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郊山]田薯連走...都竹筍沒挖地瓜。加贈騎龍古道迷你行,補課樟之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活動時間:2022.04.24

天氣:晴天且熱,下午突來一場大雨

參加隊伍:來爬山

路線行程:台北搭車→如來禪寺(出發)→田寮山→毬子山→水頭排山(午餐)→鎮石山→薯園山→如來禪寺
加菜:樂善堂→騎龍古道(騎迷你龍至兩座糯米橋繞一圈)

田薯(甜薯)聽起來就像要挖地瓜有點好吃的名稱,欸~可別說聽成田鼠...田薯連走取的當然是山頭名第一個字(田寮山走到薯園山),都位於橫山鄉,因此也有人稱為橫山五連峰。這邊的山系海拔不高,一路穿梭在海拔5-600左右的竹林(私人土地,不要亂拔筍子)、柳杉造林和雜木林中,有些山徑是陡上或陡下,不過陡的路段都不長,只是蠻滑的。沿途經過蠻多竹林(筍園)因此比較適合冬天來,夏天會太悶熱且餵蚊子啦!

早上7點在台北集合後出發,往新竹橫山方向出發,這附近比較有名的景點應該是大山背山那一側吧!這一區的道路不寬,我們乘坐中巴還能進入,大巴就不行,特別提出是因為下山時遇到大巴硬是行駛進來,完全把路卡死,逼得我們中巴和後面一串小客車都只能倒退。
8:50 抵達如來禪寺,門口有寬敞的地方可停車,還有洗手間,以如來禪寺為出發點走田薯連走,剛好路線設計可走一圈O行。

如來禪寺

如來禪寺

9:00 整裝後從如來禪寺出發,走馬路上坡,轉個彎繼續走馬路往上(要走過越嶺點馬路才會往下坡)

raw-image

馬路越嶺點的轉彎處旁有個鐵皮工寮,繼續順著馬路往下走,經過看起像山中別墅的"四季雲嶺",這段馬路在桐花季時,看來也是桐花之路。

raw-image

9:17 土地公廟登山口,這裡有路牌,可是被樹擋住其實蠻不顯眼,這段馬路往下是"田寮 北窩",我們剛走來的方向是往"上坪 大山背"。往土地公廟登山口上去,路牌則是寫步道觀景台。

raw-image

傳慣例,經過土地公廟我都會習慣拜一下,請土地公保佑行程順利。這個土地公小廟顏色鮮豔豐富棒棒的,整個很吸睛,裡面的神明牌寫:靈樹聖王伯公,不知道指的是不是背後那棵大樹?

raw-image

9:25 踏著枕木搭建出來的步道緩坡向上,來到觀景台。

田寮山觀景台

田寮山觀景台

觀景台其實就是一片草地,有張木製桌椅。從觀景台看出去的視野主要是山下竹東的市鎮風景。樹上有牌子寫往田寮山15分,毬子山90分。

raw-image

9:29 觀景台旁有清楚的山徑,順著稜線往上走,雖然坡度有一點陡,但樹根土路蠻好走的。

raw-image

穿過一片竹林上坡,旁邊有掛紙牌標註為私人土地,勿隨意摘採竹筍。竹林的土徑則比較黏滑,優點是可以拉著竹子輔助下。被竹林滿滿整片綠色包圍,很顧眼睛。

raw-image

9:40 上來到山頂,很狹小的空地,容納不下我們整隊的人,所以拍完照的就從山頂標牌樹幹旁山徑往前(竹林下坡)

raw-image

田寮山,H647M,無基點無展望,註明山名的牌子則掛在樹上。然後下面標示往毬子山的牌子,路程時間有90分和40分兩種,差很多耶~只好實際走等等計算時間。

raw-image

從田寮山過來先走過一片竹林後,就在雜木林中行走,山徑雖有起伏但坡度不大,地上偶有要跨倒木或倒竹,且路徑會經過幾棵大樹,或是搭配季節,地上看到冒出頭來的竹筍。

raw-image

10:05 過一處大岩石壁的邊坡窄路

raw-image

10:06 大岩壁過來就是叉路口,樹幹上有路牌,左轉上去往毬子山寫2分鐘,嗯~可見剛剛在田寮山的牌子,從田寮山到毬子山40分才是正確的。右轉則是往水頭排山,先上去摸毬子山再下來往水頭排。

raw-image

上毬子山的這個坡很陡,而且踏點是鬆軟的土,所以覺得比較滑,幸好有架繩輔助,不過人多的時候要上坡下坡的會塞車,因為寬度大概只能維持單向道,這個坡上去右轉就到稜線上的毬子山。

raw-image

毬子山,H672M,總督府圖根補點,周圍有天然岩石作為基石的護石。

raw-image

毬子山基石往前看也有清楚的山徑,因此在基石等拍照時,都看到有人從那端走上來,地圖上沒看到山徑,不過這樣從地圖判斷,從我們剛要走往田寮山登山口的產業道路,另一方向的產道看來是有登山口的。基石旁的樹幹上有題詩:毬子山高如星空,高望八才百川峰。石刻圖根總督府,靈峰佑保登山客。
嗯~在毬子山山頂不覺文青起來了呢!

