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較史(下)
avatar-img
旅程

中西文化比較史(下)

赫南-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商業文化發展的等量不等質

中國和西歐在商業發展水平下,我認為是不平等的,古代中國封建時期,雖有秦朝的重農抑商政策,但其商人是頑固的,到了隋唐宋商業發達可想而知,不管是國內的商業手工業等,在對外貿易有絲綢之路,還有長安往西南的海上絲路,一直到15世紀前,海上絲綢之路的交通皆操於中國人之手。

商業水平的象徵就是紙幣的產生,如北宋交子,南宋會子和元代寶鈔,反觀西歐,14世紀前商業都是落後的,書中分類出主要原因:1.交換的商品簡單2.長期沒有形成大的廣泛的商業中心3.商人隊伍少,商人社會地位不高(因宗教關係)4.經商環境條件差,流通形式層次低5.語言複雜,度量衡和貨幣不統一6.社會對商品購買力低下。

17世紀中國出現了政治、經濟的危機,加上動亂,戰爭和天災等人禍,商品經濟受到打擊,造成中國封建商業轉衰的原因,書中也幫我們整理出來了:1.明中葉後,封建專制主義下,無法突破小農經濟,在思想觀念上無法超越封建2.明清社會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對商業的打擊3.經濟政策的不利影響4.儒家學對商業的阻礙。

在西歐,城市發展衝擊著「商業革命」的表現,在哥倫布通航新大陸後1.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擴大2.市場流通的商品種類增加3.改變傳統錢、貨兩方交易的模式方式。

對於16世紀西歐封建商業轉向資本主義,書中整理出:1.良好國內政治環境和思想意識,西歐的專制是建立在資產階級上,宗教改革大大解放禁欲主義,近代商業理論出現2.農牧混合經濟結構和大農業的興起3.利用移民增進商業競爭活動4.積極開拓市場貿易。


科學技術的晚霞和黎明

李約瑟曾說:「在約4~14世紀間,歐洲水平完全在中國之下………」

中國曾經有過世界性指標的科學研究和發明,數學來說,西漢有「九章算數」的數學體系,魏晉南北朝,著名的劉徽、祖沖之奠定了數學理論,北宋賈憲的賈憲三角高次方程式比西歐早了400年,南宋時期提出譽為中國的剩餘定理,比歐洲早了500年,宋李冶的「側圓海鏡」其研究高次方程式成果比歐洲提前300年,宋元時期還有沈括、郭守敬等數學家。天文紀錄方面,「晉書天文志」記下彗星之尾是背向太陽,歐洲到了1532年才發現,1054年中國就記載太陽黑子的發現,早了西歐800多年,發現恆星移動則是唐的一行和尚,比英哈雷早了1000年。春秋時期「四方曆」已經一年訂為365.25日,元郭守敬「授時曆」以365.2425定為一年,歐洲公曆則在1582年才公世。西歐農人用木犁下耕時,中國早就用了鐵犁,當中最屬中國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最為輝煌。

歐洲的文藝復興,創造了歐洲輝煌時期,是脫離黑暗時代,從神轉向人,轉向理性,轉向科學,為近代科學革命奠了基礎,進而在16世紀超越了中國,而此分水嶺,從傳統文化背景、社會和階級背景可述之。

至於科學的不同發展,書中舉證:1.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目的是實際應用2.實現手段是經驗累積型,其發展帶有封建保守味道6.其物質利用多侷限於材料自然屬性的使用。


後記

在後面兩章我並沒有做出整理,我認為是因為它的層面較廣(也可能是我偷懶),除了說明中西思想解放的各有特色,最後一章商品經濟,我覺得跟前面一章有些雷同。

綜觀來說,中國文化、社會背景、商業活動和思想風潮,本來就和西方大相逕庭,也或許因而錯失了轉變的契機。


整理,參考資料:歷史起跑線上的反思:中西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比較

/胡幸福/寧夏人民出版社

avatar-img
旅程
12會員
27內容數
知識就是力量;你知不知道,沒有知識更是力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程 的其他內容
以前在學校時,我並未學習到一種研究歷史方式,也是一種新興的學科──比較史學。在接觸此書之後,我才明瞭,比較史學並非是一種假設性的侷限。 本書的比較史學著重在於中西兩文明史上的轉變,和具體的制度演化,甚至包含了文明上的轉型。如封建制度的經濟越發展越能創造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而西方能,為何中國不能?同樣
日本從12世紀鎌倉幕府始至室町幕府,開始了武士主導的時代,中間雖穿插了各大名征戰統一的戰國時代,至17世紀德川家康創建幕府以來,德川幕府主導了近三百年時間,到了日本鎖國被開啟之後,日本內部出現了討幕派及挺幕派,各藩志士期望由天皇主導國家主權。 慶應三年十月,土佐藩向幕府提出大政奉還的建白書,希望能建
以前在學校時,我並未學習到一種研究歷史方式,也是一種新興的學科──比較史學。在接觸此書之後,我才明瞭,比較史學並非是一種假設性的侷限。 本書的比較史學著重在於中西兩文明史上的轉變,和具體的制度演化,甚至包含了文明上的轉型。如封建制度的經濟越發展越能創造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而西方能,為何中國不能?同樣
日本從12世紀鎌倉幕府始至室町幕府,開始了武士主導的時代,中間雖穿插了各大名征戰統一的戰國時代,至17世紀德川家康創建幕府以來,德川幕府主導了近三百年時間,到了日本鎖國被開啟之後,日本內部出現了討幕派及挺幕派,各藩志士期望由天皇主導國家主權。 慶應三年十月,土佐藩向幕府提出大政奉還的建白書,希望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