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瀲紫《如懿傳》:轉身吧!這蘭因絮果的愛

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看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這句話劃下如懿傳的尾聲,如懿與乾隆也再無情分了。
好像也驗證一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什麼是永恆不滅的,不管是多麼豐厚的財產,還是深刻的情感,終究有盡頭,然而深陷其中的我們,總放不下。
如懿傳好像就在告訴我們這麼簡單,通常困住我們的,是自己設下的囚籠。

一、故事開始

「從前從前,有個女人如願嫁給喜歡的人,兩人不被看好,歷經種種困難後兩人總算得到相守到老的機會,沒想到外在的打擊、以及意見分歧累積之下,兩人大吵一架,女人被男人關起來,最後一次相見,女人告訴男人:一切都回不去了。」
故事來自流瀲紫的《如懿傳》,如懿與乾隆從青梅竹馬,在深宮中相互扶持,到成為繼后,一同站在紫禁之巔,最後卻斷髮離散,蘭因絮果令人唏噓不已。
看完斷髮一幕,不會再有人質疑周迅適不適合如懿。她眼神堅決地拔掉髮簪,灑落了一地青絲,她卻用剪刀橫空一剪,一縷髮絲摔落,就像兩人無可救藥的婚姻。
決絕斷髮是個多麼不容易的決定!那麼多年的青春與情分,付諸流水,於是更多人選擇忍氣吞聲。
果斷與猶豫,一念之差,為何並存於深宮中呢?
如懿斷髮之決絕 (圖源:如懿傳)

