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養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每個父母生育小孩應該都有一個根本原因,以前生小孩也許是為了傳宗接代、給一個伴....等如此單純的理由,我自己生小孩的理由其實也蠻單純的,就是為了「感受一個生命的養成」。這個理由陪伴我到現在,確實養育的小孩就是一個生命養成的過程,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喜悅也最為真實。

<我的媽媽經歷>

我的媽媽資歷即將滿五年,這五年...真的不容易。

從嬰幼兒到小屁孩時期,每個階段要經歷生命的養成都不同。
當孩子仍躺在床上嗷嗷待哺時,身為母親的我只能對著他自言自語,在任何一個他需要我的時間stand by,儘管大多時候付出的回饋是單向的,但卻讓人心滿意足。
孩子在這階段生理上的成長是爆炸型的前進,身高體重、吞嚥能力、抓握方式...等生理功能,都能感受到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有形成長。

等到進入半獸人時期,孩子開始會跑跳、會表達感受時,生命的養成會微調方向,養成的面向除了生理上的穩定發展之外,孩子的口語表達也加入了養成的行列。
孩子學習表達,父母學習感受、聆聽、還有猜測。透過經驗法則更加明白孩子要的是什麼,也在半獸人時期充分享受著被激怒的過程,中文「貓狗嫌」的說法就是這個階段最好的代名詞,但這個階段卻也常常讓我感受孩子最純粹的愛。
因為信任,孩子給予的表達都是最直接的,因為他知道,他的表達可以得到父母完全地接受,所以孩子耍賴,也想賴在父母的身邊,就算被責備,他還是會回來跟你說「媽媽抱抱」。

<你的餵養長成孩子的模樣>

陪伴孩子的過程與生命的養成都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很多時候陪伴孩子不僅僅是表面上的陪伴,更多時候意味著挑戰父母的成長過程。
當孩子越來越有自己想法的同時,孩子會回應或展現自己的為什麼,在意見不同時的溝通,更不斷地在生活中出現。
「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的大半輩子,同樣的也影響孩子的發展,面對孩子情緒同時也牽動我們自己的情緒,與孩子相處的每個過程,就是彼此生命的養成。
生命的養成在於餵養給孩子什麼養分,孩子就會出什麼樣子,有意識的感受自己陪伴生命的方式,就是另一個生命養成的復刻。當意識到這一點,有些反應就不會未經思考直接傾瀉而出。

<你生孩子理由?>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你為什麼生孩子?
感受生命成長的過程真的是一趟非常奇幻的旅程,不容易,但值得,值得讓人好好深入其中,過程中有笑有淚,也會有讓人「再活一次」的感覺,值得細細品嚐!

