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台北市 選舉結果觀點

2023/0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台北市
選舉人數 2,026,769投票數 1,372,179有效票 1,360,951無效票 11,228投票率 67.70%
結果:最後由中國國民黨蔣萬安獲得勝利
111年九合一選舉
這次針對三腳督來分析,蔣萬安 42.29%,陳時中31.93%,黃珊珊25.14%
1. 對於選舉人選 普遍人們或多或少在選前半年多人選陸陸續續的會明朗
現在人民對該都市熟悉度由幾個大方向 在這個地方紮根時間
如果說空降的普遍上都是被當作犧牲打的對象
(當然也有例外)
從參選時程來看,依個人來看陳時中的參選是一個大問題
首先-相較其他兩位在台北地方來比,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空降參選
從維基資料來看7/10才正式讓人民確定是由陳來參選
如果晚宣布我認為第一步就是避免被當作空降
必須讓當地市民信賴的一位對象
或者說是你宣布參選的時間更早於其他人,去建立當地人民的信賴
2. 參選者的個人聲浪
個人公式為:個人聲浪的分數65%+背後政黨顏色的影響35%
蔣萬安
個人觀點
對於年輕一輩的人來說
比較有印象的大概就是章 蔣問題
對於中間選民來看去對此問題做操弄,在蔣家勢力大多已經淡出政治後在選舉時候打此議題,有點偏向炒冷飯很難去作出大幅度影響
而從政黨以及個人分數由於執政相比在野,時任執政相對引起討論
以及民怨會較高
陳時中
個人觀點
對於年輕人來說曝光率以及認知度就相對高了點
但是這只是在網路上以及大眾對它的認識
針對台北市民來看並不能作為在地的基層信賴
加上言論破口爭議,體感上對於第一印象就稍微扣分
再加上執政黨效應+疫情的爭議
以及個人魅力對於個人來看講話的語調很難使人對他產生好感
黃珊珊
在認知度來看由於個人認為她屬於溫和類型,因此其實若要問年輕人對她的瞭解程度,個人認為是不大多
依照個人觀點來看
她從新黨到親民黨(其實該兩黨都泡沫化了)基本上沒有什麼年輕人了解,但由於在台北市在地選區曾經多次當選民代下對於當地或許不太會被當成空降人選
選後討論
這次的結果可以說是顏色的兩黨政治結構
整體人民有跳脫框架的趨勢
有一部分選民不在是顏色為主
就是所謂的中間選民
今天哪個黨執政其實好感度都會比在野時期降低許多
不管今天國民黨還是民進黨,也就是前面所說的執政黨效應
而疫情和疫苗也對於選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扣分選項
淺色選民多半會依照當時該當選人的行為言論+執政黨整個團隊施政對實質生活上的接觸性
也就是說若選前沒有重大疏失或者真的沒有理由支持的原因
才會牽動這一部分的票源
再來媒體的真實度
其實從個人觀點來看一個新聞從半信半疑提升到不相信程度
這一個是這次選舉一個很明顯的亮點
人民會過濾掉帶有特定政治操作的新聞
或者一些假中立的發文氾濫
莫名出現的網路紅人在新聞標題常常出現什麼什麼網紅說xxx
結果根本是一個無人知曉的路人
以及媒體焦點失焦(常常把一些小事過度拉大檢討等等 )
人民不再是以往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去拉動中間選民已經不是藉由沉默螺旋的氣流就能夠達到以往的效應
而人民在對於藍綠的對立厭惡感增加就會轉而投向新崛起勢力
並不是說人民對於第三勢力的支持,是非a即b的狀態已經失望
有一種換人做做看,改變成 哀 算了反正選來選去都一樣
不然就投其他的
而最後 民眾黨會不會成為新的第三勢力?
我個人認為不會是民眾黨成為第三勢力
最多會變成第三勢力呈現多黨結合所構成的
人民對於第三勢力的信任度,通常一次或者兩次的選舉
人民對於第三黨的容錯率低 比如過往泡沫化的政黨
人民會覺得說就只是從藍綠之間脫黨的
或者依附其中一黨
那這樣幹嘛不直接投藍色或綠色,阿反正都一樣?
所以有人問民眾黨是否成為第三勢力我的回答是
2024 以及2032 這兩次過後就可以知道答案了
本篇無任何政治操作 單純分析為主
並無針對任何政黨去做攻擊
而資料來源皆是維基百科 若有錯誤會立即更改
本篇適合
1.知道誰當選其實生活還是為重心的人
2.中間選民以及對於選後有想法的人
3.不管哪個政黨對錯可以比較理性去判斷的人
4.能夠把視角抽離政黨來看

本篇不適合以下性質觀看
1.有極強的政治立場
2.意識型態的空泛爭論者
3.帶有針對性地去做挑釁

政觀觀點
政觀觀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