raw-image

10:25 回到叉路口往水頭排方向是在杉木植林區中陡下,下到平緩處有翠綠的草地和堆疊的伐木樹幹。

raw-image

從杉木林的邊緣是一整片看起來舒服的草坡,草坡旁有條小徑,順著小徑往下走。

raw-image

10:31 接到水泥產道後陸續經過幾間住家,順著產業道路往下走。

raw-image

10:37 經過的叉路口在牌子上有標示是往私人土地,所以順著大路繼續往下走(不過看地圖,借道這條私人土地也是可到水頭排山)

raw-image

走在產業道路旁時,旁邊整片一層層種植的樹林和草地,像是綠色地毯,這片樹林大家經過時讚美不已。

raw-image

10:43 不要走太快,記得要看看左邊,會看到往水頭排山的登山口。

raw-image

進入水頭排山登山口,一開始就是樹根土路的陡上坡

raw-image

10:51 一路順著稜線往上,路徑算蠻清楚,左方有叉路,樹上也有綁布條,但是地圖上沒有,只能用方向猜大概也是剛剛另一條私人土地產業道路通上來的路徑。

raw-image

10:58 經過電塔後順著稜線走,經過一處亂石堆

raw-image

11:00 上來山頂是一處平緩寬敞的大草地,原來此處稱為木頭山起飛場,是飛行傘的起飛場所。木造階梯上方有觀景台,基石則在觀景台旁。

木頭山起飛場

木頭山起飛場

水頭排山,又名樹頭排山、木頭山,H595M,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木頭山起飛場的觀景台旁空地,視野居高臨下很寬廣。

水頭排山,H595M,圖根點

水頭排山,H595M,圖根點

站在觀景台看向下方的起飛場草原,及山下的市鎮。在這邊午休,不過草原沒遮蔭,觀景台上有遮蔭的地方也只有邊緣,已有先來的他隊山友在休息,走往觀景台下方有處寬敞的竹林遮蔭路徑。

raw-image

午餐的竹林,大家就是各自坐在路旁遮蔭處,居然還有吊床超享受。這段寬敞竹林路徑也是吃完午餐後,要接續走的路徑方向。
備註:水頭排山的竹林很美很清幽,可是竹林筍農不開心山友從他土地上過,會打擾他(中午後續行遇到上來整理竹林的主人)

raw-image

這麼寬敞又視野好的場地,大家不是飛行傘,還是排成一排當作要起飛啦~

raw-image

11:53 午休結束,走著竹林寬敞的水泥路往下,不過隨即要右轉上稜。

raw-image

11:55 進入鎮石山登山口,有些許桐花散落在地。這段陡坡不長,上去就是左轉順著稜線走。

raw-image

12:00 上稜後穿過竹林而行,隔著竹林左邊可看到電塔。往前走到較寬敞的路時,竹林的主人阿伯剛好上來整理田地,並表示不希望登山客借道他的土地,前方的紅牌子亦有寫著"私人土地請勿進入",所以之後若要走水頭排山-鎮石山這一段,看起來旁邊還有些小叉路,可能可找找看繞一下路的取代路線。

raw-image

12:03 從左邊小徑叉上去稜線。

raw-image

12:15 陡上一小段土坡後,順著鎮石山稜線走,右邊山谷一片霧茫茫,過午後就起霧了啊~另有一種靜謐之美。而且此時鎮石山稜線上風大變得很涼爽。

raw-image

12:18 路中間出現一塊大石頭,原來山頂一顆大石,故名之。鎮石山,H645M,無基石,天氣晴朗時視野應該是不錯?樹上掛的牌子寫著往薯園山30分。

鎮石山

鎮石山

站在鎮石山處看往下方溪谷的風景,山坡看下去一朵朵站立的松樹在霧中錯落有致,彷彿是一位位森林精靈耶~

raw-image

順著窄稜繼續往前,雖然右側是山坡山谷,但山徑也不寬,但其實還蠻安全的,經過大石頭這處還被標示:隱藏巨石休息區。

raw-image

12:25 走一段陡下的山徑。

raw-image

12:31 穿過竹林進入雜木林上坡,旁邊樹幹上的牌子標示往薯園山10分鐘。

raw-image

12:38 不用10分鐘就到囉!叉路口,右邊上去即是薯園山,左邊是下山的山徑,空地不大,因此拍完基點照片的隊友就先回到叉路口的下山路徑等待。

raw-image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山頂四周被樹木圍繞而無展望,基點周圍被整理出一片空地,但空地不大,約容納7~8人還可以。嗯~這一天收穫了2顆總督府的點呢!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

