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拉伯,中国正全方位打破西方设定的舆论刻板印象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12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开始在沙特的一连串外交行程,包括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出席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峰会、出席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等。
针对此次访问,西方媒体有过不少行前预测,例如称沙特可能同意“以人民币结算石油”、中沙或将签订军火大单等。然从结果来看,西方的担忧并未全然成真。12月9日习近平主席出席中海峰会时,倡议双方应充分使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然此一表述何时进入实践层面犹未可知;所谓中沙军火大单,更是从头到尾了无声息。但尽管如此,西方媒体依旧热议所谓“海湾新冷战”、“中美新冷战在中东”。
与此同时,中国互联网上亦有两派声音相互博弈。一派认为阿拉伯国家正在转向,而中国将填补美国留下的“战略真空”,简言之,便是天下大乱、形势大好;另一派基本上共享了前一假设,但担忧中国此举会重蹈美苏覆辙,在其看来中东长年战乱,各国惯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中国若与沙特等国过度靠近,可能被迫卷入区域冲突,简言之,便是过度介入、引火自焚。
综上所述,中国领导人此次访问不仅吸引全球关注,亦在国内引发不少讨论。而要分析未来的中沙、中海乃至中阿关系走向,此次“三环”峰会确实揭示了些许线索。
沙特与海合会是新核心
首先,由峰会安排可见,沙特是转动新世代中阿关系的承轴,海合会则发挥了平台作用。
在中沙互动场域,沙特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中国同样是沙特最大贸易伙伴和原油客户,尤其2016年确立“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对接后,两国在能源与非能源合作领域皆有了更多探索。
在能源场域,有鉴于中国的发展步伐持续加快,对能源的需求也稳定增加,中沙的原油贸易逐年成长。以2021年数据为例,中国市场占沙特原油出口总量的27%,是该国最大原油买家,尽管此一占比在2022年5月被俄罗斯短暂超越,中国的采购趋势依旧未变,沙特遂在8月再度回升为中国最大石油进口来源。
此外,中沙近年也尝试合资炼化项目。以2016年正式投产的中沙合资延布炼厂为例,总投资额86亿美元中,沙特阿美公司拥有62.5%的股权,中石化拥有37.5%的股权,中方也引入自身管理系统、生产体系、专家团队。
截至2021年底,延布炼厂已累计加工原油1.34亿吨,生产汽油2,952万吨、柴油7,995万吨;装置开工率、操作完好率等指标在所罗门绩效评价中,位处中东、欧洲和亚太三大地区第一群组。
此外2019年沙国王储穆罕默德访问北京期间,中沙两国签署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的东北炼化合作项目,由沙特阿美(35%)、辽宁盘锦鑫诚集团(29%)、中国兵器集团(36%)合资成立华锦阿美公司,在辽宁展开作业,预计在2024年投产,可每日炼化30万桶原油(沙特阿美供应所需70%的原油),附带每年生产150万吨的乙烯和130万吨的对二甲苯。
然而2020年疫情爆发冲击全球油价与经济,沙特阿美宣布调整战略,此项目只能无限期搁置;2022年3月10日沙特阿美再次宣布,将在中国东北开发大型炼油化工一体化联合装置,为这一项目的重启带来曙光。
而不论是延布炼厂、辽宁炼化项目,或是习近平此次会上提及的福建古雷乙烯项目,皆反映了中沙能源合作的新战略趋势:除了项目收益外,中国要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沙特则想绑定产业链下游和争夺中国市场。‍在长远未来内,能源贸易与混合项目合作,都会是中沙互动的重要轴心。
而在非能源合作场域,中沙近年也尝试拓展基础设施、通信、高科技、工业、金融、交通、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领域的合作机会。
例如,2016年签约的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已陆续吸引各式中企进驻,布局战略投资;2017年中沙签署的《铀钍资源合作谅解备忘录》,则象征双方迈出核能全产业链合作的第一步,中国核工集团将对沙特9片潜力地区开展放射性资源勘查工作,并对沙特推销第四代核电;2017年中沙签署的21项合作备忘录中,更有太阳能、风能的基础建设,以及沙特“智慧城市”的建设计划。
对中国来说,沙特位处欧亚非三洲枢纽的战略位置,又有庞大能源收入可调度,其政治精英也正推动国家经济转型计划,所需要的新能源技术、工业城规划、智能城市建设项目等,皆是中方强项,对落实“一带一路”在阿拉伯、乃至中东地区的进展极有帮助;对沙特来说,为加快国家经济多元发展,其也欢迎中国前来投资基础建设、制造业、旅游业等非石化产业,协助推动国家转型,布局后石油时代的经济软着陆,实现国家“再工业化”。
