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沙特國家通訊社表示,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於10月20日與沙特能源大臣舉行了線上會晤,表示將加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包括穩定石油市場、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合作和聯合投資、推動兩國於可再生能源和氫能領域合作、在中沙兩國投資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和平利用核能的政府間協議框架下開展合作等。
其中「核合作」一項引發了外界關注。其實早在2012年1月,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沙特期間,中沙便簽署了核合作協議。彼時相關合作細節並未完全公布,但據阿卜杜拉國王原子能和可再生能源城總裁亞曼尼(Hashim Yamani)表示,沙特希望能在2030年前建成16個商用核電站。
此後過了許久,中沙未再傳出「核合作」的相關消息,直到2017年7月,中國核工集團宣佈系列新訊,表示在兩國元首見證下,中沙正式簽署《鈾釷資源合作諒解備忘錄》,邁出了雙方核能全產業鏈合作的第一步,日後中國核工集團將對沙特9片潛力地區開展放射性資源勘查工作,並對沙特推銷第四代核電。
但在此之後,相關消息又是一片沉寂。與此同時,關於沙特即將「發展核武」、中國將對沙特「核擴散」的敘事卻開始發酵。而導致此一現象的原因,既有沙特與伊朗的對峙,更牽涉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
民用核電還是「核擴散」
2018年3月,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表示,如果伊朗決定製造核武器,「我們將盡快效仿」。此一發言引發了軒然大波,部分西方輿論由此抨擊,「沙特的核能恐不僅是發電用」,並認為沙特之所以開始發展核能產業,是為獲取開發核武的能力。彼時美國尚未退出伊朗核協議,故王儲此般表態被認為是對核協議的一大威脅。
然而輿論抨擊是一回事,政治決策又是一回事。在美國的極端想像中,其無法排除沙特發展核武的可能,再加上中國正與沙特進行「核合作」,如若局勢最終發展為「中國對沙特輸出核武技術」,勢必會對美國構成巨大威脅。故與其放任中沙共同促成此事,不如讓美國也下場參與,藉着對沙特分享核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排擠中國參與,從而監控整體進程與走勢,避免沙特秘密研發核武。
在此脈絡下,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2019年3月批准協議,允許沙特通過美國能源部獲得核機密,此協議雖不允許沙特獲得處理鈾的相關設備,卻允許其與美國開放的6家公司秘密接觸,以進行開發核電的初步工程。而在中美「分別協助」下,沙特也於2020年啟動了第一座研究用反應堆,並表示未來若正式發電,將可帶動國家能源轉型,同時創造收入與就業機會。
然而美國的參與沒能消除自身的不安全感,因其發現即便自己下場協助,中沙仍在同步進行「核合作」,故在排山倒海的焦慮下,其又開始了另一波攻勢:不完全退出沙特核產業,但炒作中國似乎正協助沙特發展核武。
2020年8月4日,《華爾街日報》便稱,西方官員日漸擔心中國和沙特的核合作,因為中國正對沙特輸出提取「黃餅」(鈾的半加工形式,是核動力反應堆和核武器的關鍵成分)的技術,一旦沙特完全習得,將大幅改變核計劃的民用本質。《華爾街日報》指出,「提取黃餅設施」由中沙兩方共同建造,坐落在沙特西北烏拉(Ula)附近的偏遠沙漠地區,其位置正好是麥地那(Medina)和塔布克(Tabuk)中間,距離伊朗最遠。然如此指控缺乏直接證據,且沙特能源部也否認有此設施存在。
