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的房子*

*鄰居的房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講過值班時遇到的來店客,也講過自己一步一腳印,掃街,讓對方留下好印象的陌生客人。

還有另外一種,感覺上是最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就來的案子~那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

當了業務,不可避免的還是要先向自己身邊的人廣為宣傳。

在此,先向其他各種類型的業務人員說聲「不好意思」啦,以下的言論沒有任何批評的意思,純粹是我個人的想法。

我想大部分的人,想到自己要從事所謂的業務工作,都會在心裡先築起一道跨不過去的隱形高牆,除了擔心自己不是個善於表達,善於交際的人之外,就是擔心自己臉皮太薄,無法勝任這個要去跟人家鞠躬哈腰的工作。

特別是當我自己因為身邊的朋友推薦,而嘗試用「分享」的心態,介紹直銷產品時。

我自己都覺得好像變成不受歡迎的人~ 又或許是心理作用吧!

總而言之,當我決定擔任這個「時間很彈性」的業務工作時,我用了一個理由說服自己~ 因為房子可不是人人都會買,更不是隨便都能買,所以,親朋好友不必因為「需要捧場」而有壓力。

也不會因此對我退避三舍。

就算如此,既然要在這個服務業生存,還是要先詔告天下~

「我現在在 『賣房子』…… 做仲介啦~ 如果身邊有朋友,或是你自己要買房子,賣房子,都可以找我喔!」

這樣就好,雖然有時候朋友出現這方面的需求時,不一定記得你;或是,剛好他的誰的誰……也是仲介……無論如何,有宣傳就有機會啦!

不常見面的朋友可能會忘記,但每天進進出出都會見到面的好鄰居,怎麼好意思不找你呢!

算起來,我平常待人還算親切有禮,從小家教還行,見了人一定要微笑打招呼的。

跟鄰居們的互動自然還不錯啦。

這種情形之下,鄰居有買賣房子的需求時,不至於故意 「避開我」。

事實上我確實接過好幾次鄰居的委託了。

聽起來,光是鄰居的錢就賺到不少了吧?

答案是,並沒有。

就舉個通例吧!

「通例」,不明白嗎? 就是我已經幾乎把這視為必然之結果了。

就這麼說吧,當你的鄰居委託你幫他賣一間房子的時候,你可是抱著使命必達的態度,深怕辜負了鄰居的厚愛,不然,以後在鄉里間要怎麼混得下去呢,是吧?

當你做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好不容易出現了一組出價的買方,而買方一開始一定是帥氣的大刀一揮,一刀見骨,而且血流如注。

如果,那間房子很搶手,那麼像這種心狠手辣的買方,咱們不要,直接等待下一組有緣人出現就好。

可惜,這一組雖然心狠手辣,但卻是百年難得出現的一個機會,也只好為了不負鄰居的託付,努力的在價格上,亮出所有的武器,極盡可能的舉出可以為那間房子加分的優點,與對方展開價格攻防戰。

漸漸的,你和買方都已經精疲力盡,你已經端不出菜,買方也不願再屈服於你的任何威脅利誘,撂下一句, 「頂多大爺不買,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怕買不到房子嗎?」

「依據附近的行情,真的差不多就是這個價格了,還是賣了比較好……」你這麼告訴他說。

此時,該是屋主,也就是你的鄰居,做決定的時候了。

屋主總是希望可以賣到比行情更好的價格,而且還深具信心,覺得自己的房子一定可以賣到比別人家更好的價錢。

就算 「屋主」兩個字等於 「鄰居」也一樣,他們甚至以為, 「我是你的鄰居,你應該更努力的幫我賣到更好的價錢吧?」。

所有的狀況都分析了,該努力的也做了。最後,該做決定了吧!

屋主~ 也就是你的鄰居,如果願意接受這一場噴血的拉鋸戰之後所得到的成績,那就拍板成交。

無奈,這位曾經吆喝你去他家吃飯唱歌,感情好到不計較你把他家昂貴的葡萄酒喝光的鄰居,他不相信買方出的這個價格是所謂的「行情」,也不相信你已經幫他挨了很多刀。

因為這時你是 「仲介」。

他覺得,一定可以賣到更高的價格,只是,你不夠努力。

於是,放棄了好不容易擺平了的買方,接下來也不容易再有更好的買方出現。

原本輕輕鬆鬆接下來的委託,就在後續無人聞問的情形下,放到委託過期。

沒達成任務的你,也不方便再問起這件事,只是沒多久後,輾轉的,知道另一家仲介正在幫他做廣告。而你,連去他家唱卡拉OK都不好意思了。

直到有一天,他跑來問你的意見,你還是很誠懇的給他建議,告訴他,「如果有人出到像當初那樣的價格,真的就應該把握了」。

看到他原本遲疑的眼神,轉為一股堅定的表情。

你知道,下一回你再見到他時,不要忘記跟他說聲「恭喜」,因為此時聽了你的建議,他的房子就快要順利成交了。

畢竟,這時仲介是別人,而你,你是他的鄰居,他,當然相信你。

換他很不好意思地跟你說,謝謝你哪!

聳聳肩,你只能微笑祝福,順便,還要很有雅量的,默默在心裡替另一個陌生的仲介高興。

有什麼關係呢,本來那麼多的委託物件,就難得可以成交個幾間啊!

這只不過是沒成交的其中一間罷了!

