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生活的憂,排人生的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有開示出新業障,這是你的禮物;業主菩薩願意慈悲地跟大家和解,要心存感恩,而非抱怨經文數多。『受報』和『唸誦經文迴向業障』,有智慧的人會選擇後者,重報輕受,莫抱怨,努力消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選。」
是的,我這週又開示出一筆新業力。我來精舍大半年了,陸續開示出五筆業障,這週我好不容易終於迴向第一筆業障圓滿,隨後又開示出一筆新的業障。
這位陽世業主菩薩就是我家先生。我與他的婚姻,從認識開始都是仇恨沒有感情,我都不知道是什麼因緣,把我們拉在一起。這是我人生悲劇的開始,而他卻過得安逸享樂,所以我是真的怨恨。後經精舍佛菩薩開示,說我在前兩世拿刀傷害他,因為自己過去世做錯了事,現在有機會讓自己彌補,是很難得的機會,所以我很欣然的接受。
然而這筆業障迴向後,又開示出新業障,又是前世用棍子打傷他。當時我就懵了,這個人,連續兩世都被我打,不對,應該說,是三世都被我打。因為這一世他不長進,也被我打過一次,對於這個執心重的人,怪不得他恨我,又不敢惹我。在新業障開示出的當晚,我盯著他,就是有想打他的衝動。但腦海裡出現了《六祖壇經》中的一句話:「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
我盯了他一個晚上,最終還是沒動手,因為這世我不想再與他結太多的恩怨,不想與他有太多的牽連,只希望這一世能通過「因果債,功德還」,把欠他的都還掉,與他的恩怨、仇恨到此為止,不再相欠也不再相見。
分享二
母親在世時,我除了照顧母親,還要照顧雙胞胎孫子,只好把原本的工作辭退,讓女兒可以安心繼續上班。母親過世之後,什麼事都變了調,女兒突然不想去上班,想自己帶小孩,我只好把小孩送回去讓她自己帶,頓時我便失業了。母親走了,原本的生活也變了,請示佛菩薩,再回去找工作、上班好嗎?但上了年紀,工作真的不好找。
當時父親有一塊田租給人耕種好多年了,承租人後來也沒怎麼在做,放任它雜草叢生,也沒繳田租。佛菩薩開示:「做小本生意或去種田都可以。」種田的事我壓根從來沒想過,我們的那塊田當時不只是雜草叢生而已,有部份長出的樹還影響到鄰近的田,父親卻眼不見為淨,不想處理,不收田租也沒關係,和承租田的人雙方都擺爛,讓良田變成廢田。
父親在前些年就立遺囑,要把那塊田給我,但我一直掛念那是祖産,是阿祖留給父親的,嫁出門的女兒不應該接受。為了不讓良田變成廢田,為了收回田地,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整地折騰了好幾個月。田初步整好時,父親卻說要收田租,整地時承租人從不見人影,哪來的田租?地整理到差不多時,父親又說要不要再把田租出去?
諸多吃力不討好的事我都忍了下來,心裡只想著,母親過世,父親的狀況也不怎麼好,種田時間比較自由,還可以照顧到父親,如果去上班,父親上醫院還是要請假,如今失業找不到工作,種田還能照顧父親,這應該是比較完美的方式。
某日父親血糖飆到500,整天昏睡,二嫂急著打電話找我回家,我只能將他送醫住院。父親沒糖尿病,大概外出旅遊時飲食不正常,後來佛菩薩開示是沖犯,也處理完畢。父親住院期間,喃喃自語說他有一千多萬不知該怎麼花,當時有兩位姪女在場,消息一出,隔天該出現的人都出現,從來不聞不問的大哥那家人也都來了,我便成了多餘的人。
因為這件事大哥還告誡我,女人照顧父親不方便,我的擔子終於可以卸下。這不知道是佛菩薩巧妙的安排還是怎樣,當時父親也真的很盧,常對我發脾氣。我再次請示和父親是否還有因果,佛菩薩開示與父親債務總清要《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280遍。
本來想前八世的恩怨就讓父親看我不舒服到極點,因果的牽連讓我們又愛又恨,我擺脫不了他,他又離不開我的照顧,當了五、六十年的父女。時間在變化,因果不變,欠的要還,時間到自然啓動。這輩子最慶幸的事,應該是遇到牟尼精舍、遇到佛法,遇到可以「因果債,功德還」的平臺。感恩佛菩薩,感恩各位師兄姐的陪伴、加油與鼓勵!
