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即將出訪沙特」傳遞什麼重要訊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美國與沙特摩擦不斷的當下,中國與沙特的新互動引發了輿論關注。
10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費薩爾(Faisal bin Farhan)主持召開中沙高級別聯合委員會政治外交分委會第四次會議。席間,中方讚賞沙特奉行獨立自主的能源政策,並表示將支持沙方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上發揮更大作用,中方也願同沙方在聯合國、金磚、上海合作組織、二十國集團(G20)等多邊平台中加強溝通協作。
費薩爾則對中共二十大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並指出「沙特始終將對華關係置於同世界各國關係的優先位置」,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決反對干涉中國內政,堅決抵制將人權問題政治化。費薩爾更於事後向阿聯酋媒體《Al Arabiya》透露,其與王毅的會晤至關重要,「因為沙特正在安排習近平到訪後的兩國元首峰會」。
早在今年8月11日,英國《衛報》便曾發布獨家報道,稱「習近平將於一周內訪問沙特,行程包括首都利雅得、港口城市吉達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新未來城」。然中國外交部對此消息不予置評,表示關於習近平訪沙的媒體報道「沒有訊息可提供」;而後伴隨習近平於9月出訪哈薩克、參與在烏茲別克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第二十二屆元首峰會,傳說中的「沙特行程」漸為外界所遺忘,直到沙特外交大臣此次透露,才又重回輿論視野。

美沙關係出現根本性變化

而雖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於10月28日回應相關提問時表示,「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消息」,中國駐沙特大使館亦沒有回覆習近平出訪日期的相關資訊,但因此次透露消息者是沙特外交大臣,故外界普遍認為相關行程應已確定,只是確切日期有待公布。由此脈絡回望8月的《衛報》獨家報道,其有可能是通過在中沙兩國的消息源,提前得知了此一行程,只是在日期的掌握上有所失準。
而不論習近平的訪沙日期確切為何、是在11月的G20之前或之後、除沙特外又將訪問哪些中東國家,此次出訪都具有一定歷史意義。回顧中沙兩國元首互動,習近平前次訪問沙特,還是在2016年1月,距今已有6年;沙特國王薩勒曼(King Salman)近年雖鮮少舉辦外訪行程,但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曾在2019年2月訪問中國,距今亦有3年以上。
眼下沙特甫因OPEC+減產爭議而與美國發生摩擦,拜登(Joe Biden)為此放話將「重新評估美沙關係」,沙特則首度拒邀美國官員參與有「沙漠達沃斯」(Davos in the Desert)之稱的「未來投資倡議大會」(FII),兩國關係預計還要下行一段時間。此時再傳中國領導人即將訪問沙特,沙國官員甚至放出消息稱,將在習近平來訪期間舉行三場峰會,使中方獲得與美方同規格的政治待遇。種種跡象,雖不意味美沙關係土崩瓦解,卻也足見兩國關係發生了根本變化。
若在過往,美沙即便有所齟齬,不論是2001年的911事件,或是2018年的沙特異見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沙特都不至於操作如此明顯的擺盪策略,如今卻開始向俄烏戰爭中的「土耳其模式」看齊,箇中原因除了沙特王儲的政治個性外,國際關係的變化也至關重要。
首先,奧巴馬(Barack Obama)任內規劃了「重返亞洲」的戰略轉向,美國遂開始於中東進行「戰略收縮」,先是規劃自伊拉克、阿富汗等地撤軍,更同意緩和與伊朗的高漲敵意,故而會有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JCPOA)。沙特與以色列雖不樂見美國離去,卻對此趨勢無能為力,故也只能面對現實、佈局「後美國時代」的中東安全環境。2021年1月,沙特與卡塔爾恢復了外交關係,海灣風暴正式落幕;2021年4月,沙特與伊朗高級官員進行不公開對話,討論修補兩國關係;2022年6月22日,沙特王儲穆罕默德訪問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是為2018年卡舒吉遇害案以來,穆罕默德首度到訪土耳其。而在此一過程中,沙特對美國的「依賴感」自也同步下降。
與此同時,俄羅斯與中國亦開始參與中東事務,前者以軍事力量介入了敘利亞、利比亞兩地內戰,並與伊朗共成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最有力的支持者;後者則自2014年起推動「一帶一路」項目,包括沙特在內的中東諸國皆為成員。而正是中俄在中東的新表現,讓身處美國戰略收縮背景下的沙特,有了耕耘多極化大國關係的可能,故其在俄烏戰爭爆發後拒絕參與對俄制裁,更不顧美國反對,促成OPEC+各國達成減產協議,而今又積極宣傳中國領導人即將訪問沙特,既是意在對美「擺出姿態」,也是有意實質促進中沙關係。
到頭來,天下終究沒有白吃的午餐,分享多少紅利便能收穫多少忠誠。在沙特看來,既然美國往後已無法再提供地緣安全保障,自己也無須再事事「以美為尊」。石油美元或許短時間內不會裂解、美沙互動亦可能回暖,兩國關係卻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

