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社會住宅,是怎麼從模範社區變凶宅的?--日本團地進化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我是永和胖莎莎,

大家好,這是一個分享各種日本故事的podcast頻道,如果想要用聽的,歡迎訂閱:https://open.firstory.me/user/kawai/platforms

最近抽中了社會住宅,準備搬家中,以後好像不能叫自己永和胖莎莎了哈哈。聽說社會住宅的中籤率好像都有點低,所以能抽中好像也蠻幸運的,而且也是人生中第一次要住這種好幾百戶的社區大樓,左鄰右舍不知道會是怎樣的人啊~因為對日本的集合住宅也很好奇~我就查了一下日本團地,類似我們的社會住宅~有沒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那我先從名導是知裕和開始講起~喜歡日本電影的聽眾應該都聽過他,其實他也跟台灣也很有緣份,除了在2020年來台灣金馬獎當頒獎人,頒給我們的侯孝賢導演以外,他也在訪談中提到侯孝賢導演也是他拍電影的啟蒙人,另外是知導演的父親是灣生,這點也讓我很驚訝,灣生顧名思義就是在日本時代出生在台灣的日本人,戰後這些日本人雖然回到日本,但對台灣大多有一份很難忘的情感,畢竟算某種意義上的故鄉吧~是知爸爸聽說就常常在喝酒後,講起在台灣的種種,另外是知爸爸居然念過KANO電影裡的嘉農,有沒有覺得這樣背景下,是知導演真的是跟台灣有種種的羈絆存在(笑)。是知導演的電影有一部比海還深的電影就是以團地當作背景,也是跟他小時候曾經住在團體的生活經驗有關係,但其實現在日本的團地就跟DVD一樣可以說是時代的眼淚了。

時間回到1956年,剛打完二戰的日本,原本面臨戰敗國的命運,漫長的復原之路因為韓戰的開打,跟美國一下子又從敵人變同盟國,讓日本在戰後奇蹟似的快速重建,這中間包括戰後嬰兒潮的大量人口,為了因應這樣龐大的人口壓力,加上經濟的復甦,集合式住宅當然就變成最佳選項,特別的是,日本的團地一開始是政府興建起來具有示範住宅的作用,也是當時最時尚、最蝦趴的房子,因為規劃了廚房備有冰箱跟先進的廚具,還有客廳、陽台跟現代式的馬桶跟浴缸,有一個調查指出在當時有高達四成的住宅都是人均面積不到四平方公尺,四平方公尺就是1.5坪都不到的意思阿,各位。反觀團地的規劃空間通常都大贏外面的一般住宅的條件,除了房子內部硬體的規格以外,因為團地有大規模的人口入住、就配置了各種商店、孩童的遊樂空間等公共設施,人多一點的團地甚至有小診所進駐,這其中被稱為日本第一號團地的就是位於大阪堺市的金岡團地,當初總共蓋了30棟900戶的規模。那大家想像中的團地建築會是怎樣的形狀呢?除了最單純的橫排的樣式之外,當時流行一種建築叫STAR HOUSE,聽起來蠻美的吧~星星房屋,他嚴格來說不是五角形,是Y字行的房屋,一層就三戶,在還沒電梯的年代差不多就蓋到四五層左右,這樣的房子內部的樓梯往上望過去會變成三角形,蠻有另外一種美感的,那大家應該也可以很容易就想像到這樣的房子通風跟採光一定是爆炸好的,因為不用追求邊間,每戶都三面採光,據說這樣的設計還可以保證在冬天也可以維持四個小時的日照,從空中望下去,有人說這樣的建築就好像一朵一朵的花一樣,不過這種特殊的建築模式後來就沒落了,原因很簡單,他需要的地太大啦,後來地越來越珍貴之後,就不能搞這種浮誇的建築型式了,但在東京都北区赤羽台團地的STAR HOUSE在2018年被登錄成有形文化財,大家有機會去東京的時候還可以去見證一下這種奇特的建築外觀。