怎麼突然從那時起,好像,連一起唱歌也變得不自在了。

沒關係,因為他也快搬走了啦!

avatar-img
莫不語的沙龍
3會員
48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不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般我所接到的屋主委託,不外乎親自掃街時,對方收下了我的名片而主動找我;要不然就是值班時,運氣不錯碰到來店客;當然也有鄰居好友自己的,或是他們幫我介紹的房子。 這邊要講的例子,對我來說也是很特別的。 有一天,有一位陌生的阿姨打電話進公司指名找我,說她有房子要賣,於是,我立刻飛奔過去。 到了那裡才知道
有的人看房子,精挑細選,很認真的研究所有的資料,想清楚所有的條件,再詢問家中老少、親朋好友的意見,一點一滴的,過濾掉所有不完美的物件,最後…… 嗯…… 有的人則很難走到那個「最後」。 至少,在我帶他看過「八百零九」間房子之後,始終沒找到心目中的「完美」。至於有沒有其他比較厲害的仲介,能為他找到,就不
或許因為名片拿出來,我就是個「以賺錢為目的的仲介」,所以,很難令人相信,我會真心站在他們的立場,為他們考慮。 當我的客戶是買方的時候,不知不覺的,我就會站在買方的立場,希望他買便宜,就算他自己心甘情願,我也常在內心煎熬,擔心他買貴,擔心他買的房子其實很破、很舊…… 甚至還擔心,這間房子沒有為他帶來好
其實,回憶起我第一次成交的案子,也是一個慘痛的經驗。 經過一兩個月的摸索期,羨慕別人,為什麼帶看回來就可收斡旋,而我卻只有剛好值班,幸運撿到來店 (或來電) 委託售屋的案子。 (收了斡旋才表示有機會談妥價格並成交;而只是接受屋主委託,就還是得等買方出現才賺得到錢啦!) 明明我都有掃街呀! 明明我也持
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除了成交價,房仲的服務費,還有其他稅費也必須考量。那一次,看過了眷村國宅何阿姨委託的案子後,真的很疑惑,他們要賣的房子是四間細長的,而且狹小的透天厝,由馬路邊開始向內一間一間的蓋起來。四棟四戶相連,簡直是「雀居」。而且越後面越小間。阿姨從原本其中一戶,後來可能因為隨著孩子漸長,需要
無論什麼樣的商品交易,總是賣的人想賣高一點,賺多一點;買的人想買便宜一點,多省一點。 上菜市場,就算是一塊錢、兩塊錢都要爭取了,更何況買賣房子動輒幾百萬的交易,一來一往,說不定就差了幾十萬。不過,咱們這小地方低行情,就別提大都會那種幾千幾億的了。 事隔十多年,周邊漲翻天,咱們這小地方也勉強跟著小翻了
一般我所接到的屋主委託,不外乎親自掃街時,對方收下了我的名片而主動找我;要不然就是值班時,運氣不錯碰到來店客;當然也有鄰居好友自己的,或是他們幫我介紹的房子。 這邊要講的例子,對我來說也是很特別的。 有一天,有一位陌生的阿姨打電話進公司指名找我,說她有房子要賣,於是,我立刻飛奔過去。 到了那裡才知道
有的人看房子,精挑細選,很認真的研究所有的資料,想清楚所有的條件,再詢問家中老少、親朋好友的意見,一點一滴的,過濾掉所有不完美的物件,最後…… 嗯…… 有的人則很難走到那個「最後」。 至少,在我帶他看過「八百零九」間房子之後,始終沒找到心目中的「完美」。至於有沒有其他比較厲害的仲介,能為他找到,就不
或許因為名片拿出來,我就是個「以賺錢為目的的仲介」,所以,很難令人相信,我會真心站在他們的立場,為他們考慮。 當我的客戶是買方的時候,不知不覺的,我就會站在買方的立場,希望他買便宜,就算他自己心甘情願,我也常在內心煎熬,擔心他買貴,擔心他買的房子其實很破、很舊…… 甚至還擔心,這間房子沒有為他帶來好
其實,回憶起我第一次成交的案子,也是一個慘痛的經驗。 經過一兩個月的摸索期,羨慕別人,為什麼帶看回來就可收斡旋,而我卻只有剛好值班,幸運撿到來店 (或來電) 委託售屋的案子。 (收了斡旋才表示有機會談妥價格並成交;而只是接受屋主委託,就還是得等買方出現才賺得到錢啦!) 明明我都有掃街呀! 明明我也持
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除了成交價,房仲的服務費,還有其他稅費也必須考量。那一次,看過了眷村國宅何阿姨委託的案子後,真的很疑惑,他們要賣的房子是四間細長的,而且狹小的透天厝,由馬路邊開始向內一間一間的蓋起來。四棟四戶相連,簡直是「雀居」。而且越後面越小間。阿姨從原本其中一戶,後來可能因為隨著孩子漸長,需要
無論什麼樣的商品交易,總是賣的人想賣高一點,賺多一點;買的人想買便宜一點,多省一點。 上菜市場,就算是一塊錢、兩塊錢都要爭取了,更何況買賣房子動輒幾百萬的交易,一來一往,說不定就差了幾十萬。不過,咱們這小地方低行情,就別提大都會那種幾千幾億的了。 事隔十多年,周邊漲翻天,咱們這小地方也勉強跟著小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