發展才是真「普世價值」

而由中沙互動的視角來看,沙特的舉措還釋放了另一訊息:發展才是真正的「普世價值」,而這一切還要從新疆議題說起。
2009年,新疆爆發了「七五事件」,此後西方便持續炮製「新疆種族滅絕」敘事,尤其是「去極端化」政策出台後,相關的話語攻勢更持續洶湧。而西方如此操作,乃是意在收穫兩重利益。
第一,伴隨西藏局勢逐漸穩定,西方有意找尋新的「民族衝突」,並藉此狙擊中國「人權問題」,而新疆又同時能滿足所謂「民族自決」議程,故對各國民眾來說都是相對容易理解的話題;第二,敘事成形後,西方希冀藉此對中國施加實質的政經影響,包括發動經濟制裁,例如2021年3月的「新疆棉事件」,以及挫傷中國與中東穆斯林國家的往來。
平心而論,在西方的持續進攻下,「新疆種族滅絕」敘事確實深入中東民間輿論場,筆者過往不論是在科威特或埃及,都能遇見深信此事的一般民眾;然而中東各國的政府決策並不受此敘事影響,儘管土耳其一度在國際輿論場上高聲譴責此事,其目的卻更多是爭奪突厥國家、穆斯林國家兩大場域的領導話語權,且安卡拉也並未因此疏遠北京,土耳其不僅加入「一帶一路」,更引入中國高鐵項目,2019年全線開通的「安卡拉-伊斯坦堡高鐵」便是中國承攬的第一個海外電氣化高鐵專案,2019年中土更是簽訂「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土耳其乃自2020年6月起,開始以人民幣結算從中國進口的部分商品。
而自詡為「突厥領袖」的土耳其都如此,沙特等國便自不待言。海灣國家雖是瓦哈比(Wahhabism)保守勢力的大本營,但新疆議題始終沒有在其政府決策場域內發酵,2019年開通的聖城麥加(Mecca)地鐵便由中國所承建,有助於朝覲人流的移動;沙特同樣加入了「一帶一路」項目,並與中國聯合投資開發了紅海沿岸的延布工業城(Yanbu Industrial City),並於2017年與華為再簽署兩項協議,一項是成立智慧城市服務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re for Smart City Services),一項是在當地設立華為培訓中心,藉此協助沙特在其他主要城市加快進行智慧城市項目。
歸根結柢,西方雖在「普世價值」旗號下,為世界各國「劃分等級」,確保了自己永居道德高地,同時離間各國往來;但中東與中國的多年往來證明,發展才是各國真實關注的「普世價值」,國家利益永遠凌駕於虛無縹緲、被持續武器化的「人權問題」,土耳其如此,沙特亦然。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1.1
「習近平即將出訪沙特」傳遞什麼重要訊號?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3169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385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0月12日,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能源周論壇上表示,北溪管道系統遇襲後,土耳其溪或可成為俄羅斯對歐輸氣的主要管道,且若土耳其感興趣,新建通往土耳其的管道是有可能的,「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考慮到最近發生的事件,那裡的安全水平明顯更高。」
6月22日,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訪問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此行是繼約旦、埃及兩國後,穆罕默德6月外訪的最後一站,也是2018年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以來,穆罕默德首度到訪土耳其。
6月28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NATO)峰會召開前夕,出現了戲劇化的政治轉折。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鋪平道路。」其亦指出,將於6月29日峰會上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兩國很可能於幾個月內成為成員國。
綜觀敍利亞當今情勢,土耳其的出擊折射了兩重地緣意義。
823年,鄂圖曼帝國攝影師帕斯卡•薩巴赫(Pascal Sébah)生於伊斯坦堡,其父是敘利亞禮天主教徒,母親則是亞美尼亞人。薩巴赫一生作品無數,為鄂圖曼社會史研究留下了珍貴的素材。而其中有張1870年左右的大馬士革婦女照,在中國人看來,則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的熟悉感。
3月31日,土耳其舉行地方大選。此次選舉意義非凡:這是土耳其2017年修憲為總統制後的首次地方選舉,也是2023年總統選舉前最後一次全國大選。選舉結果出爐,艾爾多安嘗到了慘勝的苦澀。
10月12日,普京(Vladimir Putin)在莫斯科舉行的俄羅斯能源周論壇上表示,北溪管道系統遇襲後,土耳其溪或可成為俄羅斯對歐輸氣的主要管道,且若土耳其感興趣,新建通往土耳其的管道是有可能的,「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而且考慮到最近發生的事件,那裡的安全水平明顯更高。」
