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銀行股》1 銀行怎麽賺錢 五大指標不可不知

2022/09/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来自我2020年的YouTube视频
很多極其明智的投資,在事後看起來再明顯不過。不過,在決定的時候,總覺得風險很大。在今年投資銀行股就可以歸為此類。五年以後,回頭再看,我相信人們會發現,2020年的銀行股處在一個歷史的低位。
《愛上銀行股》系列,我打算用三部分來解釋我投資銀行股的思路。
  • 第一部分,我會先講一下銀行的賺錢模式和怎樣對銀行股進行估值。
  • 第二部分,我會講華爾街對銀行股普遍存在的幾個誤解,導致在疫情之前的銀行股已經處在很低的價位。
  • 第三部分,我會結合銀行剛剛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講一下我們正經歷的這次經濟衰退對銀行長期的盈利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這張是美國摩根大通銀行的架構圖。
可以看到它的業務主要分成了兩部分:
  1. 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而賺取利息的業務。
  2. 而另一部分非利息的業務,這部分的收入主要來源於幫助大公司發行債券,上市賺取的手續費;在金融市場(包括股票,債券,期貨等)投資交易以及提供給富人和基金的資產保值/管理的收入。
通常來講,利息收入是一個商業銀行最重要的收入,也是這當中比較復雜的業務。所以我會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來講一下,一個銀行怎麽運作,有什麽重要的指標以及怎樣正確的對銀行進行估值。
由於在網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圖表,所以我就自己畫了一張。
简化版的银行运营图
這相當於是經過簡化後的一家小銀行的一年運營情況:假設「路人甲」在自己的社區建立了一家「路人甲」銀行,自己出資10萬元,這就是股本(也稱作股東權益)。又以每年 0.5%的利率吸收了社區其他居民的 90萬存款,這樣就可以營業了。
不過在發放貸款之前,按照規定,必須拿出 5萬元作為銀行的準備金,這是為了防備銀行大量出現壞賬或是出現擠兌導致銀行破產的情況。這部分錢是不可以用來運營的,無法對企業產生利潤。所以從銀行的角度,是希望這筆錢越少越好。不過從監管者的角度,是希望這筆錢越多越安全。「路人甲」銀行的準備金是 5%,所以只剩下95萬可以用來運營。我們假設有 55萬被拿去放貸,其余的40萬被銀行用於投資國債。
如果所有的存款在銀行開設的第一天到賬(一年內沒有人抽走),那麽「路人甲」銀行的資產就有100萬(包括準備金5萬和貸款/投資 95萬)。負債就是顧客的存款 90萬,剩余的 10萬就是股東權益。這就是銀行最初的資產負債表。
那一年下來運營如何呢?我們先看損失/費用:55萬拿來放債的資金中出現了0.2萬的壞賬。其他的費用包括人員的工資,辦公設備,租金等等是 0.6萬,所以總共的費用是0.8萬。
而收入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來自貸款的收入,這中間很重要的概念是利息差,銀行存款付出的利率是0.5%,而貸出去的款項平均的利率是 3%,所以利息差就是 2.5%。而另外 40萬用於投資國債,收益率是1.5%。兩部分收入相加是 2萬 (55-0.2)*2.5%+40*1.5%=2。
由此得出,這一年下來運營凈利潤是 1.2萬元。這就是這家公司一年下來的損益表。
如果我們在最後一天把所有的貸款收回,變成現金,結算後就會發現,現金除了投入的 95萬,還要加上盈利所得 1.2萬,是 96.2萬元,再加上沒有動過的準備金 5萬,銀行的總資產現在是 101.2萬。減掉欠儲戶的存款 90萬,股本(股東收益)現在變成了11.2萬元。這就是年終的資產負債表。
年初的資產負債表,和年終的資產負債表之間的差,就是這一年運營的損益表。「路人甲」銀行而言,就是產生的 1.2萬元利潤。「路人甲」銀行當然比美國的大銀行的業務要簡單的多,但是兩者的實質是一樣的。
這個例子中有五大指標非常重要
  1. 存款。銀行吸收的存款是發展的基石,沒有存款,就沒有可以用來運營的資金,利潤就自然無從談起。
  2. 銀行的準備金。如果沒有足夠的準備金,銀行在面對經濟衰退,壞賬增加,或是有任何風吹草動,引起大規模擠兌,就很容易破產,因此充足的準備金至關重要。「路人甲」銀行的準備金是資產的 5%,基本夠用;而現在一般的美國銀行被要求有接近 10%的準備金。
  3. 發放貸款產生的壞賬。這是衡量一個銀行業務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路人甲」銀行的壞賬率是 0.3% (0.2/55),還可以。一個健康的銀行應該可以把壞賬率控製在百分之零點幾。
  4. 銀行的效益比例。意味著除了付出的存款利息外,其他的一切費用占銀行利潤的比例。美國大銀行可以把這個比例控製的 50%左右,和我們虛構的「路人甲」銀行一樣 (0.6/1.2)。
  5. 銀行的利息差。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於利息差。通常在一個國家的利率比較高的時候,銀行可以把息差維持在比較高的水平,當利率降到很低甚至為零的時候,利息差也會有下降,從而影響銀行的盈利水平。「路人甲」銀行的利息差是 2.5%,不算高。
那麽應該怎麽估價一家銀行呢?