但即便如此,美國的攻勢仍未停下。在《華爾街日報》後,《紐約時報》發起了下一波攻擊,稱根據美國情報機構的「機密分析」,沙特正在中國協助下,設法提升核燃料的生產能力,為的是讓燃料可以濃縮到武器級水平。且美國情報機構已經發現,位於利雅得(Riyadh)周遭的太陽能電池板生產設施附近,出現了一個新建成的結構,「可能就是幾個未申報的核設施之一」。可想而知,上述指控同樣缺乏直接證據,且沙特也嚴正否認有此設施存在。
海灣風暴與「中國威脅論」
平心而論,與已在2020年落成阿拉伯世界首座核電站、並以其成功發電的阿聯酋相比,沙特的核進程可謂相當緩慢,卻仍不能免去「研發核武」的指控;正如中沙「核合作」僅是民用目的,至今亦未見顯著成果,卻仍要被西方渲染為「核擴散」般。觀其原由,終究是政治博弈主導了輿論鬥爭。
首先,沙特最早是在2011年宣佈興建核反應堆的計劃,中國則是在2012年與其簽訂核合作協議,爭議的明顯發酵卻是在2018年之後。原因除了彼時沙特與伊朗關係惡劣,美國又與伊朗簽署核協議,導致沙特威脅可能要研發核武、引發西方緊張外,也與正在上演的卡塔爾斷交風暴有關。
2017年起,沙特聯合巴林、埃及、阿聯酋等國,以卡塔爾支持恐怖主義、干涉他國內政、與伊朗過從甚密為由,對其祭出了種種懲罰性措施,包括斷交、關閉領空、封閉邊境、撤銷卡塔爾運營的《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執照等,並要求卡塔爾切斷與伊朗的所有聯繫、驅逐庇護的哈馬斯和穆斯林兄弟會成員、規範《半島電視台》的報道、停止「干涉外國事務」。
然即便沙特手段強硬,卡塔爾卻也不是省油的燈,其不僅未迅速服軟、反還強悍回擊,既深化與伊朗的互動,更利用《半島電視台》對沙特、阿聯酋等國進行輿論狙擊,兩國的核研究自是目標之一。首先建成核電站的阿聯酋更是承擔了大量砲火,包括「核電站工程結構的安全性不足」、「海灣地區陽光充足,何不發展太陽能」、「阿聯酋其實是要與沙特共同發展核武」、「沙特與阿聯酋要同伊朗進行核軍備競賽」等,甚至稱阿聯酋核電站將是「下一個切爾諾貝爾與福島」,可謂從炒作到詛咒不一而足。
然而伴隨斷交風暴在2021年落幕、伊朗與沙特關係逐漸緩解,《半島電視台》已鮮少再論及沙特與阿聯酋的「核威脅」;取而代之的,則是在中美博弈大背景下,源於「中國威脅論」議程的「中沙核擴散」敘事,於2020年後開始瘋狂發酵。
如前所述,美國因與沙特只是「利益之交」,故不能完全排除沙特自行發展核武的可能,更無法確定沙特核武會否成為美國的威脅,與此同時中美博弈又愈趨白熱化,在此脈絡下,美國即便無法阻止沙特研發核能,也希望至少能排除中國的協助角色;然在發現無法打斷中沙合作後,其又轉向輿論場域,開始狙擊兩國的「核合作」,即便眼下並無顯著進展,美國仍要渲染「中國協助沙特研發核武」的莫須有罪名。
平心而論,發展核電是沙特推動《2030年願景》(Saudi Vision 2030)的必走之路。阿聯酋也好、沙特也罷,對有意佈局「後石油時代」的海灣國家來說,核能既可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發電和海水淡化能源需求,亦可減緩其對碳氫化合物資源的依賴;而中國已成功運轉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反應爐的核電站,更計劃在2030年前,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援建30座以上的核電站,故與沙特的需求可謂一拍即合,兩國進行「核合作」亦是理出自然。
眼下中沙「核合作」之所以再成西媒議論話題,大體仍是美沙關係出現摩擦所致。在可見未來內,中美博弈的趨勢恐難消停,沙特也將在多極化的國際秩序下,開展更多元的國家外交,兩重脈絡交織下,中沙核合作若有顯著進展,恐將再掀「中國協助沙特研發核武」的輿論戰。但即便如此,種種猜測皆難停下中沙核合作的腳步,原因無他:美國已逐漸退出中東,難阻沙特謀求國家發展的渴望。
原文發表網址:
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