接觸了不少,所以,我懷疑黃英傑所寫的藏傳佛教內容真實性與客觀性,讓人匪夷所思,這也變成這本通史最大的問題點。
黃英傑撰寫「臺灣佛教通史-藏傳佛教」的部分有很大的偏頗,第六卷第三章 蒙藏佛教在台灣的發展,黃英傑為了彰顯自己,將許多真實的內容,轉變成自己的成就,而且,在此章節,黃英傑、欽哲光明壇城等相關內容,就出現至少6次以上…其他重要的法王、仁波切來台灣弘法艱辛,卻在書中提到的內容屈指可數。
我簡單舉例如下:
第六卷170頁,法尊東滇仁波切1986年來台…直到2017年,才在欽哲光明壇城邀請下再度來台,傳授《龍欽心隨・四心滴》…
正確是:東滇仁波切應多人邀請來台弘法,主要是直貢噶舉協會邀請來慶讚直貢法王華誕,2017年7月19日傳授《文殊閻魔敵百供淨障積資大法會》;2017年7月20日在苗栗傳授《大圓滿心髓蓮花王伏藏閉關》;2017年7月27日主法:直貢法王72華誕《蓮花王》長壽灌頂大法會;2017年7月28日才到黃英傑中心(欽哲光明壇城)傳授龍欽巴《四心滴》。
第六卷172頁,1997年直貢法王第三度來台時,為使台灣弟子能夠盡次進階實修,法王在阿奢黎黃英傑的建議下,配合台灣弟子時間特性,將大手印五支道修法分五期進行。
正確是:在直貢噶舉的人都知道,提出五階大手印五支道修法是法王本人,黃英傑只是規劃在台合適的方式,卻被黃英傑宣稱自己向法王建議下才舉辦。這樣把自己 上師的慈悲美意,以技巧變成自己出風頭、搶功勞,還是黃英傑本人有告知法王,同意此事呢?
第六卷173頁,第八世噶千仁波切,在2007年3月24-29日,應第三世巴麥欽哲仁波切邀請,在佛陀世界舉辦第一次文殊閻魔敵月密大修閉關…
正確是:2007年第八世噶千仁波切應「興隆淨寺」及多位弟子邀請來台舉辦「【文殊閻魔敵大修黑關閉關】暨【六字大明咒閉關共修】。
第六卷182頁,1992年,全佛出版社出版了黃英傑翻譯的《密乘心要叢書》一套6本,……較為新穎的藏密資料開始為台灣信眾所知悉。
(此書籍在翻譯的內容,個人是覺得有許多不到位、錯誤的內容,我所認識在藏傳佛教界的人,都表示不推薦此書籍,但黃英傑為了推廣自己書籍,在通史裡面,表示此書台灣信眾所知悉,實在有意吹捧自己,很不客觀。
第六卷189頁,第三節 台灣藏傳佛教的轉世化身、行者與寺院。
此內容許多不完整,有失公正,最具爭議的就是黃英傑轉世認證真實性。
多年前我在巴麥寺影片中有看到,真正的轉世活佛已經找到了,法號是:噶瑪赤烈隆珠努丹多傑,那黃英傑的轉世身份又是從何而來呢?
而台灣還有許多藏傳佛教轉世化身,例如:蔡經濠(確炯巴桑仁波切轉世)、薩迦大學畢業-台灣籍班智達-般全仁波切,還有其他多位上師仁波切等大德也都未列在書中,因此,讓人產生很多懷疑。
我們平時裡所謂的歷史,就是對人類社會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現象所做出的客觀、忠實的記錄; 歷史的本質是 以事實說話; 每一時代人們所編纂的歷史資料就是客觀的材料。
西方近代理性主義哲學認為,客觀世界中存在著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規律”和執行法則;規律具有客觀性。人類科學理性的任務就是發現並掌握這些客觀規律和原則。
所以,當一個人都用著自己主觀意識在寫歷史,他就已經不具備參考價值。甚至個人強烈建議,是否應該重新歸納第六卷第三章 蒙藏佛教在台灣的發展的內容,找合適的人來重新撰寫,避免當事者來撰寫自己的內容,這樣有失公平性、與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