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國際重點新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FOMC會議 結果:升息一碼 (4.5-4.75)

FED主席 Powell記者會言論
[鷹]
1.保留「將會繼續升息」的論述 ('ongoing' increases will be appropriate)
2.升息還沒有結束、必須維持在限制性利率一段時間
3.通膨有放緩但還是太高、服務類的通膨甚至還沒有回落的跡象
4.2023年不適合降息
→三月升息機率目前最高為升息一碼(84.1%),以上言論都已經講好幾次了,市場已反映
[鴿]
1.金融情勢持續放寬鬆明顯上升,但Powell主席表示沒有太大變化
→沒有對於市場樂觀的情緒給予警告,這也讓市場樂觀認為金融情況寬鬆,不會像去年八月這樣被FED主席打壓,指數上漲反彈
2.FED未考慮暫停然後重新開始升息
→這個雖然拉抬力量不大,但至少給予市場升息終點的明確訊號
3.認為通脹可以回落到2%,而不會出現真正嚴重的經濟衰退
→是一個強力給予市場信心的拉抬力道,認為經濟衰退在可接受範圍

經濟數據

1.美國1月ISM製造業 數值:47.4 (低於預期48 低於前值48.4)
2.美國1月ADP就業數據 數值:10.6萬人 (低於預期17.8 低於前值25.3)
→經濟數據弱化帶給市場認為升息機率降低的影響,反映指數上漲情況
同樣留意2/3 21:30非農可能出現低於市場預期情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19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彬彬哥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夕大減空方力道 指數震盪緩升 法人籌碼-空轉弱 散戶籌碼-空轉弱 VIX-賣方
02/01國際重點新聞 FOMC會議 2/2 03:00 經濟數據 1.美國11月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 2.美國1月芝加哥PMI 3.美國1月谘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
外資空 散戶多 指數持續下探機率大 法人籌碼-空轉強 散戶籌碼-多轉空 VIX-賣方
01/31國際重點新聞 2/1(三) Meta 2/2(四) 蘋果Apple 亞馬遜amazon 「聯準會傳聲筒」Nick Timiraos 本週主要大事 1.2/2 03:00 FOMC會議 2.2/3 21:30 非農就業人口與失業率
沒有預期的偏多布局 不利指數續攻 法人籌碼-空轉強 散戶籌碼-多轉弱 VIX-賣方
台股春節期間相關指數漲幅 本週主要大事 1.2/2 03:00 FOMC會議 2.2/3 21:30 非農就業數據與失業率
一夕大減空方力道 指數震盪緩升 法人籌碼-空轉弱 散戶籌碼-空轉弱 VIX-賣方
02/01國際重點新聞 FOMC會議 2/2 03:00 經濟數據 1.美國11月S&P/CS20座大城市房價指數年率 2.美國1月芝加哥PMI 3.美國1月谘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
外資空 散戶多 指數持續下探機率大 法人籌碼-空轉強 散戶籌碼-多轉空 VIX-賣方
01/31國際重點新聞 2/1(三) Meta 2/2(四) 蘋果Apple 亞馬遜amazon 「聯準會傳聲筒」Nick Timiraos 本週主要大事 1.2/2 03:00 FOMC會議 2.2/3 21:30 非農就業人口與失業率
沒有預期的偏多布局 不利指數續攻 法人籌碼-空轉強 散戶籌碼-多轉弱 VIX-賣方
台股春節期間相關指數漲幅 本週主要大事 1.2/2 03:00 FOMC會議 2.2/3 21:30 非農就業數據與失業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每個人都曾面對大考,重視考試當天的心態與準備至關重要。文章分享了一位考生在國考期間的意外事件,考試前接到好友的噩耗,如何調整心態並快速回到學習狀態。事件提醒讀者在考試中保持專注,並注意季節變換對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FOMC會議 聯準會如預期降低1碼。鮑威爾提到會根據數據以及每次的會議結果去決定降息的速度,且降息的速度會穩定降到中性利率(2.9%),並同時提到不管降得太快還是太慢都會對經濟有所打擊。 就業市場保持強勁,就業人口平均每月增加10.4萬人。失業率有些許的下降並保持在4.1%。鮑威爾強調就業市場不
Thumbnail
FOMC 聲明較為鴿派,但並未具體說明「9 月降息」,但發表會上鮑爾宣布本次會議也討論了降息議題,認為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後,貨幣政策聲明包含了華爾街一直期待的幾項變化(鴿派內容),利率大幅下降,股價上漲。 ⑴就業成長依然強勁,失業率仍較低 → 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⑵去
Thumbnail
