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農夫》成為越光米的養父母-插秧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
raw-image


前言

  除夕那天,我偶然在Accuppass上滑到直接跟農夫買的新活動「養自己的米!當越光米養父母計畫」,(此計畫旨在希望養父母透過行動的方式與農夫、作物、自然有更深的連結,我們不再只是消費者,而是去體驗當生產者的辛勞,進而對所擁有的一切更加珍惜。了解更多)雖然活動的金額對於學生而言有點高昂,但是我仍在拿到紅包的當下就跑去超商繳錢報名了!緊接著,3月某天,我突然收到一封電子郵件,邀請我於3/19至苗栗苑裡體驗插秧(與用心米舖合作),一日農夫的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raw-image


各位,你們有插秧經驗嗎?

對於生活範圍只有大台北的我而言,能夠有機會如此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並不多。因此滿懷期待的我,在插秧活動開始到結束的一個半小時不停歇地工作,結果隔天全身痠痛,原來當農夫真的很不容易!




插秧囉!

  活動從早上9:20開始,我們赤著腳走下田,並將如同一塊翠綠地毯的幼苗撥下,再將它們插在田裡的十字記號中。當手中的秧苗插完後,岸上(?的人會再傳遞秧苗給我們,好讓我們不用再走回去而不小心傷害田中剛插好的苗。

raw-image

終於終於!

  雖然3/19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在插秧的過程並不炎熱,但是反覆著「撥秧、插秧、拔腳向後退」著實枯燥,有時還能感受到踩踏之處有生物在竄動。而愈接近正午的泥土也變得愈黏,使我必須加快插秧速度(一人負責四排),否則拔腳都要花更多力氣。「終於終於!」在完成任務的當下我心想。小潔(蔡水允伯伯的媳婦,也是用心米舖的行銷推手)呼喚大家來享用她為我們準備的點心——冰涼的豆花,向我們說明農家的習慣除了三餐以外,另外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點心時間,讓辛苦的農夫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raw-image

raw-image


農村飯體驗

  辛勤工作一個上午,一碗豆花無法止住我們的飢餓。主辦單位利用影片播放時間與小潔快速擺放每一道菜。看到一整桌佳餚,實在令我口水直流!值得一提的是,熱騰騰的米飯是小潔準備的自家越光米,而茶葉蛋則是由育誠藻好蛋的育誠幫我們加菜!(謝謝你們~)這一桌菜看似家常菜,卻都挺有功夫,像是我最喜歡的其中一道就是照片中的滷肉,實在太好吃了!

  不怕你吃,只怕你餓的主辦單位與小潔用心準備讓我們在撐著肚皮後休息片刻,接下來,當然就是介紹我們剛剛所種的越光米以及用心米舖如何孕育稻苗的過程。


下午時光

  下午的活動中主要是由三位講者——用心米舖的小潔、育誠藻好蛋的育誠、3Q米食的貴(粿)妃欣怡,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理念,也讓我意識到人始終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們卻因為暴露在人為建設下的環境過久而忽略這片土地與我們的連結有多麼深。

小潔 (用心米舖)

  首先,小潔說明了越光米與其他稻米(如:台梗9號)的差異在於越光米只需要種植約90天,而一般的稻米需要大約120天。而他們所孕育的不是台灣的越光米品種,是日本越光米,因為它的莖特別細,同樣的秧苗數能產出的稻米量也比其他品種少,因此台灣鮮少人能種植成功。種植成功已經不易,為了友善環境與生態永續發展,蔡伯伯在1997年參加有機米產銷班開始研究起有機農法,現已成為台灣越光米技術達人,而這樣優秀的技術也傳承到第二代。

raw-image


  接著,稻米雖然是種子,但是它必須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才能真正作為種子播下。由於為了產出純正的越光米,他們會先選種,並在播種前,進行浸種和催芽兩步驟。就連播種的土也很講究,因為山土較貧瘠,對於農夫管理田地時比起田土更方便——無須擔心肥沃度是否不一。幼苗長得好不好會影響收成,因此天氣就成了很關鍵的因素,為了讓怕冷的幼芽不感冒,種稻人家會為它們蓋上不織布,而到了夏天它們也會換季,轉蓋上清涼的黑網!






育誠 (育誠藻好蛋)

raw-image

  育誠所經營的誠懇有雞農場講求「有機、有雞、友雞」的三大原則,以平飼放牧的方式,再透過與有機農家合作,利用粗糠鋪墊在雞舍中,讓雞群能夠用之洗砂浴;並提供含有雞屎成分的有機土給農家做堆肥。這樣良好的循環,不但讓雙方都能夠節省成本,對環境保護也頗有貢獻,是個兩全其美的作法!

