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言語霸淩-受害者比加害者更像罪人

圖片來源:GOOGLE
女主角螞蟻小姐是外族小姐。她的母語是英語,是位典型的職業媽媽。螞蟻小姐工作很勤奮,但她面對最主要的工作障礙就是語言溝通能力。因為公司只有她一位外族員工,其他都是華人而且英文能力都比她差。很多時候,她和她的金魚領導都是有溝沒通的。在旁觀的我有時都聽到好疲憊,我常在想,我自己都聽不懂金魚領導的英文,那螞蟻小姐更難以明白。金魚領導和蛤蟆先生是同一國人。金魚領導的英文水平超級低,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不能接受他人的糾正。他們都不喜歡工作能力比他們優秀的人最主要是擔心地位受到威脅。
我以我的角度來觀察,蛤蟆先生有些許種族歧視。他時常會對螞蟻小姐的工作表現非常嚴格挑剔。螞蟻小姐的性格比較溫順,也為了三餐溫飽就一忍再忍。其實她也嘗試跟老板反應過,但我們老板從來不會采取行動。也許老板都是喜歡蛤蟆先生這種會做人的員工。昨天也不懂怎麽一回事,蛤蟆先生在生產部對螞蟻小姐大聲譴責。
一直習慣性的壓抑情緒並非一件好事。它是有損我們的身心靈健康。螞蟻小姐一忍再忍的氣壓鍋終於爆炸了。昨天她為了自己做了第一次的反擊。當蛤蟆先生走回辦公室時,我看著螞蟻小姐緩緩的走到他的位子,直接對著蛤蟆先生質問:請問你對我哪裡不滿?為何每一次有事沒事的刻意針對我?你有何用意?為何每一次對我都是冷嘲熱諷?蛤蟆先生當時的反應很錯愕,更是惱羞成怒的一直對螞蟻小姐說道:夠了!我說夠了!你不要再說了!
在辦公室裡的同事都幾乎傻眼,而坐在我隔壁桌的面粉小姐(為何叫面粉呢?因為每天都濃妝厚粉)的反應則是替蛤蟆先生暴跳如雷的说道 : 螞蟻小姐怎麼可能那麼勇敢!她哪裡可能會做出反擊,肯定是被他人洗腦教唆!這個時候就讓我忍不住的想,是不是平時被欺負都不吭一聲就會被視為理所當然。當有一天你忍不住爆發時也不會得到其他人的同理。而我的內心是在歡呼,是在替螞蟻小姐高聲吶喊:你終於勇敢為自己了!
事發以後,螞蟻小姐告訴我,蛤蟆先生對她發下指令以後不容許她在工作上有任何失誤。而身為金魚領導也沒有替螞蟻小姐申冤反而她也一同指责螞蟻小姐怎麼可以對蛤蟆先生不禮貌呢?我的白眼要翻到外太空了。螞蟻小姐則回應蛤蟆先生:我是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 (Nobody Is Perfect In This World)。只要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機會。但蛤蟆先生給予螞蟻小姐的回應是:我就是如此完美,我絕對不會在工作上有任何失誤。我突然懷疑蛤蟆先生是不是患上自戀型人格障礙。而事發以後,辦公室的同事的個個都帶著提問,螞蟻小姐到底吃了什麼豹子膽啊?敢對蛤蟆先生大小聲。而大家看到眼前的真相就只有螞蟻小姐對蛤蟆先生不禮貌而沒有在看見螞蟻小姐在背後被蛤蟆先生怒轟的畫面。
我從這件事上領悟到人們都只願意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事實而嚴重欠缺對受害者的同理心。也不會去換位思考今天對方有這樣的爆發,她背後是經歷了多少委屈與無奈。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上個星期發生在我國的一個家庭悲劇。19歲的兒子打死老爸。原因是他老爸長期對母親家暴。而事發當天,兒子親眼看見父親又在動手打他母親,一氣之下,兒子做出反抗。結果兒子還被他父親用腳踢到牆角,頭部受傷。一氣之下,他拿起棍子不停的捶打他父親。而他父親在送院的途中已經喪命。對我而言他沒錯,他處於保護自己以母親的安危做出的自保。但在法律上他還是犯下了殺人罪,他也需要為了的行為負上法律責任。
道德理念的設定是孩子打父親是不孝,孩子殺死父親更是天打雷劈。而在職場上,下屬反擊上司就是無禮。我們真的確定是這樣嗎?我的想法是,懂得保護自己沒有錯,為自己平反沒有錯。為何某些人選擇用激烈的手段為自己平反呢?也許是因多次為自己伸冤而感到疲憊,無奈他的聲音不被聽見,不被重視。相關單位與負責人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問題,情緒,壓力是日積月累,並非一兩天就會被引爆。可悲的是事實上有太多不公平的規則,司法也是人為,不一定是公平公正。在公司都老板說了算,在法庭上都是法官說了算。在沒有人替你出頭,沒有人替你打包不平的時候,我們只有自己保護自己。這是逼不得已也是環境所逼。
從公司昨天的事件來看,讓我更加堅信很多事情的發生,受害者比加害者更像罪人。大家始終記得是螞蟻小姐對蛤蟆先生不禮貌。另一點,我更加肯定學習《好好說話》更是一門人人必修的課程。內容占70%,情緒語氣30%,但一旦我們說話的方式帶著惡略的情緒與口氣,這比要帶出的內容更深刻的烙印在對方的腦海裡。沒有人理所當然的需要忍受我們的霸道性格,我們的壞情緒不管是家人,朋友,甚至同事也一樣。如果大家可以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附有同理心,是不是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讓氣氛更加和諧呢?
我希望真相有天會浮出水面還受害者一個公道。但我不懂這願望何年何月才會實現。而人們幾時才有能力看清事實的真相而並非看圖说故事。也許這是我許下很奢侈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