(分享完畢)
兩個人相處,就像兩個調頻收音機,若有因果相欠,只能各說各的話,各做各的事,任你再怎麼努力調頻,也永遠找不到那個共通的頻率。人與人的糾纏不會只有一世,因果業債沒還清,通常是本金再滾上利息,生生世世緊追著人不放!
以上兩則分享就是「因果追債」最好的見證,歷經好幾世的糾葛,久別重逢的「故人」,今生轉換為另一種身份,繼續追討債務,成為分享一有緣人的丈夫,成為分享二有緣人的父親,分別讓兩位有緣人愛恨交織,想離開卻又走不了、割捨不下。非得磨夠了、還清了,雙方心識才願意心甘情願的放下,各自安好。
精舍修行與消業都以唸經為主,為什麼要唸經?唸經最大的益處,便是心態的轉變與智慧的提升。心態轉變了,便能「歡喜做,甘願受」,一切都是自己心甘情願承受的,沒有絲毫的勉強;智慧提升了,便會想著時時與人結善緣,不與人為惡。當世人有了這層心境體悟後,唸經的效果就出來了,表示你已漸漸熄滅了貪嗔癡之火,菩提自性逐漸顯露。
「菩提般若之智」我們每個人都有,只因累世輪迴,塵沙業掩蓋了本自俱足的佛性,任由貪嗔癡慢疑五毒習氣橫行作主。放任五毒黑氣不斷增長的後果,便是讓越來越厚重的無明將我們淹沒,從而離真如佛性越來越遠。
世人用一輩子的時間追求有實有虛的身外之物,實則金銀財寶,虛則權勢地位。但天光水色總有時,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實與虛,人們都只能短暫擁有與欣賞,當浮光掠影一過,攤開雙手才發現,人生到頭來,萬般帶不走,緊緊相隨的只有業力與功德。
將唸經養成習慣,越早認清人生只為修行和消業而來,「但向心中除罪緣,各自性中真懺悔」,以感恩之心面對大大小小的坎坷,以隨緣之心看待身外擁有的一切,以懺悔之心對待與你有著幾世緣份的「故人」。
當人們捨下唯我獨尊的小我,回歸真實面目的大我,便能分辨眼前一切孰輕孰重,不會盲目的將時間虛耗在追求身外物與對人的仇恨中,不會迷失在一次又一次的貪戀、強求、牽掛,與短暫擁有的快感中。
「心中三惡元來造」,心是造惡或造善的根本,生活都是自己的選擇和努力的結果。人都有困惑和迷惘的時候,選擇「迅速面對」和「暫時逃避」都是方法,但小問題累積久了會變成大問題;大問題若拖著不想面對,則會變成「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處理難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迎頭面對。有趣的是,一旦我們正視這些所謂的「困難」,就會發現困難不如想像中那麼困難,麻煩也不如想像中那樣麻煩。
有位名人說:「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當世人還在渾渾噩噩、用下半生找尋出口時,我們有幸跟隨佛菩薩的腳步,做個活得清醒的明白人,懺悔業障、扭轉厄運、遠離三途。世人以為的偶然,都是人生的必然,有機會用唸經化解因果債的人,都是有大福報之人,如說修行,通透生命的本質,才能解生活的憂,排人生的苦!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功德,是心性與品德的提升;福德,是自己誦經或捐錢救濟鰥寡孤獨,是利益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年長者,要專唸『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唸唸不間斷,唸到一心不亂,可於每晚睡前將當日所持誦的佛號迴向淨土。」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段時間某個周六下午,家裡忽然停水了。先生是個行動派,就想找之前買的儲水桶,去外面有水的地方打水回來用,但怎麽找都找不到。我沒有動手找,而是一直站在一旁想著可能放儲水桶的地方,先生看我一直不動手找,不知道我在幹什麽,馬上對我有情緒,砰砰的扔東西。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修行是一條知易行難的道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佛法講的六度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行這六度,正好對治人性的慳貪、毁犯、瞋恚、懈怠、散亂及愚痴。 淨空法師開示: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以下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人在五濁惡世,總無法避免身邊周遭環境的惡劣。