而从更广的区域视角来看,借由强化与沙特的战略协作,中国希望取得海合会六国的整体信任,推进经贸、投资、基建项目等多领域的合作。
在经贸场域,中国与海合会的双边贸易额在近20年内显著增长。2000年,中海贸易额尚不足100亿美元,卡塔尔危机爆发前的2016年,中海贸易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增长主要来自石化产品。其中沙特是中国在中东的最重要贸易伙伴,阿联酋位居第二。
在投资场域,海合会中不乏比沙特友善的投资环境,阿联酋便是一例。
2018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中,阿联酋排名第14位,该年中国购入了阿布扎比三个海上油田10%的股份;2019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与中国企业在液化天然气(LNG)场域成立了合资航运企业;而在非石化投资场域,中国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与建筑业,整体占比高达中国在阿联酋总投资的46%,许多中国企业更在阿联酋的杰贝阿里自由区(JAFZA)成立总部,为整个半岛项目提供服务。
在基建场域,除了沙特有“2030愿景”外,海合会国家基本上都提出了国家经济转型计划,包括阿联酋的“2071百年计划”、卡塔尔的“2030国家愿景”、科威特的“2035新科威特国家愿景”、巴林的“2030愿景”、阿曼的“2040愿景”等。
而上述发展战略皆以实现产业转型、布局后石油时代发展路线为目的,需要大规模资金与项目进驻,以支撑国家“再工业化”进程。
在此视角下,中国与海湾国家可谓一拍即合:在能源安全场域,阿拉伯世界唯海合会有能力满足中国需求;在基建、经贸投资的制度性安排上,海合会国家除了接受项目外,更能充当让中企辐射至半岛乃至全阿拉伯世界的平台枢纽;在核能、新能源等高新科技合作场域,也只有海合会国家存在资金、政策、资源、人才的配合空间。
故早在2004年,中国便与海合会国家启动中海自贸协议谈判,希望促成双方就能源安全、投资、科技合作,建立新的制度性安排。
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时,更是特别会见时任海合会秘书长,强调中方希望加快自贸协议谈判进程;随后中海自贸协议谈判团队分别在该年2月于利雅得、5月于广州、10月于北京、12月再于利雅得举行多轮谈判,外界预测协议很快可以尘埃落定,可惜卡塔尔外交危机于2017年爆发,海合会因内斗而无法统一决策,中海自贸协议谈判由此中止。
而今卡塔尔外交危机落幕,中海合作也持续深化,重启自贸协议谈判已无障碍。虽说距离自贸区实际落地,可能尚需一段时间,但中海关系持续向好、合作力道加深,是无庸置疑的时代趋势。
综观中沙关系、中海关系两大场域,沙特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角色。此次中沙约定两国元首将每隔两年轮流举行会晤,便有中国希望锚定与沙特的战略协作,确保中沙关系稳定,同时巩固中海合作的用意。
新时代的中阿合作模式
而以沙特为核心、海合会为平台,中国希望将自身发展模式,辐射至阿拉伯世界的民生场域。
综观此次中阿峰会,中国领导人提出了中阿合作的“八大共同行动”,具体内容包括: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
可以看出,中国希望从民生、软实力场域着手,增加在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参与,同时争取国家形象话语权。
在经济参与上,虽说中国近年与沙特、海合会的合作有所上升,西方也持续塑造“中国进军中东”的冷战话术,但从综观阿拉伯世界的整体境况,中国的参与并不如外界想象的巨大。
首先,从贸易协议来看,阿拉伯国家签订的多边和双边贸易协议,主要对象都是欧美和中东地区,而非中国。
截至2021年底,巴林、约旦、摩洛哥、阿曼均与美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沙特也早在2003年就与美国签订“贸易和投资框架协议”(TIFA);阿尔及利亚、埃及、约旦、黎巴嫩、摩洛哥、巴勒斯坦、突尼斯等国与欧盟签订了合作伙伴协议;埃及、海合会、约旦、摩洛哥、巴勒斯坦、突尼斯等则与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
虽说2001年以来,中阿贸易额迅速增长,但截至2022年10月,中国都未与包括沙特在内的任何阿拉伯国家,签订含有自由贸易协议性质的多边、双边贸易合作机制,如今传出最有可能与中国签订首份自贸协议的中东国家,还是以色列,而非阿拉伯世界。
第二,从投资规模来看,中国对阿拉伯地区的直接投资依旧有限。以2020年数据为例,中国对阿拉伯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为213亿美元,仅占阿拉伯世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2.3%。
