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郊山]南坪古道馬胎古道...別忘了豆花店基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活動時間:2022.10.09

天氣:晴

參加隊伍:本原蟲亂走

路線行程:交通(台北-內灣)→內灣吊橋→南坪古道→馬胎古道→內灣山→內灣老街(基石控注意:有豆花店基石)→交通(內灣回台北)

國慶連假原訂的重裝活動因故取消了,看臺北天氣都不佳,前一晚看了氣象預報,臨時起意乾脆來內灣輕鬆走這兩條放在口袋名單很久的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

大眾交通台北往內灣

以大眾交通工具從臺北前往內灣,可以選擇:
1.火車(通常要轉兩次)
2.搭高鐵+火車內灣線(微豪華版)
3.國道客運+公車(國光1820+快捷6號或觀光6號)
在查詢火車時刻表時,因為轉內灣線時加上轉車等待時間,覺得也是蠻久的,我就試看看搭國光客運轉新竹公車的方式前往內灣。
搭國光客運1820號(搭上7:00臺北發車)在竹東的榮民醫院站下車,同一側換新竹公車(快捷6號和觀光6號)可抵達內灣。原本我算時間是要搭快捷6號,因為比預訂時間早到竹東,意外搭到去大山背的公車(觀光6號),順便車遊一趟大山背,而且遇到一行也是臺北下去要走大山背一區一大圈的山友團,學到不少這一區搭車的小技巧,下次如果要到樂善堂和大山背閒晃,也知道要怎麼算時間了。

10:00 到終點內灣站。想想7點從台北車站出發,到10點才抵達內灣(其實搭火車加上轉車時間也差不多),覺得客運也是頗耗時,還沒開始健行,心都有點累了。坐在這個內灣大橋的站牌前,先吃2顆茶葉蛋補充心靈能量,對了!回程如果要搭公車,也是在這裡等,不要到對面去。

raw-image

往前方下面看是內灣吊橋(一邊欣賞風景一邊吃早餐比較開胃)。等等出發我要先走南坪古道,就是先過吊橋。其實也可以走內灣大橋還比較近,但是走吊橋比較有情調啊~公車站牌對面是很重要的小7(補給站)和內灣老街入口,如果要上廁所,也是先去解決一下,不然等等古道上都沒有廁所喔!(吊橋對面有公廁)一直到古道末端的餐廳處才有廁所(餐廳的)。

raw-image

南坪古道+馬胎古道

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是早期尖石蓋達部落(馬胎部落和)內灣南坪兩地間往來的重要聯繫路徑,馬胎古道入口位於義興大橋南端路旁,南坪古道是早期灌溉用的水圳道,又稱情人谷步道,位於阿三哥餐廳上方,兩條古道於涼亭交會後會合成一條,直至馬胎部落的嘉興國小義興分校。(現在有竹59鄉道,成為馬胎部落的聯外道路,因此古道經整理後成為健行觀光路線)

大部分的旅遊或步道介紹,常常介紹馬胎古道,但旁邊還有一條南坪古道可相接,剛好走一圈O行。如果只是要走這兩條古道,順序上走馬胎+南坪比較好,因為馬胎出入口到內灣大橋,要走一段馬路(120縣道),早上車比較少,先走馬路,然後從南坪接出來過內灣橋就回到老街。但是因為我還有安排內灣山,所以是選擇南坪+馬胎,馬胎下山後,殺到馬路對面去爬內灣山,再順路去逛老街。看下面這張路線圖,就能清楚看到兩條古道和馬路及老街的相對位置。我覺得考量點就是走120縣道時的車子(尤其車速都很快)。

raw-image

10:05 從公車站牌出發,馬路旁往下面走是通往內灣吊橋。

raw-image

內灣吊橋。內灣吊橋橫跨油羅溪,長度147公尺,寬2.6公尺,特色是有雙橋墩立在油羅溪上,採用傳統鋼索式懸吊構造。早年是連接內灣老街和對岸南坪地區的要道(現在有內灣大橋了),現在則主要作為觀光。

