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減值、業務收縮、第三方市場新業務,最好與最壞消息同時公布,Opendoor還撐的住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房市第三季大跌,第四季萎縮,目前市場主流觀點是...

Opendoor第二季收購了1萬多間房屋,原本火熱的市況隨著房貸利率陡升,一度超過7%,於是泡沫被打破,第三季一開始市場就快速下跌,短短一個月整體房屋價格下降了4%,創下比金融海嘯時更大的跌幅,這1萬多間房子瞬間成了有毒資產,管理層在九月加速賣出這些房產,導致負的貢獻利潤率出現,即使到了第四季,貢獻利潤率仍很難轉正,帳面上第二季的房產目前賣掉40%,估計第四季會再賣掉25%,剩下的35%明年上半年才會逐漸出清,而帳面房屋價值也因為市場極速冷卻,管理層記提5.73億美元的庫存減值準備,一次性列入直接成本,讓毛利與毛利率都成為負值,出現了9億美金的會計虧損,第四季雖然不會出現更高的會計虧損,但是Adjusted EBITDA預估虧損超過3億,帳面上現金只有15億,這似乎代表公司即將破產。
上面的敘述是將財報中的各項數據,搭配宏觀經濟與電話會議管理層的說明,所得到的結論,也讓市場幾個月以來的主流看法得到了驗證,iBuying注定要失敗......嗎?

怎樣才會破產?

公司要破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錢花完了,Opendoor目前還有超過100億美元的房屋購買力,15億美元的現金,與15億美元的股權化房產,而目前新收購的屋都大幅提高了spread,超過公司歷史上給出最高的差價,在四十年一遇的利率陡升期,也是情有可原。現在公司走的是規避風險的模式,寧願少買一些房屋,也要確保貢獻利潤率,以已經調整過比較保守的算法算出的價格,還要在這之上再打了折扣,給出更低的報價,因此管理層有信心即便市場持續下滑,新收購的房屋仍能達到4~6%的貢獻利潤率。因為報價過低,又遇上第四季淡季,流量轉化率大約只有10~15%,所以第四季收入指引給的比較保守,但無論如何,離破產還有很長的距離,管理層也說第四季會是最低點,明年就能很大程度擺脫今年第二季房屋收購價過高的問題,我也聽了Offerpad的電話會議,整體做法跟Opendoor差不多,兩家公司主要差別在於Offerpad利潤率與收入更差,算法應該沒有更好。
為了撙節開支,公司也裁員18%,巧合的是,許多企業都剛好在這禮拜宣布裁員,其中也包含了Upstart(下周財報再談),筆者之前根據管理層說法與風格,就認為Opendoor管理層有決心在必要時期,會做出快速裁員的決定,現在也證實了管理層的紀律與執行力,雖然對被裁員的員工來說絕對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最艱困的時期,肯定要做出痛苦的決定。

如果利率一直處於高點?

利率一直處在高點,對所有公司甚至投資者以外的每個老百姓,都會是很大的傷害,因此筆者不認為聯準會有打算把整個經濟推到萬劫不復的深淵,我們要知道,美國很多企業的大股東或是各類債券的持有者,其實是退休金或是養老金,美國人雖然高消費高負債,沒什麼存款,但是他們的退休帳戶其實無形中存了很多資產(類似台灣的勞退,只是美國人可以自己選投資組合)。再者,美國市場也有來自各個國家的退休金、主權基金等等,有非常大的比例也是投資在股票債券上,聯準會如果持續升息,又大幅超過現在利率,還持續很長的時間,債券持續下跌,股票也一直見底,許多公司長期無法盈利甚至破產,我想不只美國,全球的金融市場都會受到影響。
這一兩年的大幅升息是幾十年一遇的狀況,很難想像會再持續好幾年,而最近中國內部似乎開始討論,有意願放寬清零政策,若是成真,這對供應鏈的改善會是很大的幫助,也對降低通膨有所貢獻。現在大企業也開始出現裁員潮,整個經濟體系都朝著聯準會想看到的趨勢發展,我想利率變化雖然難以預測,但長期來看,利率保持在較低的區間,甚至逐漸接近0利率,像日本這種狀況,幾十年後是很難避免的,日本嚴重的少子化、高齡化以及封閉社會文化加速了這種趨勢,更是提早進入負利率,但整體而言,世界上的錢是越來越難賺,以後有機會再發布文章談這件事。

