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評

含有「藝評」共 5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只要是執念,就是束縛,就是削弱了生機,更隱含了強凌眾暴的因子--哪怕是披著如何冠冕堂皇的外衣。這種的既視感,非僅身歷戰後學潮與社會動盪的石內都深為警惕,就是草木皆兵的此間社會,不也感同身受嗎?
Thumbnail
市場在2018年起本要展開自然修正,但是由於Covid來襲,緊接著各國政府狂撒錢,繼以解封的報復性消費,造成2021年至2022年的反常暴衝。也就是在此時業者錯估局勢,大幅擴充投資。舉凡拍賣公司、Mega Gallery 的野心勃勃,更起了帶頭作用。冒進的舉措曇花一現,市場也不過就是回歸原本的軌道。
Thumbnail
台北站這次接力東京森美術館,餘溫猶存。記者會上森美術館片岡館長在伊斯頓基金會見證下宛若交棒般殷重託付富邦,法、美、日多方加持下的本展自是意義重大,反映於這次的策展、展陳、論述、手冊、乃至導覽人員的訓練,都有長足的進步,堪稱富邦開幕迄今最傑出的展覽。
Thumbnail
人不輕狂枉少年,但我也不信這群已非少年的創辦小老弟後悔一失足成千古恨。十年,水谷、酸屋、 天臺工作室的你我他一邊享受,一邊淚流幾多,都成往事了。我還是期待各位,當個孤勇者.......
Thumbnail
藝術史的演進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再在彰顯的,不就是「再現」傳統與洞穴理論的貧乏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藝術家的追求體會如是,不具藝術家頭銜的吾等,難道不也能「一一身,一一口,各出一切眾生數等言音」,平等平等,隨類而解藝術的無上奧義嗎?
Thumbnail
我們的藝術環境,尤其是當代視覺藝術圈的校園與創作,在台灣尚勇的洪流之下,馴化為無法提供外人pleasant surprise的近親繁殖派下系。儘管皇城裡一團和氣,長此以往,不免孱弱無力,生機蕭索。所以我們偶爾邂逅像是藝術宮這種異類,頓時就不能不悲欣交集了。
Thumbnail
惠瑜這系列在一雙兒女長大以後,就再也難繼續下去。因此,把這系列當成一段稍縱即逝的歲月紀錄,未嘗不可。惠瑜自己知道抽刀斷水之無謂與無奈,乃拍攝了一張母子女三人身影模糊背對鏡頭一同望向遠方的照片。我立時聯想到妮可基嫚的《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最后一幕:媽媽與孩子們永世團聚,不再分離。
Thumbnail
從《人外人》到《巨神連線》,姚瑞中拍宮廟神佛快廿年了,到現在還在繼續,跟拍海市蜃樓差不多。反正,台灣蓋廟造神跟搞公共建築蚊子館都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無盡輪迴。但即使是舊作,未始不可新說。此番重逢,竟有些一得之愚。 《巨神連線》系列,撇去前人採取的宏觀論述,撥開虛玄的基調,只單單聚焦在動靜態畫面的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