而在有限的投资额度中,能源和基建仍是主流,制造业、工业占比较低。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阿直接投资存量规模最大的四个国家分别是阿联酋、沙特、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四国总额占中国对阿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3.2%。换言之,其余阿拉伯国家的占比相对稀疏。
第三,从境外工业园区来看,中国在阿拉伯的境外工业园区主要集中于北非与海湾国家。例如2007年批准的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阿尔及利亚中国江铃经贸合作区,2016年签约的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2018年开工建设的中阿(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等。
但截至今日,上述园区尚无法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孵化平台,除因部分园区才刚草创、需要时间运作外,结构性因素也发挥一定作用:一来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二来其产业链与中国距离较远,三来部分中企担忧当地安全情势、未敢前来。
而这些原因,也部分导致了前两个现象:中阿之间普遍不存在自贸协议、中国对不同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极不平均。
归根结底,阿拉伯世界存在巨大的发展落差,各国与中国的政经关系亦有不同。这便是中国何以要先聚焦沙特、海合会,再向阿拉伯世界辐射民生项目的原因:面对海合会国家,以人民币结算油气的倡议具有现实基础;但面向工业化程度相对低落的阿拉伯世界,民生项目才是提升参与的务实选项。
而在争取国家话语权场域,中国的施力体现在语言人才的培育上,不论是中国的阿语翻译人才,或是阿拉伯世界的汉语翻译人才。
比较中阿的语言学习基础,中国因有大量穆斯林人口,回民与阿拉伯世界通过负笈、朝觐形成联系,故中国自明清时期起,便有与宗教挂钩的阿拉伯语民间教育体系,1946年北京大学东方语言学系更在马坚等人支持下,开设了中国第一个阿拉伯语专业。如今的阿拉伯语教育已是遍地开花、资源充足。
然而阿拉伯世界缺乏上述基础,一直要到反帝反殖年代,中国开始接触阿拉伯事务、与各国建立军政互动后,埃及的艾因·夏姆斯大学(Ain Shams University)才在1958年成立全阿拉伯世界第一个汉语系。
但此一行动并未形成规模,阿拉伯世界吹起“汉语热”还是近十年的新现象;而其背后的关键因素,还是中国的全方位崛起,使得部分阿拉伯国家开始增设汉语系,孔子学院亦逐步进入阿拉伯民众视野,拓宽了阿拉伯人学习汉语的机会。
而借由推广汉语教育、培养翻译人才,中国意在打破西方设定的舆论刻板印象,强化对阿拉伯的文化输出工程,让阿拉伯世界认识更加多面的中国形象。例如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山海情》,便在中阿双边团队协力下,译成阿拉伯语版在阿拉伯世界播放,前者诉诸阿拉伯人亦能共情的革命历史,后者则讲述中国的扶贫经验。
翻译人才库的扩充,不仅象征文化交流障碍的下降,更意味耕耘国家形象筹码的增加。此次不论是中沙、中海或中阿峰会,中方皆提及支持推展汉语教育,应有此番考虑在其中。
至于要如何理解中国与沙特、海合会、阿拉伯世界的互动,西媒所谓“在中东开展新冷战”自是言过其实,正如其过往也不时将中沙的核能合作,渲染为“中国即将协助沙特发展核武”般。
基本上当今的中阿互动,依旧不离2014年第六届中阿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1+2+3”模式,其中“1”代表能源合作,“2”是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3”是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领域为突破口。只是在如今中美博弈、国际秩序多极化的变局下,“1+2+3”模式迭加了三层战略意义。
第一,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搭建护栏。伴随中国发展增速,对能源的需求也将同步增长,在此脉络下巩固中沙、中海关系,将能最大程度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为中国的发展战略提供稳定支撑。
第二,强化“一带一路”的延展。如前所述,海湾国家蕴藏巨大的工程承包和劳务市场潜力,阿拉伯世界则普遍需要工业化建设。维系中海、中阿关系,不仅有利于双向投资增长,更能支撑中企的“走出去”战略,也为“一带一路”的延展创造条件。
第三,降低中国被边缘化的风险。在当今中美博弈格局中,全面升级与沙特、海合会、阿拉伯国家的合作,能够有效维护中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经利益,使中国掌握更多主动。除此之外,中海自贸协议落地后,或可与上合组织等机制相结合,成为中国在欧亚大陆的地缘经济支撑。