  另外,育誠還有提到一個計劃叫做「回家菜」,這是一個以土為家,以家為本,支持台灣土地,連結在地商家與有機農夫的新品牌。吃當地食物除了能幫助這群默默用心耕耘的有機農家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於環境有深遠的影響。當我們購買外國食材的時候,無形中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碳排放,再加上我們並不能確保所購買的食物來源是否真的安全健康。雖然大部分的有機食材相對較貴,但是其投入的成本也比較高,在面對充滿利益、汙染的世界上還有人願意堅持有機耕作、養殖,給我們更安心的食材,實在難能可貴!

  後來,我上網查了有關育誠與回家菜的相關資訊,聽到了他們在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創青宅急便系列》的podcast,最後,我想在這裡引用一段來自回家菜老闆傅婷的話:

用每一個小夢想完成每一個大夢想,希望大家都可以在人生的每一個路上堅持做好每一個自己的小夢想,因為你不知道哪一天,你的小夢想就會累積成為一個大夢想,而且是可以幫助很多人的大夢想。


欣怡 (3Q米食)

  欣怡一開始的自我介紹就很有趣,「大家好!我是欣怡,我都叫大家叫我貴妃,因為我就是做粿的!」之後,她闡述了創立「3Q米食」的緣由以及品牌精神:

傳統米食在中國習俗扮演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敬天地、拜祖先祈求護佑,讓3Q米食用溫暖、美味的料理陪伴您聯繫著親友的情感。

  這一位與我年紀相仿的姐姐是道地的苗栗人,原本讀完研究所的她能夠去上班過著一般人的生活;然而,她卻拾起傳承傳統米食的棒子,待在家鄉與婆婆媽媽們學習如何做各種糕粿,並且研發出許多創意的米食,真的很不簡單!

  但是,倘若不吃吃看,怎麼會知道傳承是成功還是失敗呢?因此,關於下午的點心出現了!欣怡為每一桌準備了一份紫米做的麻糬、紅豆餡和花生粉,並教大家如何將紅豆餡包在麻糬中。(其實很簡單,就連笨手笨腳的我也做得十分順利!)

raw-image
raw-image

 

  完成後,我咬了一口比乒乓球還小一點的麻糬,由於是純米做的,口感比糯米做的還要Q彈,而紅豆內餡甜而不膩,再配上外裹的花生粉(還有顆粒感)真是舌尖上的一大享受呢!傳承不但成功了,還是我在平常去的市場裡吃不到的實在和美味。最後,我們全家在活動結束後(15:00),特地開車到3Q米食的店裡在買幾個草仔粿才心滿意足的返程!





結語

  雖然插秧活動已經結束,但是直接跟農夫買和用心米舖仍會定期更新目前的越光米生長進度給我們,讓我們這群「養父母」能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知養子女的是否頭好壯壯。謝謝你們的用心,我覺得真的很有趣呢!


raw-image


  這次的活動讓我深刻感受到農家的純樸,也讓我對台灣充滿希望,因為有一群青年正用自己的信念守護著台灣這片樂田!《原子習慣》的作者說,只有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怎麼樣的人時(身分認同)才能真正改變我們的習慣,因此,我在活動結束後暗暗告訴自己,我想要成為一個「關愛台灣在地食物的人」!(好像虛掉了XDD,我不在意~)



