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金剛大道拍這張照片時,王心凌剛與譚維維合唱草東沒有派對的 #山海 。冬天的金剛大道,水稻仍為秧苗,還不足以讓我留戀。若問我該山往還是海走去,難以抉擇的我,會說那就待在長光吧!
若從花蓮端坐公車來長光,必須在靜浦(德蕾莎)換車,除非搭4105,直達台東的車。若從台東端搭8101、8102 來,就在長光下車吧,海岸山脈會張開雙臂迎接你。下車地點旁邊剛好是長光的老雜貨店,可能你會對這群待在店前聊天的長者們感到好奇。
你可以藉機問他們,「長光」這地名怎麼來的,他們也許會對此爭論不休。長光,這地名給人無限希望之感。不過這地名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有一說是取長濱之光之意,也有一說是因時任長濱鄉長的陳光福先生,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來。
還記得賊賊在靜浦文章中,提到的cepo'事件嗎?那時不少阿美族裔四處逃亡,有些定居在原先有噶瑪蘭族加禮宛社的城仔埔後方西側溪流之高地。因為溪水的深且巨石林立,加禮宛社人稱呼此地為「石坑仔」,此為長光舊名。
有一說認為現在阿美族語稱呼此地的Ciwkangan,便是從當時的石坑仔流傳下來,進而演變為長光。不過究竟Ciwkangan 的意思、由來以及究竟是哪一族的語言轉化而來,無論 是部落內或部落外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共識。
還記得賊賊這次另外一個身分 #海派特派員 嗎?在長光部落這裡有兩處「海人家」:小阿姨野花、鳳奶客棧。一個位於下部落,一個位於上部落,可以在長光多待一些時間,區分一下靠海與靠山的不同風情,再告訴我「你嚮往山走,還是往海游?」
長光為東海岸中段最大的阿美族部落。部落位於海階地形,從上至下(或可說由西至東)可分成幾個層次:頂上部落(no^tipan)、上部落(pangcah)、中部落(pa'noan)以及下部落(sawali)。目前,部落舉辦活動時分工或競賽,通常會沿用這樣的分組方式。
Ciwkangan 這名字雖然是在城仔埔時期就出現,在日治時期集團移住政策下,也被帶到現在的長光部落。現在看到整齊劃一的聚落結構,是由日本人規劃出來的,根據部落不同的氏族進行分配,以方便日本政府在殖民統治上的便利。而規劃的道路不僅留存到現在,也成為現在長光部落運作分配的方式。
長光部落的整齊劃一,不只落實在街道規劃上。日本政府對於家屋也有一定要求,像是前方有庭院,後方有菜園可以養豬、種菜,試圖在有限範圍內規訓部落家庭,一方面自給自足,一方面往部落現代化發展。
在中部落可以看到基督長老教會,教會是在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時傳入長光部落。而天主教白冷會則是在七年後才來長光部落深耕,這兩個信仰大概佔部落人口各半。早期,長老教會禁止教友參與豐年祭,而天主教本身就有在地化的過程,對此比較寬恕。
若喜歡建築的朋友,長光天主堂絕對是賊賊力推的東海岸必看天主堂之一。長光部落第一代木造天主堂於民國四十六年(1957年)便啟用。後因教友增加,不敷使用,受白冷會資助,於民國五十六年(1967年)由瑞士白冷外方傳教會傅義(Rev.JuliusFelder)修士設計。
這同時也是他在東海岸所設計的第一座聖堂,落成時命名為「聖斯德望堂」。快一甲子的天主堂,內部由甘蔗板做牆,隔熱效果很好。外頭引人入勝是那木門、木窗,還有水泥花磚,以及建築師等級的造型設計,在東海岸少見如此聲勢的設計。
東海岸幾乎每個部落都被發掘出史前遺址,大多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 #麒麟文化 ,以巨型單石與岩棺得名。在長光部落內,就有一處可以參觀的岩棺,不過是在私人住宅後面,進去看這遺址時,記得和主人家打聲招呼喔 (新資訊要收費喔)!
不過長光遺址尚未有巨石出土,這點讓考古學者頗為疑惑。若往金剛大道方向走去,會看到十幾顆巨石排一整列。這也是珍貴的史前文物,但它們其實是在「城子埔Ⅲ遺址」被挖掘出,這樣擺設讓長光這地方能夠往社區史前展示的方向推動。
在長光無時無刻都會被遠方磅礴的 #金剛山 所吸引,賊覺得那座山很有靈性,你會自然地被她牽過去。而海天一色的場景就出現在通往忠勇村的這條兩旁都是田的道路,許多人都會選擇稻季時來,但我覺得只要天氣和心情對了,這條路怎麼看都讓人心曠神怡,想在這裡大吼亂跑啊!
長光有不少美食餐廳,無菜單料理更是一堆,最近還新開了一家。賊賊推薦吃鳳奶客棧的 #三個男人 ,可以吃到部落的海味和山味。而若想要邊吃邊看海景,可以吃最近重新改造的 #海邊小巫。一間傳達理念,但同時食物也不馬虎。結合了主廚比爾的雙手煮的義式料理,和東海岸的山海產,需要好好論述的食物,菜單還真的用很多文字介紹他,很好,很地方賊。
而靠近長光的台11線上,則有賊賊在長濱吃過最物超所值的早餐店,里愛 Liay 。不只裝潢讓人感到舒適,更重要是老闆製作漢堡和吐司的創意,讓人折服。非常推奶酥厚片吐司,記得多帶點朋友來吃啊,可以吃更多種類,又不怕吃不完。
都介紹早餐了,下一篇,賊賊將會帶你們認識長光的兩家 #海人家 ,讓大家到長光旅遊時,能有體驗與住宿的好選擇
參考文獻
https://beta.nmp.gov.tw/enews/no297/page_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