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讓你對工作感到滿意的因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你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很直覺的會說:那還用想,當然是加薪、發獎金啊。但你有沒有想過,一些非營利組織裡的工作人員,為何會對於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且自豪?社會上的義消、義警也同樣是無悔的付出,驅動這些人的力量是除了薪酬外的一項重要因素:動機。

這邊分享一個心理學理論叫「雙因素理論」又叫「激勵保健理論」,是由美國行為科學家 Frederick Herzberg 提出的,這個理論的重點是:

對於工作满意與否來自兩個不同的因素:第一是保健因素,即我們日常說的基本需求,包括薪酬、福利、工作安全和環境;第二則是動機因素,即成就需求,包括如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獲得認可、責任與個人成長。

對上述的理論我用白話文來闡述,基本需求是必要的條件,在工作中不能缺少。薪酬是為了三餐溫飽,福利是為了提升工作環境,工作安全是為了保障員工健康和安全,環境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這些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員工將會對工作產生不满意,甚至導致離職。

依據他的研究,即使不斷的改善保健因素,只會降低你對工作的「不滿意」而不會讓你對工作滿意,因對工作不滿意的反面不是「對工作滿意」,而是對工作「不討厭」而已。

所以加薪、發獎金,只是會讓你每天起床時,不那麼討厭去上班而已。

而動機因素則是提高工作滿意度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它可激發人的積極性,當一家企業重視工作的安排、量才錄用、各得其所,對人給予表揚與認可並給予成長、發展與晉升的機會,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這種內在激勵的重要性也就越明顯。

以下再對雙因素理論進行總結:

一、不是所有需要得到滿足就能激發人的積極性,只有動機因素才能。

二、沒滿足保健因素時將引起不滿。

三、動機因素是工作熱情之火,是在員工工作中才可引燃的。

所以,當你對工作不滿意時,先靜下來想想,是不是100%是薪資的緣故?還是有動機因素未被滿足,從這方面下手,讓你對每天起床上班不再感到是件苦差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翁楷的沙龍
13會員
95內容數
在一般的職場從業者,除非你是創業者,不管那個的職位一定有你的上層主管,如何與上層主管進行溝通、任務的對焦,是目前職場從業人員最重要的課題,這就是所謂的「向上管理」,向上管理做的好,你的職涯也將比別人順利,升遷的機會也就比別人多,我以多年主管的經驗,傳授如何做好向上管理,讓你的職涯充滿無限可能。
翁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6/21
是不是有長輩一直告誡著你,上班在做事要勤奮?你是否也有「勤能補拙」的迷思?平常的觀念,懶惰是個負面、而勤奮是屬正面的詞,但在職場上勤奮人的績效不一定會比懶惰人來的好。
2023/06/21
是不是有長輩一直告誡著你,上班在做事要勤奮?你是否也有「勤能補拙」的迷思?平常的觀念,懶惰是個負面、而勤奮是屬正面的詞,但在職場上勤奮人的績效不一定會比懶惰人來的好。
2023/06/11
之前有下屬找我抱怨,說某部門的主管換到不同部門後,做事風格有明顯的偏差,原本極力反對的事,現在確站在同意的一方,讓這位部屬感到不可思議,一直嚷嚷著:「怎麼換了一個位置,就換了一個腦袋?」;我當時卻潑了他冷水:「不用懷疑,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2023/06/11
之前有下屬找我抱怨,說某部門的主管換到不同部門後,做事風格有明顯的偏差,原本極力反對的事,現在確站在同意的一方,讓這位部屬感到不可思議,一直嚷嚷著:「怎麼換了一個位置,就換了一個腦袋?」;我當時卻潑了他冷水:「不用懷疑,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
2023/05/29
先說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小陳是某部門的部門長,而小李則是小陳一手拉拔的優秀課級主管,最近小陳因上級要求的KPI有達不到風險而焦頭爛額,所以不時會有情緒性的反應,甚至對小李的能力多所質疑,讓小李這陣子常常垂頭喪氣、自我懷疑。
2023/05/29
先說個我親身經歷的故事,小陳是某部門的部門長,而小李則是小陳一手拉拔的優秀課級主管,最近小陳因上級要求的KPI有達不到風險而焦頭爛額,所以不時會有情緒性的反應,甚至對小李的能力多所質疑,讓小李這陣子常常垂頭喪氣、自我懷疑。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