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車站:非地方中的滯留幽魂(檔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在今年抓住暑假將逝、開學即至的空隙,與女友從台北一路南下至高雄。這次旅程的起頭是一來自己已三年多沒復返這片土地,並很期盼能在這片海潮之地獲得新的感知,二來則是自己獲得了一張高美館《人類世-凝視.消逝中的地表》的免費入場票券,因此也順便做一個藝文觀展之旅。


raw-image


而在客運上搭了將近五小時的車程,剛下車後走入高雄車站,映入眼簾的即是一張龐大、巨型的大廳佈景板,乍看之下是一張再正常不過的大廳示意圖,但再更仔細、在它正下方端倪它時,便會發現一些細思極恐的細節:那即是它實則是一幅充滿bug的數位介面。從第一層最顯而易見的部分即是它的場景,是一個在開工建造之前用電腦軟體構建出的示意圖,亦即這個大廳佈景板並不是一個以我們所處的現實空間(車站)為基底所擬仿的圖像,而是相反過來,我們所處的這個空間才是這張圖像反射而出的「鏡像」(藉由這張示意圖施工而成),於是這張示意圖所蘊含的後設性在此層便已被先行提點。

 

第二層便是圖裡的人物,他們同樣是作為模擬這個車站被建造完後的「榮景」,而這個熱絡景象的呈現即是運用某種國族、人種、職業的多樣性來傳達,出現了家庭、上班族、外國遊客等人物形象。但同樣的,如再仔細詳看,也會發現諸多不合理之處:首先,許多的人物都帶有未被去背乾淨的白邊輪廓,又或者是人物的臉莫名少去了一半、人物本身出現如「弱影像」般的低解析度失真,這樣的「殘餘」便也間接證明了他們並不是在這張示意圖佈景板被製作出時,一同「出生」的人物,而是被後製、強制貼上於此地的。這也同時帶往另一層討論——他們從何而來?

raw-image


如果再看得更為全面一點的話,便會發現裡頭的人物並不只停留在一個固定不動的原處,他們彷彿是如同分身(Doppelgänger)般的以同樣的形象,散落在佈景板的各個不同角落之中,這便喚起了在課堂之中曾經提及的資料庫/庫存影像(Stock Image)或是數位檔案(Digital Archive)的思考,這些原先因不知何種緣由而被收納進龐大圖庫的人像們,在公部門、政府機關的指示之下,被調動為嘗試呈現出這個非地方(non-place)作為人流匯集之處的城市門面。

 

raw-image



因女友在這學年的創作方向也同樣會以庫存影像為主軸,我們在抓到這些圖像的bug、把柄之後,便也順勢將這面大牆從頭到尾認真掃過、拍攝下為數不少的「證據」,但在拍著拍著,也漸漸覺得這些人像們的隱情、苦衷: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從一個囚禁他們所在的檔案庫,被挪用、貼上至另一個囚禁他們的圖像之中。在上述各種的技術操作之下,他們與這張圖像成了與我們所處的現實對立而出的虛擬或異空間,就如同經典影集《雙峰》(Twin Peaks)裏頭的紅房間(Red room),精神或者靈魂被囚困在此,而他們的分身/真身則在我們的現實之中潛行著。

 

但並非所有的檔案/人像都對於自身所處的境地毫無自知。在抓拍的過程中,也意外捕捉到了一些有趣的人像,他們有些都不約而同地看向著我們,如同突破這道區隔現實與虛擬的介面、直視著(相機鏡頭)他們被記錄為檔案的那個瞬間,如同課堂上在論及電視媒體的一句註解:「當我們看著屏幕之時,屏幕也在回看著我們」。而他們也皆是不約而同的笑望著我們,這便令我思考:這究竟是求救呢?亦或是他們了無遺憾、露出釋懷的遺容?