二、如懿與後宮女人的難題,身不由己

那拉皇后原是乾隆的嫻妃,孝賢皇后死後,被乾隆封后。但不知什麼原因,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時,帝后爭執,原因猜測是皇后自行斷髮,兩人從此失和。因為沒有謚號,後人多稱為繼皇后、那拉皇后。
如懿傳以那拉皇后為原型,講述的她的一生,與乾隆的婚姻,以及與其他后妃的恩怨。
如懿與後宮們面對無情的帝王,她們的選擇塑造了各自的命運。
美麗娘娘們的朝服照 (圖源:如懿傳宣傳照)
  • 第一回合:皇太后甄嬛 v.s 景仁宮宜修
宜修是雍正的皇后,也是如懿的姑母。她深愛皇帝,卻被皇帝厭棄,連累如懿無法成為乾隆的正妻。
宜修對雍正是絕對的真心。雍正曾對她說,死生不復相見,她就盼著自己死後,藉由皇后的身分,與皇帝「生同衾、死同穴」,當然這件事被太后甄嬛攔截了。
雍正帝浩大的喪儀上,備受寵愛的甄嬛沒有一滴淚,被囚禁的宜修在景仁宮痛哭,諷刺性的一幕。
太后甄嬛是上一屆宮鬥冠軍,活到了最後,最了解後宮生態莫過於甄嬛。
身為宜修的姪女,如懿從來就被甄嬛討厭,為了討甄嬛開心,她求賜新名。甄嬛決定賜名「如懿」,「懿」為美好之意,為何加上一個「如」字呢?甄嬛說:
「妳還年輕,不懂世間完滿的美好,若能如懿,便很不錯」
在封后之前,如懿來向甄嬛說成為繼后的原因,乾隆向她說身居高位的孤單,於是她只能走到他身邊去,陪著他。甄嬛聽了忍不住笑,如懿反問她,難道從來沒有想過當皇后嗎?甄嬛說:
「哀家從來沒當過皇后,更沒有執念過君心,因為君心從來就是世上最難揣摩、最難把握的東西」
此時甄嬛已看明白,在這深宮中,有人繼承了宜修的遺志──付出了真心,如懿再也無法擺脫宿命。
  • 第二回合:孝賢皇后瑯嬅 v.s 嫺妃如懿
瑯嬅出身自富察氏,高貴的出身是福也是禍。一開始她便被內定為乾隆的正妻,沒想到如懿的出現,立刻讓乾隆改變主意,後來宜修遭罪,才讓瑯嬅保住了地位。這番羞辱她沒齒難忘,而對如懿百般刁難,甚至在如懿嫁進王府時,送給她避孕的鐲子,免得後患無窮。
然而即便坐穩皇后寶座,瑯嬅卻如履薄冰。為了展現母儀天下的氣度,她將照顧自己兒子的僕人減半;又希望兒子不輸給大阿哥,逼兒子拼命念書,結果兒子染上重病,她才後悔不及。對虛浮的皇后之位如此執著,瑯嬅所做的一切顯得不值。
瑯嬅還負責富察氏的榮耀,全族上下仰仗她受皇帝器重,家族反而使她作繭自縛。蒙古親王向乾隆求親,人選有甄嬛的女兒與瑯嬅的女兒,兩人都不希望女兒遠嫁,富察家族看上蒙古親王的權勢,逼迫瑯嬅答應嫁女。乾隆特地派如懿來說服她,看如懿一身輕的到來,瑯嬅忍不住出言諷刺,如懿聽了一笑:
臣妾族中是無人,臣妾更無兒無女......不想似娘娘般,被族中親人逼迫,做著違心之事,含淚帶笑
一句「含淚帶笑」,完整勾勒了瑯嬅的一生。權勢、名位、兒女、家族,將她一步一步逼到死局。
  • 第三回合:那拉皇后如懿 v.s 令貴妃嬿婉
如懿持續實踐自己的「不違初心」的原則,這是個好原則,但對於「皇后」這個身分太過危險。其一,她對乾隆的信任如初,認為乾隆是「丈夫」,然而乾隆視她為臣子,只能服從,意見不合導致兩人關係岌岌可危。
其二,她越不過去「良心」而無法宮鬥,這也是為何她一路被壓著打。當被流言中傷,皇后與侍衛凌雲徹有染,為了保全自己,犧牲凌雲徹是一勞永逸的選擇,但她沒有,凌雲徹是一位朋友,對朋友就該有情有義。
與如懿徹底相反的,則是大反派嬿婉。嬿婉家道中落,與青梅竹馬凌雲徹一道入宮,然而為了自己的前途,她成功吸引乾隆的目光,成為後宮娘娘,捨棄了凌雲徹。
令妃本質上很像甄嬛,她們都未向皇帝付出真心,沒有心的人最可怕。她可以為了上位,傷害無辜的小孩;可以為了保全自己,出賣親娘;可以隨時兔死狗烹,即便對她衷心耿耿。甄嬛與令妃,一個孤老於後宮,另一個每天受毒藥凌遲,使過的手段再怎麼漂亮、位居再高的位分,又有何用呢?甄嬛最後感嘆道:
哀家活了這一輩子,看盡了前朝后宮....可在如懿這裡恩寵也好、權勢也好,她都沒放在眼哩,唯將情分盡到底,這哀家有時在想,我在這宮裡苦熬了這一輩子,與如懿這般保有一絲本心,到底哪個是真自在了呢?
老去的太后甄嬛 (圖源:如懿傳劇照)
  • 場外賽:舊愛如懿 v.s 新歡香見
乾隆征服準噶爾後,回部送上最美的公主以表忠心,她就是容妃香見,為了得到她,乾隆可說把後宮搞得天翻地覆,負責擦屁股的,只能是身為皇后的如懿。乾隆對香見的癡迷如懿完全不能諒解,當她一如往常端了雨前龍井過來,乾隆卻指定香見慣喝的沙棗花茶,她還能說些什麼呢。
乾隆最過分的不只如此,後來香見絕食,他束手無策,竟要如懿去勸她活下來,如懿明白地說:
「皇上所託,臣妾身為中宮不敢不允,只是臣妾所能做的,僅僅是皇后需要做的而已」
如懿開始懷疑,皇帝不看中她的真心,只把她當皇后,而這並不符合她當皇后的動機,乾隆接下來的各種行為(渣!各種渣!),恰好坐實了如懿的猜測,她開始決定走自己的路,這也是她何以果斷斷髮:
「臣妾與弘曆有過最美的從前,如今臣妾斷髮為祭
如懿最終離開了乾隆、離開了紫禁城,死後無追封諡號,她只是如懿,一個不完美的女人,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最美嬪妃香見出場 (圖源:如懿傳劇照)