raw-image

橋下是油羅溪。南坪,指的是油羅溪以南的河階平原。

raw-image

10:10 過吊橋後,直覺就順著大路往左邊走,其實左邊是通往一些營區和餐廳的,打開地圖看往右邊看才是往南坪古道入口,不過也因此看到停車場旁邊有公廁,剛好可以先去清潔一下。是說這個公廁~我和當場的兩位遊客,先站在門外欣賞(?)討論說畫這麼大隻的蟑螂誰敢進去啊?兩方對看一眼才想起來:這是螢火蟲啦!(第一眼覺得是蟑螂的請往我這邊站)

raw-image

上完廁所後往右走,會經過一些還沒營業但應該快要開門的咖啡廳、餐廳等。嗯嗯~櫻木花道,咖啡館門牌上還搭配"赤木家 晴子の鋪"(因本人遊記更新很慢,寫此文時,正搭上2023年初,灌籃高手電影版的旋風),這間算是開蠻久的內灣咖啡店囉!但此時也尚未營業。

raw-image

南坪古道

10:18 沿著馬路走到南坪古道叉路口,路口有地圖,有是一間德國麵包店,麵包店旁立著不起眼的南坪古道石牌。麵包店比較起眼,至少我一直張望著有沒有麵包出爐?

raw-image

轉入南坪古道水泥路後,水泥路有點陡,兩旁也是一些餐廳或咖啡廳,某餐廳停車場內有棵台灣欒樹,秋季就是他的主場,變得很醒目。

raw-image

10:22 水泥路盡頭就是步道入口,旁邊有南坪古道導覽圖(前面貼的那張地圖),並且出現一串階梯往上。

raw-image

免驚~一開始的一小段陡上階梯後,就是和緩的階梯步道,而且全程都有遮蔭喔!一邊是山壁,一邊是山坡山谷。

raw-image

10:30 南坪古道的山徑較狹窄,是早期山區灌溉的水圳道,現在水圳道都已經填平,沿途以接龍方式往山下延伸的水管替代水圳設施,走到步道旁時,常會看到幾條水管。

raw-image

10:40 要從大石壁夾縫穿過(地上也有水管穿越)後,拐個彎順著步道繼續走。

raw-image

10:42 這一處算是唯一比較危險的,邊坡的步道有一點點鬆落,小心走過即可,而且還有架扁帶確保,很棒。

raw-image

10:51 繼續沿著水管路步道(路旁有幾條水管)走,經過1K的牌子後不久,看到涼亭,此涼亭為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的交會處,走馬胎古道會從右下方上來,往前兩條古道合而為一,南坪古道到此結束,前面應該算是馬胎古道的路段。

raw-image

馬胎古道

馬胎古道之前年久失修,由尖石鄉公所爭取經費後在2019年底山徑重新整理,這條原住民和漢人經濟交流的路線,保持自然生態、人文歷史以觀光步道的方式重現在旅客面前。
過涼亭繼續往前走,就是馬胎古道的精華路段,我規劃路線是從這裡走馬胎古道到義興部落,原路來回後,從涼亭處接下去馬胎古道起點。

raw-image

10:55 古道旁的醒目路標:百年茄冬樹。應該是不可能忽略,因為大家都會停下來和大樹合影。樹上有好多鳥巢蕨,左側就是油羅溪的支線,步道沿著溪邊走,都在樹蔭下且充滿綠意。

raw-image

多數路段都是傳統土路,有一小段用木板和碎石間隔鋪成步道的樣子。

raw-image

10:57 來到繩索橋,由於只有一條橋,而且繩索窄橋是無法會車的,但上行和下行都要過橋,所以這邊會塞車,有去的遊客,也有回來的遊客,大家就自動自發在兩邊橋頭排隊,輪流過一些人。(狗狗被抱著過橋的表情很呆滯)