  • 一種方法就是資產收益率。用銀行的利潤除以總資產。「路人甲」銀行的資產收益率為1.2% (1.2/100)。資產收益率其實不是一個衡量銀行的好方法。因為銀行模式的本質就是靠大量的借貸和微薄的利潤。如果銀行的目的是為了讓資產收益率最高,那就會限製銀行存款的規模,把貸款量放的很小,這樣資產收益率增加了。但銀行的利潤總額會很小,會對股東非常不利。
  • 第二種方式是股本收益率。是用利潤除以股本,這是比較好的衡量方式。因為是以股東的收益為基礎的。像「路人甲銀行」,哪怕在資產收益率很低的情況下,只要銀行的存款和放貸的規模夠大,管理費用不太高。可以保障很好的盈利。值得註意的是,股本收益率計算中,股東權益/股本要剪掉優先股和商譽的部分。我們看右邊的例子:如果一個銀行除了普通股,還發行了優先股(按照固定的比例支付股息),那麽算股本的時候,應該去掉優先股才是普通股東的股本。有些銀行通過和別的銀行並購,產生了商譽(為了收購多出賬面價值的部分),這部分也會計入股本中,但其實無法產生任何效益。所以在計算股本收益率時,這部分也要去掉。所以華爾街通常所講的股本收益率。指的是去掉了優先股和商譽後的普通股東股本,全稱應該稱作是「有形的普通股股本收益率」。
  • 另外一種衡量方法就是看一個銀行的賬面價值。賬面價值指的是清算以後,把所有貸款收回,把所有負債付清,剩下的就是賬面價值。其實如果存款和貸款/投資的實際的價值跟賬上的價值一致的話,那麽賬面價值也就是股本(股東權益)。通常一個銀行的市值應該比它的的賬面價值要高的多。比如說「路人甲銀行」的賬面價值:在一年的運營之後只有 11.2萬元。可是我們知道,只要繼續運營,這 11.2萬元可以持續不斷的產生不錯的盈利。所以它真正的價值要遠遠高於這 11.2元的賬面價值。當一個健康運營的銀行的市場價值等於或者低於它的賬面價值的時候,很可能價值被大大低估了。
其實衡量一個健康運營,有持續盈利的銀行,最簡單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指標就是市盈率。因為一個銀行的盈利水平相對穩定,不像高科技公司發展那麽快,或是像網飛,前期的大量投入導致盈利被大幅壓低的情況。銀行的市盈率反而比較清楚地反映了一個公司的估值。當然,這個盈利要是「正常化」的盈利,最好用幾年的平均值來避免短期業務起伏帶來的影響。
巴菲特說:「銀行其實是不錯的生意,如果管理者不做什麽蠢事的話。」 確實,人們開玩笑地將銀行的商業模式概括為 3-6-3,意味著支付 3%的存款利息,賺取 6%的貸款利息,以及在下午 3點打高爾夫。以低利率吸收存款,以高很多的利率放出貸款來賺取差價,如果這樣穩健的運營下去,其實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問題是,很多管理者要麽愚蠢,要麽貪婪,有些還兩者兼備。他們往往不滿足於這種穩健的經營方式,就會去做蠢事。這些蠢事也就間接導致了十年前美國的那場金融危機。
很多人在今天仍然把銀行看成十年前的經濟危機的樣子。認為現金流和管理水平很有問題,甚至長期發展與否也是問題。其實,過去的幾年,美國銀行已經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監管者擔心他們「大而不倒」,強迫他們做出了很多必要的變革。這些方面建議大家去看一下這三本書,都是基於上次金融危機而寫的,兩本的作者是美國的兩任財政部長,另一本來於當時的美聯儲主席。其中我覺得《壓力測試》這本書寫的最客觀,最值得推薦。看了這幾本書就可以大體了解美國朝野上下對上次經濟危機的反思,對銀行風險控製的思索。
我下一部分會具體講華爾街對銀行股的種種錯誤的估計,如何導致了銀行股長期被大幅的低估。
濤之道
濤之道
曾在摩托羅拉和Google中國/新加坡的財務部長期工作,現在是自由的投資者。YouTube上的“濤之道”,專門講獨立思考和價值投資的頻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