薯園山,H602M,總督府圖根補點

12:47 薯園山旁,就是竹林陡坡直接下山,雖然略滑,但是還可以多少抓竹子輔助,陡坡不長,下來經過一處電塔的水泥基座。

raw-image

12:51 經過幾棵香蕉樹,就出來到平緩的苗圃區,沿著苗圃的草坡地往外行走。


raw-image

苗圃中會看到一些種植得很可愛的樹木植株,沿路欣賞苗圃的樹木往外走。

raw-image

12:56 從苗圃走出來到產業道路,左轉後就是都順著馬路行走。

raw-image

走在產業道路上,整叢的金毛杜鵑開得燦爛,旁邊的紅色九重葛都失色了

raw-image

金毛杜鵑對面的紅磚屋也頗有古意,尤其屋旁還有一棵樹看過去剛好獨立在屋旁,像是守護房子的大樹般。

raw-image

魔芋(東亞魔芋),大家很開心路邊就看到這少見的花

東亞魔芋

東亞魔芋

13:38 走回至如來禪寺的停車廣場,大家簡單整理好上車,看看時間尚早,既然田也巡了,薯也挖了,那就去樂善堂追加行程。
14:19 中途遇到對向來的大巴整個堵住車道,所有車輛用倒退的方式退回到可以回車處,花了比較多時間才抵達樂善堂,此時抬頭看天色昏暗,還傳來打雷聲...

raw-image

分AB組各自帶開,A組是奮發組要上大崎棟山,B組則是走騎龍古道的,才分開不久,就下起大雨,大家各自奔逃了(反正車子還在路邊停車處)

樂善堂

樂善堂

大崎棟步道我上次來這附近和逃學步道走過一圈,下雨不想爬山,就冒雨補拍原有樂善堂正殿屋脊。
大山背樂善堂創建於清光緒16年(1890年),由鍾石妹、藍正然創建,光緒19年落成,命名為樂善堂。由於鍾石妹抗日,日軍攻上大山背,樂善堂被燒毀,1905年鍾石妹重建廟宇。現存的廟宇樣貌則為1928年修建,民國95(2006)年為縣定古蹟,101年4月動工修復,發現正殿屋脊已斷裂,更新屋脊後將原正殿屋脊保留展示。
原有屋脊的裝飾有左右堵頭,依照解說牌的內容,左堵頭是麒麟和鳳凰,右堵頭是金絲雀和金馬,皆以牡丹花和菊花為配飾。由略顯斑駁的圖案推測,這片應該是右!(因為那隻鳥比較像金絲雀而不像鳳凰...)

屋脊

屋脊

這應該是屋脊中間的柳條磚和火珠。

raw-image

躲在大山背農民市集裡避雨,一會雨勢稍緩,伸手接接沒雨滴,我決定走去騎龍古道,因為我之前走過大崎棟山和騎龍古道,但發現若以樟之細路的路線看,我漏掉一小段從樂善堂這邊接過去的騎龍古道,沒錯,我純粹就是要補樟之細路缺的那一小段騎龍啦!
14:39 從農民市集出發,往樂善堂反方向走,經過竹35-1的4K處牌子後,走左下的叉路,這個路口處其實沒看到任何騎龍古道的牌子,是看離線地圖走的。

raw-image

14:43 順著柏油路下坡直走,路邊開始看到石頭做的...石墩?上面顆有騎龍古道的字。有幾位隊友看天氣穩定,也走過來一起散步。

騎龍古道沿路石柱

騎龍古道沿路石柱

右邊的階梯看起比較像古道...打開地圖看,其實後面會相通,決定採取右去左回繞一小圈,剛好把我漏掉的騎龍古道這一小段補起來。

raw-image

進入步道口是平緩水泥鋪面,只是路面上滿是落葉和桐花,且剛剛下過雨,所以要小心路滑。

raw-image

接竹林裡的下坡階梯,周圍一片青翠。

raw-image

階梯下坡經過一片栽種的果園之類,園子旁的小狗探知我們路過,還急吼急吼的奔來,看到我們隊伍有好幾人,還拿著登山杖(剛下過雨又下坡比較滑,幸好有順手把登山杖帶著),就作勢邊叫邊往回跑了。抬頭看到不遠處的雨後山嵐,迷迷濛濛升起。

raw-image

14:53 石階下到底看到紅磚圍牆,左轉可以繞回去,右轉有民宅接往下的路。本以為這紅磚牆也是民宅,走到正面看原來是小廟宇,但是門口對聯的字樣已消失,看不出是供俸什麼神明,可能是伯公廟,客家聚落很多是伯公廟。

