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場|《最後禮物》:是恩賜,還是詛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舞台劇畢,大批觀眾從香港演藝學院魚貫而出,然後三三兩兩地離去。我和朋友也是一邊回味震撼的尾二場目,一邊向巴士站前進。我依然沈醉在整套劇的悲劇餘韻中,不由得感嘆:「好可惜啊,我還以為他們兩兄弟可以好聚好散。」同行的朋友卻惆悵地說道:「那是不可能的。」半晌又嘆息道:「我們家就是這樣的。看這套劇就好像在重複看一次我們家的鬧心事。」

謝謝上天給了我一個相對包容的家庭,至少香港大家庭的常見劇目:各種貪得無厭、厚面皮、忘恩負義的討厭親戚,我們家(暫時)沒有。同時作為獨身子女的我,也沒有感受過兄弟姊妹間那種相愛相殺的暗湧。我必須承認,《最後禮物》這套舞台劇對我而言是震撼大於共鳴。所以這篇後感,我想分享一些在編劇莊梅岩筆下格外刻骨銘心的瞬間。

舞台劇《最後禮物》宣傳海報

舞台劇《最後禮物》宣傳海報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對 《最後禮物》 的劇透!!!

《最後禮物》是由兩位重量級舞台劇演員黃子華和潘燦良主演,故事描述了一對闊別多年的兄弟,因為父親離世後的遺產分配再次見面,但卻令多年來的積怨一次爆發,最後演變成對簿公堂的局面。兄長歐陽晴一事無成,年少時闖下大禍而離家出走,結果一去不返幾十年。而弟弟歐陽曦則是別人家的好孩子,一生循規蹈矩地成長,並繼承了龐大的家業。

兄長妒忌弟弟天生聰明,能得到父母的信任,怨恨父母偏心;弟弟妒忌哥哥不負責任,但父母依然關愛哥哥,怨恨父母偏心。

歸根到底,所有怨恨的源頭也不過是一句:「不患寡而患不均」。物質如是,愛如是。

這裏,我必須帶入劇中醍醐灌頂的一場戲:兩兄弟對簿公堂時,看着他們長大的老下屬出堂作証時說道:「錢就係愛,係好市儈架,但係中國人就係咁,我哋呢輩就係咁,錫佢呢就會分畀佢,呢點你唔使同我拗!(錢就是愛,這麼說是很勢利,但中國人就是這樣,我們這一輩就是這樣。愛他就會分錢給他,這一點你不用反駁了!)」

這句話,是如此的赤裸,又如此的理所當然。我們總是說着:「說錢傷感情」,但同時又是這麼直白的一直用錢來衡量感情。過年時親戚給了多少的利是錢?子女之間誰給的家用多?照顧年邁的父母,誰出的錢多?誰出的力多?兩者能不能對等?

而當這個「錢就是愛」的議題以爭遺產的方式搬到法庭上,似乎又多了一層意義。兩兄弟是單純在爭金錢?還是在辯論一個由於雙親去世而再也沒有答案的問題:「爸爸媽媽比較愛哪個兒子?」

這一點,在高潮一幕中更為突出。庭審結束,哥哥敗訴,意味弟弟可以掌握所有的遺產分配。酒醉的弟弟心血來潮回父母留下的舊屋回憶舊事,不料竟碰上來偷東西抵押換錢的哥哥。兩人立刻「火星撞地球」,說了幾句便扭打倒地;兩個成年男人彷彿小孩子一樣邊打邊鬥嘴:「佢錫你多啲(他寵你多一點)!」「佢最錫你(他最寵你)!」

讓兩兄弟走上歧路的,是錢嗎?不,最初的導火線,是父母的愛。


「原生家庭」,又是它。

近年,或是隨着新一代創作者逐漸成熟,我們總可以從各種電影、文章、舞台劇等作品看到對原生家庭的反思。莊梅岩當然不是甚麼新人編劇了,但她筆下對原生家庭的討論卻同樣細微。造成這個悲劇的原因,被她分成了一塊塊碎片,隱藏在各個角色的隻言片語裏。

兩兄弟的父親,放在時下網絡流行的語境裏,就是一個標準的「鳳凰男」。在那個六、七十年代,他娶了家境良好的工廠老板女兒,當然少不了旁人的一些閒言閒語。他固然把高級西裝店的事業發展得不錯,但同時門戶之差也造成了他的吝嗇、自卑、和固執。

在弟弟的回憶中,父親在晚飯時仍忍不住針鋒相對。

在弟弟的回憶中,父親在晚飯時仍忍不住針鋒相對。

在老下屬的回憶中,他是「有點兒好面子」。但在兩兄弟的剖白中,和父親的回憶卻全是爭吵。因為好面子,所以他打罵讀書不好的哥哥歐陽晴,令他在家中失去自信。哥哥為了顯示自己不比弟弟差,嘗試和朋友創一番事業,結果卻是陷入騙局,甚至禍及家人。在還債的壓力和一直以來對家庭的不滿兩個原因驅使下,歐陽晴逃之夭夭,再也沒有回來。而弟弟歐陽曦呢,一直以來承擔着父親的期望,卻從來沒有獲得過讚賞。即使長大後的他已經掌握了家族事業的話語權,但老年的父親卻依然吝嗇於給予一點認同。他以狠毒的話語來彰顯自己的強大,甚至斷言兒子照顧他只是為了遺產:「你對我好不過是為了我那幢樓……是,我是又老又跛,但是錢在我手裏,我就是坐着也贏了你!」

