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人】來世不可期,「歸零死」做今生最好的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近期有幾則搶占各大媒體版面的新聞,不約而同都與死亡有關。

死亡恆常是不討喜的主題,即便是年歲已至,在睡夢中離世,依然讓親友難掩感傷,更遑論是非自然死亡的被殺害、病痛甚至自戕。然而無可否認,無論以何等形式離開人世,終究還有肉身需要處理。

歸零死就是沒葬禮沒墳地也沒骨灰

日本暢銷作家島田裕巳繼出版《不要葬儀》(葬式は、要らない)獲得讀者熱烈迴響之後,又再度推出《讓人生的終點歸零》(0葬——あっさり死ぬ),其暢銷熱度不減,且因為日本電視台持續播放「零死」採訪特輯節目,更讓此概念逐漸普及日本社會且深植人心。

何謂「零死」?又稱「歸零死」(ゼロ死/Zeroshi)?也就是沒有葬禮、沒有墳地也沒有骨灰,亡者須在離世兩天內火化,其骨灰可帶回家供奉或撒入海中,讓一切歸零。

日本曾有過一份調查顯示,選擇歸零死的比例已經超過20%,約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此方式安排後事。台灣近年也有類似的作法,內政部民政司副司長鄭英弘曾表示,台灣火葬率從2008年88.1%至2017年增加至96.3%,創下歷年新高點且位居全世界僅次於日本的亞軍,其中樹葬、灑葬、海葬、花葬、植存等等環保自然葬更超過7,700多人,約每20人就有1人選擇以此方式回歸大自然。

只是選擇「歸零死」究竟是環保意識抬頭或者是日人「與其將這筆錢花在不可知的來世,不如更實際的留給在世的親人」新觀念而致?

預立環保葬意願書安排自己身後事

殯葬費用到底需要多少錢?台灣一場最精簡的火葬葬禮最低限度需要至少30萬(葬禮20萬、靈骨塔位約10萬),是否叫人乍舌?沒想到連死亡也所費不訾!那麼如果是歸零死、採取所謂的環保自然葬又需要支付多少費用?

遠低於火葬且各縣市政府還有不同金額的補助,以新北市為例,初始推廣期間,參加聯合公祭,從追思禮拜到火化、植存完全免費,且政府還會派人協助處理前置作業,而非推廣期間,則須支付2,000-30,000不等,可向戶籍所在縣市政府查詢。

是不是再度教人乍舌?原來殯葬費也可能是零。此外,還能親自提出申請,換言之,你可以事先安排自己的身後事。台北市殯葬管理處「預立環保葬意願書」服務,讓你只要透過網路就能申辦。對於向來不喜歡麻煩他人的人,連身後事也能安排妥當,應該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我們無法抗拒死亡,但如能不增加在世親友的負擔(高額的殯葬費)也是好事一樁。

然而除了「歸零死」可能的低額殯葬費甚至無償費用之外,還有哪些國家政策可申請、使用?根據亡者所具有的勞保、農保或國民年金保險等資格,可申請5-30個月不等投保薪資的喪葬津貼,如亡者沒有相關保險,其子女可申請自己投保金額1.5-3個月不等金額,此外還有1萬至50萬的亡故慰問金。

每項補助津貼因戶籍、身分(一般民眾、中低收入戶、僑胞、榮民等等)不同而有所差異,詳情可上網查詢所在政府機構或者直接到當地縣市政府尋求協助。此外也別忘記,如果亡者曾自行投保民間保險,那麼也可申請相關補助,因為保險類型繁多,在此就不再一一贅述,但無論如何都要讓親友知悉自己的保險概況(包含儲蓄險),一旦有所需求(各種疾病、住院、傷痛甚至死亡等等相關補助)都能讓保費物盡其用,也能減少親友的負擔(無論是精神面或物質面)。

