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神奇の淤泥_孩子扮演上帝之手~水渠清一清,螃蟹笑嘻嘻 🦀️_eco-eduction workshop (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帶把鏟子,跟著巨人老師一起去抓螃蟹!

raw-image

校園裡有一條神奇的小溪流,遠遠看過去,水流兩旁長滿雜草,甚至是覆蓋在水面上,快看不出來底下有水在流動,還會以為這裡是片草地,踏上去便會陷進水裡 😆,草間還是有些空隙可以看到水,淺淺的,很清澈,水裡有很多小魚,而水底下積了一層淤泥,拿根樹枝插入淤泥裡,厚厚一層,若是不小心踩進水裡,腳會被淤泥吸住,難以自拔 🤣。

raw-image

水是從山壁中流進學校,沿著擋土牆腳往低處流動,看得出來這裡原本是溪水流動的渠道,後來有工程施作,改變水渠原有樣貌。為什麼會這樣推斷呢?可以從水生植物看出端倪,除了水邊的野薑花 Hedychium coronarium 生長過於茂密,逐漸阻塞水流動,水中還有另一種植物,大安水蓑衣 Hygrophila pogonocalyx,同樣也是長太好、長太滿,幾乎佔據了水的流動空間。

這兩種植物是標準的陸化植物,尤其是大安水蓑衣,很多人會把它拿來佈置水池,甚至是標榜復育枯葉蝶,在沒有天敵抑制生長的情況下,大安水蓑衣很快就會佔滿水渠,其根部會抓附大量的泥土,加速水渠淤積,水無法自然流動之後,便會改道流往其他地方,原本的水渠也就陸地化,逐漸乾涸。

raw-image

孩子問說:「這兩種植物的天敵是什麼?」這兩種植物是台灣原生植物,而台灣大型草食性動物已經不多了,加上草食動物本來也不是這些植物的天敵,大自然原本就有能力可以控制水生植物的族群,就像是每年颱風過境,瞬間強降雨讓溪水暴漲,許多沿岸植物自然會被大水沖走,待颱風過後,水流恢復穩定,留存的植物重新生長,到了隔年將又再次經歷颱風洗禮,植物的數量自然會被控制

不只水生植物,水底的泥沙也會受颱風影響,定期都會清淤,而學校裡的水溝,在沒有大水幫忙沖洗的情況之下,水生植物和淤泥當然就會越長越多、越積越厚。

孩子們自告奮勇地說:「讓我們來扮演上帝之手吧!」反問孩子:「為什麼會想要幫忙除水草、挖淤泥?」大夥兒不約而同地回說:「我們要讓蝌蚪有個永久的家。」於是,一群熱血的孩子捲起袖子,使勁拔除生長爆量的野薑花和水蓑衣,果不其然,當我們把野薑花和水蓑衣連根拔起時,就看到植物根部緊緊抓住一團泥沙。

raw-image

水面逐漸恢復原有樣貌,綠色障礙物被拔除之後,水流明顯順暢許多,接著用鏟子將淤泥挖除,淤泥挖的越多、挖的越深,水量順勢變大,試想水中的小動物們應該會希望水深一點,好讓自己能躲在深處,才不會被岸邊的天敵叼走。

raw-image

挖除的淤泥直接往水溝旁的擋土牆潑灑,一則可以讓淤泥中的生物還有機會自行回到水中,二則灑在牆上的淤泥將會是水保植物的生長基礎,三則仍有一些淤泥會流回水溝,我們只是移除過多的淤泥,水底還是要有泥沙,才能滿足生物的生長條件。

raw-image
raw-image

累了嗎?孩子們像是玩上癮了,不但不會覺得累,也不會嫌棄泥巴髒,還說拔草、挖淤泥很療癒 🤣。看著水流更順暢,水也變多了,孩子們相信水生動物會喜歡這裡,讓我們給水一些回復的時間,等植物重新生長,桃小的條溪流很快就會吸引更多動物住進來!

raw-image

(續)

