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財產如何讓12位孫子繼承?(遺贈、代位繼承與拋棄繼承規劃)

奶奶的財產如何讓12位孫子繼承?(遺贈、代位繼承與拋棄繼承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1.案例背景

爺爺、奶奶(高齡90歲)有 4 個小孩(甲乙丙丁),4 個小孩又分別有 3 個子女(即孫子,共 12 位,A~L)。

爺爺、大哥甲及小弟丁已於多年前身故。

繼承系統表如下圖:

繼承系統表

繼承系統表

繼續閱讀


avatar-img
蔡佳峻會計師的沙龍
16會員
45內容數
從出生到死亡,很多事情背後都有「稅」的影子。出社會工作後有個人綜所稅,開公司創業則會遇到營業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買房子也有房屋稅及地價稅等。等到退休交棒時,贈與稅及遺產稅也是必經之路。因此,如何合法節稅是一門必修的學分,才不會誤觸稅網,補稅又加罰,賠了夫人又折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原文連結 地方創生自2019元年起已邁入第4年,如今地方創生在台灣各地已經開始遍地開花、未艾方興。 站在會計師的角度,想跟大家提醒 3 件事,希望能幫助大家在地方創生路上走的更穩更遠。 🔸何謂地方創生,可參考:地方創生懶人包 1.現金流 現金流之於一個組織,就如同血液之於人體一般,是生存不可或缺的
原文連結 終於,好友J已經決定好了公司名稱、營業項目及設立地址,也準備好了錢錢(資本額),可以開始跑公司設立流程了。 一、公司設立流程 STEP1 公司名稱及營業項目預查 確認喜歡的公司名稱是否已經被人捷足先登了,最好準備 3-5 個候補名單。 收到預查核定書後,就正式確定公司名稱囉,並可保留 6
1.前言 為了獎勵繼承人繼承農地後,能夠繼續作農業使用,故遺產稅及贈與稅法中,都設計有農地免稅的優惠。 此外,農地若農用,可符合課徵田賦規定,又田賦目前停徵,與課徵地價稅之一般土地相較,可視為免徵地價稅。 但若因資產保全之目的,將農地規劃自益信託,是否會影響上述免稅待遇呢? 2.農地免遺產稅規定
扣繳義務人有望修正為營利事業本身 1.現行規定 現行扣繳義務人的規定,規範在所得稅法第89條: 我們可以發現,扣繳義務人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不是營利事業本身,而是一個人📷營利事業負責人 因此若違反扣繳義務,處罰的責任就會是由「營利事業負責人」來承擔! 2.實際案例 3.本次預計修法 4.修法進度
「我該不該開公司?」 「什麼時候該開公司?」 這是身邊有想要創業的朋友,常常會問我的問題 1.我該不該開公司? 多年老友J傳來訊息,下個月J打算離開服務多年的公司,準備以多年的產業經驗,自己跳出來接顧問案,因此頭一個想到我,想瞭解一下他需要開一家公司還是行號來經營他的顧問事業呢? 3.觀察與發現
1.前情提要 最近看到上面這篇北區國稅局臉書,突然想起前年遇到的一組諮詢海外所得的客人。 這組客人是事務所附近的銀行介紹, 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收到國稅局的補稅通知書,要補繳近100萬的稅。 仔細瞭解之下,原來是因為有跟金融機構買一些海外理財商品(基金之類的), 2.客戶主張 3.其他常見錯誤
原文連結 地方創生自2019元年起已邁入第4年,如今地方創生在台灣各地已經開始遍地開花、未艾方興。 站在會計師的角度,想跟大家提醒 3 件事,希望能幫助大家在地方創生路上走的更穩更遠。 🔸何謂地方創生,可參考:地方創生懶人包 1.現金流 現金流之於一個組織,就如同血液之於人體一般,是生存不可或缺的
原文連結 終於,好友J已經決定好了公司名稱、營業項目及設立地址,也準備好了錢錢(資本額),可以開始跑公司設立流程了。 一、公司設立流程 STEP1 公司名稱及營業項目預查 確認喜歡的公司名稱是否已經被人捷足先登了,最好準備 3-5 個候補名單。 收到預查核定書後,就正式確定公司名稱囉,並可保留 6
1.前言 為了獎勵繼承人繼承農地後,能夠繼續作農業使用,故遺產稅及贈與稅法中,都設計有農地免稅的優惠。 此外,農地若農用,可符合課徵田賦規定,又田賦目前停徵,與課徵地價稅之一般土地相較,可視為免徵地價稅。 但若因資產保全之目的,將農地規劃自益信託,是否會影響上述免稅待遇呢? 2.農地免遺產稅規定
扣繳義務人有望修正為營利事業本身 1.現行規定 現行扣繳義務人的規定,規範在所得稅法第89條: 我們可以發現,扣繳義務人跟我們想像的不一樣,不是營利事業本身,而是一個人📷營利事業負責人 因此若違反扣繳義務,處罰的責任就會是由「營利事業負責人」來承擔! 2.實際案例 3.本次預計修法 4.修法進度
「我該不該開公司?」 「什麼時候該開公司?」 這是身邊有想要創業的朋友,常常會問我的問題 1.我該不該開公司? 多年老友J傳來訊息,下個月J打算離開服務多年的公司,準備以多年的產業經驗,自己跳出來接顧問案,因此頭一個想到我,想瞭解一下他需要開一家公司還是行號來經營他的顧問事業呢? 3.觀察與發現
1.前情提要 最近看到上面這篇北區國稅局臉書,突然想起前年遇到的一組諮詢海外所得的客人。 這組客人是事務所附近的銀行介紹, 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收到國稅局的補稅通知書,要補繳近100萬的稅。 仔細瞭解之下,原來是因為有跟金融機構買一些海外理財商品(基金之類的), 2.客戶主張 3.其他常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