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嚓⋯⋯嚓⋯⋯現在⋯⋯上⋯⋯嚓⋯⋯」
「請重複、請重複⋯⋯嚓⋯⋯」
製片助理站在要轉進拍攝現場的路口處等著引導大隊抵達的車輛在這裡轉進來,A、B兩區因為地形跟距離的關係導致對講機訊號不是太好。
「嚓⋯⋯嚓⋯⋯有收到嗎?」
「嚓⋯⋯嚓⋯⋯」
「這裡是A區、這裡是A區,請問有人收到嗎?嚓⋯⋯」助理拼命的按通話鍵對著對講機說話。
「這個場景的路線比較複雜,在山上一處隱密的地方,途中需要轉進幾個不起眼的小路後才能到達。要是不慎錯過再調頭,路太小了,需要繞一大圈才能回頭,這樣可能會耗時半小時左右。」
這是製片組昨天在 Line 的群組裡特別提醒的事情,同時放了一個場景組規劃好的進場動線地圖的 pdf 檔案,並溫柔的提醒大家「明日現場動線複雜,出發前請打開配置圖,按照場景組規劃的路線跟 Google map 座標開到現場。」
「嚓⋯⋯有車⋯⋯」B區的對講機傳來A區斷斷續續的聲音。
「幹!到底在“供蝦毀”,爛窩機(爛對講機)」B區的助理咒罵著手上的對講機。
突然間一輛3.5噸卡車疾駛而過,仔細一看那是一輛在車體帆布上印著斗大器材公司名字的劇組器材卡車。
「xx組過頭了、xx組過頭了,」B區助理拿著對講機大聲喊著。
A區是前往拍攝現場之前很容易走錯的三岔路口,往現場方向的路幾乎只能算是一條產業道路,順利轉進來後還要再開長長一段路才會遇到B區。B區是進入現場的唯一入口,看起來比A區那裡更不起眼。
A區跟拍攝現場的對講機訊號因為距離太遠所以無法直接通話,中間需要透過B區轉發指令訊號。
從B區入口進去後還有一段山林小路,小路的盡頭才是拍攝現場,路的寬度一次只能通過一輛卡車,現場內沒辦法一次停太多車,否則會擠得無法卸貨下器材動彈不得,所以每一組的進場需要「分流管制」。
計畫是⋯⋯A區把要進場卸貨下器材的車輛都先安置在路邊等待現場通報放行,執行製片在現場內指揮每一組去哪個位置卸貨,可以放車進場時通報B區,再由B區轉發到A區放車前往B區入口。
結果是⋯⋯一早交通大塞車,所有車都姍姍來遲,因為沒有一次把大夥集結在路邊,有些人開車比較快就會沒有看到A區的路邊集合點而過頭直接開錯路或者開到B區卻沒看到轉進去入口的引導員而再次過頭。
這天另外一件沒料到的是A、B區的地形或距離造成通訊品質不良,常常會斷訊會錯意,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對講機傳來正在現場指揮的執行製片的叫罵聲「這條路沒什麼車會經過,就只有我們那幾台車會出現你都可以沒看見⋯」
B區助理委屈的回應道歉,同時也在心想「我的錯嗎?是我的錯嗎?,給了規劃路線圖跟 Google map 座標指引,他們還可以跑錯地方是我的錯嗎?是他們智障才對吧。」
半小時後那輛過頭的卡車總算回到B區「啊幹,昨天不是在群組群裡面叫大家出發前要開地圖跟著走,我人都已經快站到路中間去了還可以開過頭害我被罵。」,開車的也是助理陪著笑臉「拍寫啦,下坡比較快就剛好閃過了,哪知道迴轉要繞那麼遠」,B區助理心想昨天不是在群組裡面特別提醒了。
「路口請擋車、路口請擋車,我要放車出去了。」
B區助理聽到現場傳來的指令準備在車出來後指引卡車進場,「收音車到了,A區人員可以撤哨回現場。」對講機傳來執行製片要A區回到現場的指令。
十分鐘後A區的助理氣喘吁吁的走回現場入口處與剛才被卡車錯過的B區助理會合「等一下啦,今天是大場人超多,才剛進場完我們先休息一下抽根菸再進去。」
「早上光是燈光卡車就來了四台,還有兩台發電車,人超多,今天一定很硬。」兩人把菸點燃。
「演員也超多,群演就一百人,今天服裝組一定爆炸,每個人的衣服都弄髒還要連戲。」AB助理邊抽菸邊聊著即將發生的拍攝過程。
一位看上去年約五十幾的大哥,穿著一件黑色吊嘎背心滿頭大汗的從現場方向走到入口處。
「哥!你怎麼出來了,裡面還好嗎?」A助理熱情的跟他打招呼。
