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瑜伽要學解剖學嗎 2022版

2022/12/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瑜伽就瑜伽,為什麼學瑜伽一定要學解剖學呢?


當然練跟教瑜伽不一定要懂解剖學,但如果教學牽涉到人體的動作,了解解剖學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學生的基本素養。
很多人都是因為受傷而選擇瑜伽練習,但有趣的是在復健科或物理治療師端,往往又接到很多因為練習瑜伽而受傷的人,這不就是一個滿諷刺的現象嗎!
而假設教導的媒介是以動作為主的體位法,那當然需要一定程度的解剖學基礎。
如果要教比較高難度有風險的動作,或反過來想要教導透過練習可以療癒身體或恢復正常功能的內容,那對解剖學或說對身體的了解當然需要更多。
所以,夠用就好,但你要想清楚你要運用到哪個層級,才知道要學到哪個層級。
瑜伽很多的練習內容其實很好,但有點可惜的是因為不同派系強調的重點不同,有時候你想找或你需要的答案,並不在你正在練習的系統中,此時向外取經或看看解剖學的東西,也許能夠幫助你更知道自己在幹嘛。
對我來說,我覺得它提供了我更多元的角度去看待體位法的練習,進而引發出自省的對話,讓我能夠更有覺知的選擇我的練習。而瑜伽從來就不是競爭,不是與別人的競爭,更不是與自己的競爭。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有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最後見山又是山了,大概就是這種的心路歷程。

以下寫一些學習過的系統給我在瑜伽練習的反思。

- DNS

在 DNS 的課程中,我們學習矢狀面穩定,產生飽滿的腹內壓,讓身體整體達到穩定,然後產生好的動作。
開剪刀,就是指前方肋骨外翻,骨盆前傾,腰椎壓迫,更重要的是影響到身體整體的穩定,如果平常都習慣在這狀態做動作,身體慢慢會累積很多代償,甚至到受傷的風險。
所以當每次後彎練習的時候,我都會想一下這件事,到底我是在有控制的後彎,還是千方百計的破壞核心穩定。

- FRC

FRC 的 slogan 是 Control yourself。在上課的時候強調的重點總是這是內在的練習,你必須去感受關節的動作,而同時做好穩定中軸的工作,這些跟 DNS 部分的觀念又是重疊的。
另外,它又特別強調 mobility 跟 flexibility 的差別,活動度 mobility 是有控制的flexibility,放在瑜伽容易過度開髖伸展而失去控制的情況,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提醒。

- Anatomy Trains

身體是相連且互相影響的。
在解剖列車中,深層的深前線等同於核心的筋膜線,其中大腿內收肌群一路往上也跟骨盆底肌跟橫隔膜相連,另外在步態穩定中,內收肌群的重要不下於傳統認為的髖外展肌群。
所以當我練習橫劈時,我也會想一下我到底是有控制的練習,還是一樣已經到破壞它的程度了,韌帶拉鬆了,是不太容易練回來的,等老了肌肉流失才是真正考驗的時候。

- PRI

PRI 的核心概念,人體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兩個。呼吸跟走路。
如果以 PRI concept 來練習,就是要有意識的感受到正確本體感覺的回饋,加上能夠把呼吸帶到該去的地方產生正確的氣體流動,這才是產生良好動作的關鍵。
很多時候我都不知道這到底是 PRI 還是瑜伽,有上我課的同學應該也有類似經驗。

最後,關於進階體位法的選擇,簡單來說就是:
「風險控管,一切都是等價交換。」
有幾個常見的錯誤認知,例如:
練越深越厲害
老師可以我也可以
現在沒事以後也沒事
所以要真正看清楚自己的狀況,以及在練習的時候,當你要突破或被突破身體的極限時,不妨暫停一下,好好的往內看,思考一下當下腦中的想法是什麼。
**Find your why**

- 是Ego嗎?想追求什麼目標?

多多少少,例如我在練習的時候也有ego跟執著,我練單手倒立就是希望能夠趕快突破5秒可以拍照,大方承認是真正面對問題的第一步。
如果都沒有,那找到自己的專注跟練進階體位法本來就不是等號,那就都拜日式跟靜坐就好了不是。

- 為了這個,我付出的代價是什麼或要做什麼努力?

如果是倒立,就是比較多的肩膀穩定練習,大概推自己重量,這個水準在常做重訓的也許就普通,但可能會讓手腕壓力變大,有受傷風險。
- 當狀況不好,我能夠勇敢的踩煞車嗎?
例如今天手就是不穩,覺得狀況不好,那就減量或是乾脆休息,不練不會怎樣。
或是老師又要來凹我,我敢勇敢的跟老師說不嗎。

- 這些瑜伽練習,整體下來讓我精神越來越好,體態越來越均衡飽滿?

這個也必須很有覺知的去感受身體的狀況,特別是在離開練習後,你是一切都很好,還是甚至每個禮拜都要去針灸治療。
而最後想完一輪,也許你就能夠真正的了解:
「瑜伽體位法是工具,解剖學也是工具。瑜伽練習本來就不在體位法本身,而是透過它達到的自省與連結,當你真正內在跟外在達到和諧,不需要用極端的方式用體位法證明自己,尊重身體,懂得適當踩煞車,這時候你美好舒適的瑜伽練習才真正開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瑜伽老師的生涯,教學,學習,閒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