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神奇の淤泥_孩子扮演上帝之手~水渠清一清,螃蟹笑嘻嘻 🦀️_eco-eduction workshop (上)

2023/01/1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帶把鏟子,跟著巨人老師一起去抓螃蟹!

observe_小溪流被雜草包圍,生長過度茂盛的植物很快就會阻斷流水,加快淤積速度,水中生物便會失去棲息空間。
校園裡有一條神奇的小溪流,遠遠看過去,水流兩旁長滿雜草,甚至是覆蓋在水面上,快看不出來底下有水在流動,還會以為這裡是片草地,踏上去便會陷進水裡 😆,草間還是有些空隙可以看到水,淺淺的,很清澈,水裡有很多小魚,而水底下積了一層淤泥,拿根樹枝插入淤泥裡,厚厚一層,若是不小心踩進水裡,腳會被淤泥吸住,難以自拔 🤣。
observe_若是不小心踩進淤泥裡,腳會被“吸住”,很難掙脫。
水是從山壁中流進學校,沿著擋土牆腳往低處流動,看得出來這裡原本是溪水流動的渠道,後來有工程施作,改變水渠原有樣貌。為什麼會這樣推斷呢?可以從水生植物看出端倪,除了水邊的野薑花 Hedychium coronarium 生長過於茂密,逐漸阻塞水流動,水中還有另一種植物,大安水蓑衣 Hygrophila pogonocalyx,同樣也是長太好、長太滿,幾乎佔據了水的流動空間。
這兩種植物是標準的陸化植物,尤其是大安水蓑衣,很多人會把它拿來佈置水池,甚至是標榜復育枯葉蝶,在沒有天敵抑制生長的情況下,大安水蓑衣很快就會佔滿水渠,其根部會抓附大量的泥土,加速水渠淤積,水無法自然流動之後,便會改道流往其他地方,原本的水渠也就陸地化,逐漸乾涸。
observe_水蓑衣不太適合當成景觀植物,因為它的生長力強,很快就會長滿,佔據水的空間。
孩子問說:「這兩種植物的天敵是什麼?」這兩種植物是台灣原生植物,而台灣大型草食性動物已經不多了,加上草食動物本來也不是這些植物的天敵,大自然原本就有能力可以控制水生植物的族群,就像是每年颱風過境,瞬間強降雨讓溪水暴漲,許多沿岸植物自然會被大水沖走,待颱風過後,水流恢復穩定,留存的植物重新生長,到了隔年將又再次經歷颱風洗禮,植物的數量自然會被控制
不只水生植物,水底的泥沙也會受颱風影響,定期都會清淤,而學校裡的水溝,在沒有大水幫忙沖洗的情況之下,水生植物和淤泥當然就會越長越多、越積越厚。
孩子們自告奮勇地說:「讓我們來扮演上帝之手吧!」反問孩子:「為什麼會想要幫忙除水草、挖淤泥?」大夥兒不約而同地回說:「我們要讓蝌蚪有個永久的家。」於是,一群熱血的孩子捲起袖子,使勁拔除生長爆量的野薑花和水蓑衣,果不其然,當我們把野薑花和水蓑衣連根拔起時,就看到植物根部緊緊抓住一團泥沙。
observe_水蓑衣是典型的陸域化植物,其根部會固著泥沙,加速淤積。
水面逐漸恢復原有樣貌,綠色障礙物被拔除之後,水流明顯順暢許多,接著用鏟子將淤泥挖除,淤泥挖的越多、挖的越深,水量順勢變大,試想水中的小動物們應該會希望水深一點,好讓自己能躲在深處,才不會被岸邊的天敵叼走。
observe_石蠶幼蟲是檢測溪流水質的指標昆蟲,發現石蠶幼蟲表示溪水為低污染水質。
挖除的淤泥直接往水溝旁的擋土牆潑灑,一則可以讓淤泥中的生物還有機會自行回到水中,二則灑在牆上的淤泥將會是水保植物的生長基礎,三則仍有一些淤泥會流回水溝,我們只是移除過多的淤泥,水底還是要有泥沙,才能滿足生物的生長條件。
observe_孩子們很享受清淤的過程,即便是變成黑手,也覺得能為校園生態盡一份力,感到開心。
observe_經過一番努力,溪流逐漸恢復原有樣貌。
累了嗎?孩子們像是玩上癮了,不但不會覺得累,也不會嫌棄泥巴髒,還說拔草、挖淤泥很療癒 🤣。看著水流更順暢,水也變多了,孩子們相信水生動物會喜歡這裡,讓我們給水一些回復的時間,等植物重新生長,桃小的條溪流很快就會吸引更多動物住進來!
observe_青蛙棲息在水陸交界的環境裡,蝌蚪在水中吃有機碎屑,變成青蛙上岸後改吃蚊蟲,是環境益蟲。
(續)
課程地點:台北市桃源國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巨人老師/羅友徹
巨人老師/羅友徹
大家好!我是巨人老師~我喜歡和大家分享有趣的昆蟲故事,自己經營生態教育工作室_自然悠遊NatureWalker,希望讓孩子不只是喜歡昆蟲,更能因為昆蟲而喜歡學習;透過文章能讓大家了解生態教育絕不是解說,而是讓有趣的蟲蟲啟發我們,使我們在探討問題時能有更多更全面的思考!___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我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