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的當下,就已注定了永恆的分離

認識的當下,就已注定了永恆的分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生命中有些美好的事物就這樣流逝,也這樣出現。他們出現的時候我們並不知道,直到多年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才會訝然的驚嘆,啊,那星光多美啊,卻也在那一瞬之間,發現多年以前,行星早已燃燒殆盡,撞毀在宇宙邊緣。

Eva Cassidy就是這樣的寂寞的,偉大歌者。

在那一瞬之間,發現多年以前,行星早已燃燒殆盡,撞毀在宇宙邊緣

在那一瞬之間,發現多年以前,行星早已燃燒殆盡,撞毀在宇宙邊緣

1992年出版了第一張唱片,1996年之後就因黑色素瘤去世。4年之後,她的唱片被BBC廣播公司的Terry Wogan聽到,便把翻唱Judy Garland的Over the Rainbow在節目上播出。沒想到聽眾反應非常好,Terry收到許多來信詢問昨天節目播放的歌手,他們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聲音,宛如天籟......

接下來的事你知道了,20多年來,世界上無數的樂迷瘋狂愛上這個影響他們一輩子的歌手,不僅僅因為她的歌聲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更因為當人們認識她的當下,就已注定了永恆的分離。

這麼多年來,每當我播放Eva Cassidy的唱片,就會想起BBC廣播電台的這則故事。 Eva Cassidy過世時僅僅33歲。如今我在世上虛活的年頭,早已超過這個歲數,對於Eva 的懷念,卻是與日俱增。