「今天太熱,受不了了,我把高台架好後剩下的就讓小朋友去做。」邊說邊點起一根菸。
「你剛才被罵了齁!在這種地方又這麼多車要進去一定很容易就錯過。」大哥給B區助理溫柔的關心一下,「我們剛才在裡面搭高台的時候就聽到執行拿著對講機在罵人。」
「這真的不能算我的吧,今天窩機(對講機)訊號很差,一直聽不清楚。而且昨天都已經在群組裡面特別提醒過也發了路線圖,就還是會有人可以走錯,我也是傻爆眼。」助理一臉忿忿不平的說。
「是這樣說沒錯啦,那個負責開車的每次都不會先打開你們給的檔案,上次聽到他說還要點開檔案很麻煩⋯⋯」大哥邊抽煙邊說。「但是現在你們的方法其實已經很方便了,比我們以前方便多了。」
A區助理又拿了菸出來並且請大哥再抽一根「哥!你們以前沒有手機也沒有窩機(對講機)嗎?」
「想當年那時候,頂多就是 B.B Call⋯⋯」大哥深深吸了一口菸,看向遠方說。
大哥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在劇組工作,後來去報效國家,服完三年兵役後是台灣「電影新浪潮」正要蓬勃的時期剛好搭上順風車。過去他跟著「侯孝賢」、「楊德昌」、「李屏賓」這些人,從一開始大家都是無名小卒一路一起拍到成為台灣影史中的重量級人物,一眨眼快三十年。
「你們現在用手機或是在群組裡面發訊息的這些方式,以前那個時候在出發之前每個人都要先聽好、記好,不知道的路就先問好,隨身都會帶一本地圖在身上,真得走錯路要趕快找地方 Call 製片回報。」助理看著大哥說著以前那些拍片方法。
「那如果像今天這樣來山區拍,但是大家都不熟山路那怎麼辦?」助理問。
「那時候也會像你們一樣在路口放人指揮,免得走錯路。另外還會在可以明顯被看見的山頭路上搖旗,大家看見遠遠的路上有人在搖旗就比較清楚自己在對的路上。」大哥悠悠的回覆。
「可是很久以前不是就已經有窩機(對講機)可以用了嗎?」換B區助理拿菸出來又請大哥抽了一根。
「很久以前的窩機只有專門在玩那種無線訊號的人才會用,那個叫做《火腿族》,可以跟很遠不知道是哪裡的人聊天,機子很大一支,但是那個沒有辦法帶在現場這樣用。」大哥把煙點然後深吸了一口。「是後來有老外來台灣拍片,我們看到他們有在用那種類似現在這樣比較小的。之後我到處去找,找了很久才找到,從那時候大家才開始有在用窩機(對講機)。」大哥繼續接著說。
「後來我還跟日本人學到便當的排列。」
「那時候每次放飯大家都不知道這個便當裡面是什麼種類,所以每次拿便當的時候大家都會擋在桌子前面又挑很久。後來有一次我跟日本人拍戲,看到他們把每個種類都會先分好,然後每種打開一個範本給大家看裡面是什麼樣子,還會寫便當分類名稱。後來我就學他們每次放飯的時候分類寫上名稱,這樣大家拿便當的速度就快多了,但是我沒有學他們打開一個給大家看,那樣太浪費了。之後我就看到也有其他人學我這樣做。」大哥一臉驕傲的說。
「現在電影劇組的規格比以前大很多,常常光是工作人員有時候都快要一百人,以前我們那個時候拍電影五十個工作人員包括演員就已經很多,不像現在每一組又再細分不同的職位。我有時候覺得現在大家都只做自己的事,做完就在旁邊休息了,不像那時候我們很互相幫忙,也互相體諒,大家不會計較那麼多。」大哥感嘆的說。
「你們人咧?不是已經撤哨了,你們以為來這裡只是站點引導進場而已做完就好了嗎⋯⋯只顧自己嗎⋯⋯」此時窩機傳來執行製片的叫罵聲。
這是劇組拍攝期間每天可能發生的小片段,是從我的真實經驗中抽取了各段合併成的一個小故事。至於劇中的大哥,也是從大哥跟我分享過的「想當年」故事記錄下來的。
此時此刻台灣的影像製作產業又準備進入另一個新時代的端口,因此我趁此時將那些不會被傳唱的小故事記錄下來向大哥們致敬。
【這是我絞盡腦汁寫出來的個人故事,每篇故事的當時都喝了一大堆啤酒抽了一大堆煙跟手捲菸草才能在今天被寫下來,既然看完了至少按個「讚」吧,但最好能捐點小錢讓我有可以不用工作每天都來寫文章啦,先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