這一連串帶有後設性的觀看者經驗、實踐、自覺和思考,令在場的我感到著迷不已(因屏幕與觀看者也正好是我的學士論文主題,但在此文撰寫當下依然卡關著…)

raw-image


在甫抵達高雄之時,這座城市便以一個極具當代實踐性的檔案藝術,歡迎著前來進行藝文觀展的我們,此作品以套層結構和基進性所創發出的藝術力,連高美館裡頭的巨幅人類世影像都要甘拜下風。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近乎惡意的巧合,這張巨幅佈景板的正上方就是一張超大綠色帆布,似乎再再與我們揭示了,我們所觀看或者身處的空間,皆是綠幕之前的虛擬圖景。)

avatar-img
9會員
2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柯勝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在此次金馬連映的兩部作品——科斯塔的《火之女兒》與王兵的《黑衣人》湊合成的一個「類短片」單元絕非出自拚時長或者已大師之名騙觀眾錢的考量(?)因今年坎城在選映兩部作品時便也是將它們並至於一塊進行放映(聽說中國獨立影像展則是把《火之女兒》與洪常秀聯合套售),同時科斯塔與王兵也是當代關於獨立、自由
對《致命清算》本身沒什麼意見,反正《不可能的任務》系列本身就不太能做為諜報片來看待,頂多是增添間諜元素的動作片,可以把它與新世紀版的《007》系列並列,只不過《不可能的任務》是將兩者皆倡導的國族主義,移植至伊森韓特的個人主義之中(美國是無私的,為保護所愛之人犧牲自我也在所不惜),因此伊森在每一集
整部通篇漫長的「偽緩慢電影」其實從頭到尾只揭示了,女性依舊是個受到男性主體形構出的社會所箝制之下的客體。
在觀看時不斷聯想到藝評課老師提到的「形式主義批評」,這種出於文學語言的書寫方法主張去除作品的外緣探究(作者生平、時代背景、社會意義) ,而是將文學(作品)劃定為一個單一文本並僅關注它所帶來的感受經驗以及語言本身,其中很令人弔詭的一個概念即是陌異化(defamiliarize),亦即實際使用的語言和文
這樣的想法最初不該迸生的,但是直到Paul Dano飾演的伊萊第一次佈道時的那場戲,我們本該是透過Daniel Day-Lewis飾演的丹尼爾的視角來審視這場瘋魔儀式,但是當伊萊竭力的嘶吼和誇張的肢體表演嘗試將那看不見的惡靈驅之室外時,面對著伊萊的是身為坐在影廳的觀眾,而Robert Elswit的
本次影展的主題發想聚焦在「座標」以及延伸而出的自我定位。我認為要為座標立下一個定義或示例通常離不開數學計算的網格及象限、地理學方面的經緯等,但若能將座標從抽象或平面的分類及定位機制抽出,並在日常經驗中取得某種相應的借照,或許能嘗試避免流於過多感受或概念的迸生,而間接導致在還沒進入正式的論述之前,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高雄旅遊行程的分享,包括遊覽地點、美食體驗和購物資訊,以及個人感受和建議。
Thumbnail
基本上夏天不太安排國內旅遊,尤其是七八月,除了天氣炎熱,無法在戶外待太久之外,加上適逢暑假期間,即使平日,觀光景點也有不少的人潮,但最近有個機會剛好去了一趟高雄,而其中有一天半還安排了自己一個人的自由行。 距離上次到高雄也好幾年了,高鐵、高捷加輕軌的共構,安排一日遊的景點其實也不少。因為有心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離開新竹後,本應是旅行結束回到台中,但心中卻有莫名的失落,是呀,為何要限制旅行的結束呢?如果可以一直下去,為何要結束呢?好像沒那麼必然,於是就來到了新的另一站,高雄,這次不再是每個月的移動,而是預計當半年的高雄人,而旅行的意義,是要了解高雄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嗎? 先前旅行到屏東,住在內埔時
Thumbnail
一早從高雄搭高鐵到臺中,再轉公車到國立臺灣美術館。一日臺中雖然很衝,但我們很青春吧!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這是一次突如其來的旅行,沒有任何準備,只帶了行李,分享了在學習電商課程後要架設自己的網站的心情,以及在旅店的舒適睡眠感受。