raw-image

不一定要走繩索橋,天氣好時,橋下水淺水流和緩,也有人不想等候,就下溪踏石頭或脫鞋過溪。

raw-image

過橋後順著土路步道繼續走,這一段沿著溪邊的路,有幾處淺灘和石頭岸邊形成的淺潭可以下溪邊玩水,不少遊客和小孩在溪邊玩水抓魚蝦。不過有幾處河流坡度形成的落差,會看到幾處小瀑布水潭。

raw-image

11:02 開始比較滑和上坡的路段。原因是地處溪谷,岩石和泥土比較潮濕,所以有些石頭上長有青苔,不過走慣土路的人應該是不覺得有困難。

raw-image

之字形的陡坡往義興方向。路旁有兩種里程的牌子,可是有差距,我估計上面的標示差大概500公尺吧!(就是明明經過了2K牌,怎麼走了500公尺,又看到另一面2K牌,騙肖A!這樣的感覺)欸~看要相信哪一種就自己選擇,反正...馬胎古道路不長咩~

raw-image

11:15 此處算是落差最大的石階,而且路面稍微狹窄了些,來往遊客也不好會車,大家都是保持單人通行,等人過後再走,旁邊有架繩和繩子護欄確保。

raw-image

11:17 走上來就是高點,有個露天木造亭子可休息,旁邊的山坡上還有棵樹根抓住石頭的大樹,看得出來不少人爬上樹去拍照。

raw-image

過涼亭後經過一片竹林,後程都是坡度和緩的步道。

raw-image

11:26 走到看見卵石堆疊座的牆壁,就快要出去終點,前方也開始出現一些販賣滷味、茶葉蛋的小吃攤販和農場(有提供簡易廁所借用)。

raw-image

看到這塊牌子和打氣牌,路面就都是水泥舖路,就走去教堂和小學看看囉!

raw-image

11:31 義興部落這端,也因此開了好幾間咖啡簡餐和民宿,時間差不多其實可以在此順便吃個午餐的,門口有菜單,價位和一般咖啡簡餐差不多,但可能因連假關係遊客多,進入詢問時是客滿狀態,就繼續往上走(這間挪亞門口和庭院的盆栽和花,種得蠻漂亮喔)。

raw-image

11:32 餐廳走一小段陡坡水泥路上來接到部落主道路,就算是馬胎古道的終點(或說是這端的起點)

raw-image

路旁有間人氣咖啡簡餐:參陳山,門面看來頗雅致,不過也是好幾人在門口候位,只好放棄。對面還有面天使翅膀的拍照打卡裝飾。

raw-image

餐廳旁就是義興教堂和義興分校。在這邊原路回程,到溪邊找地方納涼吃自己囉!

raw-image

懸掛步道旁的人面蜘蛛,為了拍牠的美照手舉到痠。

raw-image

12:04 回程快很多,一路下到溪邊來,找小徑切下溪畔。

raw-image

坐在溪邊石頭上,簡單吃行動糧,泡杯熱咖啡,悠閒享受。溪中不時有大小孩下來玩水撈魚。馬胎古道不長,很適合闔家散步,不過還是有一些爬升。

raw-image

兩岸的樹上生長了滿滿的鳥巢蕨,聽著潺潺水流聲,真的舒服好想睡啊~

raw-image

12:30 休息了約半小時,起身離開溪畔,走回步道上,等著過繩索橋。
12:38 過休憩涼亭後,就是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的交叉口,從右側下往馬胎古道起點。

