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 那乘載著無限想像和廣大使命的場所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就當今正值學生時期的書卷年華來說,善用圖書館資源查找資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也自然而然會將圖書館視作為公共的「學術辭典」,但或許這樣一個枯燥的形容詞也同時是在削弱「圖書館」本身所持有的意義和價值。不知還多少記不記得幼齡時期的我們皆存有著對文字和圖像的旺盛學習力,那是一個電子數位尚未完全普及的時代,而在身邊最有機會獲得免費且快速的實體來源便是圖書館,藉此,便捷且豐富的「藏書空間」即是人們對此加上的第一註解。

但懷斯曼的視角卻也漸漸從這樣的單一詮釋可能中,破譯出圖書館給與的不同面貌,最顯而易見的即是每日開館前在門外等待的人龍們,你很難想像並同時說服自己:「他們全都是渴求閱讀並來借書的」,這樣集體期許知識賦權的現象或許要回溯至三哲時期的古希臘才會發生,相近卻又不同的,有些人是為了免費的網路資源而來,或是尋求一個集體卻兼具私人性的自習環境,這便又再引領出了更多不同的面相:在所有信息幾乎毫秒內皆能信手捻來的時代,你很難相信有誰能不被這樣的世代所受惠到,但事實即是,體制外的人們依舊大有人在,而圖書館作為一個公共且無排他性的開放空間,自然便承擔起了一定區域內的「數位中心」身分,它使網路變得更加靠攏大眾,而非只是中產階級或藍領們放置於私領域或辦公需求的產物,當然這也同時衍生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究竟有沒有不被開放的對象,而那評判的標準又在哪?片中並未在毫無保留的會議中拋出解法,而到今後也或許會依舊持續著無解的狀態。

raw-image

但我認為這樣一個難以用限定語詞定義的模糊狀態也正是圖書館在當代所持有之使命的完美提喻:一個時時刻刻呼應城市「社區」訴求的空間,它使知識或是資訊當中那些帶有菁英思想的包裝卸除,毫不畏懼過往的價值評斷,而只迎合當下,一切的目的其實僅僅起於「知識的傳達」這樣看似抽象卻宏大的目標,而至今日,長青藝文課程和親子的陪讀等活動的定期舉行,使民眾和這個空間在互相的參與之下,產生出了某種形而上的意識,一個關於社區的形塑就此成形,每日的工作觀察也不難發現時常前來的熟面孔,以及各個退休之餘前來服務的志工們,重要的並非他們是何許人也,而是從他們身上瞥見圖書館所代表或已然達成的象徵。

