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特稿|《臥虎藏龍》與大俠譚盾的東西合璧

釀特稿|《臥虎藏龍》與大俠譚盾的東西合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江湖恩怨、四方角力,因一把青冥劍再起雲湧。在李安導演手勢之下,武俠不再只有港式功夫技藝、舞劍爆破跟飛簷走壁等種種奇觀,自 60 年代的胡金銓導演等人開始不斷耕耘的儒家俠客、道家精神敘事,在 2000 年再次回歸於《臥虎藏龍》。不過,李安的武俠意圖不僅如此,他更冀望俗世慾望、壓抑的情愛跟人性,能漫流於李慕白、俞秀蓮與玉嬌龍之間。東方武俠世界,因而在 21 世紀初重獲新生,同時備受西方影壇注目。

當年,本業創作古典、現代與歌劇音樂的華裔作曲家譚盾,決定接下李安託付創作配樂,其最關鍵契機,正是那些與過往武俠截然不同的衝突張力。他說,李安想要「美感超過情節」的文化層次,且音樂表現要與過去武俠電影不同。

raw-image

融合、匯流西方交響樂與東方傳統民族器樂,是他們前置階段的共識。畢業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譚盾,擁有紐約帶給他的多元文化、跨域創新的養成能量,自然不在話下;而《臥虎藏龍》非譚盾不可的邀約,就如命運注定般,將他推向事業另一個高峰。2001 年 3 月 25 日,譚盾自喜劇女星歌蒂韓手中,接下美國奧斯卡獎座,這是繼蘇聰與坂本龍一、大衛拜恩的《末代皇帝》之後,再次出現華人音樂家榮獲金獎。接著,譚盾陸續受邀為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馮小剛導演的《夜宴》作曲,其旋律脈絡和中華文化演繹語彙,皆明顯源自《臥虎藏龍》美學精神,堪稱武俠三部曲。然而,譚盾完成《夜宴》後就不再參與電影製作,形影正如江湖大俠,來無影去無蹤。

raw-image

馬友友與他的大提琴,是本片配樂最大亮點,也是譚盾的創作堅持。他告訴李安,馬友友不僅嫻熟西方技藝跟巴哈的古典音樂,也會拉奏胡琴和馬頭琴,若要達到中西合璧,且涵蓋委婉情懷與遼闊意境,非馬友友莫屬。譚盾認為,大提琴兼具古老歷史與未來潛力,能發展出寬厚音域、引發心靈共鳴的特質,這也是為何電影一開始,即原聲專輯序曲〈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最前段,琴音獨奏如此深邃悠遠、引人愁緒。在拉弦撥彈的演奏技巧上,馬友友採擷古典詩詞意象,將東方器樂指法傳遞至音符,增擴譚盾既有的古意曲風。比如,李白《靜夜思》的月光情境,得以讓〈Silk Road〉大提琴與二胡的兒女情長,彼此深切纏繞;或者屈原的楚辭,成為琴弦勾勒新疆大漠、荒原地景的心境寫照。此外,古琴特有的「撫按壓弦」指法,與實音為撥、虛音為揉的太極陰陽兩行意蘊,亦延伸至馬友友「弦似斷,情未斷」或「形斷意不斷」的滑音演繹。譚盾說,當初指定大提琴的主要構思,是它既能表現江南雲煙,也可謳歌新疆曠野,所以千萬別錯過〈Desert Capriccio〉琴藝層次多變、如異國行旅般的獨特綺想曲。