raw-image

走一段平緩的土路後,就是沿途鋪設好的木棧階梯下坡

raw-image

12:46 下來到土路步道的轉彎處,左邊往步道口,右邊看起來好像有小徑,去探一下。

raw-image

踏過亂石堆後,出現秘境,碧綠的水潭和小瀑布。

raw-image

返回步道繼續往外走,過橋後是沿著山壁修築的木板棧道。

raw-image

12:55 出來到馬胎古道的起點。旁邊有片小小的空地可作為停車場。

raw-image

步道口有設置解說牌,詳細說明馬胎古道的由來,是早期馬胎部落對外聯繫、採買的唯一生活道路。現在聯外有竹59道路,後來將馬胎古道修築維護成遊客健行步道。全程2.3K,落差約272M,來回大概2.5小時。如果從內灣老街出發的話,我是建議可以連南坪古道串起來走成一圈。馬胎的意思原來是"多霧的部落"

raw-image

12:55 順著路往外走,看到醒目的粉紅色橋-義興大橋,雖然沒看到人行道的部分,車也不多,就是走在車道邊緣過橋到外面120縣道左轉,走120縣道。

raw-image

內灣山

雖然120縣道部分路段邊緣有畫綠色的人行道,但是路上車速都很快,沿著邊緣走還是覺得不太友善。
13:07 走到一轉彎處,旁邊還有停車場,對一下離線地圖,內灣山的登山口,在這條"往關西替代道路"的路邊,於是趁沒車,衝過馬路往上走。

raw-image

13:14 這條替代道路沒什麼車,走起來舒服,甚至走在路中間都可以,來到一處右側迴上去有綁很多布條的土路,內灣山的登山口在此。

raw-image

大致上是呈現之字形的山徑緩上,沿途路徑還算清楚,路邊也會有一些布條指路。雖然一兩處植物生長得比較茂盛或枯枝檔路,但是撥一下閃過去就可看到路徑。

raw-image

13:31 只有最後的叉路,左邊好走的平路去香蕉園,右邊黃土斜坡是上去基石(右邊有綁布條),就這段比較陡滑。不過因為旁邊有樹幹可以抓,輪著抓幾棵樹就上去啦!

raw-image

13:33 上去後看到竹林被整理出一小片空地,內灣山,H410M,建設廳礦補2072號。被竹林遮住無視野,但回走幾步靠近電塔旁有一點展望。

raw-image

內灣老街閒晃&豆花店基石

13:48 順著原路從內灣山下來到柏油路的登山口,沿著柏油路繼續往前走。
13:41 看到藍藍的桶子,就知道這邊是自來水場,小小的內灣淨水場,牆上貼著賞螢小叮嚀,這一區是賞螢火蟲的熱門地方。淨水場對面有小路可直接下去通往內灣老街。因為看到直行有木馬道遺址的牌子,但沒寫距離和時間,好奇就往前走去找找木馬道遺址。

raw-image

螢火蟲的介紹,可是這個Q版畫得還是很像嘎抓耶!

raw-image

13:57 往前走一小段看不到木馬道任何標示,詢問過往遊客前方是否有木馬道大家也不知道,只說爬上去有看螢火蟲的地方(後來才知道爬去看螢火蟲那裏就是木馬道遺址)。離線地圖和咕狗地圖都沒標示,放棄木馬道,看到馬路左邊有標示和步道,雖說電線桿畫了三角點的記號,但是地圖上沒看到三角點,一時也咕狗不到,對於情報不明的物件,直接放棄!轉往石階步道下去。

raw-image

欸~步道口很清楚,中間路段很荒蕪,看來少人走了,樓梯的部分還好,下來到平緩的部分就快接近雜草穿越了,不過路旁的水泥扶手欄杆還有露出身影。

raw-image

14:08 下去後發現來到內灣線的鐵道旁和住家的菜園旁,順著小徑過木頭拱橋後從民宅區出去左轉過山洞,出來到土地公廟(伯公廟),廟前有內灣導覽圖,看著地圖上右上角的木馬道遺址深思5秒鐘~