三、我們都做不成「如懿」,離開總是那麼難

斷髮,好個帥氣的做法,我們羨慕,然而我們大多數都是甄嬛、嬿婉,甚至更可憐的瑯嬅。
和她們一樣,我們因為著眼的目標、已經投入的成本,從具體的被套牢的股票、到抽象的無解的感情,這些我們明明很清楚沒有再繼續投資的價值,卻也無法脫身。
這個現象可以先用心理學的決策行為「沉沒成本效應」來解釋。
  • 沉沒成本效應( the sunk-cost effect )
隨著一句分手消失的,不只是一個對象,很可能有金錢、回憶、對未來的暢想,甚至青春,越想越不甘心,反而投入更多。這種遭受損失卻繼續投入資源,期望彌補損失,甚至扭轉局面的可能,在心理學中稱做沉沒成本效應。
要如何破解,讓自己早早覺悟呢?
  • 延伸資料:
  • 發現盲點
首先要意識到,在做關於任何決策時,不應該把沉沒成本納入決定考量。這些成本已經離你而去,你的決定應該以眼前的成本和機會為基礎。
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多數時候我們不會意識到自己投入過多,或者身陷糟糕的處境。可以找信任的人,讓他用他的觀點為你分析,把你帶到客觀的角度;接受心理諮商也是一個好方法,你可以盡情發洩給諮商師,諮商師會使用專業技術,帶你看到你的盲點,以及重新詮釋你的經驗。
  • 設定停損點
做任何決策前,我們都需要評估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底線。失去自己的投資,面對的只是無底洞,無止盡的投入只是在自我消耗,先不說最後有無回本,想到消耗的大幅成本就有多不值。
停損點的建立,取決於個人的底線,大方向的前提應該是「不能傷害自己」。沒有人可以傷害我們,包括自己也不行,不要懷疑,有些人以傷害自己為樂,《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裡有一個很有趣的畫面,當主角哭哭啼啼的對諮商師發洩,諮商師突然起身,狠狠踢了主角的椅子:
我看你好像很喜歡傷害自己感到痛覺,就讓你更痛一點
當傷害到自己的身體、心靈、未來,一切就該到此為止。
  • 推薦書單:Lorri Gottlieb《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 尋找替代方案
聖經裡有句話說:「你要以耶和華為樂,他就將你心裡所求賜給你,要信靠祂,祂就必成全你。」雖然不是教徒,我將這句話解讀成,當我們抱持信念,即便看似走上拐路,總有一天會回來的。
因此一個良好的信念,不但影響了替代方案的方向,也決定了是否能於過去的成本一刀兩斷。信念不需要具體,而是一件你所認為的美好,如果以考取正式老師為例的話,年復一年全台跑透透考教甄,變成一件過度投入的成本的事,最該做的是停下來,想想自己的信念,如果是「教育英才」,替代方案可以是代理老師、補習班老師,甚至可以開設線上課。好的信念,才有開啟新的可能的機會。

四、致離不開的我們:山不轉路轉,出路是人走出來的

想到投入的成本、想到茫然的未來,零零總總造成我們離不開。
所以猶豫、痛苦、選擇障礙是必然存在的,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反而該認知到,自己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此地不宜久留」的警訊。
是的,重新出發是困難的,但如同如懿所說,花開花落自有時,生命總有自己的軌跡,新的一步帶來新的可能。

附記:如懿傳所代表的價值

填白那拉皇后的缺席
身為乾隆的皇后,那拉皇后的人生卻好似一片空白,幾乎沒有關於她的記載,她的畫像,甚至她的遺體是被隨便塞到一個妃陵。《如懿傳》給了一個機會,讓她填補歷史上的空白,雖然沒有人成功解密那拉皇后斷髮的原因,但《如懿傳》讓我們記得,曾經有位皇后敢於對抗至高無上的君權,在歷史上少之又少。
  • 延伸資料:

「情之所鍾,在於吾輩」,「情」帶給我們各種折磨、迷惘。我們一起從不同故事,在主角身上看見問題,帶回自身,使用心理學解決問題,療癒心靈。 #文本分析 #閱讀心得 #影評 #實用心理學 #敘事治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