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俄羅斯前瞻(二):烏克蘭變阿富汗? 普京可如何結束戰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然事實證明,烏克蘭的抵抗意志遠比各方想像強大,俄軍只能在談判無果、包圍無效的窘境下,選擇轉入頓巴斯進行第二階段行動。而後伴隨北約軍援、情報偵查體系實質進場,俄羅斯的攻勢不如預期,烏克蘭則展開了幾次大反攻,成功收復哈爾科夫、赫爾松首府等部分失地。

眼下俄羅斯已佔有烏克蘭約20%的領土,並竭力要鞏固四地公投入俄的既成事實,甚至為此展開動員與擴軍;與此同時,烏克蘭也憑藉不斷升級的西方軍援,欲與俄羅斯展開長期鬥爭。各方交手至今,俄烏戰爭已不僅是俄羅斯、烏克蘭的兩國衝突,更是俄羅斯與美國及其附庸集團的總體戰,並造成了全球範圍的集體苦難。

首先是能源問題。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世界正在經歷1970年以來最嚴重的能源危機,通脹升至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高水準,2023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恐下降至2.2%,亞洲或成驅動2023年經濟增長的核心,而歐洲、北美和南美的經濟增長恐將持續低迷。

接着是糧食安全。除了戰爭衝擊俄烏糧食供應鏈外,禁絕俄羅斯天然氣也令歐洲氮肥產量急劇下降,導致了美國化肥的嚴重短缺與價格飆漲,農業生產成本自也水漲船高,與2021年相比,2022年的農業總成本增加了32%。此外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估計,面臨糧食安全威脅的人數已從2021年底的2.82億增加到2022年的3.45億,2023年將有5,000萬人處於饑餓邊緣。

事態發展至此,這場戰爭已不僅是俄烏兩國民眾的苦難,更是全球底層民眾的災難。展望2023年,普京能否帶領國家結束俄烏戰爭,將是各方觀察重點。

阻礙停火的結構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伴隨戰情起落、風聲交織,曾有不少分析喊出「和談時機已到」,卻無一例外敗在了現實鐵拳下。究其誤判根源,對各方政治慣性的低估堪為關鍵。

首先,美國內部當然有促談力量,例如據《紐約時報》11月披露,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便曾在內部會議上表示,烏克蘭在冬季來臨前取得的軍事成果已達到美國的合理預期,應同俄羅斯談判以鞏固收益。然從結果來看,米利的主張未獲拜登(Joe Biden)政府採納,美國不僅持續軍援烏克蘭,還提升了援助層級,連愛國者系統都已確定下場,放血俄羅斯顯然勝過見好就收。

但如此境況,其實是重演了美國在越南、中東的去留難題。即美國內部早有退場呼聲,政府卻一來擔憂政治正確的民意反噬,二來不知該如何對盟友交待,三來無法說服強硬派,故只好以拖待變、持續升級介入程度,直到被迫決斷的那刻到來。如若沒有選舉考量或戰場的重大情勢變化,基本上美國短期之內都難改弦易轍。此前2022年11月中期選舉前夕,部份美媒釋出了拜登政府有意促談的風聲,其實更多是為了緩衝戰爭對民主黨選情的傷害,而非拜登政府已經有了決斷。

而俄羅斯同樣面臨騎虎難下的窘境。開戰之初,莫斯科對於「速勝」一事毫不懷疑,才會在衝突後3天便派團前往白俄羅斯,欲與烏克蘭進行談判。然而基輔的強硬程度超過俄羅斯想像,其不僅不接受俄羅斯開出的「芬蘭化」相關條件,還堅持「俄軍必須撤出烏克蘭」這一底線,結果自是讓俄羅斯碰了一鼻子灰。

對普京來說,戰事久持將給內政帶來不確定風險,其當然也想與烏克蘭通過談判結束戰爭,只是眼下去軍事化、去納粹化的初始目標雖已難至,卻也至少要保住佔領烏克蘭部分領土這一既成事實,故基輔所謂「俄軍撤出烏克蘭」的底線,基本上完全不可能被普京接受,因為這意味特別軍事行動完全失敗,不僅沒能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附庸,還令情況倒退回2014年俄軍武裝佔領克里米亞前,其結果必然是普京政權的日暮途窮。故在烏克蘭改變談判底線前,俄羅斯都只會持續加碼,在鞏固俄佔地的最高目標下,將無數人力與物資送上前線。