那為什麼說團地變成時代的眼淚呢?因為早期蓋的團地沒有電梯就是單純的四五樓,對老人來說,當然年紀越大就越吃力,甚至會有變成買菜難民的可能,就是被困在高樓的意思沒辦法賣菜的意思,還有隨著時代的演變,房子當然就越來越老,房子的維修問題都會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越來越不愛住,變成很多地方的團地都有沒落的情形,原本當年風風光光、人人嚮往之的團地逐漸變成陸地孤島,在近年常常都是低收入或者外國人入住,在橫濱江之島高座澀谷站附近有個銀杏團地聽說是超國際化團地,在那裏可以看到多語言的告示牌,因為光外國居民就占了兩成,國籍還超過10種,然後有一間有名的越南餐廳叫金福,很多人都會特地跑來這邊吃,其實在日本的越南人非常多,是在日外國人排名中第三的~很意外吧。

另外還有一個蠻值得一提的暗黑團地是高島平團地,位於東京都板橋區的高島平團地,其實非常非常靠近崎玉縣,有多近呢,最近的地方只有200公尺,那大家當然也可以想像到這裡其實就是東京都的邊陲地帶,但其實有電車可以到,交通上來說也算是方便的地方,那為什麼會暗黑呢?因為高島平團地落成於1972年,是一個可以容納上萬人的團地,當時日本的高樓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身為早期的高樓團地,原本也是政府示範住宅的一種典範,但可能就因為太高了,吸引了某些人成為小飛俠,甚至還被作家寫到書裡面,變成另類行銷,大家還會特地跑來這裡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站,在1980年的高峰,一年有27件事故,最後讓團地的管理方還得加裝鐵窗,這對住在裡面的人來說應該也很無奈吧。

團地到現在也走過半世紀了,政府也有成立相關的法人團體來處理這些團地的翻修業務,其中日本都市再生機構「UR這個機構在最近跟無印良品合作進行團地大改造,變成無印風團地,整個就是要暴動了阿~網頁上的照片每個看起來都美美的~看了就好想住團地阿~相關連結放在資訊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進去流口水一下。https://www.muji.net/ie/mujiur/

