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曹」祖宗之墓的雙姓緣由
說到林才添一手促成的宜蘭縣定古蹟「林曹祖宗之墓」,很多人會很好奇為什麼是「林曹」雙姓?簡述原因是由於林才添渡台祖一世林南生入贅曹氏,雙方約定後代子孫要以「林曹」為姓。林曹祖宗之墓的看點除了與獻馘碑類似的外型外,由於林才添曾任職縣議員及縣長等要角,這座家族墓墓座周遭也可見到當時國民黨政高層題贈的輓詞石匾。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林才添1903(明治36)年出生時生母難產,為頭城小金面漢醫林應魁救下,後來林才添也被幼子早夭的林應魁領養。雖然林才添後來沒有接下林應魁行醫的衣缽,卻也跟隨養父腳步參與
頭城鸞堂慶安堂的事務。
從日治活躍到戰後的政治菁英
林才添1909(明治42)年至1915(大正四)年間就讀於日治時期的頭圍公學校(今頭城國小),畢業三年後進入母校擔任雇員,後來透過師專體系取得教師資格,先後曾在當時的大谷公學校(今大溪國小)、頭圍公學校任教六年。
1925(大正14)年林才添被選為「頭圍青年會」會長,熱衷研究三民主義,可以算是他的政治啟蒙;後於1928(昭和三)年辭去教職擔任頭城信用組合(今頭城農會)專務理事;1930(昭和五)年被選為官派頭圍
庄協議員,連任兩屆;1936(昭和11)年與
盧纘祥辭去官派職,參加民選庄協議員選舉並獲選,連任至日治結束。林才添也曾於1940年間透過向台北州廳申請,前往朝鮮、滿洲、中國華北一代考察。林才添的政治參與在日治時期比較侷限在頭城地區。
林才添(前排左三)日治時期便參與宜蘭水利組合,照片攝於1944(昭和19)年3月23日/第六回評議會。
(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2.0)。
政治路之友:老大哥盧纘祥、引薦人李友三
戰後國府來台,盧纘祥與林才添帶頭倡組「慶祝台灣光復籌備委員會」,兩人也被推舉為正副會長。1947年(民國36)年林才添被推選為頭圍鄉長,兩年任期內將「頭圍鄉」正名為「頭城鄉」,也推動1948(民國37)年頭城升格為鎮。林才添的政治路除了受亦兄亦友的盧纘祥影響外,戰後林才添加入中國國民黨便是透過友人
李友三的引薦,也讓林才添頗受國民黨器重。
1950年10月10日宜蘭獨立設縣,隔年舉行第一屆縣議員選舉。林才添受地方民眾鼓勵參選,在獲選的27名議員當中因拿下5151票為第一高票,在縣議會成立大會上代表全體議員接受當選證書並致詞。
林才添戰後持續參與宜蘭水利會等地方事務。照片攝於1952(民國41)年12月17日/第二屆第11次委員會)。
(來源:宜蘭人文知識數位資料庫2.0)。
同為頭城人的盧纘祥、林才添頗有交情,也都先後擔任宜蘭縣長。
(來源:蘭博電子報)。
綠美化、拉美援:推動宜蘭建設
一路連任四屆議員也擔任過議長的林才添,在1960年獲選為第四屆宜蘭縣長。任內政績特別的是,林才添特別重視環境綠美化,創設了公部門評比制度也擴及學校,更邀請民間廟宇參與;另外,林才添也運用其人脈為宜蘭爭取到
美援「四八○號公法」的資源,進行縣內道路整修和風景區改善。
「溪南溪北之爭」是什麼?
林才添在第四屆宜蘭縣長任滿後本想競選連任,但受宜蘭
「溪南溪北」地域發展不均衡之爭影響而無法如願,國民黨最後提名溪南出身的陳進東參選第五屆宜蘭縣長,林才添卸任縣長後也漸漸淡出政壇。林才添在擔任縣議員被推選為議長時便深受此地域之爭影響,這些曲折對他雖談不上汙點,但在其晚年寫下的《達庵八三回憶錄》中可以讀到他很是受傷。
所謂「溪南溪北」在宜蘭指的是蘭陽溪以南、以北的兩大地域,早期因為跨溪不易兩地甚少往來,也導致蘭陽溪兩岸地域的發展也有落差,後來亦成為宜蘭政治人物在爭取資源與地方發展的論爭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