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小孩到鄉下 (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常去鄉下的時間是配合兄姊的春假和寒暑假,小三子的外婆家是以種水稻為生,新竹的稻米是兩收,每回去外婆家經常遇到農忙的插秧時期。傳統農家是將前一期的稻谷中先挑選好的預留下來作為育苗的種子,育苗只需要用一小部分田地,新竹風大,初春時氣候還很冷,需要給小苗蓋上塑膠布禦寒。節氣到了,就看到育好的秧苗帶土挖起(有點像現在園藝工程的草坪一樣),被扁擔挑到各處。當時還沒有農業機械化(其實平原比較容易操作農機,台地、梯田就比較難使用),農忙時期真的是全家、甚至是全村總動員,平時在外地讀書上班的子弟們,這期間多會抽空回家幫忙,小三子的母親也不例外,農友之間也是輪流到各家幫忙。除此之外,台灣因各地氣候差異,稻作的時間有些許的差異,因此會有一群人由南向北幫忙插秧或割稻(但一般割稻時出現的比例比較高),一起度過這段辛苦的時光。

在農忙時期,婦女們最為辛苦,除了要下田幫忙外,因為手工插秧非常耗費體力,除了三餐外,還會在早上10點和下午3點左右備上點心,給家人和前來幫忙的人享用,也需要在田間零星的空地(最常是竹林)備置茶和毛巾,供大家隨時補充水分,做片刻的休息。在大人忙的不可開交的時候,小孩子們最開心的就是有點心吃,綠豆湯、糖水粉條......都是想到就會流口水的美味。會如此讓小三子印象深刻,是因為外婆家的三餐都是紮紮實實的飯菜,這對台北的小孩實在沒有吸引力,那時候那會懂這些是道地的客家美食,現今會那麼受歡迎。

插秧完很重要的就是灌溉,在石門水庫(完工於民國53年)還未興建前,大池塘就是這一區域的重要水源。在那個年代放養的並不只是雞,小孩也差不多,而大池塘就是唯一的禁忌之地,小三子的媽媽是嚴格禁止孩子們單獨過去,原因無它,就是因為水深危險,印象中聽過不下一次,有游泳者淹死的事情。其實小三子的媽媽想多了,大池塘是為了蓄水灌溉特意修築的,所以比周邊稻田高上許多,需要走一段很斜的陡坡,這對小小孩來說是需要手腳併用才能上的去,下來就更是惡夢了,加上難走的路可不只這段,所有水稻田的田埂窄小不平,田間的灌溉常是田埂挖開進行,之後再以土回填,因此田埂中常會出現特別低、濕、軟、爛的泥土,小三子這種都市小孩,平衡感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會一不小心踩進田裡,弄的滿腳泥,現在路上還有陷阱......,水稻田的土很黏,每次踩進去脫鞋就會卡在土中,挖出來後,雖然可以用田裡表面的清水洗一下,但弄濕的腳和塑膠脫鞋就更滑,超級難走,所以小三子根本不會自己跑去大池塘玩。但是媽媽的擔心也是不無道理的,小三子曾經在乾旱的時候,下到大池塘底部,池塘就像一個大碗一樣,深度應該有超過2米,陡峭的土坡是同時出現在池塘的外側和內側,很難想像這些完全不符合現在工程規範的水塘,但卻長久以來維持著這一帶人的生計,且安然不事,是現在生態設計、生態工法等都無法達不到的境界。