用戶結帳輸入折扣碼「romantic99」訂閱此方案就可以享 9 折優惠

用戶結帳輸入折扣碼「romantic99」訂閱此方案就可以享 9 折優惠

2/14 情人節到2/27,瓦力和方格子有個快閃的限定活動「陪伴你 365 天的浪漫提案」,希望透過音樂和文字的陪伴,讓讀者未來的一年都不孤單。

「365 天閱讀方案|音樂愛情故事」,用戶結帳輸入折扣碼「romantic99」訂閱此方案就可以享 9 折優惠喔

https://vocus.cc/cry-me-a-river/introduce


瓦力選歌/Songbird



  •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在文章下方
  • 【留言】是你跟瓦力最好的互動,期待你留言。留言處在文章下方
  •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收藏功能在文章下方
  • 贊助追蹤訂閱是給瓦力的最大鼓勵,我將持續分享寫作的簡單與美好 + 行有餘力作公益。
  • 歡迎按以下連結贊助抖內我,給予我更多創作動力
  • 訂閱瓦力的音樂愛情故事
  • 訂閱瓦力的唱片裡的風景
  • 追蹤瓦力的臉書
avatar-img
瓦力唱片行
20.5K會員
266內容數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歌聲裡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祕密。在這裡,有些熟悉的歌,有些熟悉的生命故事,如果你覺得感動了,那是因為,這首歌正是獻給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瓦力唱片行 的其他內容
不是年紀,也不是迎戰的對手實在太強,讓Bonnie Raitt瞬間,成為紅遍世界的歌手。你知道的,在「流量密碼」掛帥的年代,任何「爆紅」的人事物,總給人一種不誠懇感。 真正讓Bonnie Raitt從寂寥半輩子的演唱生涯,突然被世人所駐足渴慕的,從來只是這個:音樂裡有故事,而故事才能真正帶來力量。
潘越雲有一首收錄在《無言的歌》專輯中沒那麼知名的曲子,叫作《去年的一場電影》。歌詞的開頭是這麼唱的:我不再需要愛情...... 什麼樣的狀況下,哀莫大與心死,會讓人說出這樣絕望的話呢?不再需要愛情?讓一切成為過去,如去年的一場電影? 也不是沒有聽過傷心的悲曲。男孩向連上告喪假,從金六結連夜殺到屏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有時這首歌很小,力量卻很大。 在那個充斥著男女情愛,浮濫而無反思內容的60年代,有這麼一首讚揚女性價值的歌曲〈You Don’t Own Me〉橫空出世,喚起了女性自覺意識,並且永遠改變了後世人權運動的面貌。
台灣史上,曾經有一場音樂會是為了電影而拍。 拍的時候,只求圓滿順利。飛碟唱片公司租借的中興法商場地只能容納3千多人,結果來了7千人,多出來的4千多人被擋在門外,但這也無法澆熄他們的青春熱火......
家裡天花板有顆LED燈,忽明忽暗地,閃閃爍爍掛在那邊已經好幾個禮拜。快壞掉,又還沒真正地壞掉的時候,讓人感覺非常討厭。 仔細想想,生活中,到處充滿這種並非「非黑即白」,充滿灰色的模糊空間。 像是那鍋熬上整個半夜的雞湯,為了等你,放在冰箱,一天拖過一天。明明還沒真正壞掉,可是整鍋倒掉卻又捨不得。
曾經在百貨公司看過一個場景。媽媽帶著小孩要往地下停車場回家,小孩興沖沖地往電梯跑去,隨手就按下電梯升降鈕,嘴角滿是自信與得意,好似馬拉賽比賽第一名的選手回頭看家人,眼神說著,看,我很厲害吧。 這滿意之情持續不了半秒,就被媽媽突如其來的罵聲全盤打破。原來小孩按錯了,明明要往地下室,應該要按往下鍵才對,
不是年紀,也不是迎戰的對手實在太強,讓Bonnie Raitt瞬間,成為紅遍世界的歌手。你知道的,在「流量密碼」掛帥的年代,任何「爆紅」的人事物,總給人一種不誠懇感。 真正讓Bonnie Raitt從寂寥半輩子的演唱生涯,突然被世人所駐足渴慕的,從來只是這個:音樂裡有故事,而故事才能真正帶來力量。
潘越雲有一首收錄在《無言的歌》專輯中沒那麼知名的曲子,叫作《去年的一場電影》。歌詞的開頭是這麼唱的:我不再需要愛情...... 什麼樣的狀況下,哀莫大與心死,會讓人說出這樣絕望的話呢?不再需要愛情?讓一切成為過去,如去年的一場電影? 也不是沒有聽過傷心的悲曲。男孩向連上告喪假,從金六結連夜殺到屏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歌,有時這首歌很小,力量卻很大。 在那個充斥著男女情愛,浮濫而無反思內容的60年代,有這麼一首讚揚女性價值的歌曲〈You Don’t Own Me〉橫空出世,喚起了女性自覺意識,並且永遠改變了後世人權運動的面貌。
台灣史上,曾經有一場音樂會是為了電影而拍。 拍的時候,只求圓滿順利。飛碟唱片公司租借的中興法商場地只能容納3千多人,結果來了7千人,多出來的4千多人被擋在門外,但這也無法澆熄他們的青春熱火......
家裡天花板有顆LED燈,忽明忽暗地,閃閃爍爍掛在那邊已經好幾個禮拜。快壞掉,又還沒真正地壞掉的時候,讓人感覺非常討厭。 仔細想想,生活中,到處充滿這種並非「非黑即白」,充滿灰色的模糊空間。 像是那鍋熬上整個半夜的雞湯,為了等你,放在冰箱,一天拖過一天。明明還沒真正壞掉,可是整鍋倒掉卻又捨不得。
曾經在百貨公司看過一個場景。媽媽帶著小孩要往地下停車場回家,小孩興沖沖地往電梯跑去,隨手就按下電梯升降鈕,嘴角滿是自信與得意,好似馬拉賽比賽第一名的選手回頭看家人,眼神說著,看,我很厲害吧。 這滿意之情持續不了半秒,就被媽媽突如其來的罵聲全盤打破。原來小孩按錯了,明明要往地下室,應該要按往下鍵才對,