金錢買不到生命卻能延續另一個生命

此外,身後事無論是支出(殯葬費)還是收入(各類保險補助、給付)也有相關稅務需要處理。根據稅法,保險給付無須計入被繼承人遺產課徵遺產稅,只要受益人與要保人不同,死亡給付所得一戶全年合計低於3,330萬,如超過則扣除3,330萬併入基本所得。當然這是最基本的稅則,詳細情節可向專業人士(國稅局、保險從業人員、勞保局甚至會計師等等)查詢、商議,讓每一分稅額能合法合規也不讓自己的權益受損。

被譽為「美國第一個偉人」的班傑明富蘭克林曾說,「天下事唯有死亡與稅收是可以確認」(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然而伴隨死亡而來的稅負也一樣牢不可破。金錢買不到生命卻能延續另一個生命,面對生命中無法避免且無能為力的死亡噩耗,在面對悲痛之餘,除了尋求相關精神撫慰(如宗教、親友安慰或者心理諮商師等等)之外,也不忘「痛定思痛」,尋求降低金錢的支出的方法或是善用可取得的各種給付,照護所愛的人。

葬禮非亡者最大安慰而是所愛能好好活

面對死亡,也要提醒自己好好省思,如何珍惜所愛的人,日劇《公關室愛情》(空飛ぶ広報室/そらとぶこうほうしつ)劇中有個飛行軍官角色曾說過類似這樣的話語,「夫妻難免爭吵,但無論吵得再兇,每次出勤出門前,總不忘跟妻子好好說再見,因為永遠不知道這一別會不會是最後一次。」一如常言道,前世不可知來世不可期,因此要做今生最好的自己;照護自己及所愛的人!

死亡的痛從來是很私人的,即便面對離世的對象是同一人,傷痛也不可能相同,有人需要傳統儀式、昭告所有親友才能撫平傷痛,也有人力求從簡甚至完全保密,不想干擾他人日常,只希望安安靜靜仰賴時間療癒,然而無論是什麼都不忘需要求助時千萬不要孤軍奮戰,對於亡者最大的安慰不是豪華葬禮也非高額補償金而是所愛的人可以好好生活甚至活得更好。

