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宜蘭文化俱樂部

20免費公開

宜蘭文化俱樂部,讓你用耳朵採集地方文化知識!

本節目由旅人書店企劃製作,特別邀請蔡明志老師雲端開講!從蘭陽大橋建築史到地方宗教信仰圈等不同面向,為聽眾解答宜蘭日常中熟悉卻又陌生的文史空間秘辛與故事!

指導|文化部.協力|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八日,一萬四千多名大陳島居民,全數撤離大陳島,從此離開他們自小生長的那片土地。在美國第七艦隊的護航下,由基隆港登陸台灣,以原來居住的鄰里為單位,分別被安置到花蓮、宜蘭、台東、屏東和高雄等縣市,開啟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電燈能夠在夜間大放光明,被視為是一個地方現代化的象徵。在這集的節目中,將由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接續上集,繼續為我們講述蘭陽平原在來電後所發生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開始送電。徘徊于附近之鹿猿等。誤觸者無不立死。」-臺灣日日新報(1906) 你知道電力發展的一開始居然是為了防範原住民嗎?「電力」是近現代工業發展最重要的表徵之一,也是近現代城市重要的構成元素。而檢視電力在臺灣或是宜蘭的運用,最初其實並非是在民生方面,而是用來做為殖民統治原住民的壓迫工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宜蘭早期因地域封閉與交通不便,產業上主要以農業為主。進入日治時代後,隨著臺灣總督府的產業政策導引與新式產業技術的引入,傳統產業的運作方式開始有了改變。製糖業、林業、製紙業、電氣業、電化業等產業,皆引入巨額資本與現代的機械設備進行大量生產,並建設大型工場設施容納所需的大量勞工、原料、機械、產品與建築。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在宜蘭福傳以頭城、礁溪為主的天主教遣使會,在礁溪建造的聖堂正是2018年被拆毀殆半的「聖若瑟天主堂」(aka礁溪天主堂)。礁溪天主堂腹地內除了神父辦公室外,還有「慈惠幼稚園」及「文聲復健院」這兩棟神父修女進行社福工作的建築。其中,文聲復健院在小兒麻痺肆虐的年代,在羅文思神父主理下救助了上千位病童。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近幾年說到羅東北成聖母升天堂,大多會以偶像劇取景地被熟知。然而天主教靈醫會在大羅東地區的重要會堂,除了位於羅東聖母醫院內的耶穌聖心堂外,便是這個同樣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北成聖母升天堂」。這個教堂不僅是規模最大,其簡化式的哥德建築形式,不僅在台灣相當少見,也成為靈醫會在宜蘭地區各地興建教堂的參照範本。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你知道羅東聖母醫院院區內隱身了一座古蹟教堂嗎?這座教堂便是從聖母醫院中正南路側門口進入後,位於右手邊的「耶穌聖心堂」。耶穌聖心堂在靈醫會成立聖母醫院時便一同設置,然而現今看到的聖堂為1962年建成的建築,圓形構造相當特別,許多建築細節都具有時代意義與特色。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舊宜蘭縣議會(aka宜蘭人故事館)終於登場!作為議會第二代廳舍,較為完善的空間規劃讓議事順利運作,可說是見證了宜蘭民主議會發展的過程。而這棟建築在2001年議會搬遷至現址前,也因應時代需求作了多次的擴建改造,被指定為歷史建築後才又於2015年整修恢復原貌,並在2018年以「宜蘭人故事館」重新面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大家知道宜蘭縣是在1950年才從台北縣獨立出來的嗎?「宜蘭縣議會」也在隔(1951)年成立。新成立的議會也需要新家,但第一代議會廳舍卻因為一些烏龍蓋了無法使用……。然而另一個冷知識是,現在以「宜蘭人故事館」為人熟知的「舊宜蘭縣議會」其實並不是第一代議會建築喔。更多故事除了本文外也請收聽節目!
Thumbnail
Serene Always-avatar-img
2023/05/01
很棒的文章,把宜蘭縣議會幾經波折的建築過程,做了一個詳細又清晰地整理敘述!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與老縣長林才添密切相關的宜蘭歷史空間除了「林曹祖宗之墓」之外,還有先前介紹過的草嶺慶雲宮(aka大里天公廟),這兩個歷史建築中都可見到高壓電瓷礙子的身影。此外林才添在擔任宜蘭縣議會議長推動了第二代宜蘭縣議會廳舍興建,在他就任宜蘭縣長那年,適逢宜蘭設縣十周年也應景地設置了「宜蘭設縣紀念碑」。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宜蘭老縣長林才添除了政治成就外,在教育、產業及宗教的參與投入也影響深遠。蘭陽技術學院前身「復興工專」便是由林才添創辦,更全台首創「陶瓷工程科」培養產業人才。林才添家族的「高壓電瓷礙子」生產事業也曾盛極一時,而礙子不良品也被用作造景建材,在宜蘭頭城一帶形成獨特的景觀,甚至大里天公廟也可見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這集開始要介紹一位較少被談論但很值得認識的宜蘭老縣長林才添,原因單純是林才添也是先前談過的宜蘭縣定古蹟「林曹祖宗之墓」的改建主導者。然而,政治路上大多眾望所歸或第一高票的林才添老縣長,後來因為「溪南溪北之爭」無緣連任默默淡出政局?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的蔡明志老師,將告訴我們來龍去脈與幕後秘辛。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在台灣數一數二迷你的宜蘭公園,在日治時期是各種紀念碑的匯集處,戰後改名「中山公園」後不僅也有新設的紀念碑,還曾經蓋了十來棟包含違建的建築物?!此外,宜蘭公園因為公會堂被改為戲院經營,也曾經是宜蘭青年男女的約會名所!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台灣第一座公園為1897年開園的台北圓山公園,也就是說「公園」在台灣出現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現代的公園概念是日治時期參照西方經驗被日本人引入實行於城市或市街更新計畫,當中的殖民現代性色彩不言可喻。本集開始將以五集的篇幅,以「宜蘭公園」(aka宜蘭中山公園)為案例講述一座公園從無到有的歷程。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宜蘭公園東南隅、民權路與崇聖街路口側有座特別且重要的紀念碑──「獻馘碑」。這座乍看其名有些令人費解的紀念碑,背後蘊含了日本人殖民台灣鎮壓宜蘭泰雅族原住民的歷史;關於獻馘碑還有一個「到底碑下面有沒有埋頭骨」的都市傳說,然而要考察這個傳說的真實性就必須得細說從頭,從「獻馘碑」的前身「首塚」談起。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日治時期的宜蘭公園經常是公眾性集會的出發點或結束點,也經常是舉行紀念植樹的場所。但除了這些現代公園依舊常見的活動形式外,宜蘭公園在日治時期也是舉辦慶祝會、招魂祭與追悼會、消防軍事演練、收音機體操等的集會場地。
Thumbnail
avatar-avatar
旅人書店
近現代公園的重要構成元素為人造自然,宜蘭公園也不例外。台灣在日治時期由日本造園師設計修造的公園,除了四時花木也時常能見到一類日本人十分熱衷的熱帶樹種。我們現今習以為常的公園空間元素,植物之外還有假山水池涼亭等休憩設施,然而腹地不大的宜蘭公園如何呈現上述諸多元素,是一有趣看點。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