raw-image

這間是庄頭伯公廟(地圖上寫的),跟伯公打招呼,感謝今天一路平安順暢,進入內灣老街主要逛街區。

raw-image

14:11 老街遊客多,讓人眼花撩亂,想起自己還有一個任務,直接導航到豆花店,全名:內灣老街粉圓豆花創始店。門面也不是很顯眼,不過有個小庭院可以辨識。

raw-image

店內是呈現幾乎客滿的狀態,不過因為店家太忙碌,大家似乎多採自助式,自己找到空位收拾桌子後,去櫃檯點餐。一時間在小庭院中很多客人活動的狀態下,也不容易找到我的目標物,先找張小空桌坐下來後吃個豆花慢慢搜尋。

raw-image

豆花的餐點都有編號,而且太忙了似乎不能客製化?有冰的和熱的,因為我問有沒有溫的?店員說只能冰和熱。所以點了碗熱綜合豆花(60元)坐下來慢慢吃,眼角趁機四處搜尋。先看這碗豆花,綜合的標配就是黑糖粉圓、芋圓、粉粿+1種豆,或是任選4種配料,雖然本人不愛吃粉圓粉粿,不過這間店叫粉圓豆花創始店耶~不嚐嚐看粉圓也說不過去,雖然我也不知道拿到手時的料怎麼超過4種?珍珠有黑白兩種,仙草是怎麼跑出來的?不過粉圓和粉粿都做得Q彈有勁,豆花是傳統豆花厚實的風味,加上熱熱微辣的薑汁糖水,還蠻喜歡吃的。

raw-image

我坐在櫃檯前花園旁的小圓桌,嘴裡吃著豆花,眼裡看著店內擺飾,叮咚!果然被我找到了,傳說中的豆花店基石,偽裝成庭園擺設的石頭,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遞信部BM 77,他現在很素喜的住在豆花店的庭園裡,不用受到風吹雨淋。總督府基石到手~

raw-image

14:36 豆花吃了,基石也摸了,走出來內灣老街,人好多啊~在山林裡混久了,真的覺得人多的地方就擠擠的不習慣。

raw-image

14:38 左邊內灣林業展示館,林務局的工作站,進去上廁所,順便參觀。

raw-image

館內有內灣伐木歷史回顧和老照片,看到這張木馬道,直接去問櫃台的服務人員在哪,解說員說現在鐵馬道本體已經拆除了(所以稱為遺址咩),就是從看螢火蟲的地方往上走(...可是我沒來這看過螢火蟲,不知道哪裡是看螢火蟲啊~是說土地公阿伯門口那張簡圖我大概猜得出來)。

raw-image

這個內灣林業館雖然占地蠻小的,還是很用心展示,繞一圈庭院,樹木都有寫牌子介紹(雖然我多半還是認不出樹種)還有一些伐木的工具和器材展示介紹。像這個集材機。

raw-image

木馬運材,找不到木馬道遺址,就看這個復刻版的迷你木馬道運材。

raw-image

還有鋪設軌道,以前作為台車運材(輕便車)。現在改裝成是給遊客搭乘的可愛小車車。不過這個林業館內面積因為太小,這輛台車是不會跑動的,只能坐進車廂假裝一下。

raw-image

內灣戲院,純路過。內灣戲院落成於民國39年,日式風格建築物,是當時當地工人的重要娛樂場所。民國70年隨著礦業沒落而關閉,近年來保持建築物的原始外貌而重新整修成餐廳。