這是死亡可以提供的唯一實質安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台灣財富管理交流協會的沙龍
0會員
23內容數
2022/09/09
國發會近期大聲疾呼,少子化、高齡化將使台灣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未來10年預計得引進40萬外來就業人口!只是,勞動力短缺意味有更多就業機會,然而主計總處最近發布7月失業率卻飆升至3.78%,創近9個月新高!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9/09
國發會近期大聲疾呼,少子化、高齡化將使台灣面臨勞動力短缺危機,未來10年預計得引進40萬外來就業人口!只是,勞動力短缺意味有更多就業機會,然而主計總處最近發布7月失業率卻飆升至3.78%,創近9個月新高!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Thumbnail
2022/09/07
[安靜辭職」是2022年美國上班族最夯關鍵字,只是有誰離職還大聲嚷嚷?其實是種新興上班族心態,放棄積極向上謀求升官加薪之路,轉而選擇安安靜靜完成分內工作。 只是真能如此?所謂的「分內」真的有如此明確的界定線,可以同直屬主管或同事說NO!這又干售後服務何事?
Thumbnail
2022/09/07
[安靜辭職」是2022年美國上班族最夯關鍵字,只是有誰離職還大聲嚷嚷?其實是種新興上班族心態,放棄積極向上謀求升官加薪之路,轉而選擇安安靜靜完成分內工作。 只是真能如此?所謂的「分內」真的有如此明確的界定線,可以同直屬主管或同事說NO!這又干售後服務何事?
Thumbnail
2022/09/05
「買房難租屋苦」的心情不單單只發生在台灣,世界強國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租金大躍跳迫得租客只能遷至郊區,避免荷包大失血。高房價也讓台北市人口大幅流失,多數人工作在台北,但住往新北、桃園、基隆等地......難道只能如此? 還有其他對策可因應這波租金漲潮,有個吻當又收租合理的窩居可以安居?
Thumbnail
2022/09/05
「買房難租屋苦」的心情不單單只發生在台灣,世界強國美國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租金大躍跳迫得租客只能遷至郊區,避免荷包大失血。高房價也讓台北市人口大幅流失,多數人工作在台北,但住往新北、桃園、基隆等地......難道只能如此? 還有其他對策可因應這波租金漲潮,有個吻當又收租合理的窩居可以安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作者在這本書分享了他的工作[遺物整理師]紀實內容,每天社會角落裡不斷地有悲歌發生,絕大多的孤立者和貧窮是劃上等號。我們可以省思,進而多關心周遭的人,也不將自己孤立,那麼這世界是否會溫暖許多,遺憾減少很多呢~~~
Thumbnail
作者在這本書分享了他的工作[遺物整理師]紀實內容,每天社會角落裡不斷地有悲歌發生,絕大多的孤立者和貧窮是劃上等號。我們可以省思,進而多關心周遭的人,也不將自己孤立,那麼這世界是否會溫暖許多,遺憾減少很多呢~~~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死亡是個忌諱的話題,別人的死偶成統計數字之一,但至親之死,恐怕就不是這麼回事。即便是醫師,面對親人死亡,經常也是幾經掙扎。這是本醫師基於母親意願協助自然死的紀錄以及對於善終想法的闡釋,對比醫療死、安樂死等與死亡相關的詞彙,對自己的經歷以及選擇之一做清楚的交代。 隨著年紀漸長,紅包少了,開始包起白包。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安樂死議題總再有知名人士過世或遠赴他國進行時才被討論,但我們能逃避死亡議題多久呢? 人終其一生會死亡,存在主義認為死亡是人的終極目標,在面臨時間越來越短的同時,最終會找到安身立命之處。而安樂死做為提前結束生命的篇章,為何臺灣還沒準備好呢? 點開文章,一起來聊聊安樂死吧
Thumbnail
行為只是結果,背後的內心故事才是真正需要被懂、被接住的關鍵。 生命即使只剩微光,也值得被陪伴到最後一刻。
Thumbnail
行為只是結果,背後的內心故事才是真正需要被懂、被接住的關鍵。 生命即使只剩微光,也值得被陪伴到最後一刻。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如果你選擇讀這篇文章,那代表你已經開始誠懇地面對自己生命的景況,這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 因為大部分的時候我們都活在自己不會死的幻覺裡來過生活,醫生會告訴我們這個病況的死亡率或是存活率,但是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死亡率最終是100%,醫生最終仍會失去他所有的病人。死亡絕對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天,當那天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有放手的勇氣?
Thumbnail
★每個人都會走到那一天,當那天來臨時,我們是否能有放手的勇氣?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Thumbnail
即使有來世,我們怎麼能確定不會在來世重蹈當世的覆轍呢?死亡與存活,如何拿捏終究沒有清楚標準,但忌諱而避談死亡,卻也沒有辦法令人獲得永生。我們無法控制自己的出生,但死亡就在我們的手掌心上,即使令人害怕與焦慮,終究無法避免,充份的討論與準備,或許才有辦法讓我們好好善終,因而能好好活著,好好道別。
Thumbnail
老文重放,此文寫於2018年。無劇情雷! 本文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平台立場,只代表我本人我自己想法。
Thumbnail
老文重放,此文寫於2018年。無劇情雷! 本文不代表任何人、任何平台立場,只代表我本人我自己想法。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念頭,當幸福感越是強烈, 越是覺得太不真實,害怕有一天會失去、也會逝去。 我有,而且常常這樣想, 但並不害怕失去或死亡,只是太多的捨不得。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有這樣的念頭,當幸福感越是強烈, 越是覺得太不真實,害怕有一天會失去、也會逝去。 我有,而且常常這樣想, 但並不害怕失去或死亡,只是太多的捨不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