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理性與感性,寄情於景的兩種方式。不過好的作品總是不會全然捨棄某一方,總會調配出它特有的比例。
- 中村一般《ゆうれい犬と街散歩》(與幽靈犬上街散步)
二一年在中野TACO ché的個展結束後,中村一般展開第一個商業漫畫連載,在原本路上觀察日記的形式基礎上加入幽靈犬這個角色,讓牠和主角遊盪於三軒茶屋、中野、高圓寺、北千住、奧多摩等地。細密卻輕盈飄忽的線條所形塑的風景,是閱讀的一大享受,以文字去追述只會事倍功半,破壞雅趣。因此本文只指出的作品概念核心。
「俗氣地說,這部作品表面上是散步漫畫,背後的主題是『該如何快樂地活下去?』或者說得更重一點,是『該如何和隱約存在的「想死」念頭共處?』(中略)這次連載斷在這是我主動提出的,不是被腰斬。(中略)理由是,主角和我雖然不是同一人物,但繼續深掘我的內心應該是不妥當的。」(出自中村一般的note部落格,2022/7/20)
拿到書後,總算明白他所指為何。儘管每一話都沒有連貫,但主角與幽靈犬的對話持續從「欣賞、評論風景表象」滲透到「主角散步時內心進行的抽象思考」、「根源性的迷惘」。柘植義春《貧困旅行記》台版在這時出版,也形成一個巧妙的對照。五十多年前,義春的旅行和出走舒緩了他的存在焦慮,而這事實反映出他對關係性的悲觀,甚至冷漠。半世紀後,在路上的中村一般思考的則是如何成為行動者、如何和他人產生連結。而且他面對的「他我之間的鴻溝」不是純粹抽象性的,也是社會性的:喜歡破敗的事物是不是一種缺乏同理的剝削?為了全體社會進步而被犧牲的人,完全有理由憎恨既得利益者,身為受益方的「我」如果思考「如何不被憎恨」,也只是一種自我中心嗎?孤絕的風景不變,然而不知不覺中,義春作品表現出的「幻想擺脫所有社會連結」,已被一般作品(變成雙關了)的「幻想建立『真正的』社會連結」所取代,不同世代面臨的問題癥結因並置而更加顯見。
在意象的鋪陳和安排下,後半部的思辨轉向並不突兀。整部作品的讀感就像是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你先和他不著邊際地談話,先看見他的儀態舉止,然後在深交後觸及他的靈魂。
|作者簡介|
中村一般
一九九五年東京生,主要畫書籍插畫和漫畫。二○二一年五月獨立出版《僕のちっぽけな人生を誰にも渡さないんだ》(不會把我的渺小人生交給任何人)。興趣是散步和閱讀。
(以上翻譯自出版社書訊)
Ig/推特:nakamuraippan
|書籍規格|
尺寸:A5
頁數:176頁
出版社:トゥーヴァージンズ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試讀|
2. panpanya《模型の町》(模型城鎮)
若算進《足摺り水族館》,這就是panpanya第九本商業單行本了。這九年來,他建立了一個小學生自由研究般的漫畫形式,畫格大半時候都放射出角色們的好奇目光、推理與驗證的趣味,整體氣氛知性、愉快,但偶然出現的空間裂縫或法則例外又會使讀者察覺現實的深邃和詩意──他的畫往往會在這時變得稠密,支撐起「異質物」的存在感。(剛好和中村一般《ゆうれい犬と街散歩》的行進方向相反。)
這集的小系列有:一、〈這裡是哪裡呢之旅〉。一般而言,旅人會先知道某處的存在、移動到某處,再探索其性質,然而panpanya創造了相反的歷程,也就是把角色空投到目的地,透過種種線索查明自己身在何方。二、〈模型城鎮〉連作短篇。班上同學用現成雜物做了一個鎮上的模型,「我」於是開始在街上遊走,一面思考如何用日常生活的普通用品再現種種物體,結果產生了某種特攝片式的暈眩;還有一篇是搬運模型的過程中,「我」不小心遺失了其中一個牛奶盒做成的房子,想補做回去,但他和同學都想不起原本的造型,跑回去實際地點看,卻發現房子剛好已被拆除,他們只好調查鄰近房屋的樣式,試圖喚起模糊的印象……
〈夜ぼらけ〉(夜曦)則是我心目中具現panpanya魅力的短篇:夜裡,屋子突然停電了,「我」想要出去看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但大人要他趕快上床。他於是想出了一個不違逆大人又能出門的辦法,那就是將床鋪改造成能夠行走的裝置。故事後半的其中一個場景,是床鋪行走在停電區與非停電區的交界,一側是熟悉溫暖的屋舍,令一側是無光的房子。這應該就是panpanya漫畫的骨架吧。
|作者簡介|
panpanya
神奈川人。二○○九年開始參加COMITIA,發表第一篇漫畫。一三年以《足摺り水族館》商業漫畫出道,之後固定在白泉社《樂園》網路增刊發表漫畫,並以大約一年一單行本的速度集結出版。
網站:www.panpanya.com
|書籍規格|
尺寸:13 x 18.3 cm
頁數:194頁
出版社:白泉社
出版時間:2022年9月
|試讀|
日文書無法常備庫存。有意購買請至店頭,或私訊洽詢網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