raw-image

14:52 一路走走隨處晃晃,走到早上的下車點:內灣大橋。此時120縣道已經在塞車,雖然有警察指揮,但位於交通要道的內灣大橋有些混亂。我看到公車在前方路口下客,但看看時間又還沒到,就沒跑上去,後來才知道那就是回程的公車,因為塞車所以公車時間是無法準確的,快捷6號就是從竹東開來內灣後直接返程。在這邊等公車時還一邊考慮要不要搭火車回去(或換高鐵也可以),因為國光客運走高速公路也可能塞車,不過還是給公車一個機會試試看時程如何吧!(因為我實在不想再擠老街人潮走去火車站)
和一起等車也是來走步道的阿伯夫妻倆閒聊(他們早上搭高鐵換火車來的),看著內灣吊橋的風景,不知不覺時間也就消磨過,到下一班快捷6號公車來,在車上接近竹東時,還巧遇上車的Betty山友(她走飛沙肚),兩人一起到榮民醫院換國光客運。說到這個榮民醫院的北上國光站牌也是很迷,我們走到早上下車的對面,有面國光站牌下等車,可是招手上車後,司機先生卻說這個站牌改了,改到前方XX位置(欸~但是你站牌也沒拿掉或是貼告示說到哪裡去上車啊!誰會知道啊~),反正有讓我上車搭回台北就好,我也不想搞清楚了@_@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龜毛原蟲的沙龍
22會員
119內容數
藉由健行登山與旅遊,探訪這片土地上曾經活著的記憶。 以行程路線記錄為主,努力認識花草蟲獸為輔。 那麼"吃"呢?邊走邊吃是一定要的啊~
龜毛原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18
好久好久,大概類似小學畢業旅行後?就沒去過野柳公園,之前雖有爬過外面的駱駝峰,但沒進去地質公園裡面參觀。經長久風化,據說女王頭的脖子越來越細,所以可能會在不久將來斷頭駕崩,這也是自然發展的歷程。在陰天細雨中來個野柳地質景觀及獅頭山小旅行,金山老街吃大碗公海鮮粥,順便找在公園內野柳岬和金包里山的基石。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4/02
這次的主要目的地是頂泰山巖和明志書院,都很簡單,搭車走路就可到了,不過還是要運動健身一下,除了欣賞古蹟和上書院,就規劃把後面小山頭和步道繞一圈。先從頂泰山巖欣賞古蹟出發,走幾條步道(崎頭古道、義學坑步道、清風亭、瓊仔湖、尖凍山步道)下山到明志書院唸書,再爬步道回山上摸基點,半天行程看古蹟+運動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2025/03/21
慢慢才知道雙北地區有很多煤礦遺址,猴硐、雙溪、九份那帶更曾是煤礦盛產地,於是來一探五堵東山煤礦。搭火車從五堵車站出發,過文史資料豐富的鄉長厝橋到東山煤礦礦坑遺址,附近還有昔日灌溉用的鄉長厝大埤如今變身為賞荷勝地,鋪設好的獅頭山步道經巨岩彩壁到岩石區上獅頭山,路程不長,夏季來走的話還可以欣賞滿塘荷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被群山包圍的內灣老街,位於新竹橫山鄉的山區,是個美麗的客家山城,除了來此吃吃喝喝,近來也有不少人氣打卡景點。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前往內灣老街的交通難易度很高,不知道該開車、搭火車、還是搭客運前往?老街附近停車會不會很難找?放心!小編聽到你的呼喚,本篇就幫各位整理了內
Thumbnail
本文由好好玩授權提供,原文出處在此 被群山包圍的內灣老街,位於新竹橫山鄉的山區,是個美麗的客家山城,除了來此吃吃喝喝,近來也有不少人氣打卡景點。一般人可能會覺得前往內灣老街的交通難易度很高,不知道該開車、搭火車、還是搭客運前往?老街附近停車會不會很難找?放心!小編聽到你的呼喚,本篇就幫各位整理了內
Thumbnail
20180902 灣潭古道/夢潭/烏山路古道/七股古道 坪林雙溪 這次很古早味的登山行程 一大早有土巴辣可吃,還有老闆娘自製結冰靑草茶解熱,從張家莊露營區起登後,不意外的捨棄步道走古道,是幾乎沒有人煙的那條,沿路發現3間古厝 其中2間還有門牌有電表,門前大片鼠尾草,是最佳遊樂場。不過郵差送的到
