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趟老家,原本家族裡二伯掌事也住老家,好多年前二伯覺得三合院住不下回來過年的親戚們,於是改建成一間方正的二樓屋子,房間很多,剛落成時那幾年,誰不是過年返鄉住幾天,漸漸的父輩兄弟的孩子長大也成家,就逐漸成為回來祭祖完,吃上一頓團圓飯,然後各自回家圍爐。好在二伯也是開枝散葉最繁茂的家族,不但兒女多,還有孫子輩也多,近幾年連曾孫都出世了,祭祖完的那頓團圓飯,更是熱鬧非凡。
近年二伯和二伯母相繼去世後,回來祭祖的人是少了,父親原本六個兄弟,僅剩下三位,而我們都人口簡單,小叔的孩子們,女兒個個成家都先回婆家,還有待在國外的沒回來,但一個祭祖的習俗,二三十人還是跑不掉。
二伯最小的女兒,小堂姊現在住在老家,但小堂姊也五十多了,腰腿也不好,前兩年看她得拿四腳的助行器,今年好多了,只需拿根拐杖。以往這頓午餐都是二伯大氣一揮操辦的盛宴,後來大家生活條件變好,加上兩位大家長身體也大不如前,這麼多口人吃飯,父輩幾個兄弟就分別備些菜品,三伯喜愛海鮮,總能買到品質極好的大明蝦,三伯親自料理,那蝦肉清甜彈牙極是好吃。三伯的雙胞胎兒子之一,堂哥自己經營豬腳飯小店,每年必然提供自己的好手藝,做的滷豬腳無比好吃。父親喜愛牛肉,幾回都買了鮮牛肉回老家,說要親手下廚炒了給大家分享,但小堂姊總是手腳快些先炒了。
總之都一家人,大家喜聚一堂,沒人計較付出多少,我們著些兒孫輩就幫忙擺桌端菜,還有善後收拾,畢竟一年來難得見上一面,當然是和樂為主。我們家族父輩從小生活艱苦,大伯雖非祖母所生,但在其過世前與兄弟還是聯繫頻繁,只是他早早外出獨立,家產於是交由二伯管理,二伯和二伯母一輩子辛勞耕作,支持幾個弟弟吃飯成長,年紀漸長後各種疾病纏身,幾位弟弟出錢幫忙蓋老家房子。二伯、三伯獨立的早,賺了些錢供弟弟們讀書,做為老四的父親也學哥哥,邊讀書邊打工,再去供最年幼的弟弟讀書,兄弟間相互扶持的情誼很難得,大概也只有我們這種清貧(該說是從負債開始)的家族能如此,乃至年長兄弟間都維繫著深厚感情,這家子的兄友弟恭傳統就是幾位父輩樹立的。
這一年,大堂哥提了一件事,祖父到了該遷葬的時候了,畢竟叔叔們年紀都大,大堂哥也近70歲,到我們這輩還去為祖父掃過墓,我們下一輩可能就連墓在哪都不知道,當初也不知道為何祖父沒有入宗祠,祖母和叔伯都入了宗祠,所以也該考慮將祖父遷入宗祠墓地。雖然大堂哥提了,但真要決策還是叔伯們。一年一回的餐敘,愉快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