6月22日,沙特阿拉伯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訪問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此行是繼約旦、埃及兩國後,穆罕默德6月外訪的最後一站,也是2018年記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以來,穆罕默德首度到訪土耳其。
6月28日,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NATO)峰會召開前夕,出現了戲劇化的政治轉折。 斯托爾滕貝格表示,「我們達成了一項協議,為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鋪平道路。」其亦指出,將於6月29日峰會上正式邀請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兩國很可能於幾個月內成為成員國。
綜觀敍利亞當今情勢,土耳其的出擊折射了兩重地緣意義。
823年,鄂圖曼帝國攝影師帕斯卡•薩巴赫(Pascal Sébah)生於伊斯坦堡,其父是敘利亞禮天主教徒,母親則是亞美尼亞人。薩巴赫一生作品無數,為鄂圖曼社會史研究留下了珍貴的素材。而其中有張1870年左右的大馬士革婦女照,在中國人看來,則有那麼一點異曲同工的熟悉感。
3月31日,土耳其舉行地方大選。此次選舉意義非凡:這是土耳其2017年修憲為總統制後的首次地方選舉,也是2023年總統選舉前最後一次全國大選。選舉結果出爐,艾爾多安嘗到了慘勝的苦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沙烏地阿拉伯終止《石油美元協議》對美國經濟霸權地位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除了考慮美元霸權的歷史背景和沙國終止協議的影響外,還需關注可控核融合技術的突破和晶片產業的崛起。
Thumbnail
百萬穆斯林朝聖麥加,沙烏地強調政治活動零容忍。 BJ:宗教和政治,就像硫磺與硝石,最好分開存放,攪在一起會出事。 --- G7峰會同意用俄資產援烏。俄暫停美歐元交易,核潛艦直達古巴。 BJ:雙標檢驗時間又來了,老美可以在南海自由航行,老俄可不可以在加勒比海自由航行? --- FED七度凍結利率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疑因錯誤解讀中共20屆三中全會決定遭到禁言!前車之鑑殷鑑不遠,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接受美媒專訪,回應外界對中國經濟的疑慮時,竟然又稱20屆三中全會傳遞中國"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重要訊息,將以改革促發展,並繼續主動對世界張開雙臂,邀企業共享中國紅利。他會跟胡錫進同樣下場嗎?
中俄關係生變?中國禁止高官帶公務手機到俄羅斯    自由 20240708 2022年2月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廷在備受矚目的會晤中,精心策劃了一場團結和友誼的展演,宣布2國之間的情誼「上不封頂」。儘管如此,中俄之間仍難以建立真正的信任關係,只是因為雙方的共同目標是破壞美國領導的全
沙烏地阿拉伯終止《石油美元協議》對美國經濟霸權地位可能產生長遠的影響。除了考慮美元霸權的歷史背景和沙國終止協議的影響外,還需關注可控核融合技術的突破和晶片產業的崛起。
Thumbnail
百萬穆斯林朝聖麥加,沙烏地強調政治活動零容忍。 BJ:宗教和政治,就像硫磺與硝石,最好分開存放,攪在一起會出事。 --- G7峰會同意用俄資產援烏。俄暫停美歐元交易,核潛艦直達古巴。 BJ:雙標檢驗時間又來了,老美可以在南海自由航行,老俄可不可以在加勒比海自由航行? --- FED七度凍結利率
Thumbnail
因爲他們使用邏輯來判斷,就是國家利益。我不確定他們是否曉得,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入到了非正常的外交關係裏,這有點像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外交狀況,在本質上是非理性的。
Thumbnail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訪問了歐洲,包括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他在不同國家的訪問引發了不同的公眾反應,包括對他在巴黎高規格接待的不滿、塞爾維亞民眾對中塞關係的正面看法以及匈牙利民眾對於中國的反應複雜。習近平此次訪問對中國與大歐互動產生重要影響,但也引起了爭議。
Thumbnail
2024/5/9 歐盟歷來自詡為「規範性強權」,重視能把歐洲的「規範」與「原則」向世界傳佈。但從暖化危機、疫情到上述兩場戰爭以降,這樣的信用遭到「雙重標準」的質疑。許多發展中國家可以辯稱:「共享價值不等於共享優先事項。」西方集團有自己利益的優先事項,南方國家何嘗不能依據本國利益,自己決定優先事項?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中國政治櫥窗秀2024年的兩會落幕,外界注意到有一些跟以往不同,如總理後會記者會取消,或是會期顯然縮短,且未見人事案如國務委員的缺額排上議程。其次,就看習近平與李強的報告,講了哪些又哪些沒有講,這些異常於是引起外界對中國政治脈動的高度關注。 在眾多關注中,李強報告中提及「祖國統一」,引發台灣媒體的
Thumbnail
從關心國際情勢的視角,川普相較賀錦麗,前者相對具有領導人特色與魅力。況且以現今全球政經角力而言,美國總統是誰的確會影響未來世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