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較史(上)

赫南-avatar-img
發佈於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以前在學校時,我並未學習到一種研究歷史方式,也是一種新興的學科──比較史學。在接觸此書之後,我才明瞭,比較史學並非是一種假設性的侷限。

本書的比較史學著重在於中西兩文明史上的轉變,和具體的制度演化,甚至包含了文明上的轉型。如封建制度的經濟越發展越能創造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而西方能,為何中國不能?同樣是封建制度,為何中西兩文明的構造不同?那為何西方在近代史上才逐一邁向民族融合,而中國早在西元前就具備了民族融合的現象?中西兩文明同樣架構,但轉型結果卻南轅北轍?

再舉一例,四大古文明的埃及,為何現今以往的文化思想已不較以往,而中國古代聖賢思想卻綿延至今?這種比較是環境?是政治?是思想?還是傳統的傳承?都值得我們探討。

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本書所說的中西城市的比較,中國城市比較偏向於政治和文化,西方城市則是由高度經濟和較獨立自治的市民所組成,中國城市由政治發展出經濟,西方城市則恰恰相反。

書中提到一個觀念,作者認為中國無法有效成功轉型,關鍵在於自然經濟下形成的封建專制不斷的被強化,而轉型無法得到發展,這和中國長期的重農抑商及完善的封建思想有一定的關係。

中國有農業經濟,但不成轉型,相較於西歐15世紀後就開始了萌芽新的社會經濟模式。

書中也有提到封建制度的土地所有轉變,中國的封建制的土地是一種所有制,或者是一個土地私有制,西歐則在日耳曼民族滅了西羅馬時,所採的抽簽式的戰利品的土地分封,而沒有形成中國的所謂土地兼併(西歐的自由地為何未轉變為中國的土地私有制,我實在不解)。二來,中國的封建土地買賣頻繁,西歐封建土地則層層分封(我不解釋和西周分封土地有何不同),三來,中國封建土地的地主,其特權並非來自土地,而是官職,在西歐,土地特權和擁有土地多寡有密切關係。一如書中所言,「中國土地所有權,與封建特權是相對分離的……西歐,大中小封建主的隸屬關係則是土地所有權的直接表現。」所以,西歐的封建制度瓦解和土地所有權的坍塌是有關連的,四來,中國農民可透過買賣來獲得土地,農民亦可升為地主,西歐封建農民對於土地是一種契約,是世襲的,和中國農民佔有土地所有權是不同的,換言之,中國土地通過農民和地主的轉變,造成了地位的不穩現象,在西歐,土地是由世襲所取,地位和所有權相對的穩定

西歐在14世紀就出現了資本主義,封建農民受到商品經濟的影響,封建制逐漸瓦解,地主不再緊綁農奴在土地上,農民也可以透過買賣獲得自由,而開啟了新的資產階級土地改革,即圈地運動。封建土地不再是權力,土地開啟了經濟商品變革,建立起資本主義大農經濟體。

中國為何無法轉型?作者認為在於中國歷朝的重農抑商政策,它具有強大且具有力量的專制統治,中國農民受幾千年的封閉封建思想的染化,統治者將農業生產在自然經濟中,而無法像西歐的資本主義轉型。

雖然中國沒有萌芽出資本主義的結果,但中國的封建土地是受到政治和自然經濟的約束力而成,有了較安定的耕作環境,進而開創了中國農業的文明,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中國封建開啟的文明會勝於西歐。

西歐的封建制度瓦解原因之一,在於王權的消長,王權因貴族(大地主)的封地而消落,王權要拿到權力,必須和擁有自治地的城市(市民)的力量對抗封建貴族,從而消滅了封建領主制(西歐城市的興起,其因農奴的逃亡,再加上商品經濟發起,導致城市興起)。


中國單一農業與西歐農牧混合

中國的農業生產呈現單一性的小農經濟,農人的唯一歸附於土地,即便出現了農民起義,但農人最終還是回歸土地。

單一性農業在於以糧食生產為主及少量的經濟作物,明末,中國農村一度萌芽經濟發展的資本主義,但透過中國特有的小農封建專制的完善,資本主義的生機只有少部的、局部的。雖然小農經濟衰落,但農業性質的改變並沒有扭轉小農的本質。

明代,農業發達,促使經濟作物商品化,衝擊了封建小農的經濟,使部分農民脫離了生產,轉而朝向城鎮發展,但長期自古的封建結構及經濟水平低落,無法有效提供勞動力,封建則難以瓦解,中國的自給自足阻礙了農業社會進一步的發展。

西歐的土地上,因環境地理和歷史上的因素,很早就有了農牧混型的發展,亨利在一書「中世紀城市」更提到了畜牧業是「中世紀商業的基礎」

農牧混合形成了商品化的經濟生產,構成大農經濟,不受限於自然經濟,加上美洲的發現貿易,根本上,促進農業生產,大農經濟和農業混合型是相輔相成。大農經濟有一定的資金引進農業技術,改革技術等等,都能突破農業封建制度的限制,進而保住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其工業原物料。