廟宇圍牆

廟宇圍牆

在轉角處的民宅主人,看到我們一群遊客,詢問我們目標,說要走去大山北月(豐鄉國小舊址)大概還要40分喔(指著我們剛剛下樓梯時看到那片山嵐處)~我們就決定走這附近一小段漫遊就好。這間民宅門口大樹上整簇像棉花的白花,原來是澳洲茶樹(感謝樹幹上有掛小小的名牌)。從民宅前的水泥路繼續往下走,想不到這段水泥路才是大魔王,路上長滿青苔,被雨水浸潤過後超滑的啦~居然要慢慢亦步亦趨走著馬路。

raw-image

15:00 下來就看到騎龍古道的石板路,上下兩條路會相通,重點是前方,前方有座橋啊(照片中有人之處是橋下)~

三號石橋

三號石橋

過橋後回頭看,就只是座平凡無奇的橋,頂多注意到兩側是方形石塊堆疊。橋頭旁邊,也有剛剛那個獅頭石柱,刻的字變成:糯米橋。

百年糯米橋

百年糯米橋

但是若站在橋下的步道朝橋上看,由石頭堆成拱形的洞,滿布綠色植物,橋下活水形成一面水潭,就很有古橋的味道了。這座在路標上是三號石橋。
這座糯米橋完全就是個很好拍照的場景,好幾位隊友在此流連拍照。

糯米橋(三號石橋)

糯米橋(三號石橋)

我則過橋後繼續走花崗石板路繼續往前,走一小段右上階梯可往楊家古厝,往前則是大山背人文生態館,此處有設路牌。往前去探一段路況,前面階梯下去就是接下方土路回程。

raw-image

順著步道走到此叉路,其實我缺失的騎龍古道就補完了。前方的鐵網圍籬處我有印象,之前從大山北月走騎龍古道繞一圈有路過鐵圍籬。所以此處下方溪流處也有座糯米橋。

raw-image

階梯下來到溪邊就是第二座糯米橋,一樣也是被綠色覆蓋著。

raw-image

從橋邊走幾步小徑,從旁邊拍糯米橋比較完整。先民利用糯米,混合紅糖、石灰等物質,作為砌橋石塊間相黏的材料,因此稱為糯米橋。騎龍古道沿途繞一圈有三座糯米橋,剛剛走過來就拜訪兩座啦!

