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非地方中的滯留幽魂(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raw-image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剛下車後走入高雄車站,映入眼簾的即是一張龐大、巨型的大廳佈景板,乍看之下是一張再正常不過的大廳示意圖,但再更仔細、在它正下方端倪它時,便會發現一些細思極恐的細節:那即是它實則是一幅充滿bug的數位介面。從第一層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即是它的場景,是一個在開工建造之前用電腦軟體構建出的示意圖,亦即這個大廳佈景板並不是一個以我們所處的現實空間(車站)為基底所擬仿的圖像,而是相反過來,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才是這張圖像反射而出的「鏡像」(藉由這張示意圖施工而成),於是這張示意圖所蘊含的後設性在此層便已被先行提點。

 

第二層便是圖裡的人物,他們同樣是作為模擬這個車站被建造完後的「榮景」,而這個熱絡景象的呈現即是運用某種國族、人種、職業的多樣性來傳達,出現了家庭、上班族、外國遊客等人物形象。但同樣的,如再仔細詳看,也會發現諸多不合理之處:首先,許多的人物都帶有未被去背乾淨的白邊輪廓,又或者是人物的臉莫名少去了一半、人物本身出現如「弱影像」般的低解析度失真,這樣的「殘餘」便也間接證明了他們並不是在這張示意圖佈景板被製作出時,一同「出生」的人物,而是被後製、強制貼上於此地的。這也同時帶往另一層討論——他們從何而來?

raw-image


如果再看得更為全面一點的話,便會發現裡頭的人物並不只停留在一個固定不動的原處,他們彷彿是如同分身(Doppelgänger)般的以同樣的形象,散落在佈景板的各個不同角落之中,這便喚起了在課堂之中曾經提及的資料庫/庫存影像(Stock Image)或是數位檔案(Digital Archive)的思考,這些原先因不知何種緣由而被收納進龐大圖庫的人像們,在公部門、政府機關的指示之下,被調動為嘗試呈現出這個非地方(non-place)作為人流匯集之處的城市門面。

 

raw-image



因女友在這學年的創作方向也同樣會以庫存影像為主軸,我們在抓到這些圖像的bug、把柄之後,便也順勢將這面大牆從頭到尾認真掃過、拍攝下為數不少的「證據」,但在拍著拍著,也漸漸覺得這些人像們的隱情、苦衷: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從一個囚禁他們所在的檔案庫,被挪用、貼上至另一個囚禁他們的圖像之中。在上述各種的技術操作之下,他們與這張圖像成了與我們所處的現實對立而出的虛擬或異空間,就如同經典影集《雙峰》(Twin Peaks)裏頭的紅房間(Red room),精神或者靈魂被囚困在此,而他們的分身/真身則在我們的現實之中潛行著。

 

但並非所有的檔案/人像都對於自身所處的境地毫無自知。在抓拍的過程中,也意外捕捉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像,他們有些都不約而同地看向著我們,如同突破這道區隔現實與虛擬的介面、直視著(相機鏡頭)他們被記錄為檔案的那個瞬間,如同課堂上在論及電視媒體的一句註解:「當我們看著屏幕之時,屏幕也在回看著我們」。而他們也皆是不約而同的笑望著我們,這便令我思考:這究竟是求救呢?亦或是他們了無遺憾、露出釋懷的遺容?

這一連串帶有後設性的觀看者經驗、實踐、自覺和思考,令在場的我感到著迷不已(因屏幕與觀看者也正好是我的學士論文主題,但在此文撰寫當下依然卡關著…)