2016年习近平访问沙特时,世界多极化趋势尚不显著;而今伴随美国退出中东、俄乌战争爆发,多极化的秩序正在加速成形。在可见未来内,阿拉伯国家都会是中国的外交要角,中国也会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存在。
原文發表於2022.12.15《觀察者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會員
110內容數
中東時事,從歷史中找脈絡,在政治裡看策略,剖析各國社情與文化。 歡迎對中東有興趣讀者們、媒體工作者們關注! 如果喜歡中東新聞,歡迎贊助我一杯咖啡~ 綠界:p.ecpay.com.tw/39E3FC2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在親密關係中千萬不要形成焦慮型的依戀關係依戀關係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指的是尋求親密的一種心理傾向。瞭解四大類型依戀關係的特徵及對應的情緒反應對於親密關係的修復挽回具有重要意義。
avatar
妖精小姐
2024-06-19
【在東京蓋房子的疑問】拜完地基主的供品可以拿回家嗎?拜拜對台灣人而言應該不會是件陌生的事。 (不知道非佛教基督教人是否也會拜拜) 一般拜拜的時候會準備很多供品, 拜完神明後, 那些供品大家會吃掉嗎? 我自己以為拜完了後的供品大家一起享用是件非常理所當然的事。 但在日本好像不是…。       事情是這樣的。    日本
Thumbnail
avatar
東京子談東京不動產
2024-06-18
在高速公路上,輪胎爆胎 怎麼辦?保持車輛直行:爆胎時轉彎或轉向會使車輛失去平衡。 如果您的車輛偏向一側,您可能需要將方向盤向相反方向拉動,以保持直行。 這一點至關重要,否則您可能會漂移到路隔或更糟糕的是對向車道。
Thumbnail
avatar
真師傅
2024-06-18
[嘉義景點] 花旗木花海-阿拉伯的粉紅村,2024最新打卡熱點,4月開村!夢幻粉色,現在就跟上時節的腳步,拍出粉嫩系大片在竹崎鄉義隆村有個粉紅村,是由綽號「阿拉伯」的竹崎鄉義隆村長葉志紘,2012年發想把故鄉竹崎打造成「粉紅色」,歷經10年種植超過3000多株的花旗木,2022年在自家的5公頃的山坡地上種了300多株9年樹齡的花旗木,每年在「4月清明節前後30天,是花旗木開的最盛時期」,趕緊安排行程,出發!
Thumbnail
avatar
阿勁出遊去
2024-04-16
在源頭處是詩人——摘自《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在阿拉伯有紀錄以來的三千年歷史裡,凝聚的話語啟動過三波統一浪潮。再次借用伊本.赫勒敦的術語,ʿaṣabīyah「團體主義」總是從al-ʿarabīyah「卓越的高級阿拉伯語」那裡得到它的動力。然而,這幾波浪潮的規模,遠比伊本.赫勒敦談論的部落或王朝大多了。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1-30
《阿拉伯人三千年》從民族、部落、語言、文化、宗教到帝國,綜覽阿拉伯世界的崛起、衰落與再興貫串一個傑出民族、文明和語言的宏大歷史, 將一千五百年前的沙漠詩歌與今日的國際情勢、戰爭創傷相互串聯── 著名阿拉伯語學者、當代旅行文學名家,旅居阿拉伯世界近40年 提姆•麥金塔―史密斯傾力巨著, 跨越三千年、三大洲,理解中東與阿拉伯世界必讀之作! ◆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退休教授鄭慧慈老師專
Thumbnail
avatar
臉譜出版
2023-01-30
習近平或在一周內出訪沙特:首屆中國與阿拉伯峰會傳遞什麼訊息?據《路透社》11月30日報道,3名熟悉相關計劃的阿拉伯外交官透露,沙特阿拉伯將在12月9日舉辦首屆中國與阿拉伯峰會,屆時在沙國進行訪問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親自出席。
Thumbnail
avatar
劉燕婷
2022-12-04
在金闕宮的補庫見證多年前,我曾當過一年的業務司機,每天的工作就是開貨車從高雄到台南送貨。在我剛到這家公司的第二個月開始,連續兩個月內發生了三起車禍。 這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案例,也證明金闕宮的補庫燒化是真的有效果。 也想一起補庫燒化法門的朋友,歡迎來留言聯繫我。
avatar
陳臆惏
2022-03-12
在芙烈達·卡蘿的畫中看見「正氣歌」況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氣也,作正氣歌一首。 芙烈達·卡蘿是20世紀畫家,俊美的臉龐、如青黛的蛾眉、個人象徵的小鬍鬚帶給人鮮明的印象,品嘗她的畫作如打開驚喜包,充滿驚奇。她是巧克力包覆的糖果,帶著典雅的氣息。當巧克力外衣融化後,在口中要細細品味才能品嘗到她的甜美。   
Thumbnail
avatar
Wei試筆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