raw-image

其實農業的互助行為,並不只在台灣有,曾經聽咸陽的朋友說過,關中平原小麥成熟時也會有這種助割者,像游牧民族一樣,跟著麥子成熟的軌跡一路遷移做工,賺取微薄的費用,換取一些麥子。還聽朋友說附近鄰居生了女兒不想養,送給助割者做養女,多年後被送出去的女孩就沿著移工的路徑,回來尋親的故事,聽到這就想到“童養媳”這種早期農業社會女子的無耐。小三子甚是慶幸自己生在新時代,雖然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並未完全解決,但女子也能自立、有自己的一片天,真是太開心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杉籽的黃粱夢世界
1會員
10內容數
正在從虛妄的外在世界 前往空性的修行的路途中 記錄曾經的生活、載浮載沉的人生,修行中的心境變化與領悟......
2024/12/03
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之處,外人無法窺探其中的真實課題。從身心靈、情緒界線的理論到實踐,唯有不斷嘗試與調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4/12/03
每個家庭都有其獨特之處,外人無法窺探其中的真實課題。從身心靈、情緒界線的理論到實踐,唯有不斷嘗試與調整,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
Thumbnail
2022/09/26
每次到了果園姑婆就會給小三子一個斗笠來裝水梨,小三子總是挑到個頭小、果皮顏色又深的梨(其實這是符合小三子的身高僅能採到的梨),經常被笑挑沒有人要的,然後姑婆就會在果園裡挑最大、最好的水梨放到斗笠中,讓小三子先拿會回家中。小三子平衡感不好已經從之前走田埂展露無遺,加上路又不平,常會“叩”踢到東西,
Thumbnail
2022/09/26
每次到了果園姑婆就會給小三子一個斗笠來裝水梨,小三子總是挑到個頭小、果皮顏色又深的梨(其實這是符合小三子的身高僅能採到的梨),經常被笑挑沒有人要的,然後姑婆就會在果園裡挑最大、最好的水梨放到斗笠中,讓小三子先拿會回家中。小三子平衡感不好已經從之前走田埂展露無遺,加上路又不平,常會“叩”踢到東西,
Thumbnail
2022/09/12
既然叫鄉下,“人”自然是配角,各類的生物都有可能出現。新竹風大,印象中在各稻田間有很多竹林斑塊,在農忙期間(一般是插秧和割稻的時間)和夏季是很好的乘涼休息的地方。這個空間不只是人們喜歡,其牠生物也一樣,天熱時也會來乘涼,當然也包括小三子最怕害的...
Thumbnail
2022/09/12
既然叫鄉下,“人”自然是配角,各類的生物都有可能出現。新竹風大,印象中在各稻田間有很多竹林斑塊,在農忙期間(一般是插秧和割稻的時間)和夏季是很好的乘涼休息的地方。這個空間不只是人們喜歡,其牠生物也一樣,天熱時也會來乘涼,當然也包括小三子最怕害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每次到了果園姑婆就會給小三子一個斗笠來裝水梨,小三子總是挑到個頭小、果皮顏色又深的梨(其實這是符合小三子的身高僅能採到的梨),經常被笑挑沒有人要的,然後姑婆就會在果園裡挑最大、最好的水梨放到斗笠中,讓小三子先拿會回家中。小三子平衡感不好已經從之前走田埂展露無遺,加上路又不平,常會“叩”踢到東西,
Thumbnail
每次到了果園姑婆就會給小三子一個斗笠來裝水梨,小三子總是挑到個頭小、果皮顏色又深的梨(其實這是符合小三子的身高僅能採到的梨),經常被笑挑沒有人要的,然後姑婆就會在果園裡挑最大、最好的水梨放到斗笠中,讓小三子先拿會回家中。小三子平衡感不好已經從之前走田埂展露無遺,加上路又不平,常會“叩”踢到東西,
Thumbnail
水中最常見到的是透明的小蝦、小魚,還有從水中泥土翻出的泥鰍,還有一種腳長長的像是有輕功站在水面上的昆蟲--水蜘蛛。印象中應該也有螞蝗,因為這是小三子的媽媽最怕小孩被咬到而不自知。那個年代環境生態還是很不錯,工程還未進到農村,蝸牛、蜻蜓其實是到處可見的(特別是下雨後),不似
Thumbnail
水中最常見到的是透明的小蝦、小魚,還有從水中泥土翻出的泥鰍,還有一種腳長長的像是有輕功站在水面上的昆蟲--水蜘蛛。印象中應該也有螞蝗,因為這是小三子的媽媽最怕小孩被咬到而不自知。那個年代環境生態還是很不錯,工程還未進到農村,蝸牛、蜻蜓其實是到處可見的(特別是下雨後),不似
Thumbnail
水稻田的田埂窄小不平,田間的灌溉常是田埂挖開進行,之後再以土回填,因此田埂中常會出現特別低、濕、軟、爛的泥土,小三子這種都市小孩,平衡感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會一不小心踩進田裡,弄的滿腳泥,現在路上還有陷阱......,水稻田的土很黏,每次踩進去脫鞋就會卡在土中,挖出來後,雖然可以用田裡表面的清水洗一下
Thumbnail
水稻田的田埂窄小不平,田間的灌溉常是田埂挖開進行,之後再以土回填,因此田埂中常會出現特別低、濕、軟、爛的泥土,小三子這種都市小孩,平衡感本來就不好,平時就會一不小心踩進田裡,弄的滿腳泥,現在路上還有陷阱......,水稻田的土很黏,每次踩進去脫鞋就會卡在土中,挖出來後,雖然可以用田裡表面的清水洗一下
Thumbnail
外婆家的雞白天都是放養的,晚上才趕回籠子,所以雞到處隨意走動,當然是遍地“黃金”,當時雖然年紀小,但不想踩到“屎”的想法和現在是完全一樣的,想跨大步避開屎,但又踩不穩石頭,結果是摔跤,沾至屎的地方,就不只鞋子了。所以對雞屎的印象深刻,只要看到農民曆上寫“雞屎白”,嗯......腦中馬上
Thumbnail
外婆家的雞白天都是放養的,晚上才趕回籠子,所以雞到處隨意走動,當然是遍地“黃金”,當時雖然年紀小,但不想踩到“屎”的想法和現在是完全一樣的,想跨大步避開屎,但又踩不穩石頭,結果是摔跤,沾至屎的地方,就不只鞋子了。所以對雞屎的印象深刻,只要看到農民曆上寫“雞屎白”,嗯......腦中馬上
Thumbnail
第三章 回憶小時候回鄉下的日子 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老媽:你就巡田回來後,把電風扇插頭拔掉她們就會起來了。不用叫老半天,沒用的。老媽冬天就是直接收眠被,四個就自動起來了。 阿媽:「你媽說不乖要打啦!不幫忙要罰跪。」那天下午,我們開始學種田。
Thumbnail
第三章 回憶小時候回鄉下的日子 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好笑。 老媽:你就巡田回來後,把電風扇插頭拔掉她們就會起來了。不用叫老半天,沒用的。老媽冬天就是直接收眠被,四個就自動起來了。 阿媽:「你媽說不乖要打啦!不幫忙要罰跪。」那天下午,我們開始學種田。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Thumbnail
每當跟身邊的人分享自己帶著一、二年級的孩子一起走進田野上土地課時,許多朋友的回應都是:「他們年紀這麼小,真的學得到東西嗎?」 一開始,這樣的擔心,也曾存在在自己的心裡。直到後來,孩子們用行動展現了學習的主動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