第三方市場

Opendoor其實最長遠的願景是想要做一個房屋交易平台,吸引買家與賣家的流量,從中收取服務費,過去一直推遲的原因是賣家的流量明顯不足,雖然很多機構及一般買房者一直以來都有意願利用Opendoor的平台提出報價,但沒有足夠多賣房的房主,這樣雙邊市場就無法建立起來,現在管理層評估可以在明年推出這個新業務模式,甚至Eric還大膽的說23年底可以達到收入的30%,對自己的新業務非常有把握,由於Eric是比較冷靜沉著的性格,突然在電話會議聽到他這麼說,還真的讓人有點驚訝,如果這部份收入可以做到這麼快速地成長,對這家公司我會重新評估(基本面更進步),也難怪Zillow明年會與Opendoor合作,這一切似乎都說得通了。管理層在下一盤大棋,而投資者是如此短視,形成非常極端的對比,現在市場擔心破產,但公司卻前景看好,這種兩極化的情況在現今的市場不斷出現,例如Meta也是如此,考驗投資者的眼光與格局。

我的投資想法

最近財報實在太多,我還沒有非常仔細的再看一次10Q與電話會議的轉錄稿,如果對Opendoor有新觀點或是消息,筆者會再寫一篇來談談,目前我還是持續在買入,只是因為更多公司都出現很好的機會,加上Opendoor股價下跌,我的持股比例有所下滑,大概25%,目前成本四塊多美金。

