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還能買債券嗎?
付費限定

還能買債券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raw-image


前一陣子參加了一場座談會,主要是在介紹美國公債與投資等級公司債,會有這場座談會的原因,也是因為近期有越來越多自然人開始有興趣投資債券。


講者表示,過去台灣發行的債券ETF,99%的買盤都是保險公司,自然人很少會接觸債券,而且保險公司的資金有超過40%是買債券,買債券的資金其實是很大的。


近期會有越來越多人想要買債券,主要也是因為通貨膨脹與美國快速升息,造成債券價格快速下跌,債券殖利率曾來到超過4%的水準,比起以往10幾年的低利率環境,算是高了許多。


講者表示,保險公司在殖利率超過4%時就會大買,2022年的10月還是11月,台灣保險公司就買了600多億台幣的美國債券,一直買到殖利率3.6%左右才停止。


未來市場預期:


美國在2023年還有幾碼的升息幅度,最終利率應該會維持在4.75%~5.25%之間,通貨膨脹有機會在2024年上半年降到2%目標區間,但要開始降息可能要到2025年。


目前的市場已不太受美國政府升息影響,比較大的不確定性是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與時間會有多久,未來債券殖利率要再大幅升高的機率不大,反而是美國景氣衰退,股市的資金逃到債券的機率比較高,進而造成美債價格上漲,殖利率下降。


對於投資美債有興趣的人,2023年上半年可能是比較好的時機,千萬不要等到美國政府完全停止升息,甚至要開始降息的時候才進場,這時候已經晚了。


以上是座談會上分享的主要內容,與各位分享,不代表我提供的投資建議。



我個人的想法是....



(訂閱閱讀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95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雨果生活理財經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雨果的理財生活觀的沙龍
484會員
378內容數
本專欄會分享生活中投資理財的相關話題,包含理財觀念、退休金準備、保險、儲蓄等理財話題探討,協助建立日常生活中清晰的理財價值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下班後的晚上是在進修專業能力,還是在研究股票財報?你週末的時候是在休息放鬆,還是在研究股票財報?你上班的時候是在認真執行老闆交代的任務,還是在看盤下單買賣股票?你是不是把投資當成工作了? 投資的定義是甚麼?我在網路上查到一段,財務投資是透過完善的分析,對於本金可達一定程度的預估,將資金投入那些預期
指數型與高股息ETF的爭議不斷,有人認為指數型的整體績效比高股息好,股息只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領到股息少了價差,總價值是一樣的,沒有填息一樣沒有賺到,如果股價會填息上漲,就算不配息股價也還是會上漲,所以,若能長期投資的話,持有指數型的ETF是比較好的選擇。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序論裡的一句話讓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們讓風險承受度決定了投資商品,該商品的報酬結果好壞,決定了我們的財務目標,但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模式。 當我們在銀行想要了解或購買一些投資商品時,銀行除了依據你的收入、年齡、學歷、與職業等客觀條件評估風險承受度外,也會依據對於虧損的忍受程度
很多人在談存股,感覺好像是股票買了放久就會賺錢,最好是配息好,只要公司不要倒就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有哪些股票可以存? 為什麼金融股會是存股族的第一選擇呢? 電信類股在過去是很好的存股標的,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度小,而且在股市不好的時候還可能成為避險標的,譬如2020年3月的股災,明顯的非常抗跌。
不管你有沒有買過樂透威力彩,我想許多人應該都幻想過中了上億元的樂透可以怎麼花吧,在這版上的多數人應該都有一套投資/存股計畫,努力的工作存錢累積投資本金,等到本金大到能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時,就是財務自由的時候了。 但我們常看到一些樂透得主,在獲得數十億台幣的獎金後,過沒幾年就傳出破產的消息,重新回到中
前幾天有網友分享一篇文章給我看,問我這樣的方式是否可行,想請我給他一點意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大致如下,不知道各位看完有甚麼想法: 「大意是他的父母親每一位各有每月2萬元的月退休金,也就是兩位加起來每月4萬元,一年就是總共48萬現金流。 於是我跟他說一個更好的方法:
你下班後的晚上是在進修專業能力,還是在研究股票財報?你週末的時候是在休息放鬆,還是在研究股票財報?你上班的時候是在認真執行老闆交代的任務,還是在看盤下單買賣股票?你是不是把投資當成工作了? 投資的定義是甚麼?我在網路上查到一段,財務投資是透過完善的分析,對於本金可達一定程度的預估,將資金投入那些預期
指數型與高股息ETF的爭議不斷,有人認為指數型的整體績效比高股息好,股息只是把錢從左手換到右手,領到股息少了價差,總價值是一樣的,沒有填息一樣沒有賺到,如果股價會填息上漲,就算不配息股價也還是會上漲,所以,若能長期投資的話,持有指數型的ETF是比較好的選擇。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這本書序論裡的一句話讓我覺得很有道理,我們讓風險承受度決定了投資商品,該商品的報酬結果好壞,決定了我們的財務目標,但這並不是一個理想的投資模式。 當我們在銀行想要了解或購買一些投資商品時,銀行除了依據你的收入、年齡、學歷、與職業等客觀條件評估風險承受度外,也會依據對於虧損的忍受程度
很多人在談存股,感覺好像是股票買了放久就會賺錢,最好是配息好,只要公司不要倒就好,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有哪些股票可以存? 為什麼金融股會是存股族的第一選擇呢? 電信類股在過去是很好的存股標的,配息穩定,股價波動度小,而且在股市不好的時候還可能成為避險標的,譬如2020年3月的股災,明顯的非常抗跌。
不管你有沒有買過樂透威力彩,我想許多人應該都幻想過中了上億元的樂透可以怎麼花吧,在這版上的多數人應該都有一套投資/存股計畫,努力的工作存錢累積投資本金,等到本金大到能產生足夠的被動收入時,就是財務自由的時候了。 但我們常看到一些樂透得主,在獲得數十億台幣的獎金後,過沒幾年就傳出破產的消息,重新回到中
前幾天有網友分享一篇文章給我看,問我這樣的方式是否可行,想請我給他一點意見,這篇文章的內容大致如下,不知道各位看完有甚麼想法: 「大意是他的父母親每一位各有每月2萬元的月退休金,也就是兩位加起來每月4萬元,一年就是總共48萬現金流。 於是我跟他說一個更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