這位死要面子的父親其實終歸是愛着自己的兩個兒子,因此在臨終前,他迫切地希望找回下落不明的大兒子,也會暗暗關心小兒子的婚姻大事。但如同我在《媽的多重宇宙》影評中所說 ── 從來沒人教導過我們的家長,愛一個人是需要學習的。或許父母想要表達他們的愛,但兒女接收到的卻只有傷害。而這種最親之人帶來的傷害,影響了兩位主角的成長道路,同時一個個誤解最終造就了整個家庭的悲劇 ── 哥哥在意氣之下對弟弟痛下殺手。

他不知道,其實歐陽曦一早就決定把遺產平分,只是為了出一口氣而刻意把事情鬧上法庭。他也不知道,自己如果忍一忍,明天就能拿着一大筆錢和他的新家庭開始新生活。開放式的結局,也令觀眾也不住猜想:歐陽晴變成了殺人犯,那他兩個年幼的子女要怎麼辦呢?

莊梅岩用一個結構簡單的故事,讓觀眾真切地看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影響了整整三代人,甚至更多。


這套劇目中精彩對白頻出,但我個人最震撼的卻是下面這句。

在法庭戲之前,兩兄弟有一段過渡的對話。哥哥放下身段來找弟弟,想和他和解以及認錯,來換取自己應得的部分遺產。兩人的爭吵中,歐陽曦衝口而出:

「我唔係要攞多啲,我係要你無!」(我不是要更多的遺產,我是要你沒有!)

那一刻,在短短十多個字中包含的強烈恨意震撼了我。

歐陽晴(左)和歐陽曦(右)在父母的舊屋中對峙。

歐陽晴(左)和歐陽曦(右)在父母的舊屋中對峙。

這就是莊梅岩強大的編劇能力。說到底,這次的劇本是一個很「貼地」的故事,甚至現實中的爭產案可能還要更戲劇性一點。但就是這麼日常的背景,這麼簡單的文字,莊梅岩卻能寫出如解剖刀一般鋒利地直面人性的對白,實在令人讚嘆不已。

就像劇中的一句非常點題的精彩對白所說:「會令兩兄弟打交個啲唔係禮物,係大整蠱。(會令兩兄弟吵架的不是禮物,是惡作劇。)」莊梅岩在劇場這個黑盒子中安排的不是標題所說的「最後禮物」,反而是一場命運的惡劣玩笑。

觀眾和兩位主角一起打開了這個盒子,收獲了絕望和痛苦。但當我們步出劇場,這何嘗不是一份真正的禮物?同受原生家庭之苦的人,或許可以從共鳴中獲得力量;為人父母的,或許可以藉此反思自家的家庭教育;將要成為父母的,也可以引以為戒。