Thumbnail
20180902 灣潭古道/夢潭/烏山路古道/七股古道 坪林雙溪 這次很古早味的登山行程 一大早有土巴辣可吃,還有老闆娘自製結冰靑草茶解熱,從張家莊露營區起登後,不意外的捨棄步道走古道,是幾乎沒有人煙的那條,沿路發現3間古厝 其中2間還有門牌有電表,門前大片鼠尾草,是最佳遊樂場。不過郵差送的到
Thumbnail
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是早期尖石馬胎部落和內灣南坪兩地間往來及聯外採買重要生活道路,馬胎古道入口位於義興大橋南端路旁,南坪古道是早期灌溉用的水圳道,又稱情人谷步道。現在馬胎古道整理成觀光型步道,沿途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沿溪而行古樹蒼鬱行走在綠蔭中。還可以順由內灣老街,來一趟既享受大自然又兼具人文的小旅行。
Thumbnail
馬胎古道和南坪古道是早期尖石馬胎部落和內灣南坪兩地間往來及聯外採買重要生活道路,馬胎古道入口位於義興大橋南端路旁,南坪古道是早期灌溉用的水圳道,又稱情人谷步道。現在馬胎古道整理成觀光型步道,沿途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沿溪而行古樹蒼鬱行走在綠蔭中。還可以順由內灣老街,來一趟既享受大自然又兼具人文的小旅行。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炎夏半日輕鬆行,偷懶的搭公車上到內寮站開始走,從內寮古道走往內雙溪古道過坪林坑溪,走五指山水路上到北五指山大草原,草原上陽光直曬很燦爛,風大沒有想像中熱,360度的環景視野加送好久沒看到的牛牛,還有一隻小牛耶~從高頂山經高頂山西南峰接內雙溪古道出去。西南峰有牛蠅,叮人很痛,樹林內常有風,夏天不悶熱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因為下雨,上週沒出門健走,很想念大自然吶,今天就出發走個夠吧! 今天路線:福隆火車站 > 遠望坑親水公園 > 草嶺古道 > 大里火車站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坪頂古圳的三條水圳年紀都超過100歲了,沿著水圳走是臺北夏天熱門的消暑路線(可以玩水),這次規劃三條水圳以步道串連,走成一個王字,登峰圳-登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新圳引水隧道-步道-坪頂古圳引水隧道-清風亭納涼-坪頂古圳&內雙溪水源處-坪頂新圳&內雙溪古道處-坪頂新圳-步道出溪和宮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Thumbnail
淡蘭古道就是過去人們對淡水廳至噶瑪蘭廳間交通路線的概稱,一般通常指由萬華開始,經松山、暖暖、三貂嶺與草嶺,進入宜蘭的官道路線,隨著交通變革,古道漸被公路取代,或因交通路線改變而荒廢。淡蘭古道又分為北、中、南三路,深坑-石碇這段外垵步道及烏塗溪步道是屬於淡蘭南路,一路平緩,老少適宜輕鬆散步。
Thumbnail
20210315 農曆年前與許久不見的媽媽好友們相約一起上山郊遊, 美女安妤推薦的馬胎古道果然平易近人, 老少咸宜啊!!!!    輕鬆平緩的步道, 沿途溪流相伴, 加上樹木圍繞, 芬多精一次吸光光!!      馬胎古道終點有三間餐廳,  參陳山, 瑪雅山莊和雞婆小吃, 我們選了參陳山!!!
Thumbnail
20210315 農曆年前與許久不見的媽媽好友們相約一起上山郊遊, 美女安妤推薦的馬胎古道果然平易近人, 老少咸宜啊!!!!    輕鬆平緩的步道, 沿途溪流相伴, 加上樹木圍繞, 芬多精一次吸光光!!      馬胎古道終點有三間餐廳,  參陳山, 瑪雅山莊和雞婆小吃, 我們選了參陳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