聯準會主席Powell昨晚公開談話,不只提到近期通膨數據增強聯準會信心,更表示如果等到通膨回落至2%才開始降息可能會太慢。 從上週CPI、PPI等物價數據,包括鮑威爾及其他委員的幾次公開發言,對於貨幣政策鬆綁,也就是降息愈來愈能侃侃而談,態度的轉變直接讓利率期貨出現年底有望降息3碼的想像預期。
Thumbnail
昨天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赴國會作證時表示,聯準會不會等到通膨率(PCE)降至2%目標後才考慮降息。這個舉措使得昨晚的美股,直接火箭升天。美股四大指數都上漲超過 1 %,而費半還突破了2.42%。我們在前天討論的可否降息,看來在選舉年,美國還是以振興經濟為優先。
昨晚最大新聞,Fed主席鮑爾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強調Fed仍會致力於將通膨降至2%的目標。他重申通膨已有緩和,但仍需要看到更多降至2%的信號。 此話一出,每個人看到的訊息都不一樣,所以昨晚美股有了以下數據。
Thumbnail
今天個人品牌力的講師介紹了兩個很重要的框架,一個是如何分辨適合的行銷通路,另一個則是如何找到最為重要的顧客分群。
Thumbnail
2019年2月26日至3月1日在臺北舉辦,30位學員參與由蘇志華老師主持的BrainGym®丹尼遜健腦操®國際證書課程。探討了丹尼遜健腦操®的核心理念和技巧,以及運動如何與學習產生聯繫,具體體驗了放鬆、愉悅和學習的美好。該課程將這些經歷帶回到學員的工作崗位和生活中,成為推動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力量。
Thumbnail
這次領導力講座對我來說是五個講座主題中,除了 AI 應用能力外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因為我正是 AI 新創的經營者,因此「領導力」如何建立,對我來說並不是五年、十年後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每天工作當中的迫切需要。 因為我是以工程師的身份擔任新創的 CEO,年齡也不過二十幾,而帶領的團隊卻多由四十至五十
Thumbnail
每個人都曾面對大考,重視考試當天的心態與準備至關重要。文章分享了一位考生在國考期間的意外事件,考試前接到好友的噩耗,如何調整心態並快速回到學習狀態。事件提醒讀者在考試中保持專注,並注意季節變換對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FOMC會議 聯準會如預期降低1碼。鮑威爾提到會根據數據以及每次的會議結果去決定降息的速度,且降息的速度會穩定降到中性利率(2.9%),並同時提到不管降得太快還是太慢都會對經濟有所打擊。 就業市場保持強勁,就業人口平均每月增加10.4萬人。失業率有些許的下降並保持在4.1%。鮑威爾強調就業市場不
Thumbnail
FOMC 聲明較為鴿派,但並未具體說明「9 月降息」,但發表會上鮑爾宣布本次會議也討論了降息議題,認為最早可能在9月降息後,貨幣政策聲明包含了華爾街一直期待的幾項變化(鴿派內容),利率大幅下降,股價上漲。 ⑴就業成長依然強勁,失業率仍較低 → 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仍處於較低水平 ⑵去
Thumbnail
聯準會主席Powell昨晚公開談話,不只提到近期通膨數據增強聯準會信心,更表示如果等到通膨回落至2%才開始降息可能會太慢。 從上週CPI、PPI等物價數據,包括鮑威爾及其他委員的幾次公開發言,對於貨幣政策鬆綁,也就是降息愈來愈能侃侃而談,態度的轉變直接讓利率期貨出現年底有望降息3碼的想像預期。
Thumbnail
昨天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赴國會作證時表示,聯準會不會等到通膨率(PCE)降至2%目標後才考慮降息。這個舉措使得昨晚的美股,直接火箭升天。美股四大指數都上漲超過 1 %,而費半還突破了2.42%。我們在前天討論的可否降息,看來在選舉年,美國還是以振興經濟為優先。
昨晚最大新聞,Fed主席鮑爾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強調Fed仍會致力於將通膨降至2%的目標。他重申通膨已有緩和,但仍需要看到更多降至2%的信號。 此話一出,每個人看到的訊息都不一樣,所以昨晚美股有了以下數據。
Thumbnail
今天個人品牌力的講師介紹了兩個很重要的框架,一個是如何分辨適合的行銷通路,另一個則是如何找到最為重要的顧客分群。
Thumbnail
2019年2月26日至3月1日在臺北舉辦,30位學員參與由蘇志華老師主持的BrainGym®丹尼遜健腦操®國際證書課程。探討了丹尼遜健腦操®的核心理念和技巧,以及運動如何與學習產生聯繫,具體體驗了放鬆、愉悅和學習的美好。該課程將這些經歷帶回到學員的工作崗位和生活中,成為推動學習和成長的重要力量。
Thumbnail
這次領導力講座對我來說是五個講座主題中,除了 AI 應用能力外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因為我正是 AI 新創的經營者,因此「領導力」如何建立,對我來說並不是五年、十年後需要考慮的問題,而是每天工作當中的迫切需要。 因為我是以工程師的身份擔任新創的 CEO,年齡也不過二十幾,而帶領的團隊卻多由四十至五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