封建農民的地位及其經濟發展

在西歐,農奴是依附於領主之下,領主將土地分給農奴耕作,這種世代的主佃關係係為「永佃權」,封建地主為了維持其在莊園經濟生產,強制把農奴綁在土地上,農奴世代都屬於地主的財產,對於國家就有較多的自由,農奴並非直接與國家服役,繳稅。西歐的農奴制伴隨著勞役地租和實物地租至貨幣地租,這個轉變使得農奴制逐漸瓦解

西歐農奴生產條件得到保障(因領主的剝削會造成農奴死亡或逃跑,使得領主財產重大損失),生產率高,加上上述地租的轉變,淨餘率相對提高,可發展其農業技術,生產再生產,隨著剩餘增加,而把農產品投入市場,形成商品化,脫離農奴身分轉而成生產者,加上農牧混合,出路廣,到了15、16世紀,西歐已經看不見無田農奴。

在中國佃農,因與地主是佃租關係,是占時的使用土地,地主無意把佃農長期制約在土地上,導致佃農需時常找地主,和西歐的「永佃權」實質不同,因佃租關係,佃農對地主自由度較大,但對於要繳納稅收國家的自由度較小,國家需執行中央集權超經濟強制,而佃農就必須履行封建義務

中國自古採實物地租,地主總是為利己而不斷剝削佃農,也因其地主和佃農的人身依附關係鬆散,所以地主幾乎不受其慣例約束

地主對佃農越剝削,佃農其淨餘率越低,佃農沒有剩餘經濟投資,難生產再生產,封建農業轉型無法有效發展,因經濟生產條件差,佃農離了土地也帶動不了資本勞動力,佃農最終還是得回到土地上。

(待續)