課程地點:台北市桃源國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巨人老師/羅友徹的沙龍
25會員
36內容數
2023/09/15
新聞裡的外來生物已經在台灣有族群了,暫不討論所謂的危害及影響,先從發現牠開始,認識龍眼雞!
Thumbnail
2023/09/15
新聞裡的外來生物已經在台灣有族群了,暫不討論所謂的危害及影響,先從發現牠開始,認識龍眼雞!
Thumbnail
2023/07/29
水邊怎麼有個洞呢?居然有螃蟹躲在裡面!趕緊和巨人老師一起抓螃蟹,好玩還能長知識 😉
Thumbnail
2023/07/29
水邊怎麼有個洞呢?居然有螃蟹躲在裡面!趕緊和巨人老師一起抓螃蟹,好玩還能長知識 😉
Thumbnail
2023/07/08
要報名點燈課程嗎?先聽巨人老師分享點燈經驗,期待未來參加巨人老師的昆蟲夏令營隊,再來體驗點燈樂趣!
Thumbnail
2023/07/08
要報名點燈課程嗎?先聽巨人老師分享點燈經驗,期待未來參加巨人老師的昆蟲夏令營隊,再來體驗點燈樂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水黃皮開花的季節,成串的紫花,遠遠就吸引路人,想過去取個景,瞧個究竟。
Thumbnail
水黃皮開花的季節,成串的紫花,遠遠就吸引路人,想過去取個景,瞧個究竟。
Thumbnail
老家後門旁,十年前,小弟和老媽,在廢棄的大油桶內種蓮花,當初為了好搬運,在桶子旁邊穿了兩個洞,綁上尼龍繩當提把。 經過了十年的浸潤,尼龍繩上的青苔已將尼龍繩改造成為可以長植物的地方了。 從青苔上看到的: 沒有好的環境,就自己改造環境。
Thumbnail
老家後門旁,十年前,小弟和老媽,在廢棄的大油桶內種蓮花,當初為了好搬運,在桶子旁邊穿了兩個洞,綁上尼龍繩當提把。 經過了十年的浸潤,尼龍繩上的青苔已將尼龍繩改造成為可以長植物的地方了。 從青苔上看到的: 沒有好的環境,就自己改造環境。
Thumbnail
那天,挖土機已經逼近小樹苗,我沒有工具,情急之下把它連根拔起…
Thumbnail
那天,挖土機已經逼近小樹苗,我沒有工具,情急之下把它連根拔起…
Thumbnail
下雨了 一隻濕淋淋的小蒼蠅 飛累了 口渴了 看到一個裝滿水的 神奇杯子 飛上去 想喝水 一不小心滑倒了 跌進去 再也沒有飛出來
Thumbnail
下雨了 一隻濕淋淋的小蒼蠅 飛累了 口渴了 看到一個裝滿水的 神奇杯子 飛上去 想喝水 一不小心滑倒了 跌進去 再也沒有飛出來
Thumbnail
炎炎夏日,在花園裡除了有植物,還有很多動物可以嬉戲。您,可曾利用過蓮葉表面的蠟質結晶玩遊戲?
Thumbnail
炎炎夏日,在花園裡除了有植物,還有很多動物可以嬉戲。您,可曾利用過蓮葉表面的蠟質結晶玩遊戲?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身在澎湖的小小咦, 這幾天有看到的澎湖植物主角 “仙人掌”是也🌵🌵🌵 今天在西瀛虹橋 附近的園區也有看到 一小群的仙人掌~ 雖然不知道澎湖哪邊最多😗 但之前就有聽說 這裡的仙人掌確實有名~ 後來有去谷歌一下 因為澎湖是個 雨下很少又比較乾燥的地方, 所以一般的植物蠻難存活的 但這
Thumbnail
今天的領受是身在澎湖的小小咦, 這幾天有看到的澎湖植物主角 “仙人掌”是也🌵🌵🌵 今天在西瀛虹橋 附近的園區也有看到 一小群的仙人掌~ 雖然不知道澎湖哪邊最多😗 但之前就有聽說 這裡的仙人掌確實有名~ 後來有去谷歌一下 因為澎湖是個 雨下很少又比較乾燥的地方, 所以一般的植物蠻難存活的 但這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高教授實驗室去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食蟲植物與他們的惡鄰居,還有對保育策略的相關建議。在很多冒險故事中,食蟲植物被打造得巨大無比,連人都吃得下去,而在馬力歐遊戲中,也要小心被巨型食人花吞食,不過在人生遊戲裡,大家倒是不用擔心會因為食蟲植物 Game over,我們甚至需要找些方法保護它
Thumbnail
今天要分享的文章是高教授實驗室去年發表的論文,關於食蟲植物與他們的惡鄰居,還有對保育策略的相關建議。在很多冒險故事中,食蟲植物被打造得巨大無比,連人都吃得下去,而在馬力歐遊戲中,也要小心被巨型食人花吞食,不過在人生遊戲裡,大家倒是不用擔心會因為食蟲植物 Game over,我們甚至需要找些方法保護它
Thumbnail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圖一 :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5月22日 (圖一資料來源 : 經濟部水利署)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一) 瞭解植物葉序的種類與特性,製作四種葉序的模型,做為實驗模擬樣本。 (五) 綜合以上實驗模型,找出最佳有效的攔阻能力組合。 五、困境與展望 (一)目前困境 陸、結論
Thumbnail
壹、前言 一、研究動機 圖一 :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5月22日 (圖一資料來源 : 經濟部水利署)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一) 瞭解植物葉序的種類與特性,製作四種葉序的模型,做為實驗模擬樣本。 (五) 綜合以上實驗模型,找出最佳有效的攔阻能力組合。 五、困境與展望 (一)目前困境 陸、結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