raw-image


在甫抵達高雄之時,這座城市便以一個極具當代實踐性的檔案藝術,歡迎著前來進行藝文觀展的我們,此作品以套層結構和基進性所創發出的藝術力,連高美館裡頭的巨幅人類世影像都要甘拜下風。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柯勝緯的沙龍
9會員
26內容數
柯勝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31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2024/01/31
與上檔關美館「三次哀悼的練習」同樣帶有著人與外物之間共有經驗的臨摹、紀錄(重演),但此種狀態的達成卻並非是用許哲瑜慣用的3D建模掃描技術:灰白色、人物場景帶有殘缺、彷如有意自成為瑕疵翻模現實的影像質地,而是利用藝術家實拍之影像視角和展映形式,來轉化過往以來所處理的虛構之下的媒介與生命模組。
Thumbnail
2024/01/31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2024/01/31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Thumbnail
2024/01/31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Thumbnail
2024/01/31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今天前往的方向是高雄世運 五月天演唱會 等待高鐵車次的同時 隨意左看看右看看身旁的花與草 順便讓自己的神遊飛散 上車後第一件事 把包包放好 閉目養神 收斂一下剛剛飛散的雀躍 不知道過了多久 直到 右邊旅客的手機掉在地上 嘣!💥 左邊旅伴的午餐已經吃完 羅
Thumbnail
今天前往的方向是高雄世運 五月天演唱會 等待高鐵車次的同時 隨意左看看右看看身旁的花與草 順便讓自己的神遊飛散 上車後第一件事 把包包放好 閉目養神 收斂一下剛剛飛散的雀躍 不知道過了多久 直到 右邊旅客的手機掉在地上 嘣!💥 左邊旅伴的午餐已經吃完 羅
Thumbnail
只有一個出入口的高捷高雄車站臨時站,是高中生補習的重要出入口,而且要轉台鐵可是要到戶外走一小段路才會進車站中,最初以為高捷只有三節車廂是為了配合這個臨時站
Thumbnail
只有一個出入口的高捷高雄車站臨時站,是高中生補習的重要出入口,而且要轉台鐵可是要到戶外走一小段路才會進車站中,最初以為高捷只有三節車廂是為了配合這個臨時站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140公里的旅程 大學時期,暑假時曾 懶得寄摩托車,選擇自己從台南騎回彰化,大部分路線都騎 台17縣,途經沿海的鄉鎮,很明顯的感受到城鄉沒落的模樣。 但我卻又愛上那荒涼的氛圍,長時間在公路上馳騁的自由,後來上癮了,每個寒暑假都會騎車回家、和回學校,就這樣從第一次迷路加上手機導航導到沒電.....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陳德政《時空迴游》精彩文章: 慢車行至高雄,原本在地底延伸的軌道,經過鳳山後浮出了地表。窗外的黑幕忽然一閃,換上明亮的景框,乘客的視線在街道中舒展開來。 從這裡往南,是我多年未曾踏入的地域—後庄、九曲堂、六塊厝,終點是屏東。默唸那些站名,好像從遠處呼喊多年不見的朋友,心裡有一股輕淺的回音……
Thumbnail
陳德政《時空迴游》精彩文章: 慢車行至高雄,原本在地底延伸的軌道,經過鳳山後浮出了地表。窗外的黑幕忽然一閃,換上明亮的景框,乘客的視線在街道中舒展開來。 從這裡往南,是我多年未曾踏入的地域—後庄、九曲堂、六塊厝,終點是屏東。默唸那些站名,好像從遠處呼喊多年不見的朋友,心裡有一股輕淺的回音……
Thumbnail
這次到高雄走走,除了看黃色小鴨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高雄輕軌成圈」,趁著免費搭乘,來此搭乘體驗作為紀念。 . 高雄輕軌的免費搭乘,我們也坐過幾次(付費的也坐過)。我們發囉輕軌是到「龍貓隧道的美術館站」,一直很喜歡港區這一段的輕軌。大概每次來高雄就是投宿港區附近的飯店,例如城市商旅真
Thumbnail
這次到高雄走走,除了看黃色小鴨之外,另一個重點就是「高雄輕軌成圈」,趁著免費搭乘,來此搭乘體驗作為紀念。 . 高雄輕軌的免費搭乘,我們也坐過幾次(付費的也坐過)。我們發囉輕軌是到「龍貓隧道的美術館站」,一直很喜歡港區這一段的輕軌。大概每次來高雄就是投宿港區附近的飯店,例如城市商旅真
Thumbnail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Thumbnail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