以前,我為了想逃避世上的現實面,我選擇在家裡誦經消業和銷黑氣,結果,不僅黑氣沒什麼消,能力也比別人不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人生係來消解業障和修行的,既然已經結婚就要圓滿家庭;若遇色考,不可逾矩,即使遇到過去世的另一半,感到不可言喻的熟悉感,但務必要嚴守分際,否則會傷害所有人,累世將糾纏不清。」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放不下的愛情,原來是因果討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孩子快8歲了,但他在過去這一年的行為表現,讓我很擔憂、很焦慮也很困惑。學校老師反應,孩子注意力明顯不集中,當時尚未接觸佛法,不曉得這背後可能有靈界干擾,只能用世間法去調整、改善。後來幫孩子報名美術輔導班,希望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感覺有好一些,也讓他度過快樂的啟蒙時光。
以下文章為一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功德,是心性與品德的提升;福德,是自己誦經或捐錢救濟鰥寡孤獨,是利益眾生。」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年長者,要專唸『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聖號,唸唸不間斷,唸到一心不亂,可於每晚睡前將當日所持誦的佛號迴向淨土。」
以下文章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前段時間某個周六下午,家裡忽然停水了。先生是個行動派,就想找之前買的儲水桶,去外面有水的地方打水回來用,但怎麽找都找不到。我沒有動手找,而是一直站在一旁想著可能放儲水桶的地方,先生看我一直不動手找,不知道我在幹什麽,馬上對我有情緒,砰砰的扔東西。 (分享完畢)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修行是一條知易行難的道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佛法講的六度波羅蜜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修行這六度,正好對治人性的慳貪、毁犯、瞋恚、懈怠、散亂及愚痴。 淨空法師開示: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以下二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人在五濁惡世,總無法避免身邊周遭環境的惡劣。以前,我為了想逃避世上的現實面,我選擇在家裡誦經消業和銷黑氣,結果,不僅黑氣沒什麼消,能力也比別人不足。 分享二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人生係來消解業障和修行的,既然已經結婚就要圓滿家庭;若遇色考,不可逾矩,即使遇到過去世的另一半,感到不可言喻的熟悉感,但務必要嚴守分際,否則會傷害所有人,累世將糾纏不清。」 (分享完畢) 相關文章分享: 〈放不下的愛情,原來是因果討報〉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孩子快8歲了,但他在過去這一年的行為表現,讓我很擔憂、很焦慮也很困惑。學校老師反應,孩子注意力明顯不集中,當時尚未接觸佛法,不曉得這背後可能有靈界干擾,只能用世間法去調整、改善。後來幫孩子報名美術輔導班,希望能提升孩子的注意力,感覺有好一些,也讓他度過快樂的啟蒙時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很多人遭遇到工作、家庭不順,求助於神明時,神明通常會指示是「祖先的問題」。祖先境界不好,需要幫助,只能找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或是有冤欠的對象索討了。以先亡祖先等名義來做功德、恭立超薦蓮位或是念經迴向等,這對他們而言都有莫大的幫助!令他們得到功德利益,提升境界,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慈悲的 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什麼是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有仇怨之對象。」佛家語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例如:專門找你麻煩的同事,總是給你難堪的主管,這些人會跟你惡臉相向,那一定也是有前因後果。 在佛法的因果律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並非是突然的偶發事件。 人的一生中會歷經許多磨難和