raw-image

15:43 看看時間不早,就不走階梯,走土路接水泥路繞回上方的竹35-1,沿途偶有幾段可看到桐花綴路面。

raw-image

16:00 回到樂善堂停車處不久,在門口的攤販買罐仙草茶或洛神花茶消暑解渴(也有現煮行動咖啡車,只是走過去時說咖啡賣完囉)。幾位走大崎棟步道的勇者也回來了,我們糜爛組笑著問有無走到大崎棟山,他們說出發不久就下大雨,還是拚著往上爬到山頂啊~(要給他們比個讚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0會員
113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台灣有很多像大埔這樣被遺忘的鄉鎮,或許沒有讓人爭相打卡拍照的噱頭,也沒有便利的交通、俯拾皆是的精緻住宿,卻有著一些文化的底蘊、歷史的脈絡和屬於我們台灣自己的特色,其實是更值得被理解與認識的,我想這也是山海圳國家綠道創建的初衷吧!
Thumbnail
強烈冷氣團要來,南下到台東爬山取暖,沒取到暖還整天小雨中行。從戶阿春產業道路上杜鴉原山順便撿一個爵巴里森林點。優美楓林小徑,邊坡山腰路繞啊繞,落差不大布條不多,邊對航跡修正路線。在杜鴉原山頂想來杯熱咖啡,雨直直落讓咖啡越來越大杯,趕快隨便吃吃收拾下山。感謝隊友成就我濕淋淋下山時許願:吃薑母鴨取暖啦!
Thumbnail
強烈冷氣團要來,南下到台東爬山取暖,沒取到暖還整天小雨中行。從戶阿春產業道路上杜鴉原山順便撿一個爵巴里森林點。優美楓林小徑,邊坡山腰路繞啊繞,落差不大布條不多,邊對航跡修正路線。在杜鴉原山頂想來杯熱咖啡,雨直直落讓咖啡越來越大杯,趕快隨便吃吃收拾下山。感謝隊友成就我濕淋淋下山時許願:吃薑母鴨取暖啦!
Thumbnail
聽說最近有人把竹基山的路徑整理好,領隊揪大家趕快衝啊~當天往返南投地利村爬竹基山。位於地利村上方的竹基山算是冷門山,路過此處的山友大多是進入丹大林道走六順七彩,誰聽過竹基山?陣陣檳榔花的香味,沿途展望可見雙龍後方群山,在悶熱的天氣小心穿越芒草邊坡懸崖,摸一下三角點,登山人的樂趣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Thumbnail
聽說最近有人把竹基山的路徑整理好,領隊揪大家趕快衝啊~當天往返南投地利村爬竹基山。位於地利村上方的竹基山算是冷門山,路過此處的山友大多是進入丹大林道走六順七彩,誰聽過竹基山?陣陣檳榔花的香味,沿途展望可見雙龍後方群山,在悶熱的天氣小心穿越芒草邊坡懸崖,摸一下三角點,登山人的樂趣就是這麼樸實無華...
Thumbnail
最近愛上走步道,每個假日都要找個小步道來走走~~
Thumbnail
最近愛上走步道,每個假日都要找個小步道來走走~~
Thumbnail
田薯連走聽起來好吃的名稱(甜薯),是從田寮山走至薯園山,中間經過毬子山、水頭排山、鎮石山等共5個山頭,亦稱為橫山五連峰。一路穿梭在海拔5-600左右的竹林、柳杉造林和雜木林,路程中有時悶熱有時微風,但夏天應該會很悶熱和蚊子多喔!田薯走完尚有時間,就至樂善堂補一小段騎龍古道,欣賞百年糯米橋。
Thumbnail
田薯連走聽起來好吃的名稱(甜薯),是從田寮山走至薯園山,中間經過毬子山、水頭排山、鎮石山等共5個山頭,亦稱為橫山五連峰。一路穿梭在海拔5-600左右的竹林、柳杉造林和雜木林,路程中有時悶熱有時微風,但夏天應該會很悶熱和蚊子多喔!田薯走完尚有時間,就至樂善堂補一小段騎龍古道,欣賞百年糯米橋。
Thumbnail
馬武督部落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在泰雅族語「武督」意思是人員物資匯集處,於日治時期改為「馬武督」沿用至今。此次參加馬武督山蓮包山行程,大家一開始就想是那個綠光森林拍攝地點啊,整個就想要走網美路線,暢遊馬武督森林,可是領隊說怎麼可以讓你們那麼爽?我們進去的森林更美喔~以馬武督之名誘拐大家爬山啦!
Thumbnail
馬武督部落位於新竹縣關西鎮錦山里,在泰雅族語「武督」意思是人員物資匯集處,於日治時期改為「馬武督」沿用至今。此次參加馬武督山蓮包山行程,大家一開始就想是那個綠光森林拍攝地點啊,整個就想要走網美路線,暢遊馬武督森林,可是領隊說怎麼可以讓你們那麼爽?我們進去的森林更美喔~以馬武督之名誘拐大家爬山啦!
Thumbnail
塗潭山、灣潭山、碧潭山,三座山名中間都有個"潭"字,所以稱為三潭連走,不過走的其實都是山,而不是水潭。雖然山都不高,但路線清楚,陡滑處也都有架繩,可以欣賞直潭淨水場及碧潭橋周圍的山水風光,是半天悠閒輕鬆行的好路線。
Thumbnail
塗潭山、灣潭山、碧潭山,三座山名中間都有個"潭"字,所以稱為三潭連走,不過走的其實都是山,而不是水潭。雖然山都不高,但路線清楚,陡滑處也都有架繩,可以欣賞直潭淨水場及碧潭橋周圍的山水風光,是半天悠閒輕鬆行的好路線。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Thumbnail
從橫山車站走至獅頭山牌樓的樟之細路,幾乎都在走馬路,從省道走到縣到或鄉道,中間只有一段石峎古道(石硬子古道)是山路。但沿途經過北埔,和手邊竹籃的阿公聊天,看著北埔的忠恕堂、慈天宮等古蹟與信仰中心,欣賞客家歷史建築與雙安橋等遺跡,還有作為以前八卦中心的公共洗衣場,都是值得我們更深層認識的歷史與文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