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基本上似乎都在寫隨筆,一方面是我真的需要寫下來當發洩,一方面是我不想斷掉寫作這件事,一旦斷掉感覺就會像過去一樣縮在腦殼裡抱怨世道不公(雖然現在也是ㄏ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投票呢?對投票結果滿不滿意呢?個人的結果是不太滿意的,不然我也不會特別寫下這篇文章,請聽我娓娓道來。
還有稍微Mur一下,身為一個本土研究生看到最近一直在撤銷學位和論文就覺得煩躁,大學把自家的學位這樣給了又撤銷一點公信力都沒有好不,明明做研究是這麼講究證據、邏輯和正當性,我那麼勤勤懇懇怕交出學術垃圾(甚至自己覺得還稱不上學術)結果是交出學術垃圾還能畢業ლ(´•д• ̀ლ)BTW有幾個Case還是台大( ˘•ω•˘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二次大戰結束後的七十幾年裡,我們依舊在這個相互鬥爭的迴圈躺平,對族群的、對意識形態的、對性別等各種議題發起戰爭,就連親情與愛情都受到挑戰(甚至是食物),悲劇為人稱頌,我們都在尋找英雄。黛安娜王妃、烏克蘭士兵、裴洛西(我亂舉的),現實過於嗜血、過於無力,每個人都要為歷史負責任。
好比在疫情期間痛失愛子的恩恩爸爸,他在台上的聲嘶力竭與哽咽,說出那篇在網路論壇上的文字。震驚之餘還要問,要粉身碎骨才能得到真相的理由是什麼?一個父親對他孩子的愛、一個人民對他繳稅政府的信任,那些才是該碎、或已經碎在台上的東西。
臺灣人好怪,寧願相信這條因為行政程序錯誤而過世的生命是一場政治操作,卻不願意相信中國對人權明目張膽的侵害是真實發生,你要我怎麼相信愛能夠被延續?而如果為了延續這種無私奉獻的愛情,必須要歷經每次的挫骨削皮,那為何不安保自身,平等的恨著每一個人。
New Cydonia
是火星的一個丘陵區,在大眾文化裡通常與新的移民地或外星文明連結再一起,我是看了歌詞內容和粉絲翻譯,才讓我決定把這首歌和漢娜鄂蘭的《過去與未來之間》做今日雜談的內容,也可以說這是對我政治哲學課報告的一場贖罪。在投票日前一天,我非常喜愛的Vtuber發出了他人生第一首Cover,是一首非常Chill但是很有電影史詩感,並且我認為非常適合在移動的時候陪伴你,是很美的一首歌。
其實我個人對外星類型的Sci-fi沒有什麼感覺,我總是在想:如果人類沒辦法搞好現在有的世界為何還要向外太空尋找另一個家園呢?後來發現只是人類非常擅長把事情搞砸,需要再找下一個替死鬼而已,也或許就是這個世界太糟、周圍的人都太笨,想要去尋找一個烏托邦,重新建立起文明。好想逃離這個地方、好想遠離這個有毒的社會,我想要重組我的家園。
《過去與未來之間》,傳統的死去與永恆的變幻
《過去與未來之間》是漢娜鄂蘭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主題關乎哲學,所以無法輕易看懂,我也看得很痛苦,但這有趣的地方是,漢娜她揉雜了許多的哲學家的思想與他們在哲學中所提倡的思想與行動,就這本書而言,光前面的一章就結合了馬克思和尼采,如果只是跟風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我保證你一定不能理解這本書,更何況沒有看過《德意志意識形態》的人呢?
但在這裡稍微做一點Brief,本書的哲學內涵裡提到:組成人的條件包含勞動(labor)、工作(work)、行動(action),這三個要點才是人對這個社會、他者所具有的意義,你是誰在這個社會並不重要,重點是你對這個社會有什麼價值、你對他者有什麼價值?這才是一個人在這個三維世界中的識別性,從單純的勞動(維持生存)到工作(對他人有價值)再到行動(告訴他人自我的價值)。
其實這三者並沒有絕對關係,但通常來說,人的確是經過前面兩個之後才會知道對自己來說的「行動」是什麼,行動的意義是在告訴這個社會,我這個人在他人面前的獨特性,「我是誰」,而不是「我是什麼」。
「我是誰」揭示的是個人的唯一特性,表明的是自己的身份,而「我是什麼」揭示的個人的能力、禀賦、才幹,乃是不同的人可能共同擁有的。不是哪個國家國民,不是在哪個工作單位任職的某人,也不是誰誰誰的丈夫或妻子,也不是某某某的兒子或女兒,而是你是誰。
“行動是既無法由勞動所依的生命必需性,也無法由工作產品所決定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思考軌跡是承繼我們生活的經驗和透過學習所汲取的養分,也不可避免的還有我們所接觸到的資訊,以前就有假消息,現在的假消息未必有比以前高明,但一樣難防(畢竟以前的消息管道及形式相對單一,現在是隨便到處塞,你家下水道搞不好也有)
在資訊的洪流裡、在永恆的變化中,那些不變的總是如此珍貴,希望我的讀者能好好地思考一下,什麼東西和特質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達成和維持你的幸福生活的條件有什麼?那你的生活中你需不需要付出努力做出改變好達成他呢?這些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影響的候選人,哪一個人的政見對你來說最有用呢?
永遠都要為你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不為別人不為國家不為宗教不為人類的延續,為你自己、為你自己就好。
I am looking for a new Cydonia, where willing to love and where worth to be love.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
我是瑰琦,我們下一本書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