僅為個人想法 非投資建議

巴菲特說過:成長是價值投資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筆者的投資理念是,在未來幾年找到下一個Amazon。在這個專題中,會將我大部分投資想法記錄下來,並深入分析我關注的公司基本面,也會不斷更新我的持股狀況。若您看完文章後對我的分享有興趣,歡迎持續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eta還有未來嗎?爆炸式的資本支出如何看待?
在財報發布之前,來談談這家公司財報可能的結果,以及近期的各種消息。
META的價值何在?是否能成為元宇宙霸主?現在的股價是否能投資了?
Meta還有未來嗎?爆炸式的資本支出如何看待?
在財報發布之前,來談談這家公司財報可能的結果,以及近期的各種消息。
META的價值何在?是否能成為元宇宙霸主?現在的股價是否能投資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據彭博報導,中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第2季中國國際收支中的外國直接投資負債(FDI)減少近150億美元,為1990年有紀錄以來第2次出現負值,如果今年剩下的時間持續該下滑趨勢,可能創下首次年度淨流出。 川普若當選美中貿易戰將加劇損害! 中南海休克、政軍兩界開始反撲!北戴河會議詭譎多變,怪異傳聞紛紛四起!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正陷於泥坑,始作俑者是房地產,房地產企業長期以來的槓桿操作失去憑藉,爛尾樓及新房子賣不出去等問題層出不窮。 美國通膨存在多重上漲風險未達下調政策利率節點?聯準會今年不會降息? 202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川普再次與拜登對決,二人的政策願景迥然不同,各自對美國經濟乃至於世界經濟,都有重大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5月新青安申請戶數跟貸款還是創新高 預售屋市場的交易件數也是創高 6月開始有央行第二棟降低成數跟財政部的新青安切結書等到7月公告在看是不是有降溫 目前看起來是不會影響太多買房的節奏 主要都是首購跟預售市場,第二間後的貸款難易度要怎麼變嚴格都不是這次的房市重點 ### 台灣在金融海嘯發
Thumbnail
中國各地方政府5月密集放鬆調控政策,迄今成效不彰。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全國房地產銷售和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顯示,5月新屋和中古屋價格較前一個月下跌幅度持續擴大。 中國今年將再流失1萬5200名高淨值人士,移居首選是美國,富豪外流人數再創世界之最,超過去年及前年的外流人數,恐進一步衝擊中國經濟。
Thumbnail
2023年歷經戰亂、升息、打房政策、出口萎縮等因素,房價仍是看回不回,甚至在年底拉一波尾盤。預測難以準確,但降息預期、資金過剩、需求強勁的背景下,房價將緩漲。由於供給在部分地區有過剩疑慮,但後續又繼續有成本飆升,工期拉長、建商融資槓桿下降等因素幹擾,使得房價短期需下跌誠屬不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據彭博報導,中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第2季中國國際收支中的外國直接投資負債(FDI)減少近150億美元,為1990年有紀錄以來第2次出現負值,如果今年剩下的時間持續該下滑趨勢,可能創下首次年度淨流出。 川普若當選美中貿易戰將加劇損害! 中南海休克、政軍兩界開始反撲!北戴河會議詭譎多變,怪異傳聞紛紛四起!
Thumbnail
釐清幾點噪音和市場情緒: 任何一次戰爭的風險都是加倉的好機會,因為打不到美國反而能從中獲利。 日圓升息導致套利交易必須售出造成股市崩盤,不要被新聞牽著走! 主要央行要加息前都會預告預告再預告 阿貓阿狗都知道日本負利率很久了,未來只有往上升息的可能,100%沒有降息的可能 眾所皆知美國早
股市下跌時,市場就會找一堆理由,一個一年獲利不到3元,常在1~2元的所羅門,只是黃仁勳講人型機器人,show了公司Logo,就可以從40飆到180。一個獲利大成長但最多也不會超過20元的華城,可以飆到1000以上,不是什麼高深的技術,既非資本密集,又非技術密集,又不是像台積電有資本和技術密集的高牆障
Thumbnail
三中全會罕見大篇幅聚焦房地產。但文件只簡短呼籲「完善擴大消費長效機制」。其中,幾乎沒有提到任何措施。紐約時報認為,三中全會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措施,中國爛尾樓和房價問題,恐怕無解。經濟學者也警告,中國正往金融崩潰邁進。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問題猶待調整!但,系統性風險已然浮現,其金融系統恐怕將與其同歸於盡?!
Thumbnail
中國經濟正陷於泥坑,始作俑者是房地產,房地產企業長期以來的槓桿操作失去憑藉,爛尾樓及新房子賣不出去等問題層出不窮。 美國通膨存在多重上漲風險未達下調政策利率節點?聯準會今年不會降息? 202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川普再次與拜登對決,二人的政策願景迥然不同,各自對美國經濟乃至於世界經濟,都有重大的影響。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台灣房地產市場持續火熱,房價穩定增長。投資房地產具有三大好處:儲蓄、槓桿和長期持有。房價由當地有支付能力的人決定,不易暴跌。建議買房自住者應根據收入謹慎選擇,而投資者可考慮好地段的舊房修繕出租。
Thumbnail
5月新青安申請戶數跟貸款還是創新高 預售屋市場的交易件數也是創高 6月開始有央行第二棟降低成數跟財政部的新青安切結書等到7月公告在看是不是有降溫 目前看起來是不會影響太多買房的節奏 主要都是首購跟預售市場,第二間後的貸款難易度要怎麼變嚴格都不是這次的房市重點 ### 台灣在金融海嘯發
Thumbnail
中國各地方政府5月密集放鬆調控政策,迄今成效不彰。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全國房地產銷售和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顯示,5月新屋和中古屋價格較前一個月下跌幅度持續擴大。 中國今年將再流失1萬5200名高淨值人士,移居首選是美國,富豪外流人數再創世界之最,超過去年及前年的外流人數,恐進一步衝擊中國經濟。
Thumbnail
2023年歷經戰亂、升息、打房政策、出口萎縮等因素,房價仍是看回不回,甚至在年底拉一波尾盤。預測難以準確,但降息預期、資金過剩、需求強勁的背景下,房價將緩漲。由於供給在部分地區有過剩疑慮,但後續又繼續有成本飆升,工期拉長、建商融資槓桿下降等因素幹擾,使得房價短期需下跌誠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