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網,持外卡參賽的地主球員之一Emilio Nava,第一輪五盤擊敗John Millman,第二輪遇到Andy Murray,雖然先拿下第一盤,但接下來不敵經驗豐富的對手,連失三盤敗戰。
Murray在賽後記者會給予Nava相當不錯的評價:「taking huge cut of ball, swinging pretty freely」。我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直譯這兩句,不過喜歡看網球的球迷大概可以知道Murray的意思。第一句可以說是Nava打球相當積極有膽識;第二句可以說是Nava的身體協調性很好。
我沒有看到完整比賽,只有看到比賽精華,所以無法詳細分析雙方整場表現和戰略上的執行,由於比賽精華有21分鐘,剪輯的都是好球,所以我就以技術層面來分享一下我對Nava的初步觀察,再佐以數據來看雙方的表現。
當我第一次看某位球員的比賽時,我都會先觀察他的移位,移位好才能支撐球技的發揮,才能以最佳效率覆蓋球場面積。Nava的腳法相當標準,底線的腳步分配很到位,這個基本功還不錯。
第二個看的是發球。Murray說Nava的一發平均速度就像是排名前三,不過其實這場比賽Nava的一發均速是118英里(189.8公里),二發均速是94英里(151.2公里),不能說是頂尖,但還不錯。
事實上,Murray的一、二發均速都低於對手,但他拿下比賽。所以說,發球速度雖然很重要,但不一定是贏球關鍵。Murray的一、二發贏球率都高於對手,Nava的二發贏球率只有29%,相較於Murray的57%,Nava的二發是一個破口。
不過Nava的發球落點頗精準,這表示他有能力可以發在刁鑽的位置,只不過還需要再勤練,讓這個能力穩定度提高,在關鍵分時可以成為武器。
Nava的正拍有幾記在後退或重心後倒時仍具有攻擊性,令人印象深刻。另外,他也有幾記高壓扣殺和凌空抽擊相當漂亮,他的平衡感和身體協調性相當不錯,應證了Murray說的swinging pretty freely。
Nava反拍擊球時,只要有到位,他的膝蓋都會蹲低,將重心放低,這是很值得讚賞的一點,因為這是年輕球員普遍容易忽略的一點。反拍重心放低,不論是要攻擊或防守,擊出去的球都會比較穩定。
致勝球和非受迫性失誤,這兩項數據在電視轉播中常常被提到,如果再加上另一個數據,更可以呈現出比賽真實的面貌。
致勝球(winners):
Nava:33個
Murray:22個
若只看致勝球的數量,會以為Nava比較具有攻擊性,但如果再看另一個數據,則會比較會反映出事實:
受迫性失誤(Forced Errors)*:
Nava:31個
Murray:16個
Nava有31分是在遭到Murray的壓迫下失去的,所以,把這些數字攤平來看,其實Murray的整體攻擊性和Nava是旗鼓相當的。
(* 只要是對手的球拍有碰觸到球,即使是很漂亮的攻擊得分,也不能算致勝球,只能算是對手的受迫性失誤。)
非受迫性失誤(unforced errors):
Nava:56個
Murray:26個
這是Nava輸球的原因之一,自己無故的失誤太多。
這場比賽,Juan Carlos Ferrero也在場邊觀賽,因為Nava在西班牙Juan Carlos Ferrero的Equelite網球學院訓練,是Alcaraz的同門師兄弟。
Nava的父母都來自墨西哥,母親曾是WTA球員,父親是墨西哥職業田徑選手,想當然爾Nava會說西班牙語,或許這就是他們把Nava送到西班牙受訓的原因之一。
Nava今年20歲(2001.12.02出生),目前排名203。他是2019年澳網和美網青少年組亞軍,青少年排名最高第5。去年美網他也是拿外卡參賽,第一輪敗給Musetti,Musetti就是在2019年澳網青少年組決賽擊敗他的對手。
Nava今年打挑戰賽居多,硬地和紅土的成績很平均,五月在哈薩克Shymkent(80紅土),拿下第一個挑戰賽冠軍。所以明年可以觀察他在紅土上的表現,或許以後我們可以看到一位非典型美國球員。
2022 美網第二輪 Murray d. Nava 比賽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