整理,參考資料:歷史起跑線上的反思:中西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比較/胡幸福/寧夏人民出版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旅程
12會員
40內容數
知識就是力量;你知不知道,沒有知識更是力量。
旅程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標題:一家親是反諷。 1894年甲午戰爭:「島夷小丑外強中乾,而與之對比我中華講求海防已30年,創設海軍亦七八年,北洋海陸軍技藝純熟,行陣齊整,各海口砲台輪船塢一律堅固,面對區區日本應決議主戰大家痛剿.....」
Thumbnail
2025/04/06
※標題:一家親是反諷。 1894年甲午戰爭:「島夷小丑外強中乾,而與之對比我中華講求海防已30年,創設海軍亦七八年,北洋海陸軍技藝純熟,行陣齊整,各海口砲台輪船塢一律堅固,面對區區日本應決議主戰大家痛剿.....」
Thumbnail
2025/02/25
其一,中國民族祖先居住黃河流域,生活條件差,所以勤苦而重實際輕玄想。 其二,儒家思想講求修齊治平之道,以人為本,絕不提神話傳說,舊神話傳說中的神、鬼、人身分常互換,造成新、舊傳統的互相排斥。
Thumbnail
2025/02/25
其一,中國民族祖先居住黃河流域,生活條件差,所以勤苦而重實際輕玄想。 其二,儒家思想講求修齊治平之道,以人為本,絕不提神話傳說,舊神話傳說中的神、鬼、人身分常互換,造成新、舊傳統的互相排斥。
Thumbnail
2023/02/23
結語: 綜觀來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的再版,而是一種新文化的萌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繁榮時刻,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真實,在繪畫藝術史上,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後第二個美術史上的高峰創造,而文藝復興的繪畫史包含了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種在上一心得整列來說都有略有說明。 與中古歐洲時期不同的是,中世紀
Thumbnail
2023/02/23
結語: 綜觀來看,文藝復興不是復古的再版,而是一種新文化的萌芽,這是一場文化與藝術的繁榮時刻,肯定人的價值、人的尊嚴和人的真實,在繪畫藝術史上,它是繼古希臘羅馬後第二個美術史上的高峰創造,而文藝復興的繪畫史包含了繪畫、雕刻和建築,這三種在上一心得整列來說都有略有說明。 與中古歐洲時期不同的是,中世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在從美國的視角切入之前,先介紹"自由貿易"是如何在19世紀各國高關稅環境下打開的。本文承接上一篇, 用"科技進展"推展全文。
Thumbnail
在從美國的視角切入之前,先介紹"自由貿易"是如何在19世紀各國高關稅環境下打開的。本文承接上一篇, 用"科技進展"推展全文。
Thumbnail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Thumbnail
最近中國的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簡稱農管)、退林還耕與水稻上山等政策引起熱議,正反意見都有,正面意見多為中國官方所辯護,民間的看法則清一色的認為中國政府當局只是為了因應即將到來的經濟制裁而預做糧食儲備,即便如此,很多中國人民仍認為當局的做法最終結果會與目標背道而馳,進一步加劇中國糧食危機,本主題將利用下
Thumbnail
發現新大陸就等同於增加一個新的經濟規模,發現美洲新大陸後的300年後,英國工業革命大爆發,從此西方超越東方至今,所以是美洲新大陸的經濟規模需求驅動工業革命,因而西方主宰全世界;並非工業革命發生在西方,才由西方主宰這世界。
Thumbnail
發現新大陸就等同於增加一個新的經濟規模,發現美洲新大陸後的300年後,英國工業革命大爆發,從此西方超越東方至今,所以是美洲新大陸的經濟規模需求驅動工業革命,因而西方主宰全世界;並非工業革命發生在西方,才由西方主宰這世界。
Thumbnail
文/維克・林恩 中西文化不相容,就像iOS和Android,都是手機系統但就是不相容。 中華文化本質 中華文化從地理來說具有很好的封閉性,東面環海、北有外族、西有高原、南有山地,形成了中原獨特的自給自足,獨自發展的農耕文化。 從社會面來說,因為地理上具有封閉性,農耕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而人多了事情就多
Thumbnail
文/維克・林恩 中西文化不相容,就像iOS和Android,都是手機系統但就是不相容。 中華文化本質 中華文化從地理來說具有很好的封閉性,東面環海、北有外族、西有高原、南有山地,形成了中原獨特的自給自足,獨自發展的農耕文化。 從社會面來說,因為地理上具有封閉性,農耕需要有大量的人力,而人多了事情就多
Thumbnail
中國人不愛講規則,卻愛守老祖宗的規矩。
Thumbnail
中國人不愛講規則,卻愛守老祖宗的規矩。
Thumbnail
「土食材」、「土食生活」,簡單的說,即是一個地方,因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與動植物物種,以及因當地居民/族群特有的文史傳統: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社區內部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所生產出來、賴以為生的日常食材與烹飪出來的食物。而這也涉及到在地糧食的生產/加工,流通與餐飲內容與習俗。
Thumbnail
「土食材」、「土食生活」,簡單的說,即是一個地方,因其特有的自然環境、地理、氣候與動植物物種,以及因當地居民/族群特有的文史傳統: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人與人(社區內部與社區之間)的關係,所生產出來、賴以為生的日常食材與烹飪出來的食物。而這也涉及到在地糧食的生產/加工,流通與餐飲內容與習俗。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我在這裡提出一個概要,來呈現那些塑造我們成為糧食生產者、購買者、烹製者與消費者等的結構與做法,它們的歷史變化。我會來檢察目前給認為是“傳統的”兩種主要做法與結構:糧食生產與貿易的國際式樣,以及那促進糧食取得與分享的家庭關係。
Thumbnail
從有農業開始,私有財產制逐漸成形,不同的收入與累積財富能力也開始令階級出現。除此之外,因為財產的累積也容易招來他人甚至敵對部落的覬覦,也導致「掠奪者」的出現,在這一現象的出現之下,自然人們就需要保護自身財產,更需要一個比史前部落或部落聯盟強而有力的組織出現。 隨者與「掠奪者」交手,這些有財產的人也發
Thumbnail
從有農業開始,私有財產制逐漸成形,不同的收入與累積財富能力也開始令階級出現。除此之外,因為財產的累積也容易招來他人甚至敵對部落的覬覦,也導致「掠奪者」的出現,在這一現象的出現之下,自然人們就需要保護自身財產,更需要一個比史前部落或部落聯盟強而有力的組織出現。 隨者與「掠奪者」交手,這些有財產的人也發
Thumbnail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Thumbnail
農業為什麼出現在那些往往不是天造地設、上好的地段,而是在一些次好甚至還不算好的地區?這是本章主要回答的問題。農業與狩獵有它在投報率上的考量,兩者也不是全然涇渭分明;而其過渡成功的肥沃月灣,也反映出關於斜槓與一切努力不會隨流失去的美好例證。
Thumbnail
「洋務運動」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創造了物質條件。同樣,我們也可以說,至今為止,西方世界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提供了外部輸入。近現代中國歷史本是中國文化的題中之義,至今為止,並沒有被西方文化改變方向,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在新的外部條件下並借助於外來軀殼的繼續展開與升級。
Thumbnail
「洋務運動」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創造了物質條件。同樣,我們也可以說,至今為止,西方世界對中國最大的影響就是為中國社會的專制升級提供了外部輸入。近現代中國歷史本是中國文化的題中之義,至今為止,並沒有被西方文化改變方向,是中國「君權至上」的核心價值觀在新的外部條件下並借助於外來軀殼的繼續展開與升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