raw-image

就角色而言,樂器音色亦象徵他們的性格,例如:李慕白是內斂含蓄的大提琴,俞秀蓮是賢淑深情的二胡,碧眼狐狸與神怪邪道則是中國苗族笛樂器把烏。至於羅小虎跟他念茲在茲、想帶玉嬌龍回去的新疆,除了琵琶,譚盾更直接聘請當地樂手演奏手鼓跟熱瓦普,藉此注入民族地域性。武打場面必備的鑼鼓敲打,首見於玉嬌龍與俞秀蓮的奪劍打鬥,譚盾並未讓大鼓、排鼓及板鼓的京劇節奏過於兇猛,反倒像著瓦不響的輕功,以蜻蜒點水的極簡編制,迴盪於〈Night Fight〉的夜城巷弄間。第二場武鬥,同樣在月夜發生,是碧眼狐狸與捕頭蔡九的多人混戰,單純鼓隊已無法宣洩廝殺怒火,於是譚盾將羅小虎鬧婚曲〈A Wedding Interrupted〉的緊湊管弦動機移轉置入;專輯並未收錄該戲配樂,但從此處能看出,作曲家思考旋律的靈活調度。除了鬧婚,羅小虎打劫玉嬌龍車隊的〈The Encounter〉,也注入管弦聲量、擴大陣仗,而曲子後段描述兩人爭奪梳子的弦樂及手鼓,則跟〈Desert Capriccio〉同為新疆主題,神采相映成趣。

raw-image

竹林對劍,是奠定西方觀眾重新認識武俠敘事與抽象哲理的經典橋段。李慕白與玉嬌龍輕盈飄盪林葉,搭配〈Through The Bamboo Forest〉飄渺幽靜的洞簫竹笛,不過底蘊壓抑深沉,加上如空氣擾動般的弦樂點綴,以及不安的滑音,讓這段戲不僅有輕靈武功的優雅,看似刀鋒爭鬥、實則男女曖昧的慾望隱喻亦無所遁形。兩人前次交手、月夜騰空的古剎場景〈In The Old Temple〉,同樣出現竹簫弦音,但多了更深幽低鳴的低音域弦樂,象徵他們的糾結與矛盾。

raw-image

明確於謝幕名單標示曲名「心誠則靈」、後被更名為「月光愛人」的主題歌曲〈A Love Before Time〉,其實並不在譚盾原始構思內。製片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建議他多加一首歌能幫助電影行銷,但他得忙別的委託案,於是找來編曲家喬治卡拉卓利(Jorge Calandrelli)協力,將片中各個主題動機重新整理,包括羅小虎唱的新疆民謠旋律。譚盾覺得歌曲就像個精華版,把音樂精華全都集中,最後交付李玟演唱,順利滿足電影公司期待。不過,對樂迷而言,真正的期待則是〈The Eternal Vow〉、〈Farewell〉兼具優美與澎湃情感的演繹。

正巧,今年十月於台北小巨蛋登場的【臥虎藏龍電影音樂會】,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將搭配大銀幕影片、現場同步演出上述提及的數首曲子,以及未收錄於原聲專輯、只能透過電影才可聽見的各段襯樂。若想重溫李安經典名片、細細品茗譚盾鍍金配樂,順道紀念它上映 22 週年,這場能親耳徜徉東西方樂器合鳴的演奏會,非常值得購票到現場親眼見證、親身體驗!

