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劇剛推出時,我就把它加進片單了,但一直拖到現在才看完。結果是因為在 Threads 看到一個片段——安妮問瑪莉拉:「為什麼我長得不好看?」…… 噢,這真的是我今年面對的課題。(這邊就不爆雷ㄌ)
整體來說,這部劇算是製作精良,畫面、配樂都讓人心情很好,甚至有點「偽出國」的感覺。 畢竟這些場景跟我們的日常生活完全不同,故事的開頭還會有一種「返老還童」的童年回憶感。
教育意味濃厚
這部作品的改編加入了**「種族」、「同性戀」**等社會議題,這點我覺得做得不錯,至少它不是那種「硬塞說教」的方式,而是有邏輯、有鋪陳地帶出來。(雖然……菲利浦老師那段是真的有點生硬,我同意。)
不過,話說回來,這部劇的處理已經算「收斂」了,比起某些劇本,這樣的改編根本還算溫和。(比如說,如果你看過《闇龍紀元:紗帳守護者》,應該能理解這已經算是「合情合理」,甚至可以說是不錯的改編了。(還有沒讓主角談成同性戀,但姐妹情依然好看))
至於種族歧視,這對好萊塢來說已經是老議題,這部劇的處理算是不錯。但唯一讓我覺得不太現實的是——瑪莉拉和馬修,這兩個超傳統的老人家,怎麼可以這麼快就接受這些社會變革???以那個時代來說,真的有點違和。但另外很明顯的事情是,印第安的議題也沒處理乾淨,篇幅沒有黑人多,是為什麼呢?(要把阿達一族拿出來再看一下了,美國轉型正義也要好好做啊)。
但整體來說,這部劇的改編還算自然,只是一開始看的時候還是會有點錯愕:「幹?原著有這個橋段嗎???」,我有因為這個問題跳過很多集。
想像力,就是讓你活下去的超能力
這部作品最核心的,其實是女性「如何思考」與「如何取得權利」,這也是貫穿全劇的主題。
安妮的世界觀很美,但不是因為她生活順遂,而是因為她選擇用想像力去填補人生的缺陷。你可能會說:「她就是從孤兒院出來,所以才會覺得綠色莊園很讚啊。」
確實,但關鍵是,她不只是覺得「莊園很讚」,她還能從孤兒院的創傷、被霸凌、被排擠的經歷中走出來,並且用想像力維持內心的完整。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你能想像更好的世界,才能創造更好的世界。
閱讀的價值就是如此。當你明白世界可以比現在更好,你就會期待它變得更好,然後,你會試著讓這個世界變好。
安妮擁有一個好的環境,但更重要的是,她透過閱讀,獲得了詞彙,能夠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與細節。這也是為什麼在她的世界裡,風會回應她、她會和動物做朋友、陽光會眷顧她。她知道「愛」是什麼,「道歉」是什麼,也因此能感染身邊的人,讓朋友們理解——這個世界不只是表面上的樣子,還有另一種可能性。
小結:這部劇值得推薦,但……
這部劇真心不錯!但老實說,我也沒有全部看完。(有些橋段真的有點太「說教」,會有一種「嗯,好吧,我知道了」的感覺。)
但整體來說,這是一部能讓人短暫回到童年的影集,也有很多感動的時刻,特別是描寫老人的情感橋段,很有意思。但因為教育意味比較濃厚,所以我只能把它放在「推薦」的範圍內,而不是「神作」。
為什麼我會喜歡這部劇?
可能是因為我覺得我跟安妮有點像吧。
除了喜歡閱讀,小時候我也不喜歡學校的服儀規定。女生夏天只能穿裙子,但為什麼只有男生可以穿褲子???所以,我從小一到小六,沒記錯的話,幾乎都是穿長褲。
「男生跟女生有什麼不一樣嗎?不都是人嗎?」
我國中時期也經歷過排擠,但我還是活得很好,也沒因此留下什麼奇怪的創傷,感謝 JK 羅琳、托爾金、雷克萊爾頓、雨果、亞瑟王…… 還有《閃電十一人》和《反叛的魯路修》,謝謝。
至於種族議題的啟蒙,應該是來自《賽德克巴萊》。我那時候只有一個想法:「日本人跟原住民到底哪裡不一樣?不都是配有一個腦袋和一具軀體嗎?」
人類,幹點人事吧,真的。(今天我說的是代孕,沒有的東西就不要強求好不好。我也沒有因為想變成「社會人」就打算買一根屌來裝啊)
💬你小時候有沒有因為某部作品,開始對世界產生新的想法?
💬喜歡我的文章請給我心心並追蹤我!❤️
💬持續閱讀,保持思考,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