raw-image

這並不只僅僅限於紐約公共圖書館,更是全世界所有的公共圖書館也秉持著的精神。書本早已非圖書館的標誌,而是提供一個平台、環境,藉著與民眾們對於資源的交互分享、流動和滋養,彙整出地方所持有的文化系譜,懷斯曼所擔任的角色一直皆是那如幽靈視角般的採訪者,但所紀錄出的是集體中所常駐、熟知的空間記憶,那最清晰的面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勝緯的沙龍
9會員
26內容數
柯勝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2024/01/31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2024/01/31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Thumbnail
2024/01/31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Thumbnail
2024/01/31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2024/01/31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即便在資源如此便捷的現代,圖書館提供與給予的珍貴資源,是幼童的我沒有意識到的。
Thumbnail
即便在資源如此便捷的現代,圖書館提供與給予的珍貴資源,是幼童的我沒有意識到的。
Thumbnail
《公共圖書館員》(The Public)這部電影不大好找到,我是在mod上看到的,不過現在也下片了,故事發生在美國辛辛那提的一所公立圖書館。 「當圖書館裡面的遊民比讀者多的時候,是什麼狀況?」 這部電影給這種社會現況一個不錯的討論。圖書館中真正的讀者,比進來閒晃的人少,應該是許多公立圖書館的命運。
Thumbnail
《公共圖書館員》(The Public)這部電影不大好找到,我是在mod上看到的,不過現在也下片了,故事發生在美國辛辛那提的一所公立圖書館。 「當圖書館裡面的遊民比讀者多的時候,是什麼狀況?」 這部電影給這種社會現況一個不錯的討論。圖書館中真正的讀者,比進來閒晃的人少,應該是許多公立圖書館的命運。
Thumbnail
流通櫃台是帶動圖書館活水的來源。 妳也喜歡他嗎? 平常的累積和閱讀,讓我可以在短暫的借還書當中與讀者交流,最是開心,(可能愛聊天吧!)最重要的是對人的感興趣與熱情,流通的不只是館藏,更有情感和知識訊息的交換。 流通真正的意義 「啊!今天怎麼是妳?」妙妙一進自動門看到我就很開心打招呼。
Thumbnail
流通櫃台是帶動圖書館活水的來源。 妳也喜歡他嗎? 平常的累積和閱讀,讓我可以在短暫的借還書當中與讀者交流,最是開心,(可能愛聊天吧!)最重要的是對人的感興趣與熱情,流通的不只是館藏,更有情感和知識訊息的交換。 流通真正的意義 「啊!今天怎麼是妳?」妙妙一進自動門看到我就很開心打招呼。
Thumbnail
前幾天新北市立圖書館五股分館重新開幕,侯友宜市長也特定撥空出席。或許這個分館主題定位為樂活與自然,剛好也是我近年關注的主題,所以我也應邀擔任開館第一場的演講–活得興高采烈。 想不到勇於任事積極又認真的李主任真的向文化局爭取到改建的經費,經過近幾年的修繕,總算在昨天以全新的面目提供市民使用。
Thumbnail
前幾天新北市立圖書館五股分館重新開幕,侯友宜市長也特定撥空出席。或許這個分館主題定位為樂活與自然,剛好也是我近年關注的主題,所以我也應邀擔任開館第一場的演講–活得興高采烈。 想不到勇於任事積極又認真的李主任真的向文化局爭取到改建的經費,經過近幾年的修繕,總算在昨天以全新的面目提供市民使用。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原書名很長的書「屬於民眾的地方—運用在「社會性基礎建設」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中文翻譯得比較簡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先定義社會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不同之處。  基礎設施指的是讓社會正常運轉所需的基本建設,比如道路交通、電力能源以及飲用水與汙水處理,加上通訊或堤防等安全結構。至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本原書名很長的書「屬於民眾的地方—運用在「社會性基礎建設」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中文翻譯得比較簡捷—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先定義社會基礎設施與基礎設施不同之處。  基礎設施指的是讓社會正常運轉所需的基本建設,比如道路交通、電力能源以及飲用水與汙水處理,加上通訊或堤防等安全結構。至
Thumbnail
走進圖書館時,你在期待什麼?找到一本有趣的書消磨一個下午,或享受被書香包圍的放鬆氛圍。圖書館的服務,從有形到無形,從硬體的書本館藏到軟體的參考諮詢,在在都是為了滿足某一份帶著期待走入圖書館的心。然而,並非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有著相同的期待。滿足各類型讀者的各種需求,是當代圖書館努力的方向。
Thumbnail
走進圖書館時,你在期待什麼?找到一本有趣的書消磨一個下午,或享受被書香包圍的放鬆氛圍。圖書館的服務,從有形到無形,從硬體的書本館藏到軟體的參考諮詢,在在都是為了滿足某一份帶著期待走入圖書館的心。然而,並非每一個走進圖書館的讀者都有著相同的期待。滿足各類型讀者的各種需求,是當代圖書館努力的方向。
Thumbnail
走進圖書館,第一個映入你眼簾的是層層堆疊、數也數不清的無數書本,還是坐在櫃檯之後、穿梭在書架之間、骨碌碌地推著推車、忙碌不停的館員身影?圖書館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圖書資訊服務給任何走進圖書館的人,而這所有的服務,都需要館員在書架背後的努力。
Thumbnail
走進圖書館,第一個映入你眼簾的是層層堆疊、數也數不清的無數書本,還是坐在櫃檯之後、穿梭在書架之間、骨碌碌地推著推車、忙碌不停的館員身影?圖書館主要的目的是提供圖書資訊服務給任何走進圖書館的人,而這所有的服務,都需要館員在書架背後的努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