  • 活動:養自己的米!當越光米的養父母計畫
  • 時間:2022.03.19 09:00~15:00
  • 地點:用心米舖 (苗栗縣苑裡鎮5鄰83-1號)
  • 主辦單位:直接跟農夫買
  • 彩蛋:今年10月會有收割的活動,敬請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曹靖婕的沙龍
23會員
16內容數
期待在 VOCUS 遇到知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生存在台北已有22年,除了每次去Costco揹一大包米回家以外,最接近的米的時候往往是吃飯的當下。這是都市土包子第一次插秧,第一次光著腳丫踩進田中,第一次感覺深陷泥沼,第一次種下稻苗!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從插秧後經歷四個月時間,看著秧苗日漸長大,從一片綠油油的稻田,蛻變成結實累累的金黃稻田,伴隨著七月盛夏的微風吹來,稻穗沙沙的聲音,提醒農夫們準備收成了! 這一天,經歷烈日高溫下戴著口罩的不適,同時感受人生第一期稻作收割的興奮與不捨,想必會成為學員們人生當中很難忘的回憶吧。
Thumbnail
在一塊約莫2分地的稻田裡,無論大人小孩,挽起衣袖、捲起褲管,低著頭、彎著腰認真地在插秧,每個人種下自己心裡的一畝田。
Thumbnail
在一塊約莫2分地的稻田裡,無論大人小孩,挽起衣袖、捲起褲管,低著頭、彎著腰認真地在插秧,每個人種下自己心裡的一畝田。
Thumbnail
我想過如果有了經驗,可以回去阿嬤的田裡建造小屋、種植至少能自用的米糧蔬果。阿公阿嬤以前也種稻,收成時還帶著堂姊到田裡放炮趕鳥,但到我出生前不久就不種了,我不確定在潛意識裡有什麼隱隱的關聯,讓我回到做農的工作裡。
Thumbnail
我想過如果有了經驗,可以回去阿嬤的田裡建造小屋、種植至少能自用的米糧蔬果。阿公阿嬤以前也種稻,收成時還帶著堂姊到田裡放炮趕鳥,但到我出生前不久就不種了,我不確定在潛意識裡有什麼隱隱的關聯,讓我回到做農的工作裡。
Thumbnail
學員們剷好秧苗裝在盆子,各自移動到手插秧的區域。醞釀下田的情緒就像跳水選手等待身體及心理狀態就定位,深呼吸後一躍而下,動作乾淨俐落。學員們帥氣地拿起秧苗,對準線與線十字交叉處,輕輕地插入秧苗,接著雙腳需要往後移動,但是,流暢的動作偏偏在這個時候,紛紛定格住,不曉得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學員們剷好秧苗裝在盆子,各自移動到手插秧的區域。醞釀下田的情緒就像跳水選手等待身體及心理狀態就定位,深呼吸後一躍而下,動作乾淨俐落。學員們帥氣地拿起秧苗,對準線與線十字交叉處,輕輕地插入秧苗,接著雙腳需要往後移動,但是,流暢的動作偏偏在這個時候,紛紛定格住,不曉得發生什麼事......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帶著心中自我懷疑的聲響,我加倍小心的步行於泥濘的田野之中。在各種協調與天公作美的春日午後,由在地的農夫爸爸領著夥伴,帶著孩子在田裡插下一片歪歪斜斜的秧苗。我們也準備好在剛插好秧的喜悅之後,陪著孩子們一起經歷這一期稻作的生命歷程,在不完美之中,擁抱土地即將帶給我們的學習體驗。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Thumbnail
水田裡的農事,可以一人單獨作業,也可以由一群人共同進行。學員們陸續準備挑選工具,眼明手快的人,趕緊拿著為數不多的耙子,開始把水田四周邊角的高土區,慢慢修補整平;搶不到耙子的人趕緊拿著桶子,裝滿苦茶粕,複習上週灑米糠運動,在田裡均勻灑上苦茶粕;什麼都沒搶到的才是高手,善用自己的雙腳,努力踩扁福壽螺卵。
Thumbnail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無疑地,對於今日行走田埂以及到水田中撿垃圾這兩件事情,會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珍惜每一次下田的時光。
Thumbnail
「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無疑地,對於今日行走田埂以及到水田中撿垃圾這兩件事情,會深深烙印在每個人心中,珍惜每一次下田的時光。
Thumbnail
   我家的小一生今年暑假頗忙,因為即使想放空什麼都不做,活動也會找上門來(可能是牽拔的磁場…太會吸活動?)    總之非常感謝朋友每次有活動都會想到我們,這次是要參加位在高雄梓官區的新成立的生態農場的水田插秧活動。    想起牽牽還小時,有連
Thumbnail
   我家的小一生今年暑假頗忙,因為即使想放空什麼都不做,活動也會找上門來(可能是牽拔的磁場…太會吸活動?)    總之非常感謝朋友每次有活動都會想到我們,這次是要參加位在高雄梓官區的新成立的生態農場的水田插秧活動。    想起牽牽還小時,有連
Thumbnail
「喂,葉小姐嗎?你不是要來收稻子?我等等要收割了!」一大清早,我剛到達公所,就接到農民的電話。 「好,這就過去!」我急忙抓起網袋跟脫粒工具,跨上機車出門。
Thumbnail
「喂,葉小姐嗎?你不是要來收稻子?我等等要收割了!」一大清早,我剛到達公所,就接到農民的電話。 「好,這就過去!」我急忙抓起網袋跟脫粒工具,跨上機車出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