而身為戰場的烏克蘭則十分悲慘。在俄軍頻對平民目標發動襲擊下,其前線與後方皆千瘡百孔,戰火之下更有1,430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重創其經濟生產力,根據烏國官方數據,烏克蘭於2022年損失了30.4%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伴隨戰火進入2023年,烏克蘭的GDP將持續滑落,通脹則會持續上升,生活在貧困線下的民眾亦會增多。然而根據獨立民意測驗機構Rating Group於2022年11月下旬發布的調查數據,有高達97%的烏克蘭人堅信基輔將能戰勝莫斯科,有90%的民眾對2023年持樂觀態度,只有6%的人表示悲觀。換言之,烏克蘭儘管遭遇慘重損失,其整體的軍民意志依舊堅強,並且不惜代價要與俄羅斯進行持久戰。

如此心態也反映在烏克蘭的高層決策上。烏克蘭的政治精英多數堅信,在西方援助不斷下,只要烏軍持續發動反攻、拖長戰爭,俄羅斯便會因內部政治壓力而被迫停火談判,烏克蘭將有機會回復2014年前的完整版圖。然為爭取西方穩定援助,其須以反攻戰果證明自己「值得投資」,故儘管俄軍炮火猛烈,烏軍依舊組織兵力進行了多次代價沉重的大反攻,並且絲毫不在「俄軍撤出烏克蘭」這一談判底線上退讓。

戰爭會怎麼結束

綜上所述,美國並非沒有見好就收的聲音,無奈其內部莫衷一是、政治正確言猶在耳,只好在烏克蘭崩潰前繼續加碼;俄羅斯也不願戰事久持,但其已為這次行動付出太多,至少要有領土這一收穫來對內交代,故也只能繼續作戰;烏克蘭則堅信俄羅斯比自己更打不起消耗戰,故在有生力量消耗到一定比例、西方援助中止前,其都打算持續血戰,以迫使俄羅斯妥協。簡言之,三方都在期待他方讓步,由此導致了戰火的綿延不休。

然儘管如此,這場戰爭終有一日要以談判結束,只是時機與形式不易預測。展望2023年,戰爭存在停火和談的機會窗口,那便是春季攻勢後,以及下次冬季攻勢前,約莫是4、5月之後一段時間與12月前後。

而之所以用兩次攻勢為標的,與俄烏近期的軍事動態相關。據外媒報道,烏克蘭國防部認為俄羅斯正在準備春季攻勢,時間可能在特別軍事行動滿1年後的2023年3月,且普京可能會為此再多動員50萬人,以最大化攻勢效果。據烏方估計,此次攻勢最可能的進攻重點,是完整攻佔包括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整個頓巴斯地區。此外由於眼下約有1.5萬名俄軍在白俄羅斯受訓,故烏方也猜測俄軍可能借道白俄羅斯、再次進攻基輔。

與此同時,烏軍也在準備自己的春季大反攻,並且積極向西方國家要求坦克援助,得到英國、波蘭等國的積極回應。

由此來看,俄烏都打算以春季攻勢打出新變化,但戰爭難有兩個贏家,故其結果較可能是,有一方的攻勢相對勝出,創造了新現實,但雙方交鋒的過程可能導致慘重傷亡,故待至5月春季攻勢結束後,烏克蘭可能不再堅持「俄羅斯撤軍」這一底線,俄羅斯也可能為了停戰而向烏克蘭提出更優渥的談判前景,例如賠償其部分損失、默許其實質北約化等,美國亦可能順勢借坡下驢,讓自己這次退得比在阿富汗、越南更好看,故談判窗口可期。

但若4、5月過後的窗口沒能順利停火,待至12月前,俄烏雙方可能會開始準備冬季攻勢、美國也即將進入2024總統大選年,此時還有最後的和談窗口,即俄烏皆認為投入冬季攻勢的成本過於巨大,拜登也擔心俄烏戰爭持續至2024年會影響民主黨選情,故促談派又把握機會推動和談。

而如果俄烏能就現狀完成停火談判,最可能被雙方接受的選項,或許是朝鮮方案,即俄羅斯實質控制佔領地,「完整的烏克蘭」僅存在於地圖之上、而不具現實意義,烏克蘭雖不放棄對俄佔地的主權宣稱,卻實質放棄了武裝收復的努力,俄烏雙方將延着停火線展開漫長對峙,雙方時有摩擦與小衝突。俄羅斯雖佔有了烏克蘭部分領土,卻不能阻止與逆轉烏克蘭實質北約化的現實,已經肅清親俄勢力的烏克蘭甚至可能在美國支持下加入北約。

