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電影初戀那件小事,2010年陸續於各國上映後叫好又叫座,收穫漂亮的票房成績亦斬獲了許多獎項。本片以國中生Nam(台譯小嵐,由Pimchanok Luevisadpaibul飾演)為第一敘事人稱,故事由Nam對高中生P-Chon(台譯小莫,由Mario Maurer飾演)的喜歡開始。敘事節奏輕快,在一首首歌曲的串連中,吟奏出俯拾即是的日常情節。那件小事,初戀,結合了初戀者身處的種種生活情境。有著父母和老師對自己的期待、友誼的扶持和拉扯,以及自我價值感的高低。觀影者或許在電影中,可以看到身處不同角色和階段的自己。
初戀那件小事電影海報。(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光亮的你,灰暗的我
愛情總能啟動各個層次的需求,生存、安全、愛與隸屬、自尊甚而是自我實現等等可能促成愛情的開始,或是愛情堅持下去的原因,有一天也可能終結愛情。人們在可得和不可得之間擺盪著,自我懷疑是必然的,它往往涵蓋了理想我和現實我的差距。當我們將自身對於愛情的想像和理想自我的描繪投射在對方身上,反射回來的盡是耀眼的光芒。光線照射著或許是亟欲超越的自卑,也可能是身後陰暗的自我嫌惡。Nam被老師喚作黑女孩、學業表現僅有英文被看見,她羨慕著高白美的舞蹈社女生,想要見到爸爸但必須是全校第一名才能去美國,Nam對於自己外貌和課業表現都不甚滿意,P-Chon成了Nam前進的動力。她很努力變得耀眼,好讓自己可以進入P-Chon光圈的捕捉範圍。
P-Chon在導演的運鏡下,從出場和許多鏡頭的呈現都彷彿自帶光芒,集結會踢足球、暖男和長得帥於一身。但如果僅是典型校園風雲人物設定,或許無法讓這個角色立體起來。當觀影者無法讓此角真正走入心中,就無法真正代入Nam的視角去感受愛戀的純粹和苦澀,更不會被最後反向暗戀的揭露感動的一蹋糊塗。因此,P-Chon這個角色被填入了一些較為真實的血肉,他會惡作劇會打架,也有自己的人生議題要面對和學習。因爸爸踢球的失誤,P-Chon認為自己的出生是個原罪,並且用「習慣了」表示自己的毫不在乎實則是生命走來的種種習得無助。面對足球和愛情,P-Chon裹足不前;面對Nam,P-Chon始終站在暗處,更無法察覺或相信Nam對自己的感情。
暗戀著P-Chon的Nam。(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補光和聚焦
Nam和P-Chon身上貼著許多外界評價的標籤,同時不經意成了觀影者快速了解影中角色的途徑,便捷而粗糙。當Nam被嘲笑是醜小鴨時,只能暗戀P-Chon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情節、努力改變是種正向表現,卻忘了Nam的目標或許從來不是成為天鵝,而是逐步摸索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Nam在日後成為創造和定義美麗的設計師,便是成為自己進而淬鍊的最佳展現。P-Chon雖然有著眾多愛慕者,但不論是轉學原因或是和異性的互動,總是被謠傳和感情脫離不了關係,自然而然使觀影者對Nam的暗戀不抱任何期望,或者僅是靜待醜小鴨變天鵝情節發生進而迎來愛情奇蹟。長大後成為攝影師的P-Chon,提到從人物「特寫」可以看到「眺望」所看不到的風景,尤其是眼睛,便是一種靈魂和情感連結的自我證明。
本部電影最高潮的反轉處在畢業典禮的那個晚上。因為劇情鋪陳可以預見觀影者不自覺的認為P-Chon不可能真心愛上Nam,導演偏要從許多細節暗示P-Chon對Nam的暗戀。P-Chon記得Nam的名字、說要加入攝影社卻出現在戲劇社、從前不喜歡拍人物但拍起了Nam、畢業典禮只帶了Nam送的白玫瑰回家,以及電影開場攝影展作品中那雙看似Nam的雙眼,這些都隱身在P-Chon對每個人都溫柔的舉動中。直到那本被翻開的日記,隨著重要電影插曲《會有那麼一天》前奏一下,P-Chon壓抑多年的暗戀之情終於傾瀉而出。原來,這自始至終都是一場地位平等、各自努力的暗戀成長戰役。戰勝怯懦和自卑,便是書中沒有提到的第十種方法:自信和勇敢地將自己的心意傳達給對方。同時,也是觀影者與自己的戰役,褪去許多偏見和非理性信念,讓愛人愛己都回到最原始的本質。
在橋上聊著魷魚故事的P-Chon和Nam。(圖片來源:friDay影音)
正如同電影中那本《讓他愛上我的九種方法》的呈現層次一樣,隨著我們對於自我認識的加深和對愛感悟的轉變,這是一部在不同年紀看會有不同感受的電影。白色玫瑰在泰國的花語為「純潔的愛」,片中總共出現了兩次。還記得P-Chon在橋上說的那個魷魚故事嗎?兩人因此不敢吃魷魚的舉動好像有點蠢但又有點可愛,正如同初戀一般,單純帶點笨拙,卻因為簡單反而一直被放在心裡。初戀,從來都不是件小事,可能驚心動魄可能靜謐潺流。可能因此促發了我們去做什麼事情,或是教會了我們什麼事情。這種在心中猶如閃光般乍現的存在,正好呼應了劇中那句"You are my inspiration."那份專注愛人的心意和勇於愛人的勇氣,成為了我們妝點和捕捉自己人生的靈感。當我們踏上初次愛人之途,遑論結果,一開始的我們便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