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時透過友人介紹到一個媒體集團面試,當時該媒體集團想做一個生鮮電商平台,後來因為各種考量我沒有加入。隔年(2015)熊媽媽買菜網誕生了。同時期已有一個外商生鮮電商平台陸續撤離台灣(Happy Fresh)。後來2019年另一個外商生鮮電商平台Honest Bee也撤出台灣。
2020年中我曾找了一個商品,並找熊媽媽洽談上架銷售,後來雖然沒有上架成功,但也有此機會親臨該公司並了解它們的業務運作方式。不料幾個月後也就是熊媽媽在該媒體集團經營五年後(2020年底),也因資金不夠而賣給東森電商。無奈的是兩年後(2022)的今天竟宣布「因大環境不佳,將於12/8暫停營業」。
現在線上訂購生鮮的平台還有food panda、Uber Eats兩個資本雄厚的外商,及一個本土通路全聯的 PX GO。看來要在台灣做通路或品牌,錢夠不夠的確是一個重要的關鍵。以我在兩年前了解熊媽媽的運作來分析,他們自有的物流車隊確實不多,以至於經營五年了仍以桃園以北才提供快速配送服務。這樣你的客源已經被區域所限制了。再來生鮮倉儲更是一個大成本,必須要在各地建置冷凍倉庫,然後生鮮商品還有保鮮期,也不能在倉儲地放置太久。而且生鮮食品配送必須在30分鐘到一小時內送達消費者手上,否則商品會變質,因此你的倉儲據點和配送車隊數量勢必要足夠。也是因為這樣,他才會選擇在兩年前賣給東森購物,並與東森購物共用倉儲與物流。
真正適合做生鮮平台的就非全聯和家樂福這兩家了。因為所有的商品本來就是各個門市據點的冰箱中,就算沒人線上訂,也會有人在門市購買。再來全聯的據點已經超過1000家,對於全台各地的快速配送基本上已經不成問題。所以熊媽媽(或東森)要拿什麼比呢?
雖然兩年前我也建議並幫我服務的公司建立了一個自有品牌的電商平台,但我仍要說,如果你想害一個人,就叫他去自建通路和品牌吧! 因為很快它就會花光口袋裡的錢。但如果時勢、運氣在你手上,成功建立自己的通路和品牌,其成果一定會非常甜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