然所謂春季攻勢若真的發生,也可能打成一片膠着,而無法創造停火的機會窗口,美國的促談派也可能無法在2024年前成為主流。如若俄烏又錯過2023年的停火窗口,意味戰爭會在2024年持續進行,則俄羅斯恐逐漸重演當年蘇聯在阿富汗的夢魘:軍事難有顯著進展,內部民怨與政治壓力卻持續升高,最後雖未必會唾面自乾撤軍烏克蘭,也不可能發生部分外媒預測的「俄羅斯解體」,普京政權的正當性卻必然受損,即便普京能以戰時總統之姿在2024年連任,安排接班人之事恐也不能再等。

而歐美國家當然也會在能源危機、通脹升高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但戰事久持受傷最大的,還是身為戰場的烏克蘭。伴隨衝突加劇,其將被進一步榨乾生產力與有生力量,大小城市皆因戰火而千瘡百孔,大批精英外逃,即便其最後真能逼退俄軍,大量貧困民眾為求生存,也只能湧入過往被部分西方輿論訕笑的底層職業,包括至歐美從事苦力、賣淫、在烏代孕等,一代人的前景就此犧牲。

展望2023年,若俄烏戰爭能在滿足俄羅斯底線的情況下停火和談,對普京來說將是相對有利的結局,但因眼下俄軍無法取得戰場上的絕對優勢,各種不確定性層出不窮,故能否在2023年達成此一結局,還要視接下來的戰場動態而定。

原文發表網址:

2023.1.24

2023俄羅斯前瞻(二):烏克蘭變阿富汗? 普京可如何結束戰爭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859316?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80會員
417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劉燕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5/03/21
上任以來,特朗普(Donald Trump)已對俄烏局勢進行不少驚人操作。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2/09
經歷11天閃電攻勢,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在12月8日攻佔大馬士革,阿薩德(Bashar al-Assad)政權正式垮台。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2024/11/25
特朗普(Donald Trump)勝選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烏戰場很快能停火,卻沒想到會在近日陡然升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對2022年的俄羅斯來說,2月以降的特別軍事行動主導了國家走向。
Thumbnail
對2022年的俄羅斯來說,2月以降的特別軍事行動主導了國家走向。
Thumbnail
直到今天,國際之間的局勢依然僵持,但是今年的博弈已經顯示了各國博弈與行動的邏輯。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 俄烏戰爭-烏克蘭正在走向優勢 俄羅斯已經顯現了頹勢了,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是否還能保有克里米亞,以及戰爭會打幾年的問題。俄羅斯的經濟力無法與歐盟以及美國對抗,加上科技力的差距,打從一開始(
Thumbnail
直到今天,國際之間的局勢依然僵持,但是今年的博弈已經顯示了各國博弈與行動的邏輯。今天就來分析一下未來可能的發展。 俄烏戰爭-烏克蘭正在走向優勢 俄羅斯已經顯現了頹勢了,現在的問題是俄羅斯是否還能保有克里米亞,以及戰爭會打幾年的問題。俄羅斯的經濟力無法與歐盟以及美國對抗,加上科技力的差距,打從一開始(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本文從五個面向來談討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武力衝突-俄羅斯侵略烏:1. 最新和談的問題 2. 地面的戰況 3. 為何俄軍戰果如此慘淡 4. 中共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 5. 美中針對這場戰爭的元首對話深度分析 6. 戰況分析與結論與回顧普丁2007的憤怒演說
Thumbnail
本文從五個面向來談討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武力衝突-俄羅斯侵略烏:1. 最新和談的問題 2. 地面的戰況 3. 為何俄軍戰果如此慘淡 4. 中共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 5. 美中針對這場戰爭的元首對話深度分析 6. 戰況分析與結論與回顧普丁2007的憤怒演說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本來中共就想當個背後使壞的吃瓜觀眾,想不到風雲突變,中共竟成了此次事件的最慘輸家。
Thumbnail
俄烏戰爭,本來中共就想當個背後使壞的吃瓜觀眾,想不到風雲突變,中共竟成了此次事件的最慘輸家。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