raw-image
原聲專輯曲目表:線上聆聽1. A Love Before Time* (Mandarin)
2.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3. The Eternal Vow
4. A Wedding Interrupted
5. Night Fight
6. Silk Road
7. To The South
8. Through The Bamboo Forest
9. The Encounter
10. Desert Capriccio
11. In The Old Temple
12. Yearning Of The Sword
13. Sorrow
14. Farewell
15. A Love Before Time* (English)
演奏會購票入口:UDN售票網日期時間:2022年10月12日,19:30
演出地點:台北小巨蛋
票價:NTD 3,600 / 3,300 / 3,000 / 2,700 / 2,400 / 2,100 / 1,800 / 1,500 / 800
製作人:Jamie Richardson & Steven A. Linder
指揮:陳康明 Joshua Tan
樂團:台北愛樂管弦樂團
主辦單位:聯合數位文創
全文劇照:IMDb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實少「男」的生活切片裡有迷惘、有眷戀、有義無反顧,有少「男」們用創作、用肉身、用粉紅光波抵抗社會的眼光。《台灣短片競賽單元──紀實少「男」》裡的三部短片乍看沒有關聯,但每部片裡的少「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社會對話。
也許導演最想要傳達的想法是,所有曾被歧視、被抹除的族群,別再順服地等著被體制淹沒與抹滅,時代已經有所改變,現在就拿起你的攝影機/照相機,拍下你的作品,開始說起你的故事吧!這一次,故事將不會被抹去。
茶道者,不過水與茶,如此而已。利休所言:「這世間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的事物。」在待庵茶室中展露無遺,極簡卻具深度的設計,是「侘寂」美學的經典體現。品茶時,飲者進入一種枯淡的心境,卻是讓人心馳神往,這也是利休「空寂茶」的核心價值:不以華美為目標,卻以空的心境獲得一切永恆,茶禪之美正在於此。
侯孝賢醞釀十多年,終於拍出他心目中的聶隱娘,《刺客聶隱娘》在 2015 年上映,替他拿下當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不同於原著裴鉶的小說,在電影裡,侯孝賢讓隱娘有了本名──姓聶,名窈,排行七,多稱窈七,於是,讓觀眾有機會走近、窺視隱娘私底下的樣子,不再只是裴鉶筆下遙不可及的傳奇女子。
幸福了,然後呢?更何況連自己是否真的幸福,都難以理直氣壯。《非戀人絮語》如演示,像善誘,讓我們打開內心深處那道藏於背後的心門,走進黑暗,直面恐懼,探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不為標準,也不再為別人。
《子彈列車》就是一群殺手搭上一班名之為不幸的列車,大家比賽誰最好運、誰能搶到流落在各車廂中來來去去的手提箱?誰又能全程不領便當、全身而退?說到底,片中每段故事都是酸澀的,這就是一串用喜劇糖衣裹製出來的悲劇糖葫蘆,卓别林曾說「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但《子彈列車》的厲害之處就是近看依然是一齣喜劇
紀實少「男」的生活切片裡有迷惘、有眷戀、有義無反顧,有少「男」們用創作、用肉身、用粉紅光波抵抗社會的眼光。《台灣短片競賽單元──紀實少「男」》裡的三部短片乍看沒有關聯,但每部片裡的少「男」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社會對話。
也許導演最想要傳達的想法是,所有曾被歧視、被抹除的族群,別再順服地等著被體制淹沒與抹滅,時代已經有所改變,現在就拿起你的攝影機/照相機,拍下你的作品,開始說起你的故事吧!這一次,故事將不會被抹去。
茶道者,不過水與茶,如此而已。利休所言:「這世間能讓我低頭的,只有美的事物。」在待庵茶室中展露無遺,極簡卻具深度的設計,是「侘寂」美學的經典體現。品茶時,飲者進入一種枯淡的心境,卻是讓人心馳神往,這也是利休「空寂茶」的核心價值:不以華美為目標,卻以空的心境獲得一切永恆,茶禪之美正在於此。
侯孝賢醞釀十多年,終於拍出他心目中的聶隱娘,《刺客聶隱娘》在 2015 年上映,替他拿下當年坎城影展的最佳導演。不同於原著裴鉶的小說,在電影裡,侯孝賢讓隱娘有了本名──姓聶,名窈,排行七,多稱窈七,於是,讓觀眾有機會走近、窺視隱娘私底下的樣子,不再只是裴鉶筆下遙不可及的傳奇女子。
幸福了,然後呢?更何況連自己是否真的幸福,都難以理直氣壯。《非戀人絮語》如演示,像善誘,讓我們打開內心深處那道藏於背後的心門,走進黑暗,直面恐懼,探問自己究竟想要什麼,不為標準,也不再為別人。
《子彈列車》就是一群殺手搭上一班名之為不幸的列車,大家比賽誰最好運、誰能搶到流落在各車廂中來來去去的手提箱?誰又能全程不領便當、全身而退?說到底,片中每段故事都是酸澀的,這就是一串用喜劇糖衣裹製出來的悲劇糖葫蘆,卓别林曾說「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但《子彈列車》的厲害之處就是近看依然是一齣喜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