Thumbnail
  一位師兄來信請示:   以上四人(資料隱藏),無論從母姓或從父姓,工作、財運都不順遂,借人錢,也討不回來,請示是否有干擾?   佛菩薩慈悲明示:   係因果,前三世在大陸福建省山區,兩個村庄之村民因為買賣而起糾紛(兩村相距約六公里),一位親戚當時是村長,下毒是另外一位親戚的主意......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有一位久未聯絡的朋友的某位遠親問老師父,自己的家運不好,家人生病的生病、離婚的離婚、失業的失業、失聯的失聯,每個人都溺水自身難保。 朋友的遠親從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人都以屠宰、簽賭、詐騙為業,到了他這代,也就是第四代。雖然第四代沒有沾染前人惡習,卻也因為男主人身體不好在家待業,太太為了補貼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不知道學佛修行要趁現在,行有餘力的時候,廣積功德、善行來解冤釋結,是最大的遺憾!該報恩的時候,沒有辦法好好去報恩。比如父母恩怎麼報?只有「修行」能報。這個人,曾經對你有知遇之恩,改變了你一生;曾經給了你一個道理和啟發,改變了你一生。怎麼還?唯有「修行」能還。要報恩、要還債、要了願
Thumbnail
很多人遭遇到工作、家庭不順,求助於神明時,神明通常會指示是「祖先的問題」。祖先境界不好,需要幫助,只能找有血緣關係的親人,或是有冤欠的對象索討了。以先亡祖先等名義來做功德、恭立超薦蓮位或是念經迴向等,這對他們而言都有莫大的幫助!令他們得到功德利益,提升境界,這對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Thumbnail
慈悲的 龍德上師曾經開示過:「什麼是冤親債主?顧名思義就是與我們有仇怨之對象。」佛家語講:「無緣不聚,無債不來。」例如:專門找你麻煩的同事,總是給你難堪的主管,這些人會跟你惡臉相向,那一定也是有前因後果。 在佛法的因果律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並非是突然的偶發事件。 人的一生中會歷經許多磨難和
Thumbnail
  一位師兄來信請示:   以上四人(資料隱藏),無論從母姓或從父姓,工作、財運都不順遂,借人錢,也討不回來,請示是否有干擾?   佛菩薩慈悲明示:   係因果,前三世在大陸福建省山區,兩個村庄之村民因為買賣而起糾紛(兩村相距約六公里),一位親戚當時是村長,下毒是另外一位親戚的主意......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師兄來信請示,來文照登:本人自幼父母常爭吵不斷,家庭失和,父母離異收場,並且兄弟不睦,雖今已長大,各自發展,唯本人皈依佛教,便對此段家人過往耿耿於懷。故想請教家人前世因果關係為何?(來文結束)   佛菩薩慈悲明示:   父母問題係因果所致:父親前四世為縣太爺.....
Thumbnail
  北部一位師姐來信分享,來文照登:   如果不是佛菩薩,這事不可能被改變。我年已花甲,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已結婚育有一子,今年又將生一女。因為租屋在外的小兒子與太太常常吵架,鬧第二次離婚。為求家庭和樂,多次親自開車到精舍請示菩薩。   佛菩薩開示:    小兒子前世因果:乃清咸豐年間重臣...
Thumbnail
有一位久未聯絡的朋友的某位遠親問老師父,自己的家運不好,家人生病的生病、離婚的離婚、失業的失業、失聯的失聯,每個人都溺水自身難保。 朋友的遠親從曾祖父、祖父、父親,三代人都以屠宰、簽賭、詐騙為業,到了他這代,也就是第四代。雖然第四代沒有沾染前人惡習,卻也因為男主人身體不好在家待業,太太為了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