畢竟就像喜劇大師卓別林所說:「人生近看是一場悲劇,遠看是一場喜劇。 」在人生這場荒誕的悲喜劇中,只有作為主角的我們才可以決定結局的走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如無書
20會員
30內容數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不如無書的其他內容
2024/09/03
看畢這個展覽,我覺得村上隆所追求的藝術之路正是他的もののけ ── 既讓他在家鄉被千夫所指、也令他在海外收穫萬人景仰;是不瘋魔不成活的詛咒、也是祝福。
Thumbnail
2024/09/03
看畢這個展覽,我覺得村上隆所追求的藝術之路正是他的もののけ ── 既讓他在家鄉被千夫所指、也令他在海外收穫萬人景仰;是不瘋魔不成活的詛咒、也是祝福。
Thumbnail
2024/01/27
《離騷幻覺》其中一幕,是單純的黑底白字,以滿屏寫道:「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當中字字泣血。
Thumbnail
2024/01/27
《離騷幻覺》其中一幕,是單純的黑底白字,以滿屏寫道:「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當中字字泣血。
Thumbnail
2023/05/13
一直在香港創作的兩位藝術家都在作品中表現了香港自疫情後,日常生活一些微不足道但又實實在在的變化。火車車卡由12卡變成9卡;不再存在的麗晶賓館、牛頭角下邨和蓮香樓;還有那萬家燈火背後的人 ── 再過幾年,他們還在不在呢?
Thumbnail
2023/05/13
一直在香港創作的兩位藝術家都在作品中表現了香港自疫情後,日常生活一些微不足道但又實實在在的變化。火車車卡由12卡變成9卡;不再存在的麗晶賓館、牛頭角下邨和蓮香樓;還有那萬家燈火背後的人 ── 再過幾年,他們還在不在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過時·過節》意圖窺探「亞洲家庭」總是打破的那扇窗口,貼心地為觀眾戴上保護色的墨鏡,重現導演人生經歷下的視野,讓本是黑白的家庭悲劇重新染上了色彩,隨著吹進家門的清風搖曳鈴聲有所領悟,透過陽的角色放下了憤怒的執念,透過琪琪找到自我肯定的價值。於我而言,這群演員如此賣力的爭吵戲有時像在看八點檔,但是當我
Thumbnail
《過時·過節》意圖窺探「亞洲家庭」總是打破的那扇窗口,貼心地為觀眾戴上保護色的墨鏡,重現導演人生經歷下的視野,讓本是黑白的家庭悲劇重新染上了色彩,隨著吹進家門的清風搖曳鈴聲有所領悟,透過陽的角色放下了憤怒的執念,透過琪琪找到自我肯定的價值。於我而言,這群演員如此賣力的爭吵戲有時像在看八點檔,但是當我
Thumbnail
✸✸✸以下有雷✸✸✸ ✸✸✸轟隆轟隆✸✸✸ ✸✸✸轟隆轟隆✸✸✸ ▻ 交作業囉!剩你還沒交喔!◅ 一開始是看志祺七七的影片介紹,而後被這齣劇的簡介內容燒到。 內容講述一群40歲左右的大叔與他們的幹話們,身為生理女且未滿30歲的我會跟這齣劇有共鳴嗎?這是我看劇前的疑惑。然而看劇的途中,我卻有兩次哭到喘
Thumbnail
✸✸✸以下有雷✸✸✸ ✸✸✸轟隆轟隆✸✸✸ ✸✸✸轟隆轟隆✸✸✸ ▻ 交作業囉!剩你還沒交喔!◅ 一開始是看志祺七七的影片介紹,而後被這齣劇的簡介內容燒到。 內容講述一群40歲左右的大叔與他們的幹話們,身為生理女且未滿30歲的我會跟這齣劇有共鳴嗎?這是我看劇前的疑惑。然而看劇的途中,我卻有兩次哭到喘
Thumbnail
2006年的《母親的嫁衣》,到2012年的《金花囍事》再到2022年十年歡慶版的《金花囍事》,面對人在生命不同階段中,於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所面對的境況的議題的關懷,是導演朱宏章一直不變的關心。
Thumbnail
2006年的《母親的嫁衣》,到2012年的《金花囍事》再到2022年十年歡慶版的《金花囍事》,面對人在生命不同階段中,於家庭所扮演的角色、所面對的境況的議題的關懷,是導演朱宏章一直不變的關心。
Thumbnail
莊梅岩用一個結構簡單的故事,讓觀眾真切地看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影響了整整三代人,甚至更多。
Thumbnail
莊梅岩用一個結構簡單的故事,讓觀眾真切地看到了: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影響了整整三代人,甚至更多。
Thumbnail
能夠出賣你絕對是最親的人或是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和你一樣是父母親所生的兄弟姊妹,關於嫉妒這件事情,永遠是你料想不到的背叛原因,父母親或師長的偏愛,總在戲劇裡演出,讓最親的朋友和親人反目成仇,而這些背叛你的朋友、親人隱藏得很深,那種恨意讓你無法察覺,直到父母親過世或者關鍵時刻,他們會毫不猶豫的
Thumbnail
能夠出賣你絕對是最親的人或是小時候一起長大的朋友,和你一樣是父母親所生的兄弟姊妹,關於嫉妒這件事情,永遠是你料想不到的背叛原因,父母親或師長的偏愛,總在戲劇裡演出,讓最親的朋友和親人反目成仇,而這些背叛你的朋友、親人隱藏得很深,那種恨意讓你無法察覺,直到父母親過世或者關鍵時刻,他們會毫不猶豫的
Thumbnail
人們的第一個家 是原生家庭的家 第二個家 是原生家族的家 家族是我們傳承父母血脈的上一輩 若家族的能量豐盛、關係和諧 自然而然後輩的生命之流也很順遂 若家族中出現許多紛爭不平、甚至有重大的事件 對於後輩的生命就會種下許多隱藏的炸彈 我自己本身的家族業力也很巨大 許多八點檔連續劇都在成長過程
Thumbnail
人們的第一個家 是原生家庭的家 第二個家 是原生家族的家 家族是我們傳承父母血脈的上一輩 若家族的能量豐盛、關係和諧 自然而然後輩的生命之流也很順遂 若家族中出現許多紛爭不平、甚至有重大的事件 對於後輩的生命就會種下許多隱藏的炸彈 我自己本身的家族業力也很巨大 許多八點檔連續劇都在成長過程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Thumbnail
《孤味》是個很現實平凡的台灣電影,它談了許多關於台灣傳統社會會遭遇的事件。劇中圍繞著台灣特有的人情味與人情壓力,這個「人情」不僅僅是家人、親人的關係,也是世俗對你所做的批判。對內要做到「家和萬事興」,對外要做到「以和為貴」,「和」就是本片最大核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