生孩子,是我人生中最棒的決定之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美麗的沙龍
60會員
265內容數
看見日常,覺察自己。學著說出自己的自我成長,感受成長蛻變時刻的紀錄。
愛美麗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7
成為一人公司後,創作者往往會感到壓力巨大,需同時負責內容產出、行銷及銷售等多重角色。本文探討瞭如何從「執行者」的思維轉變為「老闆」的思維,強調時間管理與創造價值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透過重視自身的影響力與商業價值,創作者可以找到持續成長的方向,平衡創作與商業,並達到真正的成功。
Thumbnail
2024/11/27
成為一人公司後,創作者往往會感到壓力巨大,需同時負責內容產出、行銷及銷售等多重角色。本文探討瞭如何從「執行者」的思維轉變為「老闆」的思維,強調時間管理與創造價值的重要性,並提供實用的行動建議。透過重視自身的影響力與商業價值,創作者可以找到持續成長的方向,平衡創作與商業,並達到真正的成功。
Thumbnail
2024/11/11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如何利用自己的多項能力整合出獨特的事業。從ikigai的角度分析,無論是理財、編輯還是活動策劃,只要不設限,結合自身擅長的技能,就能創建出具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Thumbnail
2024/11/11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探討如何利用自己的多項能力整合出獨特的事業。從ikigai的角度分析,無論是理財、編輯還是活動策劃,只要不設限,結合自身擅長的技能,就能創建出具有影響力的個人品牌。
Thumbnail
2024/11/07
歡迎收聽美麗人生冰蹦彩,我是愛美麗。 這是我的Podcast開場,從2022年1月到現在,一共產出了249集。 249集裡面,依照類型可分成單口(芳療、自我照顧、學習成長)的內容與訪談(大約100人以上)的訪談節目。   回頭看這條路,漸漸走出一條路,單集收聽下載數最高是1533(截至今
Thumbnail
2024/11/07
歡迎收聽美麗人生冰蹦彩,我是愛美麗。 這是我的Podcast開場,從2022年1月到現在,一共產出了249集。 249集裡面,依照類型可分成單口(芳療、自我照顧、學習成長)的內容與訪談(大約100人以上)的訪談節目。   回頭看這條路,漸漸走出一條路,單集收聽下載數最高是1533(截至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以前從沒有人告訴我有了小孩的生活會是怎麼樣,只是期待著會更幸福。 但是一路走來,發現小孩其實是婚姻的照妖鏡,更是激勵我自我成長的推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以前總覺得要是有人能告訴我這些就好了~(當然每個人情況不同,請自行斟酌) 我從小就很喜歡小孩,到了適婚年齡,進入婚姻很大的原因是想要有小孩
Thumbnail
以前從沒有人告訴我有了小孩的生活會是怎麼樣,只是期待著會更幸福。 但是一路走來,發現小孩其實是婚姻的照妖鏡,更是激勵我自我成長的推手,所以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以前總覺得要是有人能告訴我這些就好了~(當然每個人情況不同,請自行斟酌) 我從小就很喜歡小孩,到了適婚年齡,進入婚姻很大的原因是想要有小孩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有一句話說:養兒方知父母恩,這話實在沒有錯。在生了小孩之後,每天這樣一點一滴照顧他,過程很甘甜,但真的也不容易,需要很多的耐心、很多的心力、精神和體力。我總常常在想,如果我這個年紀帶小孩就已經覺得累,那麼那時照顧我的阿公阿嬤,更是多辛苦啊! 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所以我是阿公阿嬤養育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嬰幼兒在哭泣時,需要的不僅僅是食物和換尿布,他也需要被接納的感受、和照顧者在一起的喜悅、安全感、也需要學習如何與人產生正向關係,也需要感官的刺激使自身成長,所以在餵食及換尿布洗澡穿衣時,應該多跟嬰幼兒正向互動,投以「母性照顧」,可以溫柔擁抱,告訴孩子我們現在在做甚麼,輕柔觸摸孩子的身體部位告訴他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育兒對於許多家庭是件重要的事,和工作平衡是一大挑戰,但我選擇了全職媽媽,點出了幾個原因。從獨特的人生經歷、育兒的挑戰和成長、與工作不同,還有對未來的投資,我享受著育兒的愛與成長。縱使喜愛育兒,但不會完全放棄工作,而是尋找平衡,讓生活更加豐富。
Thumbnail
今天想感謝我的神隊友,生完小孩才發現,最難的不是把他生出來,而是生出來之後的事,怎麼教育才是大學問…。
Thumbnail
今天想感謝我的神隊友,生完小孩才發現,最難的不是把他生出來,而是生出來之後的事,怎麼教育才是大學問…。
Thumbnail
一個生命的獲得從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開始,每個人皆是母親辛苦懷胎十月所生下,一出生;醫生的拍打,讓嬰兒哇哇哭喊(為了讓嬰兒呼吸道打開,自然呼吸);表示從今而後,你(妳)要靠自己呼吸、吃東西、接觸這個世界。 生到老是我們接觸這世界最精華的階段,從嬰兒到兒童到青少年到中年到中老年這些年齡分水嶺,分出
Thumbnail
一個生命的獲得從精子和卵子的結合而開始,每個人皆是母親辛苦懷胎十月所生下,一出生;醫生的拍打,讓嬰兒哇哇哭喊(為了讓嬰兒呼吸道打開,自然呼吸);表示從今而後,你(妳)要靠自己呼吸、吃東西、接觸這個世界。 生到老是我們接觸這世界最精華的階段,從嬰兒到兒童到青少年到中年到中老年這些年齡分水嶺,分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