01/30/2012 高雄,旅行還是苦行   明年過年去高雄的話,仍然在耳邊。 此刻我們已坐在往高雄的火車上了。 依舊搭火車,而不是高鐡。 早到,晚到的差別對我們來講並不大。 但倒是可以省下一筆不少的費用呢。 出發那天的早上,雖然天氣回溫,清晨的台北仍帶著涼意。 原本不想帶著外
Thumbnail
高雄,是我們除了台北以外最常去拜訪的城市之一,昨天在雨天綿綿的北部趕著去上班,今天移動到有藍天白雲的高雄,本來很憂鬱疲倦的心情瞬間有活力了,這次跟老羊利用228假期來個快閃高雄,計畫從早玩到晚後再搭高鐵回北部。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早上,先來「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參觀後,搭捷運到文化中心站附近的「有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自從2020年疫情的爆發後,深居簡出的我很久沒有搭火車去外縣市晃晃看看,尤其是到一個相對於鄉下交通和資源發達的城市走走。距離上次搭火車去高雄走走晃晃,翻了一下GOOGLE相簿是2020年十月份了,那是涼爽的秋季日子,和老弟去看傍晚場的重返大螢幕的《星際效應》,滿滿感動的餘韻和配樂空靈感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高雄旅遊行程的分享,包括遊覽地點、美食體驗和購物資訊,以及個人感受和建議。
Thumbnail
基本上夏天不太安排國內旅遊,尤其是七八月,除了天氣炎熱,無法在戶外待太久之外,加上適逢暑假期間,即使平日,觀光景點也有不少的人潮,但最近有個機會剛好去了一趟高雄,而其中有一天半還安排了自己一個人的自由行。 距離上次到高雄也好幾年了,高鐵、高捷加輕軌的共構,安排一日遊的景點其實也不少。因為有心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Thumbnail
離開新竹後,本應是旅行結束回到台中,但心中卻有莫名的失落,是呀,為何要限制旅行的結束呢?如果可以一直下去,為何要結束呢?好像沒那麼必然,於是就來到了新的另一站,高雄,這次不再是每個月的移動,而是預計當半年的高雄人,而旅行的意義,是要了解高雄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嗎? 先前旅行到屏東,住在內埔時
Thumbnail
一早從高雄搭高鐵到臺中,再轉公車到國立臺灣美術館。一日臺中雖然很衝,但我們很青春吧!
Thumbnail
這裡紀錄2018年時高雄車站臨時站的風貌,包括前站與後站外觀,及車站內的風貌。
Thumbnail
這是一次突如其來的旅行,沒有任何準備,只帶了行李,分享了在學習電商課程後要架設自己的網站的心情,以及在旅店的舒適睡眠感受。
01/30/2012 高雄,旅行還是苦行   明年過年去高雄的話,仍然在耳邊。 此刻我們已坐在往高雄的火車上了。 依舊搭火車,而不是高鐡。 早到,晚到的差別對我們來講並不大。 但倒是可以省下一筆不少的費用呢。 出發那天的早上,雖然天氣回溫,清晨的台北仍帶著涼意。 原本不想帶著外
Thumbnail
高雄,是我們除了台北以外最常去拜訪的城市之一,昨天在雨天綿綿的北部趕著去上班,今天移動到有藍天白雲的高雄,本來很憂鬱疲倦的心情瞬間有活力了,這次跟老羊利用228假期來個快閃高雄,計畫從早玩到晚後再搭高鐵回北部。 二二八和平紀念日的早上,先來「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參觀後,搭捷運到文化中心站附近的「有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自從2020年疫情的爆發後,深居簡出的我很久沒有搭火車去外縣市晃晃看看,尤其是到一個相對於鄉下交通和資源發達的城市走走。距離上次搭火車去高雄走走晃晃,翻了一下GOOGLE相簿是2020年十月份了,那是涼爽的秋季日子,和老弟去看傍晚場的重返大螢幕的《星際效應》,滿滿感動的餘韻和配樂空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