E

好啦~這集的團地故事聊到這邊,不知道胖莎莎未來的社宅生活會如何呢?如果有發生有趣的事情,再跟大家報告,最後請大家記得訂閱並追蹤川端橋下聊日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川端橋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川端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15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日本,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PODCAST連結: https://reurl.cc/gQQkj4 上集提到幾乎是屬於長崎人的西九州新幹線是9月23日開通,那大家知道9月23日這天同時還有發生什麼事情跟長崎人有關的事情嗎
2022/11/15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喜歡日本,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PODCAST連結: https://reurl.cc/gQQkj4 上集提到幾乎是屬於長崎人的西九州新幹線是9月23日開通,那大家知道9月23日這天同時還有發生什麼事情跟長崎人有關的事情嗎
2022/09/29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歡迎收聽我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kawai/platforms
2022/09/29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歡迎收聽我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kawai/platforms
2022/09/29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歡迎收聽我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kawai/platforms
2022/09/29
歡迎來到川端橋下聊日本,大家好,我是永和胖莎莎,每天通勤10分鐘,讓你變成日本通。 歡迎收聽我的podcast:https://open.firstory.me/user/kawai/platforms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感覺到,這場活動是註定好要由我們去實現的。 場地的挑選重點,其實不在於金錢多寡,而是活動主題的契合度。
Thumbnail
有時候我會感覺到,這場活動是註定好要由我們去實現的。 場地的挑選重點,其實不在於金錢多寡,而是活動主題的契合度。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近年的復古風潮,讓老屋有了新生命,許多街區改造整修之後,帶來栩栩生機。有一陣子喜歡按圖索驥四處泡咖啡店,並非自己對咖啡的理解有獨到之處,老房舍前生可能是宿舍、學堂,或者是診所,保持原貌略加整修,一磚一瓦盡顯故事,隨著光影遊走撫摸,穿越時空的fu於焉產生。
Thumbnail
【臺灣文學基地】 某日雨天,首次造訪日式宿舍群轉型、前身為齊東詩社的臺灣文學基地。 臺灣文學基地共有悅讀館、繆思苑、創作坊、齊東舍、展覽廳、文學厝和抹茶店Matcha One等7棟歷史建物,不定期舉辦特展、文學相關活動,占地廣達350坪,確實十分適合跨界交流。 在日本時期,齊東街日式住宅區約建於19
Thumbnail
【臺灣文學基地】 某日雨天,首次造訪日式宿舍群轉型、前身為齊東詩社的臺灣文學基地。 臺灣文學基地共有悅讀館、繆思苑、創作坊、齊東舍、展覽廳、文學厝和抹茶店Matcha One等7棟歷史建物,不定期舉辦特展、文學相關活動,占地廣達350坪,確實十分適合跨界交流。 在日本時期,齊東街日式住宅區約建於19
Thumbnail
離開捷運站,沿向上路走了半小時。在許多選舉橫板和看板之間,彎進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路口。 夕陽中的審計新村處處閃耀着。 喔,閃耀的不是這片改造後的老屋,而是無處不在的一雙一對出雙入對雙雙對對的情侶。 樓梯間、老窗前、屋簷下、巿集間、手作店門口、文具架前方、巨型雪糕玩具⋯⋯都固意挑了閒日下午過來,為甚麼情
Thumbnail
離開捷運站,沿向上路走了半小時。在許多選舉橫板和看板之間,彎進其中一個不起眼的路口。 夕陽中的審計新村處處閃耀着。 喔,閃耀的不是這片改造後的老屋,而是無處不在的一雙一對出雙入對雙雙對對的情侶。 樓梯間、老窗前、屋簷下、巿集間、手作店門口、文具架前方、巨型雪糕玩具⋯⋯都固意挑了閒日下午過來,為甚麼情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倍樂生集團如何透過一連串的藝術策展活動,自然而然地將藝術逐漸帶入到直島島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一次,我們就來一起造訪直島最大的一個聚落-本村地區。這個聚落中的作品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分別為(1)主要以老屋改造成藝術品的「家計畫」作品;以及(2)「家計畫」之外的作品或建築。這一次我們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我很習慣從某條陌生巷弄走進之後,竄出發現新天地的那種驚奇感;也很熟悉隱藏在巷弄裡的小店、生活的氣息交雜的建築形式。
Thumbnail
2020年3月,齊東街53巷2、4、6、8、10號日式建築完成修復工程,而後與濟南路二段25號、27號以及53巷12至16號幸福草地合併為「臺灣文學基地」,於2021年1月正式開幕,並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玉山社出版公司營運。
Thumbnail
2020年3月,齊東街53巷2、4、6、8、10號日式建築完成修復工程,而後與濟南路二段25號、27號以及53巷12至16號幸福草地合併為「臺灣文學基地」,於2021年1月正式開幕,並由國立臺灣文學館委託玉山社出版公司營運。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盤點老舊宿舍與校舍,進行改造、活化,除了常見的文創園區,老舊校舍用途更廣 作者:郭一 官舍、宿舍無人住,搖身一變文創與教育場域 延伸閱讀 屏東菸廠再造重生!盤點全台活化老舊工廠,魔法生態園區都吸客 延伸閱讀 新竹《茶金》故事還沒完!茶虎姜阿新後代憶洋樓查封日場面悲壯 延伸閱讀
Thumbnail
鳳山黃埔新村最初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於民國32年所興建的日軍宿舍,六年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裡成為臺灣第一個眷村。
Thumbnail
鳳山黃埔新村最初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於民國32年所興建的日軍宿舍,六年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這裡成為臺灣第一個眷村。
Thumbnail
高雄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就在高雄捷運巨蛋站旁邊,跟我的書的另外一個案例橋頭糖廠,很適合做為一日遊的地方。日治時代的時候,它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宿舍。高雄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於2013年指定成為文化景觀,
Thumbnail
高雄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就在高雄捷運巨蛋站旁邊,跟我的書的另外一個案例橋頭糖廠,很適合做為一日遊的地方。日治時代的時候,它是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宿舍。高雄中油宏南宏毅宿舍群於2013年指定成為文化景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